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战略发展
柯南大人2015-10-27 13:106,796

  公元1210年(南宋嘉定三年)11月2日,袁惠新领军渡湘江至邵州五十里处的湘东县境内安营,自派出斥侯、细作前行,查探清楚现时城内守兵情况,并着兵士前就近寻觅百姓,送以钱财求问此处大势情况,再回报后由上官分析报往袁惠新手上。

  一日后,袁惠新已将现时邵州情况梳理清楚——东面一百二十里处是为永州,西面九十里处是为广南西路。

  永州以西大片地方属于明教精锐“五环军”地盘,首领为李洋、韩贤、胡彩等,约有十余万众,本有杨风已于去年王和未死时投降朝廷,得封指挥使领本部三万兵马驻于全州。

  邵州,自前任知府孙忠离任之后,现任刺史丁渊接任,对邵州地方倒是没有太大的影响,“歌照唱,舞照跳”,邵州地面这个大宴席还在继续下去。

  不过在另一方面,在孙忠离任之后,这邵州受到明匪的零星骚扰,似乎也渐渐频繁了起来,这段时间里,可谓是叫治下百姓怨声载道。

  不过好在这丁渊练得好兵、领得好将,每次都能够将这些明匪打退,甚至前段时间还将他们打怕了,好一段时间都不敢前来了。

  打退明军后,没过几日,袁惠新与于五也到邵州来了,与之同来的还有秦蓉。

  邵州城外宋军营地“听得袁大人已至,吾实在愧哉!有些琐事缠身,迎接大人来晚,莫怪莫怪。”邵州知府丁渊恭敬的上前迎接。

  一个二十出头的正气男子,儒雅的气度让人如沐春风,托起双手恭敬的道“后辈袁惠新见过丁大人,丁大人多礼了。”

  袁惠新轻轻一挥手,淡淡道:“丁大人,那敕令待得后来,我们再行交接,这兵事符印,这便交于我吧,惠新想先去兵营中看上一看。”

  丁渊面上脸色急变,心中那万一的猜测更近了,忙眨了眨眼,看见他表情的师爷严洛再拱手说道:“大人,兵符向来都是最后交接,如今这般却是有些不合规矩了。”

  “呔!我家公子问得是丁大人,你这小小师爷却来插口,口称‘规矩’,知否何为规矩?”

  于五等早在来此之前,就已知袁惠新心意,此时当然顺着性子怒骂一番,反正袁惠新亦不会怪他。

  严洛被于五这个比他少了一半还多的少年这般训斥,脸上一阵青白交加,看了一眼丁渊后,终是强压下怒气,等丁渊来作计较。

  “严师爷确是有些过了,袁公子,先前听闻你是提前上路,沿途都未投州城住宿?这却是为何?”

  丁渊眼中狡猾之色一闪,然后抬头面对袁惠新问道。

  “不过是方便行事,亦非未在城中歇息,只是未曾让地方官吏知晓罢了。”

  袁惠新心里暗笑,面上却作不经意般随口答道。

  “哦?这么说来,公子是别有所图了?”

  丁渊闻得这话,终于放下心事,脸上表情瞬间变得阴冷无比。若是袁惠新此来无几人知道他具体行踪,那么……

  他也就不怕史弥远兴师问罪了!

  袁惠新点点头,又低下头,装作沉思良久才道:“依本官看,不如这样:丁大人年纪大了,虽说宝刀未老,但本官年少,尊敬长者之道还是懂得的,为了能替丁大人分忧……丁大人麾下的两营军马就各拨一营到本官手中吧,由本官分担下军务!”

  “哗!”大厅里诸将一起哗然,人家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袁大人,这第一把火烧得不小呀,还旺得猛烈,一上来就要收人家手中一半的兵权,够狠!而且话还说得冠冕堂皇,好像很通情达理似的,又够精!

  “丁大人意下如何?”袁惠新目光灼然地看着丁渊,丁渊脸色依然平静,目光却有点闪烁。

  丁渊见状,知道推脱不了,只得站出来道:“在下谨遵袁大人之令,这两日就把厢禁军交接给袁大人,绝不拖延!”他说得大声,“袁大人”三字更是咬得清晰,就是要让别人知道,他不是怕了袁惠新的权势,而是遵从殿前司的命令而已,无可奈何。

  袁惠新大喜,此人终于落入套中矣!

  “丁渊!”袁惠新转身大喝一声。

  “下官在!”丁渊迅速站了出来。

  “控制好运河码头上的所有船只,船员水手全部扣留;接管各处仓库官厅。给史相爷送信,让他派船来邵州接运粮食。”袁惠新命令。

  丁渊怔了一怔,立时应道:“遵命!”

  袁惠新目光在丁渊身上停留一会,转过头来,又对于五说道:“回头你去长沙将李虞侯请来。”

  “是。”

  *******袁惠新的到来解决了丁渊最感到棘手的兵力问题多了这四千人他不仅能够稳住城中局势又能分出兵收集粮食解决了他们暂时的粮食问题。这让孙芬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根本不敢分出兵力打击袁惠新的收粮队以他们的三千人手在堡垒里守着还行真要和宋军野战估计一个回合都顶不下来。

  去年冬天,丁家在一夜之间备齐邵州城所需的粮草,一时忙中出错,把储种库也打开了,由于城中许多壮丁都抽去运粮,也无人顾及,待到发现,有些粮种受冻受潮起了霉变,所以现存的粮种恐怕已不能满足所有佃户的需求,故此得到信儿的佃户们全都早早赶来,最早的天还没亮就在放种站旁排起了长队。而放粮种的时间是定在午后的,这时候丁主事还没来呢,也真难为了这些庄户人家。

  丁渊走到帐篷中间的一面地图说道:“大人可带一万五千驻扎在张家湾至祁阳一线,扼守永州至湖广的大道,在此阻击敌大军。于大人可带六千人防守祁阳,待李虞侯到来,可带两千人,防守湘东,以防敌军绕道进犯湖广。命杨风大人带步军四千防守全州,下官帅兵三千驻守邵州以东至定福庄一带,作为声援大人和护卫湖广的后备部队。另外下官已经将厢军的武库搜刮一空,共有5000支火铳70门火炮及数万发枪弹,还有3万多匹战马和无数粮草。明天就可以运抵大营。

  本来袁惠新听着丁渊的部署是有点不爽,按丁渊说的别人都上前线拼命,你一人呆在后方享福。但是听到丁渊所说的物资,袁惠新的不爽立刻消失不见了,丁渊在袁惠新的眼里立刻可爱了不少。不得不说丁渊是个人精,他就知道自己前面的献策肯定会惹众怒,所以紧接着他抛出自己提供的物资。本来那些对他有意见的人,在丁渊的功劳面前也不好意思指责他了。

  进行这些的同时,再命丁渊秘密派出精明的心腹家丁,到永州和郴州做买卖,袁惠新出本钱,开酒楼客店,以便打探明兵的消息,这些家丁都是俘获的明教徒,到郴州永州就没有谁认识了。袁惠新每月拿出一百两银子,给丁渊,让他的家丁们结交明教的头目,探听明军的动向。一些家丁告诉丁渊:“有的头目不收钱,好像不喜欢银子似的,不好处关系。”丁渊告诉家丁说:“不敢收礼的,就想别的道道嘛,不怕头目钱不要,就怕头目没爱好,看他好哪口,贪酒的陪喝;好麻的陪搓,不会呀。”家丁们赶紧说会,有钱谁都会花。

  袁惠新明面上有三万兵马,但实际上他手中只掌握着两万人马(骑步各半)。剩下的一万人的火枪营(其中骑兵4000),袁惠新则根本没有插手过。他知道皇上招安他的时候已经是惹了众怒,当时很多朝臣都不同意。最后还是在洪咨夔的极力周旋下,才通过这项提议。所以袁惠新上任后根本没有整顿过火枪营,以免引起非议。袁惠新通过贿赂枢密院,借口火药不足停了火枪营的弹药供应。

  在江南新州袁惠新手握两万精锐,有一万的火枪营和袁家的一万镇远军。临安城外还驻扎着西山大营加前锋营一共十万余人马。在这四股力量中,如果发生政变袁惠新有把握控制的只有自己的手中两万精锐和袁家的一万镇远军。

  袁惠新叹息了一声,心里说:“看来是要扩军备战了。万一以后发生政变,我也好有应对之策啊。”

  接着的几天,袁家全力备战,兵员和物资源源不绝秘密由地道运进袁家堡内。

  袁惠新亲自训练那七十七个袁家的特种部队,而他所用的方法,使于五这精通兵法的人亦为之倾倒,那想得到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训练方法。

  于是,袁惠新将后世的那些他所知道的训练方式给于五说了。又做了示范,只听得他一愣一愣,想不通为什么要早晚跑路,但他是个纯粹的军人,心下疑惑也不多问。

  等训练完毕,袁惠新就拉着于五去了马场。

  南城外,一片丰腴的草地上,看着两千多匹马在马场里懒洋洋地扑腾着,管理马场的是丁渊找来的人,是个党项人。

  袁惠新转向于五说道:“小五,你可懂得训练骑兵吗?”

  “大人,属下自幼练得马上功夫,倒也弓马娴熟。对这骑兵也略懂一二。”

  袁惠新大喜,道“既如此,此明日起,就由令名在军中抽取三千人专职负责训练这骑兵吧!”

  于五大喜过望,能带领一支骑兵正是正是他心所愿,今日蒙袁惠新如此信任,他于五又岂不感激于心。

  于五向来爽快,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当下跪倒在地,声色激动,呜咽道:“蒙主子看重,属下必肝脑涂地,誓死相报。”袁惠新听得亦是高兴不已。

  哈哈哈大笑两声,知这于五算是被自己彻底收服了,心情爽快之下,二人当即向城中清风楼走去。

  人逢喜事精神爽嘛!得遇大将,当然要喝两杯。庆祝庆祝了。

  刚走到正街尽头处,不想遇到府中来人,却是家人福伯来找,说是流民太多,没法安置了。

  袁惠新只得回家,给丁渊说了说情况,两人合计了会儿,最后还是丁渊相出了个点子,在流民中抽取壮汉,让部他们以作家人暗中训连。以待来日之用。

  当然,其余人也不能吃白饭,要以工代劳,没粮食就到汉中等产量地去运,反正不要自己的钱,偶尔贪点也无妨。

  水至清则无鱼嘛,何况不在此时多捞点,更待何时呢?

  本来袁惠新是想在扩充军队的,但丁渊说每个地方军都有相对的限制,袁惠新只得罢了。

  此时此刻,尽管大宋军队有无数的漏洞,但现在这艘大船还没翻,他,袁惠新若不想做那出头的椽子,就算是龙,也得先盘着。

  练兵,办学,招收流民,一件接着一件,想着一大堆的事情还等着他去忙,袁惠新就一阵头疼。

  还是缺乏人才啊,尤其是文官,秦九韶自己另有安排,不敢露面,一大堆的事情就推在于五身上,看来的找几个人啊!想了想还是让人请来秦九韶。

  “九韶,在江东这一带,你可知有什么人才吗?袁惠新请刚刚赶到的秦九韶旁边落座后问道。

  “人才!……”

  秦九韶放下手中香茗,低头想了想,忽地道:“主公可曾听过杜范杜成之否?”

  看袁惠新一脸疑惑,知道袁惠新不知,乃说道:“杜范,字成之,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杜家村人,少时师从祖杜烨和杜知仁,年刚及冠,侍奉母亲至孝,闻名乡里。嘉定元年此人中进士,现任金坛县尉!”

  “哦!还有这等人才,九韶可能想法招来?”袁惠新一脸的希翼。

  “既是主公之意,九韶敢不从命,少不得跑一回了。”

  “哈哈哈,九韶出马,事当必成。当时候我在在清风楼备宴,为二位接风洗尘。”袁惠新大笑道。

  对秦九韶,他有着无与伦比的信心。何况,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他还懂得。

  二人又谈了些古今兴亡史。吃罢晚饭。

  看袁惠新急迫,秦九韶便决定第二日就出发。

  时光在袁惠新忙忙碌碌中飞逝,转眼间,忽悠数十日已过。

  这日,袁惠新正在军中和几个士卒聊天谈话,就见于五领着一个家中下人来寻自己,说是有客人到了。袁惠新大喜过望。

  袁惠新出门一见来人正是马钰,马钰连忙快步上前行礼:“贫道怎么敢有劳袁公子相迎。”

  “莫要客套道长深夜前来。莫非江东有事?”袁惠新挥挥手。也不客套急声问道。

  马钰也不再多言客套,直奔主题道:“贫道今日前来,有事欲与袁公子商议,可否借步说话?”马钰这才从袖中抽出一张袁惠新写过字的纸来,指着那个草书的“去”字,眯着眼睛,笑道:“袁公子看这个‘去’字,象什么?”袁惠新接过来,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看了一眼,茫然地摇了摇头。“还望道长赐教。”“公子以为象不象一个‘天’字出头?”袁惠新依言再看一眼,果然,草书“去”字,便如同一个“天”字出了头。他点了点头,心脏却跳得更剧烈起来。

  马钰也郑重地点了点头,双手合什,意含双关地说道:“无量寿佛。公子欲行之事,便是要‘天’字出头,破‘天’而出,且可居‘天’之上。”的确有几分神通。不料马钰沉吟了一会,又说道:“然则大吉之前,必有凶事。”袁惠新大惊,忙问道:“为何?”

  “公子写这个‘去’字之时,曾将纸戳破,此为不吉之兆……有句话,贫道不知当讲不当讲?”“道长尽管直言。”袁惠新本来不迷信,但此时心中有事,不免有些忐忑。

  “贫道曾夜观天象,月乘右角,此亦为不吉之兆。《荆州占》曰:月乘右角,后族家及将相有坐法死者……”“啊?!”袁惠新不由得失声叫了出来。

  但是,很快袁惠新摇了摇头说道:“下一乱,短时间内是无法太平的。从天象来看,这天下一乱起码要乱上九十年。九十年,天下才能归为一统,到时候你我早化作尘土了。”世的记忆中,历史上鞑靼人统治时期一共是九十多年。不过如今自己来了,或者时间会有所变化也不一定,可是就算变化,只怕也不会短到哪里去。

  马钰愣了一下说道:“惠新,你方才说天下会大乱九十年才能归为一统?”

  袁惠新当下说道:“天象如此,不过还存在一定的变数。”他知道马钰和丘处机肯定会看天象,毕竟王重阳会看天象,这两个智力和王重阳不相上下的,岂能不会?因此并没有将时间说得太精确,还留有余地。

  “我想了几条拙劣的建议,就向道长说下,说错了还请指正。”毕竟是第一次迁入这种剿匪的战争中,袁惠新不得不谦虚,人家马钰可是世外高人,人家叱咤风云的时候,自己还是液体呢。

  马钰一听,急忙站起:“公子快说说看。”

  “想要民众自愿从军,并非难事,只是这要经过一系列措施之后,方能达到。”说到这,袁惠新站起身说道:“实行公田制度,只有实行公田制之后,百姓获得了实际效益,为了维护效益,就一定会踊跃参军,另外在把从军之后的好处点明,官府再稍作宣示,既可达到预期效果。”

  马钰猛拍了下脑门子:“贫道怎么把这事忘了。”现在是文贵武贱,从军还要服劳役,另外脸上还要刺字,这些等等都是不愿从军的目的。

  袁惠新也想到了这点,接着说下去:“从军者不再刺字,不从服从任何劳役。另外一个就是最好招募乡兵,也就是招募同乡之兵。只有这样才能杜绝他们逃跑。”

  对袁惠新这个建议,马钰觉得不错,只是心内暗道:丫的,够狠,这样谁要是再跑,就要掂量一下了。

  “公子所说的公田制,怎么说?”马钰不会傻到,以为袁惠新就会把已经费去的制度再次提及。

  “所谓公田制,就是官府拿出银钱购买富豪乡绅多余的土地,之后再分发给百姓,每年他们只向官府上缴就可,不再受富豪乡绅的剥削。这样一来就可以吸引外地人口涌入,这时再稍加鼓噪,定可达到一定的功效。”

  这个马钰倒是听说过,只是一时没想起罢了。在后世不就是私田制嘛,每年向国家上缴公粮就行了。

  对于宣传这片,那就要使用后世的贴标语,刷墙体了。说干就干,当下袁惠新就找来了丁渊,向她讨要银钱。

  之后拿着这些钱,去找富豪乡绅商量。说到这,还是要多亏了孟宗政在前,有他的铺垫。

  虽那些乡绅不大乐意,但袁惠新开出的价格丰厚,再者袁惠新许诺他们,如果经商可以免除三年商业税。

  另外再免除一年劳役,兵役暂时不会针对乡绅们等等诸多利诱,方才引得他们松口。买回了一部分地,按照人头分发下去。

  签了契约,只要你遵守律例,这地就一直不会回收。嘉定三年的冬天格外的暖和,整个祁阳地区的百姓心中是暖洋洋的。

  以前孟宗政的为民谋福,而现下这位知军大人则是为民谋钱。他不光发放土地,还鼓励农商结合。

  马钰拿出一份比较详尽的设计图纸,提交给袁惠新。图上标出了道路的走向,各生活区的划分,下水道的布局走向,公共厕所、公共浴池、菜市场、商业街、军营、猪圈、养鸡场等等,看来马钰在这份图纸上下了一定的功夫,在整个邵州内遍布了他的足迹。

  袁惠新安排钱有用,立刻调集厢军和乡兵,开始着手按照图纸,修建各个区域。人多力量大,况且邵州城建成不久,调整也很方便,再加上马钰这个专家在旁指挥调度,建设速度更是一日千里。

  三月三十日,丁渊来禀报,邵州城内的库存的银子所剩不多了。这么多人的开销,再加上近期大肆鼓励扑杀老鼠和苍蝇分发的赏银,还有扑杀得了鸡瘟的家禽所花费的补偿金,整个府库的银子,已经所剩不多,估计还能支持一个月的运作。

  袁惠新皱眉道:“这个月,江东方面可有银子送来?”

  丁渊已经知道此事,禀报道:“江东方面每月都在月底将银子送来,想来这个月的银子已经在路上了。”

  袁惠新点点头道:“祁阳那边如何了?可有什么消息?”

  丁渊道:“杨风将军派人回来过,说是要再征调些厢军和匠户过去帮忙,卑职已经安排了,如今在祁阳的匠户和厢军共计两百多人,不过尚未有银子送过来。”

  袁惠新道:“一个月的时间,也应该差不多了。你派人去问问那边的情况,尽快回来报知我。”

  丁渊点头。袁惠新道:“看来这样下去,无异于坐吃山空。要想有银子,还需要再想些门路才是。”

  丁渊道:“上次大人您提到以后出售我们的粮种,不过现在正是青黄不接之时,难以为继。”

  袁惠新点头道:“如今花费颇多的地方是什么?”

  丁渊道:“主要是购买粮食,耗资甚大。”

  袁惠新道:“上次赵大人提出要以我们的矿石换购其余县城的粮食,此事需要尽快安排了。我立刻修书给孟帅,让他协助办理此事。

继续阅读:第55章 丁寿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中華改造者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