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东北风呜呜地吼叫,肆虐地在旷野地奔跑,它仿佛握着锐利的刀剑,能刺穿严严实实的皮袄,更别说那暴露在外面的脸皮,被它划了一刀又一刀,疼痛难熬。
现下已是82年冬天,诸葛斌都大半岁了,由于家里照顾细致,营养不错,身子骨很壮,现在的个子顶的上一岁的普通小孩了。
这段时间,诸葛斌总结了前生的一切,其中有一点,认为如果当时听从师傅襄阳子的建议,在苦修谋略、智慧之余,适当练习鬼谷门的秘传体术,身体就不会由于*劳国事过早地衰老,不用在五丈原阵前施法续命,也就不会发生意外而死。所以他暗自下定决心,这辈子一定要炼体,拥有一副好体格,将来不管干什么,都将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鬼谷门,由祖师爷鬼谷子创立。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人,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周阳城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他通天彻地,兼顾数家学问,人不能及。一是神学:日星象纬,占卜八卦,预算世故,十分精确;二是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军,鬼神莫测;三是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口成章,万人难当;四是出世学,修身养性,祛病延寿,学究精深。
鬼谷一门历来严格挑选有潜质的男童作为门下弟子,按其个人资质和秉性,不拘一格地因材施教,鼓励彼此之间适度、理性的竞争,待其成材后,派杰出弟子入世历练,充分发挥所学,并根据社会实践的综合影响力,最终评判每个人的能力,以此为基础,择优继任门主。历史上出名的苏秦、张仪、孙膑、庞涓都曾为鬼谷门最出色的弟子。
话说当年由于母亲早亡,诸葛亮从小便在叔父诸葛玄的教导下,对军事,政治等很有兴趣,也很好学,不久就展现出过人的天分。
某天,鬼谷门第五代门主襄阳子游历至南阳,偶然看到时为十岁童子的诸葛亮在自己院子里排兵布阵,整的有板有眼,玩得不亦乐乎。他顿时很感兴趣,因为他游历的主要的目的就是发掘可造之材,收为关门弟子。于是他悄悄地在旁边住下,默默地关注,一连就是五天。
这五天里,诸葛亮每天闻鸡起舞,苦练叔父教导的剑术,并挑好家里一天用的水。吃过早饭后,便在书房勤练书法,学习儒家经典。中饭后,就带弟弟妹妹们在家附近玩耍一个时辰,从不贪玩。把弟弟妹妹们安全带回家后,就自己一个人在院子里演练兵法,直至晚上掌灯时分。用过晚饭,就自觉向叔父汇报一天的学习心得,并针对自己疑惑之处向叔父请教,诸葛玄习以为常,就根据自己的所学与之展开平等的讨论。
看到诸葛亮勤奋、刻苦、自律的秉性,日常生活也兄友弟恭,孝顺长辈,也在其邻里间经过一系列隐秘的打探,实在觉得诸葛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收徒之心大起,遂在第六天正式拜访诸葛家。
诸葛玄接到拜帖,看到襄阳子的名字,大为激动。作为鬼谷门的当代门主,虽然低调,但是在诸子百家的一众大家间广为流传。诸葛玄虽然不知其来意,也下令全家洒扫,准备丰富的酒宴,在其到来时,更是率全家在门口迎接。
寒暄过后,得知襄阳子的真实来意,诸葛玄一下子也难以抉择,有心将诸葛亮送入鬼谷门下深造,图谋一个好的将来,但是又恐诸葛亮年幼,远离家门,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有负大哥诸葛珪的临终嘱托,遂答道:“襄阳先生,承蒙您看得起我家亮儿,令我等大感荣幸。只是我侄子亮儿尚年幼,其父母已双双离世,临终托付与我,我这个作叔父的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也得和他自己商量下。”
听到诸葛玄的回答,已对诸葛亮秉性有初步了解的襄阳子深知诸葛亮的求知欲望,那双乌黑闪亮、充满探索的眼神给他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对诸葛亮拜于自己门下深有信心,于是手捋胡子道:“诸葛兄,甚好,我答应你,如果他拜于我门下,我定会悉心教导,日后成就必不亚于我。我只有一个要求,你告诉诸葛亮,从我这里,他想学什么都可以。明日辰时三刻,我在村口的大树底下等半个时辰,静候佳音。”诸葛玄爽快地答应。
襄阳子和诸葛玄一番攀谈后,告辞离去。
诸葛家书房内,诸葛玄、诸葛谨、诸葛亮三人盘腿坐下,诸葛玄先开口道:“瑾儿,亮儿,你们知道今天来者何人吗?”。
“叔父,知道,他就是你之前常跟我们说的襄阳子大家,乃鬼谷门当代门主,他学究天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诸葛瑾应声道。
“那你们又知道他来意如何呢?”
诸葛瑾思索片刻,回到:“叔父,我看襄阳子大家对二弟特别关注,看他的眼神也很特别,是否跟二弟有关?”。诸葛亮没作声,其实他也感觉到了,隐隐有点期待。
诸葛玄点点头,继续道:“不错!他此次确实为亮儿而来,他想收亮儿为徒,带回门中悉心指导,还让我转告亮儿:你学什么,他就教什么。”顿了一下,以便让兄弟俩有思考的时间,过了一会,认真地向诸葛瑾问道:“谨儿,你意下如何?”
诸葛瑾毫不犹豫地笑着回答:“叔父,二弟,我觉得这是个大好事,虽然我们诸葛家家学不弱,但是比起襄阳子先生来说还有不小的差距。亮儿能拜入他的门下,日后必定能成大才。我这个作大哥的,也为二弟高兴,只是二弟年纪尚幼,我不舍得他一人常年在外。”
诸葛瑾的回到令诸葛玄很是高兴,兄弟俩能和谐相处,兄友弟恭,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我跟瑾儿的想法一样。亮儿,你又意下如何?这事关你一生的前程,你要考虑清楚。”
诸葛亮站起身来,向诸葛玄作揖道:“父亲生前以及叔父您常教导我们:男儿当以胸怀天下,造福万民为己任。亮已有十岁,不算小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能拜入襄阳子大家门下,这是个大好机会,我十分愿意。”
接着他朝诸葛玄拜跪在地,哽声道:“叔父这几年来一直悉心教导我们,并把我们当作亲生子女,亮无以为报,唯有叩九个响头聊表心意,将来学有所成后,再回到您身边侍奉尽孝。”
说完,便梆梆地开始叩头。
诸葛玄听到侄子的心迹,也大感欣慰,以袖拭泪,待诸葛亮叩头完毕后,随即把他扶起,大声说到:“好!好!好!”。
看到眼眶含泪的大哥,遂弯腰作揖道:“大哥,这几年小弟让你费心了,弟弟妹妹年纪尚小,家里就靠你了。”
诸葛瑾抓着诸葛亮的手,大声道:“二弟,你一直都很乖。我当大哥的,别的帮不到,家里你就不用*心了,你就安心地拜师学艺去吧。你定要学成归来,光耀我诸葛家门楣,报答先父和叔父的养育之恩。”。
待三人情绪稍为平复下来后,诸葛玄道:“亮儿,我待会让你婶婶给收拾好东西,你就和弟弟妹妹道个别。”
诸葛亮应声随即离去,跟弟弟妹妹最后讲一次故事,权当道别。
翌日清晨,家里准备好一切诸葛亮上路的东西,其实也没很多,就是几套衣服、一些没读完的书外加盘缠。
用完早点后,诸葛亮在门口和家里人的妇孺道别,跪谢婶婶多年来的照顾。弟弟妹妹们依依不舍,泪如雨下,由于家教的原因,没有大声哭闹,只是要求哥哥早点回来看他们。
“亮儿,早点上路吧,你师父在等着呢。我们上马车。”家里的佣人牵出早已准备好的马车,叔侄三人便登车朝村口赶去。
待到村口大树底下,只见襄阳子在树下的石板上静坐调息,旁边放着一个简易的背囊,太阳光穿过大树枝叶,斜斜洒在襄阳子身上,很是云淡风轻的样子。
听到马车的声音,襄阳子蓦地睁开双眼,随即看到诸葛叔侄三人正走下马车,整理袍袖,快速走来。
诸葛瑾作揖道:“襄阳子先生,久等了。”身后的诸葛兄弟有样学样。
襄阳子回礼道:“诸葛兄,不必多礼。不知拜师一事,意下如何?”
诸葛玄随即朝诸葛亮示意,让其走上前来,再次弯腰揖礼道:“日后亮儿就拜托先生了。”
诸葛亮立即在襄阳子面前跪下,行着三叩九拜之礼,朗声喊道:“师父,徒儿诸葛亮拜上!”
襄阳子满脸含笑,等诸葛亮行礼完毕,弯腰把他扶起来,温声道:“亮儿,日后你就安心跟着为师学习,戒骄戒躁,不能以技艺害人。”诸葛亮点头朗声应下。
诸葛玄从诸葛瑾手中接过礼盒,递向襄阳子并道:“襄阳子先生,这里有些微薄礼物,不成敬意,权当亮儿的拜师礼。另外这辆马车,路上便为代步,请务必收下。”
襄阳子摆摆手道:“诸葛兄,我襄阳子爱才心切,收亮儿为徒,只希望能教出一个惊世之才,造福万民。钱财乃身外之物,无需多说,你的心意我领了,请你收回。这辆马车可以代步,节省赶路的时间,我就不推辞了。”
诸葛玄见状,也不再坚持,收回礼盒交给诸葛瑾,并让诸葛瑾牵过马车。
襄阳子看看天色,接着道:“诸葛兄,时间不早了,我们这就赶路。亮儿,你跟叔父道个别,我先上车。”
听到这话,诸葛亮朝诸葛玄、诸葛瑾作揖道:“叔父,大哥,亮儿要走了,你们保重。”
诸葛玄随即拥他入怀,哽咽道:“亮儿,你更要保重啊。”
诸葛亮和诸葛瑾也用力地拥抱告别,随即朝马车走去。
“驾!”襄阳子扬起马鞭,开始赶路。
诸葛亮一直朝村口看着,只见叔父、大哥矗立在大树底下,时时挥手,久久不曾离去。
待过几日,师徒二人已回到襄阳子家中。一路上,师徒二人已相互了解,初步建立师徒之情。经过一路的考察,襄阳子对诸葛亮更加满意,心说此次游历最大的收获就是将诸葛亮收入门下。
赶路的时候,襄阳子就对诸葛亮介绍了鬼谷门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门内的学术框架:“我鬼谷一门源远流长,祖师爷鬼谷子学究天人,文涛武略,毕生倾注在学问上,留下了四大传承:神学、兵学、游学、出世学。神学研究日星象纬,占卜八卦,预算世故,十分精确;兵学主研兵事,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军,鬼神莫测;游学主研政治,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口成章,万人难当;出世学是个人修养的学问,修身养性,祛病延寿,学究精深。祖师爷当年最强的二门学问是兵学、游学,留下的典籍和体悟也最为全面。你好好考虑下,自己想学什么。”
到家后休息两天,襄阳子召唤诸葛亮到身前,和声道:“亮儿,路上之前说的学习方向问题,考虑的如何了?”
诸葛亮思索后回到:“师父,徒儿这几日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既然师父提及,我就说说看法,请师父指点。徒儿一直对兵学感兴趣,兵学是必学的;这一路走来,见闻扩大了不少,看到民生凋敝,政令不通,加上平时在家,叔父也告诉我,天下现在不是很太平,不久的将来可能发生乱事,男儿当胸怀天下,造福万民,所以我想兼修游学、神学,习得治国平天下之术。由于精力有限,三者之间,我向主修游学,兵学次之,神学为末,不知师父意下如何?”
诸葛亮的回到令襄阳子一亮,大为高兴,微笑颔首道:“如此甚好,甚好!日后就按照这个策略进行学习吧!”
日后诸葛亮就随着襄阳子刻苦学习,直至叔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