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岹东部魔海之畔,这里是西岹最为繁荣的一个州。
“玉虚之中罔浮萍,上古仙人化三清”这句话出自很久以前的一位大智者,其意思大概是说道家崇尚玉虚的境界便是经历数载浮萍身世之后所顿悟而来,而道门三清是上古仙人所化。这位大智者想必也是个尊崇道家的圣人,一语道破道门一直尊为神祗的三清真人是从何而来。
三清真人即玉清真人元始天尊,上清真人灵宝天尊,以及太清真人太上老君。这三位自然都只是在诸多神话典籍中以及道家经卷中出现过,至于有没有这三个人倒是有些无从考证。
道家悠悠数千年历史,不论时间如何变迁,这道门一脉总是经久不衰,而如今,天底下修道之人不知几何,却独尊两个地方作为无数修道人士心中的圣地。其中之一便是位于三清州内的太虚宫。
太虚一词由来已久,道家学说中解释太虚为太上玉虚之境界。而许多人所不知道的是,太虚一词实则来自《上古见闻录》。
太虚宫作为西岹三大超级宗派之一,其实论历史,是最为悠久的一个,白虎城建宗立派于三百年前的神农堂,而且是近几十年来才改名为白虎城。而神剑门历史更短,只有一百多年。要说起太虚宫的最初历史,恐怕就得往上算个一千多年了。
太虚宫作为道门首府,一直以来不问世事,不崇尚修武道,而是独尊天道,以参透天地大道理作为宗旨,一直以来也是与世无争。这倒不是说太虚宫就是好欺负的,这天道虽然不同于习武修炼,但若是能真的参透一些天地变化,那可真是不得了,那种程度的道门高人,举手投足间便可引动天地变化,翻江倒海自然不用说,说不定还能引动天雷。
一百多年前太虚宫曾经一蹶不振,因为遭到西岹所有势力共同发起的抵制道家的行为。当时在西岹有这一句话:“废除道教,独尊武学。”不知道当时是谁先提出道家乃邪门歪道,而武道才是修炼正统,那时候太虚宫穷途末路,栽倒所有人排挤,而且只要是修道之人,都会被认为是异类。
可就在太虚宫濒临散架的时候,太虚宫出了一位顿悟了天道的掌教,独自一人去各大门派势力苦心劝告,那些势力自然都是及其排斥,有一些都会直接动手驱赶,更恶毒一些的就会下杀手捏死这烦人的苍蝇。可是后来,那位太虚宫掌教知道苦口婆心好言相劝还是改变不了西岹人对于道家的排外,便只身会战各势力武道修为最高者,想要一次来证明天道并非弱于武道。那位掌教就一州一州,一个势力一个势力的挑战,历时十七年,终于让西岹众人心服口服。当年白虎城老掌教还在世,也是接受了那位太虚宫道人的挑战,最后二人战了个平手,道人便罗嗦了一大通大道理后离去。不过事后老掌教曾言对方并未出全力,全力之下自己必然不敌。
这件事情在西岹之中影响很大,从那之后,西岹才开始慢慢接受了道家,也从那以后太虚宫这个上千年的古老宗派才没有土崩瓦解。
太虚宫建宗立派于哪年哪月已经没人能说得上了,只不过人们常常津津乐道的便是太虚宫建宗的位置,那便是建在魔海边的几座山峰上,从这些山峰再往东望去,变就只能看到汪洋一片了。而在那大洋彼岸,便是如今战火纷飞的东筹大陆。
太虚宫有三宫六观之称,三宫分别为玉虚宫、紫霄宫、清微宫。六观分别是仁威观、回龙观、龙泉观、复真观、元和观以及琼台观。太虚宫以三宫为首其中都是些老一辈的道士,之下六观才是新弟子学习修行的地方。太虚宫弟子都知道,三宫以紫霄宫为首,清微宫其次,而本该排在前面的玉虚宫却是个门庭冷落的地方。
太虚宫除了有三宫六观之名还有七峰三池的美称,七峰合称太虚山,而这其中七座山峰以逐日峰为中心,分别林立。而紫霄宫便是坐落在逐日峰顶。紫霄宫之所以能成为三宫之首,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便是这代太虚宫掌教张谦大真人的驻地就在紫霄宫,紫霄宫可以说是这座超级宗派的核心之地,除了张谦大真人之外,还有许多不知道多少岁的老道士在这里整天悟道。这里是所有太虚宫弟子都极其向往的地方,不过要想进入紫霄宫,那便得在天道一途上有所成就才行。这其中很少有年轻一辈的道士,最起码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所以紫霄宫在外界还有个戏称,叫做百老会。
太虚宫本来只是个立于俗世之外的修道圣地,以往只是一些一心入道门出家的人才会去太虚宫当弟子,或者便是有些人家破人亡,留下个遗孤之类的,便扔在太虚山下,如果好运遇到个路过的道士,便是会将小孩子领到太虚宫内抚养,之后孩子长大成人便告诉其身世,让其自行决定去留,这种事屡见不鲜,因为这个,太虚宫在很早以前还有个雅称,叫做孤寡山,这里的道士大多都是些无依无靠无亲者的人。
不过之后便有了些变化,自从一百多年前那位老一代的掌教挑战西岹所有门派势力之后,虽说挽回了道门圣庭太虚宫被世人针对的情势,但却没料到随之而来许多麻烦。也不知道是哪个没事做的人愣是把这个清静之地摆上了三大宗派的头衔,并且与当时的神农堂以及建派不久的神剑门并列。这种事情一开始受到了太虚宫许多弟子以及天下众多修道之人的排斥,这一来岂不是要将这个道门圣地拉入江湖争斗中?果然,自从太虚宫上了三大超级宗派的名单,从此以后一些江湖恩怨就随之找上门来,有一些心怀叵测的人想要来太虚宫偷几卷道家典籍回去仔细钻研,看能否悟出些门道的;也有一些身怀血海深仇的年轻人前来学艺的。这些事情可真是让这个清静修道的地方有些热闹。
就这样过了几十年,太虚宫一直就这般热闹下来,不过三十年前,太虚宫掌教张谦大真人却做出一个相当大胆的变革,那便是太虚宫学习其余两大宗派的模式,每过三年便去各地招收新弟子入太虚宫学习,这个变革虽说有些违背到门清修的本质,但还别说,自从太虚宫开始招收弟子之后,便真的少了许多前来一探究竟的人。其实说起来,无非就是人们好奇心旺盛,总觉得能位列三大宗派之一,总归是有些秘密底蕴之类的,所以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一来二去,人们以讹传讹,所以才造成那么多人上太虚山的‘热闹形式’。
入了太虚宫当弟子,并不是说就得当道士整日论经讲道以此终老。太虚宫既有道家弟子,也有俗家弟子,而且这些年来,因为太虚宫和白虎城神剑门一同广招弟子,所以俗家弟子数目倒是比那些原本诚心修道的道家弟子要多得多。这种情况让得太虚宫一些老辈道士极其无奈,不过也并未出言反对,说实话他们的愿望还是能将天道一途发扬光大,自己个悟了几十年的东西,总不能后继无人吧,天底下哪有那么多看破尘世的出家之人来修道?
太虚宫掌教张谦大真人可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有些弟子却是见过其人,但也就只是见见,并非是张谦如何孤高自赏,想想就知道,这一派之主,哪能天天去陪那么多弟子修道呢。看看白虎城就知道了,白虎城的弟子就只知道有掌教这么一个人,谁都没见过。而与太虚宫弟子们最为熟络的,应该算是那位清微宫的老神仙了,这个老神仙可是有点意思,特别喜欢卜卦,逢熟人就说今日卦象如何,与人第一次相见,不是问其姓名,而是先替人算上一算,不过倒也神了,这老神仙就算是没见过的人身上所发生的事,都能说个三五六。在太虚宫上下,这位老神仙可谓是人气颇高,先不说其算卦算得准不准,就是那风趣的言辞,都能让许多年轻弟子觉得亲切,最让弟子们觉得有趣的还是这位老神仙一边白一边黑的眉毛了。不过弟子们都是不曾知晓这位老神仙的实力如何,因为他从来不显山漏水,在太虚宫内到任何地方都是跑着去的。按理说如果是悟阳境之上的高手便可以脚踏虚空,所以一些弟子都认为这位老神仙并不是什么高手。这个老神仙便是在方清城中给穆云算过卦的那位被玄真称为师叔的算命老头了。
这日在太虚山无量峰的玉虚宫内,胡须斑白,眉毛一边白一边黑的老道士匆忙下了无量峰,一些弟子见到这位不知道按辈分该如何称呼的老道士纷纷打着招呼,老道士看似虽有急事,但也不摆架子,都是一一笑着回应,本想继续和这位亲善的长着交谈一二的弟子见其匆忙,便纷纷知趣打完招呼便离开。
老道士一路小跑,身姿矫健,半个时辰之后终于来到逐日峰下,正准备上山,可能因为跑累了,见四周无人,便停下身子歇了歇,然后掐指一算,立即怒骂:“这老不死的,乱跑个甚,刚才还在紫霄宫,这会就到别处去了。”
旋即老道士无奈摇了摇头喃喃道:“不用点真本事还真找不着你人。”
老道士说完之后,立即身形窜起,并未在空中停留就朝着海边飞去。
弟子们都以为这位老神仙只会算卦?笑话。
位于太虚山最东边的一座峭壁之下便是涛涛海水,这里名为观潮崖,站在观潮崖上,便能看到惊涛拍浪的壮观景象,一道一道巨浪震天慑地般拍打向山崖峭壁之上,声势浩大,音浪骇人。
此时在观潮崖上,站着一位耄耋老人,老人一身整齐青白色道袍,头戴青玉冠,头发虽花白,但被整齐的束好。老人面色悠闲,负手而立,就那样静静地看着这山崖之下的惊涛骇浪。
此时不远处那位算卦的老头飞了过来。
“易星,你且看这道道巨浪,是否就像吾辈后生般络绎不绝生生不息?”头戴青玉冠的耄耋老人说道,声音很小,按理说应该是被巨浪拍岸声盖过,不会有人听到。
那位眉毛一边黑一边白的老道士飞到这位先前开口的比他更老的道士身后。似是听到了刚才后者所说之话,便说道:“是很像,一浪一浪,不都得拍散拍死在峭壁上么。”
耄耋老人并未生气,也不转身,继续看着那一望无垠的魔海。
“易星,你总是语不惊人死不休,那我问问你,你可知道这魔海之底有着什么?”耄耋老人继续问道。
“你说你一个掌教,整天不干正事,总是琢磨这些有的没的,那我就在想,太虚宫还怎么兴的起来?”眉毛一边黑一边白的被称作易星的老道士没好气道。
观海的老道人,便是太虚宫这代掌教,张谦大真人,也正是他改革以往太虚宫孤芳自赏的原则,将许多弟子都接纳进了太虚山六观之中。而这位眉毛一边白一边黑的喜欢算命的道士姓廖名易星。
“你先回答我刚才的问题。”张谦大真人继续看着海上一道道小波浪渐渐越来越大,最后全都击打在绝壁之上的光景道。
“我算算。”
喜欢算命的老道士掐了掐手指,然后说道:“嗯,天机不可泄露。”
张谦微笑一下道:“你不说我也猜得出八九分,《玉清散人真经》之中说伏羲斩杀魔海神鳌祭出神剑若昌,而神鳌乃是魔帝坐骑,魔帝又怎么能心甘情愿将坐骑献给伏羲氏?据真经之中说若昌神剑正立在魔海中央,应该是用来镇压魔帝,这魔海之底……”
“嘘!!你这班道出天机,是要遭天谴的。”算命老道士急忙嘘声道。
“呵呵,言多必失,说罢,找我何事?”张谦微微一笑,然后转身看向身后所占之人,不禁面色有些古怪又道:“你什么时候能不戴着这个奇怪的面具么。”
算命道士嘿嘿一笑,并未回答后面一个问题,而是说道:“今日卜卦,算到有一桩因果需要化解。”
“哦?卦象怎么说?”张谦问道。
算命老道士面色严肃道:“卦上说。今日宜北上!”
“白杌州?”张谦揣摩道。
算命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