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马钰所料,胡莎虎知道赵扩死去消息,准备了三月时间,终于在八月份兴师南伐。大军分为三路出发,胡莎虎自领五万大军,围宋国后将军均州节度使曹旭于均州,左丞相徒单镒领军攻襄阳,以张霸为先锋,完颜承麟领兵攻信阳,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只留完颜承裕守蔡州。
马钰知道这个消息后大喜,便打算在秋收之后出兵伐宋。可惜胡莎虎再次证明了他的能力只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只过了短短一个月,胡莎虎三路大军先后败退。开始是胡莎虎夺取了位于汉江以南的南宋据点均州,均州节度使曹旭兵少不能阻挡,退到枣阳。并设疑兵计,将所有周围百里百姓尽数迁到城里,冒充援军,自己却在府中高卧,胡莎虎知道消息,以为宋国援军已到,不敢攻城,于是徐徐退去。曹旭出城追击,获得粮草无数。而完颜承麟东路军也被赵范击退。西路徒单镒却是消息不通,孤军深入,遇上的又是老谋深算的赵润欢。两人都是智谋之士,斗智斗力,最后还是赵润欢以逸待劳胜了一筹,设计全灭了徒单镒先锋军张霸,并将张霸杀死,顺势将徒单镒击败,徒单镒一路伤亡惨重,得完颜承裕接应才回到河南。
对于胡莎虎的失败不论是袁惠新还是马钰都是早有预料,只是没想到败退的这么快而已。这事连赵竑也是预料到了,他认为金国善打野战,此时却是舍弃自己所长,而来湖北和宋军交锋,心中必然狐疑不敢前进。曹旭也看中了这一点,就以疑兵大败胡莎虎。而其他两路,无论是兵是将都是宋国强了一筹,以逸待劳,胜利也是意料之中。
虽然早有预料,马钰依然是感到十分失望,此一战他虽没有参与,但是他也看到了赵竑非是易于之辈,赵润欢赵范都是极难对付。连区区一个曹旭其才智都是绝佳,几乎不下于当年的孟宗政,感叹宋国何其多才。但他依然决定在秋收之后率军前去临安府观望,伺机伐宋。
袁惠新其实打算自己也前去临安府的,但是心中却有几件事情未了,所以决定待到来年一切准备妥当,再去临安府。于是封马钰为大都督,假节,总领五军,驻守临安府。
马钰一走,军中将领也带走大半,金陵只留下了五千宿卫军和两千五百骑兵。刘铭本也以为要随军的,不过袁惠新告诉他先留在金陵,待到来年随他一起前往临安府。袁弘也被调到临安府去了,马钰觉得像袁弘这般身为皇亲,又督率大军之人,留在京中是个隐患,也就让袁弘领本部军马来临安府,金陵城另找可信将领把守。
如此一来,临安府驻军已有八万余人,而宋国调集部分士兵随赵润欢回到成都。就兵力而言虽然帝国在边界上仍处弱势,但是相差已经不是很悬殊了。
马钰离开金陵,袁惠新却有放松了不少。马钰在朝中,纵然是不说什么,袁惠新也不敢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他一离开我自然是先轻松一下了,不过大臣们就有些如履薄冰了。不过朝中还有刘铭在,袁惠新依旧是不敢太过出格,至少不敢微服出巡了。
南宋沿江建立的江防,是在山峦之间的低矮处修筑土墙,二十多里的长江沿线,一共修筑了七个大型土垒,屯兵三万。
临江的山壁陡直,并无登岸攀爬的地方,宋军在此无需设立防御,只有巡逻队定时察看。
第二道土垒是在五里开外,位于三四个山头相间的低洼之处。
长江在这里有个曲回拐弯,江岸内缩,坡度平缓,而且也正好处在关隘与夷陵城的中央,故此是宋军防守的重点,这里共驻扎有五千守军,比第一道土垒还多。
要不是南宋在江底设立了太多的暗桩,本来无需分兵把守。但现在帝国军拆除了下游段的暗桩,却特意留下了末端的暗桩,反而使得南宋水军被自己布下的暗桩隔在江陵,无法上行,只能依靠步军来守卫漫长的江防。
此时帝国的国防就是以边军为重,金陵防卫极为空虚,临安府乃是抵御宋国的前沿驻军是帝国的半数。这样的国防只能是各自为战,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袁惠新结合一些现代的国防知识和帝国的各处地形和杜范从新制订了一个新的国防设计。有一线的军队以地形防卫,加上江南复杂的地形,足够拖住敌人三日以上,三日足够中军支援稳定二线的防御,而敌人则必然拉长补给线,不能持久。从而组成一个以点控面式的防御结构。而淮南是独立于江南的存在,独力承担金国的压力,驻军数目和形式暂且不变。
袁惠新与杜范商议数日,后来刘元珍刘铭也先后到来,最终定下新军方案:以刘元珍为大将军,刘铭为副,张伟为参军。
嘉德殿上,群臣其列,文武各分一排站立。
袁惠新龙目雄视一周,对于自己造就如今这样的效果,显然很是满意。
袁惠新接着问道:“诸位爱卿还有本奏么?”
此时杜范并没有退回去,接着又奏道:“臣还有本奏。”
袁惠新耐下性子,回道:“杜爱卿请讲吧。”
杜范站出,担忧的道:“禀皇上,据报,帝国境内匪类邪教极多,据说领头是当年明匪余孽,值此多事之秋,臣等堪忧。”
袁惠新心中一沉,表面上不动声色,只是嗯了一声,看向众人,却不言语。
江万里最善揣摩圣意,小心翼翼的道:“皇上仁慈,实乃千古第一明君,免了不少州府的税赋,百姓感恩戴德,但总有些贱民不识好歹,若真是穷凶恶及的匪类,决不能轻饶。”
袁惠新有些苦笑不得,这马屁拍的也太响了,直接哼了一声,若真是如此,怎会有这许多刁民。
江万里却并不害怕,反而笑容满面,显得荣幸之至。
袁渊挺胸昂首,不屑一顾的看了杜范一眼,道:“臣愿替皇上分忧,这些人不识好歹,必须严惩不贷。”
杜范却不动怒,欲言又止。
袁惠新刚好看到这些细节,寻思道:“难道杜先生有什么难言之隐?”
轻笑道:“不必争辩,三弟若去剿匪,岂不是大材小用,况且朕还有大用,传旨,各州知府自行解决此事,若是发生民变,丢官罢职还是轻的。”
众大臣皆道:“皇上圣明!”
袁惠新又正色道:“能招抚则招抚,不能招抚的严办,不能姑息养奸。”
………。等散朝后,袁惠新留下了杜范、江万里和刘铭等亲信。
袁惠新淡笑道:“杜先生刚才为何欲言又止,现在何不道来?”
杜范慌忙跪在地上道:“臣有罪,刚才人多口杂,为避免恐慌,顾不便明说,皇上,大事不好,据查京师内外盛传邪教邹胜龙香堂,有数万信徒,若是真的聚齐,京师危矣。”
袁惠新听了心中不由的一阵焦躁,想起自己即位以来,自认为英明神武,广施仁政,为何如此多人要造反?又想帝国军骑射无敌,何惧些许平民。
想到此,大笑一声,淡定的道:“些许平民,就是百万,又有何惧哉?传旨下去,九门提督守好大门,大内禁卫配合衙门和巡防营秘密逮捕贼首,反抗者格杀勿论!不可伤了寻常百姓,还有皇后哪里多派些侍卫守护,万万不得有失。”
袁惠新轻轻松松就破了数万贼寇,杜范等皆叹服,江万里抢先道:“皇上圣明,此计大妙,即不伤筋骨,行瓮中捉鳖之计,且擒贼先擒王,简直手到擒来,武功卓绝。”
袁惠新却不见喜怒,道:“退下吧,朕有些乏了。”
杜范等道:“诺,臣等告退。”
等他们离去,袁惠新板起了面孔,喃喃自语道:“明匪、南宋都来吧,朕要和你们好好较量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