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担心卢龙在有心人推动下,导致群众反叛,亲自连夜带着人马赶回卢龙,张白骑押送俘虏,和护卫伤员后续赶回卢龙。
话说,骨进带领着偏师翻越堑山而过,直奔卢龙要塞。
骨进治军严谨,隐隐残暴,毫不体恤额士卒,在骨进所属的小部落中威名很盛,在骨进的命令下,一个个将士拼命的开路前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行军的速度一点也不比弓骑营,破阵营慢。
无视叫苦连天,疲惫不已的士兵,骨进用了比破阵营前往堑山堙谷谷口还少一天的时间,就抵达了卢龙要塞下。
立在要塞城墙之上的田畴看着山下依山而结,一排排井然有序的帐篷,心跌落到谷底。即便他收到消息,主公带领破阵营阻击住了乌延本部,依然有偏师突围而来。
面对强敌,田畴心中并无太多的担忧,以卢龙的高墙坚城,骨进想要强攻拿下卢龙,非一两月不可,但是,卢龙要塞内部会给田畴两月的抵抗时间吗?
以卢龙要塞毫不稳定的内部结构,只要骨进围困十数天,卢龙不攻自破。
年幼的田畴,看着身边站立的张南和赵辰,张了张嘴,不知道该如何的说,赵辰一直排斥田畴,田畴来到卢龙之后,没有一寸功绩,反而隐隐爬到赵辰头上,论年龄和功劳,远不如赵辰。所以,田畴很难调动赵辰。
不过此次卢龙面临强大的外敌,赵辰暂时放下了个人恩怨,携手共度难关。
“文进,子启,主公传来消息,正在阻挡乌延本部,无力回援,我等必须要想办法保护卢龙不失,等主公击败乌延大部回军夹击骨进偏师。”田畴对张南和赵辰说道。
“辰以为,想要保卢龙不失,必须要尽快攻破骨进偏师,不可防守耽误时间等待主公回援,否则一旦要塞内部人心叛乱,卢龙将会面临绝顶之祸。”
“确实不能拖延,不然一旦骨进站稳阵脚,卢龙单兵孤城,必定人心惶惶,军民异心,只是,要塞内能战之士尽皆出征,临时征招的守城卫士防守城墙尚可,如果出城野战,即便经过张白骑和陈姬训练,也无法做到令到禁行,战力低下,如何以几千人战胜两万能征善战,穷兵黩武的骨进部队?”张南把希望寄托在田畴身上,既然主公把卢龙托付给田畴,自然有主公的道理,主公的眼光一直独到,想来田畴应该有过人之处。
三人站在城墙上,讨论了半天也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敌众我寡,田畴拿出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死守卢龙,期待黄忠的回援。
“如若我等被动防守,久守必失。辰来卢龙数月而无半寸战功,愧对主公大恩,辰不才,愿带一曲前去试探骨进部队。”赵辰心中焦急,好友徐晃不用说,战功赫赫,张南仅次于徐晃。一直自认比张白骑有才干,但张白骑深得黄忠信任,连后来的陈姬都担当高位,手握重军,现在连年少的田畴在卢龙的权限都高过赵辰,让赵辰心中不满,希望一展实力,巩固地位。
如今骨进来袭,正是天赐良机,赵辰想踩着骨进上位。其实他误会黄忠了,对于军事,黄忠的重视远不如农业,黄忠是一门心思的想要种出一个强大的军事实力出来,军事只是为国强民富护航而已。
张南徐晃张白骑等人的文化程度根本不适合发展民生,只有赵辰和田畴勉强能胜任,黄忠对他二人的期待一点也不比徐晃小。军事实力需要一个强大的后方为基础。
“要塞内战力勉强能用于防守和防备民众闹事,抽不出多余战力出城迎战骨进,仅带一曲人马如何破敌,子启不可轻举妄动。”田畴虽居高位,但赵辰张南他很难指挥动,张南见田畴求救的目光,开口否决了赵辰的请战。
“末将愿立军令状。”
“不可,若有意外,南如何向公明交代?”
“末将深受主公厚恩,今日大军压境,不为要塞出力,如果要塞一旦被攻破,我等有何面目面对主公?末将意已决,如果战死沙场,也算报答主公厚待,公明断不会责备子泰和文进。”赵辰说完,一脸决然的点齐两百人,这两百人都是赵辰的亲卫,黄忠让赵辰训练的斥候组成的情报人员。
“既然如此,南愿同往。”
“不可,文进受主公所托要塞,事关重大,一旦文进有失辰即便战死也难辞其咎,望文进以大局为重,容许我前往试探敌军。”
“子启可想过,胜了当然能暂时稳住卢龙要塞民心,但是一旦失败,卢龙要塞内部将会顷刻间大乱,子启难道有信心以两百斥候击溃数万乌延奴兵?”田畴责问道。
“这……那我们只能眼铮铮的等着卢龙要塞毁灭吗?”
“我有一计,或许可破骨进。”田畴为了能稳住赵辰,张口胡扯说道。
“子泰有何妙计?”
“天机不可泄露,你二人安心等待就是了,只需等待五日,必定能大破骨进。”
张南带着人马驻守在北门,赵辰负责城内防备民众捣乱。田畴推掉所有事物,把自己关在聚义厅内苦思冥想破敌计策。
赵辰换上便装带着十多个亲卫在城中来回巡视,重点关注还未归心的,大摩部落,单冒等三个新抓来不久的部落民众,这几个部落中的人口在卢龙要塞占据整个大部分,如果整体暴动,卢龙要塞内部将会瞬间分崩离析。
赵辰乔装躲在乌仆的宅院外面,这个曾经的大摩部落的首领,如今跟一个平头百姓差不多,一样需要自食其力,但,他的家人黄忠尽数交还给他,如果不是需要做表面功夫,需要安抚各个部落掠来的人口,黄忠早就一刀把他杀了。
黄忠有心分化乌仆的实力,曾经他的手下千夫长罗么多就担任着卢龙要塞的防护守备,当然,手中的军权并不大,统帅有两百人的样子,这些军士都是卢龙首批民众,对卢龙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