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朝会后,整个大中华帝国的战争机器轰隆隆的开动了起来,大量的战争物资往边关汇聚,募兵体制下的帝国军也纷纷赶往各自的汇聚之地。
袁惠新抬头看了看北方,蒙古军队是冷兵器时代之王,其骑兵才是日后中华帝国真正的敌手,蒙古的部队集结都是在2至3个月完成的,这样的部队每天平均行军速度达到90至95公里。史书上曾经记载,蒙古军队在攻在占北俄罗斯时,只用了2个月零5天时间,每天的平均速度达到85至90公里;攻占南俄罗斯,只用了2个月零10天时间,每天进攻速度也达到了55到60公里;攻占匈亚利和波兰,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58到62公里。”
而与蒙古军队可以相提并论的还有金军。绍兴10年金国进攻南宋,刘琦在顺昌打退三万金兵的进攻,韩昌等发银牌向500多里以外东京开封的金兀术告急,金兀术率增援军队赶赴顺昌,“自东京往复一千二百里,不七日而至”。金国急递铺兵规定日行300里,需近两天从前线到东京。如果金兀术用两天时间聚集数万大军、做好发准备,则只用了三天时间就从东京经陈州抵达顺昌,平均每日夜90公里左右。
经过几年的时间交配育种,良种战马也才一万多匹而已,其中纯血的还不多,很大一部分只是含有其中的一部分血脉而已,可谓珍贵异常,但就是这样,这些女真骑兵,根本连风骑军的马毛都摸不到一根。
虽然风骑军论射箭的本事,没有后世那些从小玩弓箭玩到大的蒙古蛮子强,但架不住咱科技力量高啊,大中华帝国恐怖的弩,弥补了这一切,只需要回头瞄准射就行了,而此时正直大中华帝国国力直线上升期的帝国军雄狮们,马上的本事其实也都不差,这样一算下来,综合战力,甚至较之历史上那只都快被神话的蒙古大军还要强三分。
骑马,射箭这些冷兵器时代军中将士必须要掌握的项目自然是不可少,训练场地边还新增了一些单比双杆、平衡木、障碍墙之类的训练器械,队员的训练方法逐渐地被袁惠新拉到现代军事训练的层面上来。
---------------------------------一天的训练结束时,袁惠新宣布:当天晚上不会有紧急集合,第二天的晨练也取消,将进行训练营的第一次考核。训练营里剩下二百六十八名队员,已经有三十二名队员自动退出或者被淘汰。
考核项目有:引体向上、俯卧撑等,规定合格的项目,约五公里的越野跑,在规定时间内跑完,以沙漏计时,还有马术,射箭等项目,队员原本颇为头疼,但现在已经非常熟练的队列只是作为一个参考项目。
在队员的焦急等待中,晨起的哨声迟迟才呼起来,为了给队员一个充足的休息,*持好体力,袁惠新特嘱咐迟半个时辰吹起床哨。
一些队员提着一颗心,一个晚上并没休息好,早上也早早地醒了,但大多队员充分利用这难得可以放松休息的晚上,美美地睡了一觉,早上起来时,精力充沛。
早饭供应量也是比平日多了些,特别是肉包子,队员们都吃的撑着,笼子里还有多下来。
有些队员戏谑,这可能是在训练营中的最后一餐,让一些自信心不足的队员们很是担忧。
但也有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作为奖赏,综合评分前三名者或者单项特别优秀者,可以向任何一位主官和教官甚至是袁惠新本人挑战任何技艺,并且考核后当作小队长的职务。
考核次序按小队进行。袁惠新特意嘱咐,记录下单项最优秀队员的编号。
越野跑作为压轴科目放在最后,在前面的考核科目完成后,所有队员一起跑。
首先出场的是第一小队,队员在场地上准备就绪,刘元珍宣布考核开始。
没轮到的队员全都紧绷着心看着场上进行的考核,而场上的队员则更是紧张万分。
训练场上一般都是五六个项目同时进行考核,至少两名教官监督并记录成绩,人员合理地穿插调控,每个人在参加了一个科目的考核之后,最少会得到约十分钟时间的休息调整,然后再进行下一个科目的考核,尽量杜绝考核过程中不公平的可能,保证所有的队员都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很多队员明显感觉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动作上都有些变形。有人反复地从独木桥上摔了下来,也有人在跨越障碍时不止一次被绊倒,通过的成绩超过了规定时间。一百次的单双杠、引体向上和俯卧撑是个最常规的训练项目,平时训练时基本上队员都过关,但今天考核时却有人完不成。
几个科目考核下来,有一些队员已经是满脸沮丧。
考核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马术、箭术,有些队员明显受心理因素影响,没有发挥平时的水平。
所有考核科目都没有当场公布成绩,以免影响下一个科目成绩。
中午时分,有七个小队完成了场地上的考核。
吃中饭时,队员们第一次感觉到诱人的饭菜失去了原有吸引力,一些成绩不理想的队员勉强吃了一点就吃不下了,但是大部分队员还是拼命把肚子填饱,袁惠新则在吃饭时留意看队员们的表情和进食速度。
饭后,稍事休息,考核继续。
所有场地里进行的考核项目完成后,已经是下午时分,最后进行的是十里越野跑的项目。
哨子声响,所有队员都争先恐后地往前跑,完全没了平时晨练时井然有序的场面。只是跑了一段距离后,一些人在初始阶段跑的太猛,体力跟不上,慢慢就被别人拉下了。而最后先跑回来的,则是在初始阶段并不突出,但体力分配均匀的队员。
到下午太阳快下山前,所有队员都跑回营地,项目考核结束。
最后宣布综合成绩,被淘汰的赫然有二十三人。
当杜范宣读被淘汰人员的代号名单时,所有队员的心都被揪着。谁都不希望自己是那个倒霉的出局者,但优胜劣汰是选拔的规则,被淘汰的队员只能接受。
被念到名单的队员出列,站在队列前面,对于特战训练来说,这二十三人是又一批的失败者。
当这二十三人的代号从名单墙上被拉下时,其中竟然有人嚎啕大哭起来。
十几天的艰苦训练虽然让队员们对训练营有些憎恨,但作为右卫军中的精英,满腔热血的男儿,都有着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多数人把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当成对自己最大的挑战。
多天的训练,付出了辛勤和汗水,还是被淘汰了,那份失落感可想而知。
没有念到自己代号的队员不觉地松了口气。
袁惠新站到被淘汰的二十三名队员列队前,向他们敬礼,留给他们最后的话是,“回去后继续锻炼,或许下次还有机会!”
被淘汰的二十三名队员列队向主官和教官们敬礼,黯然神伤地离开。
考核成绩最好的是十八号陈磊,这家伙真是天生当特种兵的料,各方面表现的都是非常的出彩,几乎没有什么科目成绩不理想的,第二的是一百四十四号一名叫张照东的高个子队员,各科表现也不错,特别是箭术水平高超,十箭全部命中靶心,而第三名则是八十二号吴二毛,这个人刚被选拔进来时,都敢于向袁惠新挑战,平时训练时也是比较出众,从来不会喊累。
当问及这三人想挑战谁时,都不约而同选择了袁惠新。对他们来讲,袁惠新最初露的几手让他们异常的敬佩,训练过程中袁惠新雷厉风行的作风,言出必行的果敢,更让他们敬若神明。
若在袁惠新手上能过上几招,甚至能在某个方面略胜几超,那将是非常得意的事,也是日后可以吹牛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