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古墓三年
无人再天真2015-10-25 09:403,286

  从婷婷自己的叙述和我对她的观察来看,她是一个很早就有着自己世界观,并且思维独立,善于思考的女孩子,所以她对于爷爷当时的睡姿以及那几句梦呓,耿耿于怀,当然这种耿耿于怀并不是一蹴而就,她之所以感觉这句梦呓有一些不寻常的意义,是她在之后,又听到了很多次相同的梦话。

  随着她的逐渐长大,她开始逐渐相信,她看似坚强得犹如磐石的爷爷心中,有一个巨大的心结。

  这个心结十分的隐秘,她的爷爷也许到死也不会说出来,但是,婷婷可以确定的是,心结,一定和那一句话有关系。

  “没有时间了。”

  是什么事情没有时间了呢?

  很难说是好奇心,还是和我心中那一样的命犯太极,又或者是她自己所说的,希望为自己最爱的爷爷解开这个心结,她开始有意无意地刺探起这件事情,很让我吃惊的是,在刺探这件工作上,这个小女孩表现出惊人的行动力。其思维的清晰和对于事情的把握与她的年纪不成正比。

  “我们张家的女孩子往往都又美又精明,男孩子也都很帅但是往往比较愚笨。”她解释道,“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女孩子都是从小给爷爷带起来的原因。我哥哥就整天只知道搞对象,大不正经。”

  她想了想,叹了口气:“总之,查着查着,我爷爷的心结就变成我的心结了。”

  她真正开始去查这件事情可能是四年前她十五岁时,所有的事情完全没有线索,只有那一句“没有时间了”,如果在我,可能完全无法入手,但是对于她,竟然有我想象不到的切入点。

  最开始她是想寻找她爷爷的日记,但是很遗憾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记日记的习惯,她爷爷以前的文字资料非常少,再加上一个大男人写日记的习惯肯定是少之又少。所以,必然不会有太多的文字留下来。

  但是,婷婷也并不是全然没有找到,她发现了很多的信件,往来信件都有留档,她怀着偷窥或许能找到爷爷情书的那种小鬼头想法,将几箱子的老书信都看完了。可惜,所有的书信基本都是业务往来,完全没有她想知道的任何内容。

  不过,她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

  他爷爷的一本笔记,记录了他年轻时候的盗墓生涯。

  30年前,张半仙还是个毛头小子,缘于他的眼力,在当年那个时代,北京城里的杂学界,他算是出了名的眼毒和百事通,从哈德门的烟盒到女人的肚兜,没有他不内行的,据说他爹是六岁进的当铺,十七岁出的大朝奉,解放后在工厂当裱画工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无数的生活点滴,从小到大,他老爹刻意将鉴赏书画玉石铜绣木瓷八大品的各种技巧不知不觉地传授给了他。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用了前半辈子所有的时间,达到了一种和古玩的天人合一。

  于是年轻的张半仙便依靠一双火眼硬是从两块钱起家,金万堂从几本旧书开始,两块变三块,三块赚到五块,两年内,没有人想到,他竟然能够在如此萧条的收藏市场,靠一本一本的旧书,翻到万元的身家,他在古籍古书这门类中的技艺,也进入了化境。

  当然他赚钱了,“打办”——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也出现了,好在张半仙继承了他老爹极度谨小慎微的性格,适时收手,这万元的身家终没有被发现。

  然而,生意不能做了,但是口碑留存民间,很快就名声在外,外国人也找来了,也开始有大机构、大家族、大学研究所,请他去作评估和鉴定,一时间风光无限。那笔大买卖,就是在他人生最得意的时候到来的。

  根据之后的回忆,他告诉婷婷,他估计当时整个“买卖”牵扯到的人数,超过两百个人,配上那些牵扯进来但是没有实际下地的,比如说收集资料的、买装备的,那估计得上千,那个年代,弄一些好点的苏联装备都得无数层关系。

  然而这些,都不足以突出这笔买卖的特殊性,让张半仙认为这笔买卖肯定非常特殊的原因,是因为这笔买卖的领头人,很不寻常,这不是独门的买卖,参与的人数很多,据说,是个新疆的大老板。他们居然要张半仙跟他们进山去盗墓,而下墓的人当然不是张半仙,他们需要的就是张半仙这双能分辨古董的眼睛。

  这一去就是三年。

  我听到这里,心里咯噔一声。而婷婷就好比一个技术娴熟的说书人,在这里顿了一下,露了一个“你也想到了吧”的表情。

  我揉了揉脸,就道:“不可能吧?”,因为雇用我们从喀纳斯古堡查案的就是一个新疆本地的大老板,现在我只感觉事情越来越蹊跷。但是,我却能想到还有唯一一种最极端的可能性,在那个时代,这种可能性虽然很小,却是绝对可能的。那就是:有一个强有力的行外人,干预了这件事情。

  张半仙是文化人,没胆色也没体力下地干活,进到山里已经只剩下半条命,也不可能*他再进一步干嘛,所以他只能待在地面上的宿营地里,其他人四处开始搜索,隔三差五的就把东西带回来,大部分都是帛书和竹简,请他辨认和归类。所以那个古墓到底是何背景,他并不知道,他也不敢问,只能从让他辨认的东西中,推测出一些事情来。

  他能确定的是,第一,这里的古墓好像并不是只有一个,因为让他辨认的一批批的帛书和竹简,保存的情况差别十分大,而且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有书信,有古籍,还有绢文,书信的很多收信人名称都不同,他感觉这里肯定有一个巨大的古墓群,这批人在挖掘的是一大片古墓。

  第二,整支队伍只有他一个搞分类和鉴定的,而所有盗窃上来的东西给他看的基本都是文书古籍,看样子,他们最终的目的可能是在这片古墓群中的古籍。

  第三,队伍的人数经常减少,宿营地里经常有人争斗,从吵架的内容看来,在干活的时候经常有人出意外,他们是在互相指责推托责任。

  古籍的恢复和辨认非常消耗时间,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以为一两个月就能完成的买卖,整整持续了三年时间。三年时间,他一直在不停地分辨那些难懂的古文,推测朝代、用途,尝试翻译出里面的意思,整个队伍的人好像处在一种巨大的压力之下,互相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的交流,所有人都沉默着拼命做事情,他极端地焦虑,牙开始掉落,体重从一百五十斤变成了七十斤,如果那一天不来临,他可能会死在那个地方。

  一直到第三年的端午节,这种巨大的压抑和闭塞的生活忽然被打破,忽然就没有古籍送到他手里了,他终于不用每天蹲在帐篷里进行那些极端枯燥的工作了。

  这种突如其来的解放一开始让他不适应,但是两天后,他的焦虑开始缓缓地舒缓了下来,他有时间走出帐篷,在营地里闲逛,这时候,他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在这么美的一个地方。

  他们身处的是一处山区少有的平地,如果是在村庄附近,那么这一片平坦的区域可能会被开垦成农田,但是现在这里全是参天大树,,况明他远离人烟,或者这里交通非常不便,眺望远山,能看到天尽头有巨大的四座相连的巍峨雪山,云山雾绕,圣洁无瑕,雪山之前横亘着碧翠繁茂的崇山峻岭,那种绿,不是江南的龙井浅草之绿,也不是北京的华丽琉璃之翠,而是深得得好比绿墨一般的深绿,整个区域所有的色彩无一不显示着植物极度蓬勃的生命力。

  山中空气极度的清新,他忽然就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似乎是一种顿悟,他三年来的阴暗一扫而空。

  之后他的身体逐渐恢复,开始敢于对周围的东西产生兴趣,他开始恢复很多正常的感官想法,他发现,四周所有的地方,都没有被开掘的痕迹,他推测中的古墓群,好像并不存在,就算存在,也不是在这片平地上。但是,四周的大山非常陡峭,这种如斧劈刀削般的山势,出现大规模古墓群的概率是很小的。

  因为没事情干,又因为好奇,他有一天就偷偷远远地跟着一队人进到山里,爬上一座山腰后,往上的山势忽然变成了连绵成一大片的裸岩峭壁,山腰以上的部分山体好像都被人用刀垂直劈过一样,把所有的弧度都劈掉了,只剩下了几乎完全垂直的凹凸不平的岩面,上面的石缝中怪树林立,一道小小的瀑布从峭壁的顶上倾斜下来,打在下方的巨木树冠上,溅得到处都是。

  这种峭壁往往出现在河边,长江边那些有名的摩崖石刻就是刻在这种峭壁上,这里有峭壁很可能因为这里以前是某条大河的河道,现在大河改道旱掉了。往前看去果然如此,这里的峭壁最起码连绵了十几公里,完全看不到头。

  在这些峭壁上,他就看到了无数的绳索和拉索装置,好像传说那些盛产燕窝的峭壁一样,爬满了人,同时他也发现,很多绳索正在被拆卸下来,显然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他立即就明白,所谓的古墓和那些古籍,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了。

继续阅读:第19章 法家商鞅帛书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蛊墓堡藏之喀纳斯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