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匈 器(六)
伽蓝青灯2015-11-02 15:313,412

  刘铁弗和胡燕飞注意到土方老人越说越激动,满脸通红,右手不住的捂住胸口。再结合土方老人急于让刘铁弗做接班人的表现来看,此人一定身染重疾,行将不久于人世。看到老人渐渐平复下来,刘铁弗安静的问道:“你刚才提到安史之乱?终结大复仇?什么意思。”

  老人克制住激动地心情,平静的解释道:“刚才和你也说了,北匈奴索格底亚娜中心,在近七百年时间里,总共向昭武九姓胡发出过十封信札。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原地区的发展特点,以及所处朝代的命数,从九个方面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时局。其中最后一封信,也就是第十封信札,是唐天宝年间命令昭武嫡系传人,唐边镇大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发动总攻指令。这二人地位显赫无比,能力与控制资源实力超人。经过多年的精心布置和资源积累,匈奴人最好的复仇机会已然蓄势待发。在欧洲已经基本没落的匈奴族人,都把这次战役当成他们重返中原故土的最后一次机会;历史总是镜像的昭示未来,1260年后的今天,匈奴势力再次面临一个分水岭。铁弗,你知道天朝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吗?”

  冷不丁被问了一句,刘铁弗还有点没缓过神来,支吾应道:“刚才不也说了么,是经济发展过快,土地和各种资源难堪重负?或者是,既得利益集团很难被打破,贫富差距越发被拉大?”土方老人笑着摇了摇头,阐述道:“那些都是很重要的方面,但最大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前面我曾经提到过,是‘信任’。”刘铁弗有些不解,胡燕飞也颇为糊涂,几乎异口同声反问道:“信任?”土方老人点点头,继续说道:“是的,‘信任’或者说是‘相信’是一个社会得以存在和运行的基本前提。路人必须相信当红灯亮起时,所有车辆都会停下来,才能安然的穿行马路;着火时,你必须相信拨打119火警后,警车一定会出动才能拯救人民生命和财产;病人家属,必须相信大夫一定会尽心尽责、履行救死扶伤的责任,才能坦然将至亲交给他们;同样,当你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一定会相信周围有良知的人能给你作证,才能放心去见义勇为。而信任失去容易,再建立起来很难。我相信你,刘铁弗,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刘铁弗真的感觉,土方老人说的太有道理了。作为编辑以及记者,按理说在视角方面和看问题深度方面,应该算是翘楚了。但是刘铁弗突然感觉,土方老人远胜自己好几个档次。不仅归纳总结能力极强,而且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更像是个大师一般。结合老人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先不论其性质的好坏、为人的正直与否,仅从综合前瞻能力、筹划与布置、协调与组织、分析与调整执行等诸多方面,都堪称风清扬一般的世外高手。再次证明了网友嘴里常说的一句话——高手在民间。没想到在中古史上,匈奴族裔竟然有如此博学和深邃的后代。

  可能对于匈奴史的研究,本身就存在缺陷,带着有色眼镜看待问题是不对的。从土方老人诉说的,从匈奴挛鞮冒顿大单于设置这一职位的本身举动而言,就能看出其绝对是文治武功不错。建立政权伊始,就想到了要构建一个类似于当代政治社会智囊团的组织机关,赋予其无上的权力和财富,作为指导庞大游牧帝国的大脑。说真的,先别说自己根本没打算接替这一位置;就算做好了心理准备,能力上、知识视野方面的局限都会让刘铁弗难堪大任,有愧于匈奴列祖列宗对于土方这一神圣职位的期望。

  思考间,土方老人又继续说道:“九位部长不知是有意与我作对,还是良心发现被天朝的现状所动容,他们开始背道而驰。思想领域的松动体现在行动上,就是渐渐开始接受一些民间思维,在教育体制改革、文化道德聿兴、外交领域开始有所作为而不是韬光养晦等国家政治生活层面,开始锐意进取、力推改革。我们已经等待了快两千年,不能再错过任何机会。因此,他们被我所赋予的生命也只好由我本人来终结,死亡不期而至。我和他们之间也两讫了。”刘铁弗和胡燕飞沉默不语。在刘铁弗心中,逝去的九位部长本已被土方老人说的有些猥琐卑微的逐利小人形象,再次光辉高大起来。

  三人再次陷入了沉默,低头看了看腕表的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快到中午时分了。这次刘铁弗首先打破了平静,向土方老人问道:“基本都清楚了,只是还有两个要点想不明白。”土方老人慈祥依旧,反问道:“是不是想问问我,我是如何获取各种信息,然后又发布指令的。如此复杂精密的步骤,即使自己亲自出马也不一定能做好,‘土方’是如何决胜千里之外,杀人于无形之间。在如此偏远的东北小乡村中,别说一般的网络和通讯,就是用上电也是不太久远前的事情;还有就是,‘土方’哪里来的那么多财富?可以任意调配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

  刘铁弗清楚老人的本事,他说的一点没错。说了这么久,土方老人对于如何实施计划,以及惊人的财富来源,没有透露半点讯息。自己确实比较好奇和感兴趣,倒不是对于财富的好奇和渴求,而是这两点说不通的话,以上种种根本不存在成立的可能。一位几近耄耋之年的老人,凭着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就能实现可能一个国家都未必能做到的事情,听上去太过天方夜谭。

  罕见的,老人站起身来,转过头,挪动脚步准备走出正室门外。边走边说,“年轻人,别愣着了。和我一起去看看我的工作间吧,也是你以后运筹帷幄的‘草原帐房’。”刘铁弗、胡燕飞将信将疑的尾随着老人走出了北面的正房,他们想象着,一个装备现代化、配备各种最高尖端安保措施和通讯设施的密室将豁然出现在他们眼中。因为很明显,老人富可敌国,想要的东西几乎唾手可得。

  走出正房外,老人向右手边拐了一下,绕过西边的偏房后,在其背后有一间看上去更加普通的矮平瓦房。说这个房间又矮又平,丝毫不夸张。因为不仅从高度上,它照比邻的西偏房矮了一大截,可以想象从院外根本看不到;而且老人带领二人步入这间房子时,连胡燕飞都要猫着腰低头才能进入。身材高大的土方老人和刘铁弗更是几乎鞠躬九十度才能进去,谁知道一进房间后,却豁然开朗。原来房间内是向地下方向洼下去的构造,无形中将地面之下的深度,变成了房子的自身高度。

  让刘铁弗和胡燕飞失望的是,房子的布置与刚才那间正房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比刚才刘铁弗、胡燕飞想象的装备精良、设施完备的景象简直天壤之别。稍微区别于正房的地方在于,这间房子的装修风格颇具游牧民族帐篷的特色,刘铁弗还是比较熟悉的。早些年,与某个前女友曾一起畅游坝上草原,当时就住在一个蒙族老乡的自己帐篷内(俗称蒙古包),那种典型的织绣缎面墙壁让刘过目不忘。唯一不同的是蒙古包周回圆形结构,几乎不怎么区分东南西北。

  而眼下这间小房,还是棱角分明的四面朝向。东面墙壁被直接装修成一个大书架,紧紧密布的全是档案夹。一眼扫过去,根据架子间隔所贴的标签,就能看出是按照时间顺序,以人、地区、事件、行业进行分类的档案。如果刘铁弗没有猜错的话,就是土方老人设计的相关人员的人生经历。那其中,应该能找到自己的,胡燕飞的,还有九位部长的。说真的,刘铁弗想象的十八层地狱中,判官掌控的人生薄也不过就是这个模样吧。把土方老人比作判官,应该丝毫不过分。

  西面的墙上,赫然挂着十封信札皮囊。从皮革的颜色能看出,应该是当年那一封封从锡尔河流域穿过蒙古高原,直奔额尔古纳河的原版信札。方才北面正房内,那悬挂的十封信札,就应该是1974年土方老人派人从苏富比拍卖行拍得的十封另外通过西域传到天朝内地,交给昭武九姓后裔的指令,最终被昭武后人藏匿于敦煌莫高窟第17洞内的内龛中。其实两组信札,在内容上应该完全相同,仅是经历过不同的曲折经历,在这个偏远的陈巴尔虎旗再次相聚。十封信札的上面,是刘铁弗再熟悉不过的纳斯卡十个图腾像,正是这些图形指引着刘铁弗从万.里之外的南美高原,来到了这欧亚大草原的最东端。古代匈奴人几百年的艰辛跋涉,在现代航空科技的作用下,变得天涯咫尺。北面的墙上,挂着一幅看上去很奇怪的画作,说是画作都有些高看了。好像幼稚的孩子画的简笔人物像一般,七个黑点连同若干折线,构成了一幅抽象的图画。不知为何,刘铁弗盯着看了一会,竟然觉得越看越眼熟,总觉得在哪里看到过一般。

  南墙的下面,是一张再普通不过的桌子。桌子前面放着一把年代久远的木椅,能判断出年代久远,是因为椅子桃红色的油漆已然黝黑锃亮,而靠背和座椅四周,被磨得都有些变形了。最吸引人目光的是,桌子上摆放着一个看上去像老式收音机一样的匣子。音匣子四角都被磨平了,一看都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但是说它像匣子,而没直接说是匣子,因为与一般老式收音机不同的是,它的正上方支出来一个小喇叭一样的话筒,而且侧面没有收音机应具备的调频滑轨。活脱脱的一个自己改装的收音对讲机,只不过制作手法太过粗糙,摇摇欲坠的话筒不知道哪天就会彻底报废。

  

继续阅读:第26章 匈 器(七)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匈奴之器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