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一个小时赶到县城,何晓军先去火车站,提了老人的两大箱行李和自行车。
把行李扎好在自行车的后座之后,何晓军并没有急着回去陈村,而是往军营骑。
何晓军去军营的目的,主要是想让杨排长检验一下自己的短枪学习进度,同时,让这个师傅检查自己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找上了杨排长说明来意后,杨排长当然也乐意检验一下这个也算是自己半个徒弟的何晓军,本事到哪?
还是用杨排长的驳壳枪,射了十发的单发和一梭的连发后,杨排长对何晓军这半个徒弟的成绩不禁目瞪口呆,单发的几乎全部满环不说,连发竟打成了梅花状的弹着点。这成绩,就是普通人练几年也不一定能练得来,而何晓军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拿下了。
成绩都到了这样的程度,感慨何晓军这个练枪的奇才之余,杨排长对他的手枪射击技能已经没有什么可教了,只让他注意感觉,努力寻找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同时练习出枪的速度,因为这点比射得准更重要,可能那快零点几秒的时间,就会救你一命。
谢过了杨排长这位手枪技能的师傅之后,何晓军再到城里的市场去逛了一圈,买了一些陈村里没有的做菜原料,才踏上回陈村的路。
何晓军买做菜原料的目的,是准备今晚给他的房主陈池老人做顿好的吃,当替他接风也好,当谢他收留自己在雕楼落脚也好,并希望能从他那里再挖多些当代的信息。
十多公里的路程,骑自行车不过是半个小时的事,何晓军回到了陈村时,离给孩子上课的时间还早。
何晓军把车子与行李交给了一脸欢喜的陈池老人之后,再把自己买的原料做了前工序的处理,然后去找大牛吩咐了几句什么,才去给孩子上课。
给孩子上完了课,照例跑一趟五公里,再练了两遍近期从大牛那里学的兵器,练了半个小时的拔枪与瞄准,何晓军才回到了雕楼里,着手做准备请老人吃的那顿晚饭。
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做了顿六菜一汤的、也算丰盛的晚餐之后,何晓军才与昨天一起晚餐的众人,开始了今天的晚餐。
大牛与阿梅三姐妹,对何晓军的厨艺已经见识多次,而且,他们对食的也没有太多的研究,所以,他们只是感觉今天的菜多了,而且菜也一样的好吃,其它的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那位叫陈池的老人就不同了,何晓军今天特别招待他的这一餐,让他差点把舌头也吞了下去。
之所以何晓军今天做的这一餐,能这般的吸引住老人,只因这一餐中,有两道菜的主原料和它的烹饪法,竟连号称“食神”、而且吃过不少地方的陈池老人,都没有尝过或见过。
陈池老人没有尝过的主原料,是螃蟹,海山特产的螃蟹;陈池老人没有尝过、也没有见过的主原料,是田螺,也是海山特产的田螺。
原来,刚才何晓军从县城里回来后找大牛吩咐的,就是让他去摸这个田螺。
田螺,这种乡间特有的物品,在当代不像何晓军前世的时候一样,是上不了席的食品,所以,那个时候的田螺,不但在酒楼里没有吃,就是民间的人,对这种既充不了饥、又不好收拾的东西不太感冒。
陈池老人自小就离开乡下,而他在外面的这么多年,也没有见过这种东西,连这东西的名字也叫不上来,当然就没有尝过这东西。
何晓军按他前世时那街边小贩的做法,把大牛摸回来的田螺先养在一个有铁器的盆里,让它把肚里的泥吐干净之后,再把它的尾端敲掉待用,然后把腐乳、豆豉、辣椒、蒜茸和一种他们这时特有的植物紫苏,一起下锅爆香,放入了田螺后溅酒、爆炒至熟。
陈池老人见到那碟带壳的东西后,不禁瞠目结舌,一时不知该从何入手。
见到了老人这副的情形,何晓军哪还不知道他不会吃这菜?就用筷子挟起了一个田螺,边给他做示范,边告诉他这准备入口的东西是什么,来自何处。
吮吸了一下那被敲掉的田螺尾端,让螺肉把敲掉的尾端堵死,然后再从田螺口用力一吸,田螺那藏匿在壳里的肉就出来了。
老人学了好几次后,终于可以品尝上了这份通过不少努力才品尝得到的食品。
田螺肉在陈池老人的口里习惯性地停留了一阵,让老人感觉一番味道之后,才入到他的肚里。
螺肉才入肚,老人已经一连声的惊呼出口:“好鲜甜,好味,好滑,好爽口,这东西真是极品。还有这般奇特的做法、这般奇特的吃法,也让人啧啧称奇。”
再尝了几个之后,陈池老人就奇怪了,他问何晓军:“何教头,你这道菜里,有一种的调味料,我从来没有接触过,它的味道很特别,吃了让人醒神,而且齿唇留香,给这道菜增色不少,请问教头,那是什么东西呀?”
何晓军好像早就料到了老人有这一问,拿出了一片一面紫红一面青绿的、毛茸茸的叶子,递过给了老人,告诉他说:“这东西叫紫苏,是这里乡间一种常见的植物叶子。做菜时,放紫苏叶有僻腥、增香、提味、振食欲的作用。”
按过了何晓军递来的叶子之后,陈池老人把它放在了鼻子下,马上就嗅到了一股他刚才吃到的那种特别的味道。
那种香、醒的特别味道,还真让老人感觉食欲大振。
席中还有一道吸引陈池老人的菜,就是何晓军特意从县城里买回来的螃蟹。
见到了螃蟹原只张牙舞爪地被何晓军蒸在了盘上时,陈池老人不禁皱眉,不解地对何晓军问道:“螃蟹在金山和香港都有吃,但像今天这样不用缷开、也什么原料都不用就蒸的做法,他还是第一次见,不是何教头你忘记拆蟹和忘记了下配料吧?”
何晓军也没有直接回答老人,只是笑了笑,让他先尝过再发表意见。
挟了一块已经用刀敲破了壳的蟹钳,先吸了残留在蟹钳壳里的汁,然后才咬开蟹钳的壳,尝了一口那雪白的、滑嫩的蟹肉之后,陈池老人动容了。
闭目回味了片刻后,陈池老人才说:螃蟹他吃过不少,但这般清甜、鲜美、肉质细嫩的螃蟹,他还是第一次吃。一般酒店做的蟹,不但肉没有这么嫩,也不能保持这般的原汁原味。而且,就蟹的本质来说,也远没有现在吃的那般好。
好奇的陈池老人,当然就赶紧向何晓军连连发问:这蟹是哪里产的?可有名称?竟这么的好肉质和多汁?为什么蟹能在烹饪之后,仍能保持如此肉质鲜美?而且,这什么不用配料烹饪,却能得到如此的美味?
哈哈,在那个年代,又有归有什么物流?当地的物品,除了当地出产的之外,又哪还有别地方的产品?何晓军告诉了老人,这蟹,就是有几百里海岸线的海山产的海蟹,当地人称肉蟹,以肉质饱满细腻和汁多著称。
螃蟹是一种高档的食品,听说家乡竟有如此高档食品中的极品特产后,老人一脸不敢相信。
嘿嘿,在何晓军的前世时,饮食界赫赫有名的大闸蟹,在海山这个地方竟没有市场,只因,海山比它好的大有“蟹”在,比如与大闸蟹一样以蟹黄闻名的羔蟹,比如松皮蟹、肉蟹、水蟹,就更不用说那比大闸蟹更珍贵、更高档、而且价钱也高多了的黄油蟹了。
这些的资料,在资讯贫乏的当代,在饮食还没有开发的当代,就是当地的人也不知道,就更不用说已经离乡多年的老人啦。
最后,何晓军还告诉了老人,正因为这里的蟹好,所以他休做这道菜时,什么调料也不下,尽力保证蟹的原汁原味,这样蒸出来的蟹,才是极品。
听了何晓军的话后,沉默了好一阵的陈池老人,才感叹地说道:“我常听到美食界有句老话,说什么真正的美食在民间。一直来,我都不理解这话,认为美食只能出现在高档的酒楼中,今天,见到了何教头你的高超烹饪手法,还有那随便拈来的精美原料,再加上尝过了在世界各地的大酒楼都尝不到的美味后,我终于明白了这话的涵义。看来,我这个‘食神’的称号白给了。”
此刻,陈池老人已经被才认识不到两天的何晓军完成征服了,被他的菜完全征服了。
从此,平生只好“吃”的老人,不但把何晓军当成了忘年交的知己,还喜欢总是跟在他的身边,只为了品尝他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