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大航海時代
柯南大人2015-10-27 13:112,677

  这一天到了新船下海的日子了,袁惠新和他的一众兄弟们都兴奋的站在了船头最靠前的甲板上,喜悦之情不渝言表,一切都写在了他们的脸上。

  随着船身的发动,60余水手开始滑动了手中的船浆把这艘跨越时代的超级战船带入了正常的轨道内,10多分钟之后,到了预定的演习范围之后,袁惠新很是激动的大声吩咐道:火炮手准备,目标正前方200米之外的那处有猪血的暗礁,找好方位,修正火炮弹道,点火……

  接下来,20余门火炮一起炸响了起来,不过那声音有点太小了,小的就跟那后世清朝时候的土炮弹进水了之后的那个声音差不了多少,而且威力也是小之又小,20多门炮弹齐发,也只是仅仅的把那处暗礁给打下去不到一米的程度,不过即使是这样也是让袁惠新激动不已了,因为那处暗礁是在水里的,上面才只有30余厘米左右,而猪血也只是洒在了暗礁的尖上的一点,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这艘船上的水手,还是士兵也都算是在这个时代里的一流水军了。

  袁弘:我滴那个乖乖,这小东西怎么这么大的劲啊?那么厚的巨石俺就是使出吃奶的劲也不一定能把它给砍下来啊,就这么几下就给打下来了?

  马钰:是啊,没有想到啊,看来是咱们这些人落伍了啊。

  袁惠新:马道长,二弟,你们也别这么说,要说呢咱就说这火yao,这火yao是咱老祖宗发明的没错吧?

  袁弘:没错啊,是咱老祖宗发明的,谁要是敢说不是我和谁急。

  袁惠新:可是呢,咱们以前只知道用这火yao做那么个小东西来炸年兽,而没有想过多放那么一些火yao进去之后就能有这么大的威力可以炸开巨石,所以说,还是咱们国人除了王宫贵族,大户子弟之外没有多少人认识字的缘故,而这也就是咱们早年定下那个希望工程的原因了,马道长,二弟你们看,就在咱们这艘船上的这些个士兵,他们以前可都是跟着咱们从新州带来的老兵了,可是当时的他们除了自己叫什么之外他们会用毛笔把他们的名字写出来吗?

  袁弘:应该是没有吧,某还记得当初的那些战士里只有皇兄你的贴身士兵和道长带出来的那200来人能写出自己的名字的,唉,这也不能怪这些个小子,当时就算是他们想学字又有谁愿意教给他们呢?又有谁肯教给他们呢?

  袁惠新:所以啊,二弟你再看咱们船上的这些士兵,他们现在跟着成之他们学会了认字,也学会了简单的计算,他们就能在咱们的一个命令里面,以相差不足半米的距离把那个目标给打中,这也就是朕想说的了,其实呢这些个土炮的炮弹也是他们这些个水手做出来的呢。

  袁弘:什么?这么些个家伙竟然这帮小兔崽子给弄出来的?

  袁惠新:是啊二弟,所以啊咱们这现在就连普通的百姓也都可以认字读书了,你和马道长怎么就不让你们的那帮子战士也去跟着成之学习文化呢,要知道咱们这的兄弟们可就只有马道长和二弟的战士没有扫过文盲了。

  马钰:皇上啊,其实呢你说的这些话,贫道的心里都有数,不过这些个士兵,他毕竟是外人不是,不让他们读书认字也是咱们汉人从老辈里流下来的规矩了,因为咱老祖宗怕就怕这些个平民都认识字,都懂理了,也就不好管理了啊,自古的君王又有哪一个不是这样做的呢,咱们也只是按部就班而已,不过今天既然是皇上你提出来了,我没意见,就让我的那帮兔崽子去折腾折腾杜成之那个臭小子也好。

  袁弘:既然大哥都这么说了,我这个做二弟的还能怎么的,就让他们去学学也好,别到了娶媳妇的时候连人家的名字都不会写,那哥哥的这张来脸可就丢大了,呵呵。

  原来啊,就在杜范带着刘铭等人带领着全城所有会写字和上过几天私塾的人从外面扫文盲回来的时候,偶然的发现马钰和袁弘的士兵们竟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便要教给他们识字,结果呢,封建迷信思想的二人当然是不同意了,他们认为只有不会文化的兵才会只知道往前冲,不会玩心思,不会逃跑,只会傻傻的听从自己的指挥所以要坚决的控制着自己的军队不让杜范等人教他们认字。

  这可把杜范给憋屈的够呛,于是杜成之二话没说就跑袁惠新那告状去了,没办法啊,杜成之这个秀才对上了那两头倔驴那还能得着便宜了吗。

  该动手去振兴工业和教育了,没有这两样东西,海军的强盛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什么都要从别处买,那算什么大国!

  吏治的清廉和本来就很宽松的税率,受到了商人们的热烈欢迎,马钰又建议袁惠新取消夜市的限制,方便商人们交易,好些陇西和中原的商人都开始慕名来江南生意,交易量的增加刺激了手工业主和高级工匠们的工作热情,同时,又吸引了做相关原材料生意的商人。本地手工业品带来的税收第一次可以和经过本地中转的商品带来的税收相比,共同给帝国军带来了丰厚的商业税收收入,保证了军队的军饷和后勤装备。帝国军规定出哨的军队发现盗贼,击破之后可以分得财物一半,所以各军各营的军官无不踊跃出哨,给袁弘增添了不少烦恼。

  一时间,江南手工业兴旺、商业繁荣,呈现出了崭新的气象。

  而袁惠新同样不需要为钱的事情多*心,他前些年搞出来的各种东西都是非常赚钱的,现在已经初见成效。而且这两年他致力于在帝国成立较为完善的初级工商业体制也是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仅仅这些,就可以支撑起袁惠新的需要了。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相对重商的封建王朝,士农工商各居其位,老百姓不必唯一靠土地吃饭,土地耕作不足,可以从交趾等粮食产区进口,互通有无的商业行为,解决了大批人民的吃饭问题,最低限度的保证了老百姓活下去的最低要求。

  袁惠新不认为宋朝是一个完美社会,它的商业是初级化的,它的制度是僵化的,它的军队战斗力可以用不堪一击来形容,但是同时,它的成就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辉煌的!

  袁惠新决心效法于宋朝制度,改进于它,适应较长历史时期的需要。

  当然,他不会放弃皇家至高无上的地位!

  人总是自私的,无私的奉献是美德,不过如果能够在社会义务与自身权益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袁惠新不认为自己还需要将帝位拱手相让。

  解决好帝王权利与百姓需要的矛盾,在制度上给予一定的制约,还是可以在保存皇统的基础上让国家发展壮大的。

  至少,袁惠新有信心在东西方文明开始交流的时候,由他创造的历史将远超他来那个时代的历史,取得辉煌的成就!

  在管理的基础上开放一定的民主,可以在效率、创新和民主发展上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

  这是国家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保证。

  袁惠新的内心已经自动地将重新统一天下的重任放在了一边,在他看来,这是不足一提的小问题,他任意拿出一项超时代的技术,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这个目标。

  唯有建立一个可以长久运转良好、兼顾国家民族个人的政体,才是他需要殚精竭力的巨大任务。

  这,或许会是一生的长久任务……

继续阅读:第133章 赵扩之死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中華改造者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