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日前出发,王和率所部三万人马快速向公安开进,三日之内大军疾行400余里。听闻赵葵已率军出城迎战,王和先是心中一喜,片刻后又慢慢冷静下来,略一思索,命人将袁杰和黄雄请了过来。
“刚才探子回报,赵葵已领军一万五千余人出城迎战我军,现已在离我军20里处列阵。袁杰、黄雄,你们有何看法?”
相貌威武中带着几分儒雅的偏将军袁杰略一思索,说道:“王护法,赵葵必是欺我军远来疲惫,欲以逸待劳击破我军。”
旁边的黄雄赞同道:“袁杰所言,与我所想相同。我军连日行军劳累,今日实在不宜与宋军交战。王护法,以我之见,不如且安营扎寨,休整一夜后,明日与宋军决战。”
王和皱眉思量一会,点头说道:“此言正合我意。既然如此,命大军再前行10里,至距离宋军10里处安营。
………………。。王和大军扎下营后,又有探哨回报,赵葵见明军并无立即进攻打算,也已安营扎寨。王和把袁杰和黄雄召入大帐中,将探哨回报情况告之两人。袁杰听罢,微一思索,说道:“将军,尚须谨防赵葵乘夜前来袭营。”
王和胸有成竹地笑道:“此事我早已想到。黄雄,今夜便劳你领5000五环军伏于大营两侧,一但赵葵领军前来,你领军从左右杀出,必可大败赵葵。”此次出征,王和把军中最精锐的步军“五环军”中三万人带了出来。(注:五环军是明教在收降各路势力后,精心挑选其中的5万人组建而成,此军随明教四处征战所向披靡,几乎无有不克,战斗力极为强悍。与“虎豹军”并列为明军两大精锐,此乃笔者YY的,出书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O(∩_∩)O~)
“是,黄雄领命!”
王和转头又对袁杰说道:“袁杰,等会儿可愿与我一齐去探探宋军的军情?”
袁杰面色沉稳地说道:“愿随王护法前往!”
半个时辰后,王和、袁杰领几十骑悄悄来到距离赵葵军营1000步远一处小丘之上。遥望远处军营中不时有军马出入,王和对袁杰说:“看此营盘大小,宋军当不少于一万五千人,果然与探哨回报一般。”
袁杰点头,忽地说道:“不知公安城中尚有多少兵马,或许我们可以绕过此处,直取公安县城!”
王和沉声说道:“据探子探知的情报,襄阳方面的援军已经进入城中,此处一万五千,公安城中至少还有两万五千人,公安城墙坚固,非轻易可下。况且如不能迅速取下公安,则必遭赵葵前后夹击。”(王和并不知道袁惠新带来的援军,只有2000人,所以现在公安城中可战之兵只有6000人而已)
王和看完赵葵军营的部署后,又开始仔细来回端详军营四周的地形情况。此处原本该是大片农田,不过现在已经荒芜,四处杂草丛生,由于已是隆冬季节,草叶早已枯黄,被凌厉的北风吹的嗖嗖作响。四野空旷,并无树木阻隔,看来赵葵也是防备了我军利用树木遮掩前来袭营,王和暗暗想到。
忽然间,王和似乎想到什么关键的事情,凝目仔细地将前方宋军的营盘与四周的地形环境又看了几次,然后抬头看了看天,一向沉稳的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狂喜的表情。
“临草结营,临草结营……哈哈哈……赵葵他居然敢临草结营!”王和口中轻声喃喃自语。
旁边的袁杰没能听清楚王和的话语,但看到了王和的神情,疑惑地说道:“王护法,您怎么了?”
“袁杰,胜敌良机,便在眼前。我已想到一计,定可大破赵葵。你我速速回营,不要惊动赵葵,回营之后,你我与黄雄再仔细合计一番。”
“是,王护法!”
………………………
王和大帐中,王和与袁杰、黄雄围在地图周围商议作战计划。
“王护法,您的意思是用火攻?”袁杰讶然问道
王和嘴角泛着一丝笑意,沉声说道:“正是如此,我正欲效仿东汉的皇甫车骑(东汉末年朝廷三大名将之一的车骑将军皇甫嵩)长社火攻大破黄巾之战。赵葵不通兵法,临草结营,正是取败之道。今日又是北风大起,若用火攻,宋军必然慌乱不堪,我军可乘机引军攻击,必能一举击破赵葵,而后引得胜之军,顺势夺取公安。此战我军必胜。”
袁杰、黄雄听罢王和的计策,均是眼中一亮,面露喜色。黄雄笑道:“王护法此计大妙,若能成功,我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剿除赵葵,荡平公安。”
王和呵呵一笑:“此计必须速行,迟则恐有人提醒赵葵。我意便在今晚乘夜色火攻赵葵军营。袁家、黄雄,入夜之后你二人各领军1万潜行至赵葵军营两侧,若看到火起,便引军截断宋军退路,我再引军从后掩杀。”
“袁杰(黄雄)领命!”
………………………………………
四更时分,夜色之中,王和领军潜行到距离赵葵军营1000步处,悄然伏下。王和举目向前方望去,只见赵葵营中灯火通明,营门口一队士兵正来回巡逻。赵葵果然没有防备!王和心中一声冷笑,命士兵取出引火之物,就着枯草漫天放起火来。
只是眨眼工夫,大火已经四面八方烧了起来。借着强劲的北风,火逐风飞,迅疾无比地向前方的赵葵军营席卷过去。
“火、火……火……烧过来了!”正在巡逻的士兵忽地看到远处一片火红,等到看清这片火红原来竟是漫天的大火时,火浪已经袭到距离军营不足200步处,并且迅速地继续靠近过来。这些巡逻士兵目瞪口呆之余,立刻慌乱地大喊起来。
整个军营立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各种各样的叫喊声不时响起。这时,火已经烧到军营里,一座座营帐瞬间被笼罩在大火之中,火光冲天,一时间漆黑的天际仿佛被染成红色。营中士兵原先慌乱惊恐的叫喊声已经逐渐变成凄厉的哀嚎。
看着不远处的熊熊火浪,听着不时传到耳中的凄厉哀嚎,王和冷冷一笑。
“报!从赵葵营中冲出2000余骑,往公安方向逃走。”一名探哨来到王和面前禀报道。
看来赵葵是想逃回公安,哼哼!哪有这般容易让你逃走!王和大喝传令:“全军出击,绕过大火,追击赵葵,就在今夜夺取公安县城。”
已在两侧潜伏的袁杰、黄雄见大火已起,,立刻传令所部人马,向赵葵军营后路掩杀过去。正要形成合围之际,只见2000余骑衣衫不整,仓皇地从营中逃出,直奔公安方向逃去。
黄雄一眼便认出当头之人,怒喝一声:“赵葵!休走!”命人招呼袁杰快速跟上,自己先率军追杀过去。
一路追逐下去,来到一条几近干涸的小河前,只见有不少兵刃散落在地,明显是南宋骑军在逃跑过河时慌乱不堪,为减轻负重而丢弃的,黄雄见此,不由哈哈大笑。这时,后面的袁杰和王和也一马当先,率军跟了上来。
王和呵呵大笑地对袁、黄二人说道:“赵葵损失惨重,已溃不成军。我等正可乘此机会追赶上去,一举夺取公安。”
“愿随将军破敌!”袁杰、黄雄齐声应道。
“好,命令士卒趟水过河,紧随赵葵溃军!明日此时,我便要在公安城内向教主报捷!”
……………………………。天色已经开始蒙蒙泛亮,王和率军一路紧紧追杀了7、8里路,赵葵溃军在前方遥遥在望,王和心中大喜,急令手下士卒加快行军速度,追赶上去。
这时,袁杰心中隐约觉得有些不妥,打量起周围的环境来。仔细观察之后才惊骇地发现,此处的地形环境竟然跟宋军屯营之处极为相似,四野枯草丛生。如果在此处也放一把火,我三万大军能逃出几何?再一联想到赵葵营中着火的景象,为什么一万五千军马只有2000骑兵逃出来,那些步军怎么一个都没能逃出来?刚才只顾追赶赵葵,根本没来的及想这个问题。现在回想起来,着实可疑。
想着想着,袁杰头上冷汗直冒。难道这根本就是赵葵的阴谋不成?袁杰越想越怕,急忙拍马赶上王和,面色忧虑地说道:“王护法,不可再追赶。我们恐怕是中赵葵之计了!”
王和愕然说道:“什么?”
就在这时,一支响箭冲天而起。左、右、后三方一齐火起,王和大军立时被漫天大火团团围住。
真的中计了!
突然间燃起的大火将王和大军团团包围,纵然是“五环兵”这样的身经百战的劲旅,也立时变的慌乱起来。水火无情,任你何等英雄好汉,也难敌祝融之威。
王和几乎有些会不过神来,前不久还是自己火攻敌人,但转眼间却已换成自己被敌人火攻。
“王护法,王护法……”旁边的袁杰大声呼喊着王和,“王护法,我们中计了,必须尽快突围。”
“王护法,再不突围,就没机会了!”袁杰面色异常焦急说道。
王和猛一咬牙,眼中射出决然的目光,大喝一声:“全军听令,向南突围,脱离这片火场!”残留的士兵在王和率领下,拼命向无火的南面逃离。
其实王和心中也很清楚,敌军既然处心积虑地将自己大军诱入这个恐怖的圈套,必然不会轻易让自己脱身。三面起火,惟独留下一个南面,肯定也有什么厉害的招数在等着自己。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不能尽快脱离火海,只能是死路一条。
明军士兵发足狂奔了7、800步,渐渐将火海甩在身后。但还没等他们松一口气,一个突发的变故就让他们不得不停了下来。
“嘟~嘟~嘟~嘟~~~~~~”三短一长的牛角号声响起。紧接着,“咚!咚!咚!!咚……”便是震天的战鼓声。随着鼓声的节奏,一支万人左右的步军迈着整齐的步伐列开阵形,将明军前方的去路拦住。一杆高大的军旗耸立在战阵前列,飘扬的军旗上迎风招展着一个斗大而狂放的“袁”字。
袁???袁惠新????!!!!!!王和、袁杰、黄雄同时眉头紧皱,心中冰凉。
…………………………………
在于五和李武的护卫之下,赵葵安然无恙来到袁惠新的面前,虽然衣裳、面庞上都被飞扬的草灰沾染的有些发黑,看起来有些狼狈,但赵葵精神振奋,神情喜悦,看着已经被大火包围的明军,笑着说道:“袁公子,计策果然成功了!下面就看你的了!”
看到赵葵无恙,袁惠新长出了一口气,心神大定,对赵葵笑道:“大人,放心吧!你和李虞侯先休息片刻,下面一切有我!”
袁惠新转过头去,对于五说道:“小五,你继续按计划行事?”
于五慨然应道:“是,大人!”转身又向赵葵行了礼,“赵大人,于五先去了!”
赵葵微笑着点点头,“于校尉,一切小心!”
“多谢赵大人!”于五将手中银枪一挥,“出发!”2200余骑风骑营骑兵随于五呼啸而去。
看到于五已率军离开,袁惠新厉声大喝:“鸣号,擂鼓,出战!”
10营共10000名步军,列成10个步军方阵,以两个方阵为一排,队伍一直绵延至3、400步远,死死的将王和军的去路堵住。
袁惠新立马横枪,列于阵中,静静注视着正向正向这边猛冲过来、距离已不到300步远的王和军,面上浮现出冷冷的笑意。
看来计策已经成功一大半了,最后的任务就是全歼王和军了。
……………………………。。王和看着前方突然出现的敌军,不自主地勒马停住。心中一阵犯寒,后有烈火,前有阻兵,难道今日便要战败于此吗?
紧随王和的明军士兵见主将驻步,也相继缓下脚步,慢慢停了下来。尽管后面大火逐渐*近,但明军严明的军纪,让这些士兵在主将未有动静之前,也不敢有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