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公元157年2月 粟特文第一封信札
伽蓝青灯2015-10-27 12:112,858

  封皮:写给石国君主(莫贺咄吐屯族长)

  公元157年2月东汉桓帝永寿三年

  【致尊敬的莫贺咄吐屯族长(?spcmdhat),祝福您向您致敬(对那个)希望看到您健康(和)安全、幸福、无恙、心满意足的人来说,那(每)一天都会是个好日子。以呼延氏族使者(名义)向您布告,如果您,能就近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对神灵(致以敬意)那样。

  日(复)一日,内地听到的情况都是鼓舞的,(后汉)桓帝果然「阿忽蜜多(Akhurmaztakk)」不负我呼延支之望,浮夸之炫目风气渐染中原地区。请继续从姑臧和敦煌郡安排莫贺咄吐屯族人,从下面几个可能成功?方面去继续史加。

  要以过多不切实际的学问去渲染风气,(官)宦之家子弟确实可以走在前面,刘皇族人的后裔尤其善于此道。(武威)罗莎卡(prasthaka)报告说,扶风有一位马钧(字德衡)人士,尤其擅长于各类机巧设计和制作,(创)造出很多百姓期待的器具,并得到了郡守重视。类似的人物绝对不能再出现,请安排酒泉的遏末娑支(Armat-s?ch)务必去影响他,不要再受到重视,必要话可以(杀)掉他。

  (另)据说汉皇宫内,(天子)倡导建立鸿都门学,提倡(Advocat)诗词歌赋成为显学。……应该向这个方向去前行,这将不胜让人高兴,因为这些都是狠(很?)不实用的。让汉人越发虚弱和不知所措的未来机会。

  听说邺城(那边)又出现了富人子弟用币(钱)买孝(廉)席位的事情,芬阿喝(Farn-aghat)汇报了此事。这(是)应该宣传和鼓励的事情,让穷困的人(Proor)无学可上,汉可以说是没有可期待将来的走势。不要让(天子)知悉反感此事,让郡守不再过问。最终(举)孝廉始终……范围内,可以使我们愿意听闻的事情。

  位于居延(Kwr’ynk)的胡耽娑支报告(说),咸阳(郡)很多高官进入国子(监),东学、西学、南学、北学也有类似情况,他们这样无道术的人……,会让太学成为宦官把弄权利的场所,让(学)校丧失它本来的原貌。这何尝不是我们所期(祈)求呢?(‘yps’r)权力者永不该进入尚学之处,让(那个)地方乌烟瘴气。

  尊敬的莫贺咄吐屯族长,(我们)呼延氏知道上面(那)些事情需要花费,关系的(延伸)都需要(金)。我们对此都有所准备,也不会让你们(莫贺咄吐屯)为我们……我们(已)安排度路越飒槃陀(Dhruwasp-Vandak)之子毕娑(Pèsakk)给你带去5000个斯塔特。如果还需要,内部(会)有我们的线索人(honkirnaur)与你们再联络。

  请尽快将这封信札通过撒马尔干-于阗-安得悦-且末-鄯善-楼兰-米兰-敦煌-烽燧-酒泉-姑臧-金城线(网)传递到中原信使。(与)信札一起,附赠5匹阿哈尔捷金马供使用。

  再次致敬尊贵的莫贺咄吐屯族长,塔什干的主人们——你们的领主(Huns)王系呼延支】

  东汉桓帝永寿三年二月初三,瓜州夜凉,驿马一骑绝尘,直奔东都洛阳。熟悉的人都知道,皇帝极其喜欢西域贡果——番瓜(哈密瓜)又到货了。初六早朝,是春节过后的第一次早朝,众官员焕然一新,都期盼着新的一年里能加官进爵。但是这个帝国,状况却糟透了:党锢之争还没有完全结束,西羌的叛乱还没有彻底平复,湖南蛮匪又起兵造反了。桓帝刘志对这些情况其实都心知肚明,但是在这个新年的第一天,他的心情还是不错的,这个“文学”皇帝,新的一年愿望十有八九是自己的吃喝玩乐别受到什么影响就行。至于子嗣的事情,皇帝不急你们大臣急什么?早朝上,他心情大好,命侍从将自己喜欢的西域番果赐给大家品尝。哈密瓜在那个年代可是个稀罕玩意,不是谁都能吃得到的,大臣们擦干净嘴巴,纷纷开始宣读奏折:有的大臣说:“老百姓越来越贫苦,因为东西不值钱、钱本身不值钱造成的,建议铸造面值更大的钱币来解决这个问题。”说完后,下面一阵唏嘘不已,这是个什么狗屁提议。连刘志本人都懒得搭理对这样的奏议发表意见,继续问道:“还有其他的奏章么?”太学生刘陶上前一步,禀奏道:“目前最让人担心的,不在于物价,而在于老百姓闹饥荒。我注意到这些年以来,好好地麦田都被蝗虫吃掉了,很多奏折提议都被扣押在各级郡府中。老百姓最怕的,难道是东西不值钱、钱币面额太小么?现在就是把沙子变成金子,瓦砾变成玉石,就能解决老百姓饥饿的问题么?目前的情况,就是陶唐、虞在世,也解决不了啊。要让老百姓吃饱、富裕起来,重要的是要停止役使、禁止抢夺,老百姓没有其他劳作、全身心耕作才能富足。天下的良心,国家的大事,都在于此,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我总是担心目前国家虽然幅员辽阔,但是耕地面积并不多,百姓数目不少,但是能吃饱的不多。真的很担心还会有劳役的人、穷苦的工匠在民间闹事起义。这些都是皇上您要关注的”。桓帝表面上连声称是,心理却在想:你个不懂事的刘陶,大过年的诚心给我添堵,说这般不着调的话。于是不等刘陶继续说下去,打断道:“还有其他奏章么?没有的话,今天早朝就到这里吧。”

  但见司徒石颂站出身来,朗声道:“微臣有关于学术风化的一些提议,不知是否当讲。”见桓帝点头后,他继续说道:“自吾皇开鸿都门学以来,天下诗词歌赋朗朗称颂,好学之风遍染国家,处处都是好学求进的场景。臣以为,应该扩大鸿都学派的范围和力度,大面积和普及,委派朝廷各级官员下设州郡太学,亲自传授辞赋之道。学校本来就应该由官办,形成政府化的场所,这样才能体现出国家扶持和重视的程度,进而便于朝廷随时布置和调整不同时期应该倡导的学术方向和主题,同时也方便一级级传达皇帝本人的不朽篇章。另一方面,学校中优秀的孝廉之才也应该一步步提拔,从学校的领导岗位一步步走上仕途,这样也有利于国家遴选青年才俊。”刘志听到这番话,觉得很受用,鼓励道:“很好,很好,说下去。”眼看得到了皇帝的认可,石颂清了清嗓子,声调又大了一倍,继续说道:“另外,朝廷财政收入近年来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为了扩大收入来源,同时也是为了让有财力的民间贡生找到一条出路,微臣建议可以设置不同档次的标价,让有钱人出价来购买孝廉、太学资格。其实,皇帝大可不必担心生源质量问题,臣早已发现,越是有财力的家庭其家学渊源更为深厚,有能力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具备超出一般家庭知识素养;倒是那些穷人,每天的时间还不够花在劳作和耕织事物上,哪有时间和能力去接触到清雅的诗词歌赋呢?这可谓是两全其美之策,一方面少府的收入会大大提高,皇上有财力去办更多的学校和博士院;同时,还自然将优秀的有潜力的富家子弟选入太学之中,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一番话未结束,众大臣一阵唏嘘不已,桓帝刘志倒是连连点头称是。石颂才不管其他大臣的看法,见皇帝支持,便又接着说:“近来,有州郡奏折禀报,扶风县有位叫做马钧的人,不学无术、目不识丁,整天倒弄一些奇*技巧,造弄出一些不文一名的器具,还妄图解决所谓水旱之灾,试图改变天地造化,在圣皇的土地上刻弄一些改变水文的机枢。把部分地区弄得乌烟瘴气,完全没有一点播扬圣学的环境。类似这样的篡逆不道之人,理应格杀勿论。为彰显吾皇圣德之心,可将马钧擒拿至东都,教导劝说、开化冥顽,以期弃暗投明,改过自新。”刘志略微思考了片刻,评价道:“司徒大人思朕之所想,忧朕之所忧。建言无不极是,予以准奏。”

  悠悠吾国史,自此开始走上崇尚虚无,重好诗词歌赋等感性之虚技;轻视科学技术、物质发明创造之实术。西方工业革命之后,差距不断拉大,直至当下。

  

继续阅读:第4章 公元223年3月 粟特文第二封信札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匈奴之器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