一日,江浦县的雨季算是过去了,经常来串门的本朝第一皇位继承人,太孙朱允文在次光临醉仙楼。在雅阁内。醉仙楼掌柜的萧凡,大厨赵鑫两人做陪。赵鑫在喝完一杯酒后,没有和往常一样直接倒地,而是晃晃悠悠的坐在椅子上,感觉天选地砖,宛如坐在过山车一般。
酒过三巡后,朱允文开口就问萧凡:“听说你是商户家的女婿?”语气有些不善,好似看到自己朋友没有听自己的话而选择了错误大学,一毕业便失业的那种惋惜加痛惜的心情。
喝完几口酒的萧凡先一楞,后点头承认道:他是‘尚未成亲’的商户女婿,理论上来说,他目前还是单身汉,而且是身价不凡。
朱允炆见萧凡承认,坐不住了,眼睛顿时瞪大了,接着恨恨跺脚不相信萧凡似的说你怎么能做商户家的女婿呢?
一旁的赵鑫迷迷糊糊的说道:他现在还不是,他俩人还没有结婚呢,所以还不是商户女婿。说完头又有些发晕,直接拿起凉茶开灌。
萧凡再次强调说是啊。后有询问朱允文,萧凡做谁女婿跟朱允文没关系吧?
结果朱允炆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气的道说怎么没有关系呢,他正打算荐萧凡和躺在椅子上分不清东南西北的赵鑫一起当官儿呢,明朝律法中有规定,凡商户者,不得为官出仕,萧凡若真是商户女婿,这辈子萧凡就甭想当官了,而赵鑫则是需要换个身份便可当官,或者直接推荐赵鑫去御善房当御厨。说道赵鑫当御厨,赵鑫开口道他当不了御厨,不过写了一本有关美食的书籍,如果御厨像看可以,刚想说半价出售时,萧凡拿起酒壶直接给赵鑫灌了一口,赵鑫直接摊软在椅子上,片刻后世界清净了许多。
朱允炆看着萧凡和赵鑫如此玩闹,朱允文顿时一笑,后忽然开口问着萧凡,萧凡是否成亲。
萧凡气定神闲的点头道尚未成亲。
朱允炆想了一下,接着满面狂喜:没成亲就好,没成亲便不算商户,太好了!道萧凡没入商户贱籍,赵鑫虽然在做厨师却不是贱籍,而且因为赵鑫尚且失忆,从新给萧凡和赵鑫办个户籍也不是难事,他朱允文可以在皇祖父面前帮你二人开口,求个一官半职,让萧凡快去把那门不靠谱儿的亲事退了,这破掌柜和厨师也别当了,收拾收拾跟朱允文进京吧。说完不理会还在震惊当中的萧凡,吩咐身边护卫帮萧凡和赵鑫二人收拾东西,准备回京。看样子朱允文是打定注意要让萧凡和赵鑫入朝当官了。
“是!”朱允炆身后的锦衣亲军轰然应道。
萧凡先是愣了一下反映过来连忙制止。转过头,萧凡望着朱允炆问太孙殿下,这是何意啊。
朱允炆只是微微一笑说出让萧凡赶紧去把那门商户家的亲事退了,赵鑫赶紧把厨师的职业给辞去,跟着他去京师,他在皇祖父面前给二人求个官儿,他便可以天天看到萧凡,吃到赵鑫所有菜肴,让赵鑫多写仙剑这类的著作,萧凡更是可以天天陪着朱允文说话。在朱允文眼中这样多好啊。将来朱允文登上大宝时,萧凡和赵鑫二人好好辅佐朱允文,让朱允文做个好皇帝,萧凡和赵鑫也能做个治世名臣,光宗耀祖,岂不比自轻自贱做个商户女婿和普普通通小小的厨师要强上许多?
萧凡睁大了眼连忙给面前这位深受近代清流乱改儒家思想的腐败儒家教师教育出来的太孙殿下详细详细解释一番,首先认清自己定位,先说道:自己和赵鑫当不当官的咱们另说,首先做商人也不算自轻自贱吧?自己这个准个商户女婿更不算是自轻自贱吧。
赵鑫猛然一愣,中国古代的封建愚人思想太过严重了,连太孙都如此正面看清商人。商业利益关系的国家根本利益所在。明知道大英帝国如何起家,如何发展起来的,可惜赵鑫就是说不出来。赵鑫给一旁的萧凡打着眼色。
萧凡明白赵鑫这小子嘴笨。暗叹着朱允炆深受一些所谓文化人的毒害过深,道出商户乃贱业,连贩夫走卒都不如,怎么不算自轻自贱?完全是歪理,后世怎么评价这些文人的,都是一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萧凡现在十分的不高兴了,别人有这样的想法无所谓,可眼前这位是未来的大明皇帝,他的想法能左右天下事,他若对商人如此轻视,商人岂不是很可怜?还有近代各个国家发展史上商人占据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每个国家说事争夺世界其实争夺的还不是各个地区的市场,为了什么,还不是本国的商业发展么。商业怎能轻视呢。虽然萧凡对陈四六这位奸商岳父殊乏好感,但是客观的说,陈四六也只是个追求利益的正当商人,况且他养了自己四年,朱允炆如此评价商人,未免对陈四六这类的商人太不公平了。朱允文还是不知道后世天朝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便是商税,工商局建立就是为了收取商税的,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商业的发展。为了本朝大明王朝的发展也为了以后自己进入商业市场之中能有良好的发展机遇,萧凡决定在此扭转这位太孙殿下的观念,按照历史的发展,萧凡此举十分不夸张的说,甚至对大明的国运和周边国家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商业发展发展道了帝国资本主义的时候,在温顺的民族也会变成吞噬天下的魔狼。
萧凡下面所说的话有些太过超前,为了自己身家性命着想,萧凡先是请朱允炆将随驾的锦衣亲军挥退,萧凡而后,萧凡在心里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用平静的语气,慢慢道解释给朱允文,萧凡以为殿下的想法,大谬!
朱允炆一楞,不解的道:为何大谬!看了一眼萧凡,认为萧凡舍不得那位商户家的小姐,不愿退亲?哈哈一笑。道出将来萧凡坐了大官,朱允文帮他拉媒,命朝中大臣家中有待字闺阁的女儿嫁给他。询问萧凡喜欢什么样的。
萧凡那傻鸟立马喜着谢恩说自己喜欢大胸的。赵鑫猛然一瞪萧凡。意思说什么呢。说正经的。朱允文看赵鑫道赵兄弟,你也放宽心,将来赵鑫坐了大官,朱允文也帮他拉媒。
萧凡咳嗽一下说他不是那个意思。赵鑫说萧凡不是想取妻的意思。朱允文疑惑。萧凡说朱允文轻商之念,实乃大谬!朱允文问道怎讲。
萧凡反问道朱允文心中商人的印象。
朱允炆撇嘴,不屑指出商人,逐利忘义之辈,他们不事生产,不劳而获,低进高出以取利,无家无国之念,满身铜臭市侩,只知贪婪取利以肥己,世间百业之中,商人是最低贱的!
赵鑫叹道这是商人的本性,追求高额利润。但要说不劳而获则熟胡扯。赵鑫却不能直接这么说只说商人负责买卖流通商品,追求商品。刚说两句萧凡制止,萧凡知道赵鑫下一面的话要说什么。却不能说,赵鑫的话太过超前了。萧凡只得暗叹古人受儒学影响,对商人误解太深,朱允炆的想法大概便是所有古代人的典型代表吧。若要扭转他们的想法,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愚昧的古代人,萧凡决定要耐心一些,讲道理是他的强项。赵鑫的一番话开了好头,萧凡接着说商人买卖,何谓买卖人?那就是买进卖出之人,从中收取差额为利,这种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对,所谓行有行规,以最小的成本,追求最大的利益,便是商人的行规,他们逐利确实不假,若说忘义,此话何来?
朱允炆点了点头觉得赵鑫和萧凡二人说是有道理,又笑了笑指出当年中原第一富豪沈万三的事。沈万三萧凡疑惑的看着赵鑫,赵鑫摇头。
此时空的沈万三,商人出身,朱元璋和中原其他势力争夺天下时,遂四处募粮饷,朱元璋敬他是富商名士,折节下交,沈万三这人却八面玲珑,明里给我皇祖父捐粮捐饷,暗里又勾结其他势力,样也资助他们的军队,两头讨好,谁也不得罪,不是忘义之辈是什么?
赵鑫指出这是人之本性,都怕死。萧凡也叹息说沈万三除了有点钱外也是平民百姓而已,无权无势,不资助有兵的大爷,他能活下去么,还不让当兵的强盗给灭了。又说不要指望全天下的百姓都坚贞不屈,为你效死,事实上,百姓都是怕死的,谁的刀锋利,他们便只能屈服于谁,这跟忘义有何关系?
朱允炆仍不在意,继续笑着说出孟子言论,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既然怕死,那便是忘义了。他实在是太理想化了。
赵鑫从旁打断道出百姓们几乎除了自己父母叫什么以四米达啊,外还有几个记得孟子孔子的,除了读书人以外,大明百姓能有几个识字的。
萧凡也说出孟子话过于理想。指出中原从上古至今千余年,其间无数次朝代更迭,按照孟子的意思哪个朝代的皇帝丢了江山,天下的子民都应该跟着殉国才是,可实际上呢?大家都活得好好的,除了旧朝死忠的大臣,很少有人真正做到了舍生取义,这个要求标准太高,别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殿下为何指望一个商人要做到呢?
赵鑫管不住口的说出是啊,卖国的多读书人,报国的多屠狗者,很多朝代被灭是,有几位大臣殉国,更多的是的大臣们第二天都该换了门庭了,他们那一个不是熟读孔子孟子忠贞之言的大儒。赵鑫说话有些损却是真实存在。
朱允文有些底气不足,却不想丢掉太孙的块头咬牙道商人不事生产,便能得获巨利,这总不假吧?
萧凡说他们一没偷二没抢,赚钱凭的是本事,买卖讲的是你情我愿,这有什么不对?赵鑫补充再说了他们不买卖,城里人想吃粮,想穿衣的粮布谁负责运过来啊。就算老农推车进城贩卖粮食,那他的行为也不是农民了也算是一个商人了。
朱允文又道他们买卖属于不劳而获!如国之蛀虫,吸取百姓精血而肥己!
面对固执的朱允炆,萧凡的耐心渐渐耗尽,怒气值快要冲破理智防线。赵鑫劝说道商人不是吸取百姓精血,商人以本求利,买卖需要本钱进货,万一买贵了,卖贱了中间赔钱都是商人自己承担,这根农民种田,遇到天灾粮食产量低和遇到丰年粮食高涨一个道理。商人做事风险极大不是我现在所说可以形容的了。
萧凡靠着仅有的一点耐性给朱允文列举了一些商人行商的难处和挣钱的不容易,说别看富商流油,你看看富商才几个,广大的小商小贩们一天多么的辛苦,他们是以自身的风险来求回报。
朱允炆嗤笑指出商人有何风险。天下万物,他们低价买进,贩运外地再高价卖出,分明是投机之辈。
商人投机之辈不假,毕竟买卖进货量大了很容易被人当成投机倒把。赵鑫刚想开口劝解朱允文。萧凡用他那熟悉的力劈华山,再一次狠狠拍在朱允炆脑门上。这小子怒气暴了。萧凡大骂朱允文是倒霉孩子,他和赵鑫百般劝解,朱允文都不信。是不是商人跟他朱允文有仇,如此不待见。
朱允炆睁大了眼睛,下意识捂住被拍得通红的脑门儿,怔怔的看着萧凡大脾气。赵鑫连忙看了看楼下锦衣亲军都在楼下,没有人听到。赵鑫急忙要去拉萧凡。只见朱允炆黑亮的眼眶便慢慢蓄满了晶莹的泪花儿,两眼渐渐泛红,嘴角一瘪,似要哭出声来。
萧凡回过神,吓得浑身一颤,急忙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惶然颤声道草民失态,万死,万死啊!赵鑫一旁跪着道请太孙殿下开恩。心想萧凡真是属于鞭炮性格点了就爆。
朱允炆嘴唇颤动,神情无限委屈控诉萧凡有一次的殴打了他。
萧凡语气沉痛一副关心摸切道这是爱之深,责之切。赵鑫从旁劝解道说萧凡实在是太在乎殿下了,要不然也不会给殿下说明,商业对于国家的作用。
眼泪在朱允炆的眼眶中打了几个转转,终于掉落下来,顺着他的脸庞流到下巴道出君子动口不动手。萧凡有忽悠出佛法来说当头一棒。赵鑫道太孙殿下喝杯醉仙楼最好的果汁。说完倒上刚渣好的果汁。
朱允文便喝果汁边泪如雨下,如泣如诉的控诉萧凡的暴行。萧凡只得不停的高呼万死。赵鑫则有拿出一盘子的干果,甜点。安慰朱允文。
一柱香时间过去,朱允炆喝完果汁,吃完干果甜点后的情绪渐渐平静了。朱允文从刚才萧凡和赵鑫口中得知了许多以前没有人给他讲解的有关商人和国家的关系。朱允文说原谅了萧凡,让萧凡,详细说明商人为何不是逐利忘义之辈。
萧凡刚张嘴,朱允炆又开口指出萧凡只能说话不许大人,看样子朱允文被萧凡打出心有余悸了。如此再三强调。
萧凡立马借破下道称赞朱允文的宅心仁厚,反对暴力,正所谓仁者无敌的指出来一大堆。可惜朱允文不给面子的,闻言使劲吸了吸鼻子,没好气说出萧凡别再乱夸了,说他反对萧凡在自己身上使用暴力。朱允文哭着口渴,发现果汁味道不错,问赵鑫还有没有了。赵鑫说有。又给朱允文倒上一杯。
萧凡说出殿下一日所穿所吃所用之物都是从何而来。朱允文道都是农户种养出来的。萧凡又道那他们如何道了殿下手中呢。朱允文随后说用钱买来的。
萧凡终于露出主体思想说,如果没有商人,有钱能去哪里购买粮布呢,难道还要亲自下道农田去向农户购买么。朱允炆睁大了眼,却说不出话了,眼神中渐渐有了深思之色。
赵鑫道着果汁说道有种植水果的农户,就有贩卖水果的商人,农户一年都在天地里辛苦劳作,如果只是为了贩卖换钱而来城里叫卖水果,从地里道城市往里数日,在贩卖数日,来回多日,地里的田地谁来照顾,商人收购采买正好方便农户,有方便了城里之人。
萧凡详细指出商人逐利不假,可这世上缺不得商人,百姓衣食住行,无一不与商人息息相关,商人南来北往,贩运货物,交融万民,南北往来,互通有无,此皆商人之功也。商人不事生产,不劳而获,殿下可知,商人贩运一车货物,必要将身家事先投入进去,这一车货物从南运到北,路途遥远,贩运辛苦不说,还要承担货物卖不出去的风险,如果没人买他的货,那么他之前所做的一切便是白费,身家亦赔了进去,商人每做一笔生意,都是凭着他们的阅历和经验在冒险,一不偷二不抢,他们赚钱全靠自己行商累积起来的经验和眼光,何来不劳而获之说?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皆为名利奔忙,殿下为何独薄商人耶?
朱允炆神情愈凝重,眼中深思之色越来越浓。良久后朱允文问道萧凡和赵鑫为何要跟他说这些。
萧凡笑道:“我只是想为天下的商人说句公道话罢了,旁人看待商人如何低贱没关系,殿下是大明未来的国君,所思所想皆关乎天下民生,草民不能眼看着殿下对商人存有偏颇之见,而失了仁爱之心,明君爱民如子,商人,亦是殿下的子民。”
赵鑫又道:“殿下,要知工农兵商,无工不强,无兵不安,无农不稳,无商不富。商乃国之富裕之源。商业之中对于工业和农业的需求则带动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物品货物在商业流通环节之中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单位,消耗了过多的无业人口,也就是流民,让流民有工作安定了社会,在给流民方法工资创造了市场,有创造出来新的市场,带动了新的物品货物流通,物品货物流通当中在然会产生税负让国家收取道除了农业田赋以外的税收,货物流通越快,商品交流越大,银钱流通越好,自然创造了市面繁荣,让国家税负从中授意。。”赵鑫细细指出商业流通所给国家带来的好处。
朱允文听的很认真,又有说出了很多不解的之处。赵鑫一一解释说明。说明商品流通对于国家的益处,说出了商品在流通环节之中的各种益处,如何带动了地方经济,让某些人获利。赵鑫所说的基本上都是百度之中的现代天朝行政话语。朱允文听的比萧凡读古文更要费力,无奈请教萧凡。萧凡从充当旁白解释赵鑫所说话,有说明了政策是好的政策,执行人一旦出现了细小的偏差会带来不小的后果。
朱允文问道如果重视商业需要怎么般,赵鑫开口道立法。萧凡则说缓慢途只。时间过得飞快。萧凡和赵鑫的一番言论让长在深宫之中的朱允炆感受良多,沉默良久,未发一语。
“萧凡,赵鑫,你二人的话,听起来确实有几分道理,我……我得回去好好想想你们说的话……”朱允炆起身便往外走。
“来人,摆驾回京。”朱允炆满面沉思之色。
守在门外的锦衣亲军立马将朱允炆迎上车驾。
萧凡满脸微笑和赵鑫对视一眼,商人的地位问题,看来已经引起这位太孙殿下的重视了,那么商人的地位将来或许会有所提高,终明一代,商人的未来或许不再那么低贱,这一切,皆因今日与太孙的一番谈话,悄然改变了历史。而赵鑫则想,商人的地位如果得到一点提升。以后商队往来各个郡县时的日子会好过很多,加大了商品的流通自然会产生足够的商机。赵鑫和萧凡二人为了将来进军商场打好基础。
蝴蝶,赵鑫和萧凡二人则是美丽的蝴蝶,扇的风却是要人命的。
一天以后,一道名为“论商人对国安稳义利谏”的奏本,悄然出现在朱元璋的龙案上,奏本末尾署名者,乃当朝皇太孙,朱允炆。
当日朝会,满朝文武百官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