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捷豹军
东琦先生2015-10-27 15:523,475

  当战斗持续到晌午时分,作战双方仿佛是有默契一般的出现了大约半个时辰的停战——当然,没有人会幼稚的以为这是为了吃午饭而进行的午间休息,事实上,双方都迅速的利用这片刻的宝贵时间,紧张地进行着兵力的重新调整和集结,在新的攻防点上迎接随之而来的更为惨烈的战斗。

  按照大夏帝国的建设风格,以长安为中心铺设了宽敞而平坦的道路,向四面八方伸展,将大夏帝国的政令和国威,传布到帝国的天涯海角。

  处于这些官道交通要津的地方,则矗立起了一座座城池。

  在和平的时候,作为帝国皇帝的代理人,协助帝国的中央政府管理地方;在战争年代,这些城池就成为了一座座捍卫帝国的堡垒,阻挡着敌人的入侵,以身躯和生命守护着神州每一寸神圣的土地。

  西北的土地不同于中原,在这里地形更为开阔,当然也夹杂着更多的山丘和高原,这使得萧元不得不在山丘上建立堡寨、在平坦处挖掘堑壕和种植树木灌丛来堵塞骑兵进攻的步伐。

  而事实证明这是绝对有效的。

  北狄军空有压倒性的优势,却不得不滞留在太平军防守严密的城池和堡寨之下,舍弃千里驰骋的长处,进行着他们最不愿意进行的攻防战,萧元这近一年来忍辱退让、暗中部署的付出终于得到了收获。

  在激战了半天之后,北狄军虽然处处压着太平军打,但是却并没有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即使是在开战之初戏剧性的差点夺取的那座庆城,也由于辽州方面突然的参战、袭扰了侧翼,而被太平军乘机收复了阵地、稳住了阵脚。

  虎牢关方面军队的频繁调动,更使得王猛意识到自己很有可能面临着整个大夏对抗北狄的危险局面。

  这是目前他所不愿意看见的事情。

  在这种情形之下,历史上最壮阔的画面出现了。

  成千上万的北狄军顶着高处那些城池和堡寨随时飞来的巨石、弓箭,用木板、石块和泥土,试图填平东线平坦的中央地带的那些堑壕,并且用烈火燃烧着阻挡了道路的灌丛和树木。

  而在城池和堡寨下的战友们则舍生忘死的冲锋着,牵制着城池和堡寨上的太平军,掩护着友军的作业。

  在广阔的大地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北狄军在忙碌着填塞堑壕,如此的情景,不由让人联想起“掷鞭截流”的典故,给予人们一种难以言状的压迫感。

  面对着敌人如此新一轮的攻势,太平军首先迎上去的是捷豹军的五个步兵团。捷豹军统领耶律荣光站在军团面向敌军的前侧,带领着列成方阵、步伐整齐的军队,伴着阵阵的擂鼓声,威武而雄壮的向敌军进*。

  在很多年前,在西大陆一度是最为强大的大秦帝国,有一个执政者试图通过东征以避开国内的政治斗争,希望在东方获取财富和荣誉之后,再回过头来对付拼得两败俱伤的政敌。应该说他的策略是非常正确的,若干年后的萧元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抱着同样的想法进行了伟大的西征。

  但是这位执政者的运气却大大的糟糕。

  在东方草原上碰到的是强大的骑兵、广阔的沙漠,神出鬼没的突袭队,不仅没有获得预料中的胜利,反而在混战中丧生。

  他的其中一支军队就留落到了西域,当时大夏恰恰由伟大的圣太宗执政,国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坚持着兼容并蓄原则的圣太宗,恩准了这支军队自行筑城戍边的请求,而这座城池恰好是耶律部族聚集地附近。

  缺乏正规军事人才、处于半开化中的耶律部族,吸收了这种西方正规军的军事思想,并以此作为建立军队的指导思想。

  因此耶律部族的军队可以说是草原的异数,他们不同于其他部族完全是凭借骑兵的威力纵横驰骋,恰恰相反,他们是步、骑夹杂,以步兵为正、骑兵为辅,采用着“鱼鳞阵”的阵型进行战斗。

  这种阵型的前军是密集的盾牌兵防御部队,盾牌的强度和重量远超一般军队,对弓箭防护极佳,这种盾牌高达到一点七米,宽度八十公分,除了前进的时候,兵士基本都是把盾牌立在地上作战,如同一座工事。推进时则如浮动的城池,普通的弓箭根本拿他们没办法。

  后方分别是使用长枪和标枪的攻击部队。标枪的枪身长接近一丈,杀伤力强,对于甲胄简陋的轻装军队(对弓箭有一定防御性)攻击力远胜弓箭。

  在战场上,虽然英勇的战士连中数箭死战不退的场面时有所见,但是一旦中了耶律部族的标枪者则立即失去战斗力。

  长枪部队则整齐的排列,伸展出的长矛密密麻麻犹如山林,红缨随风飘舞,正是对付骑兵的克星,锋利的矛尖可以有效的杀伤敌人,而修长的枪杆却有效的保护了自己。

  至于骑兵则全部是轻骑,作为奇袭队来使用,作战时擅长从步兵阵中突然杀出,以达到突然袭击的效果。

  整个军团摆成一个个互相镶嵌的方阵,各部既相互独立,又可相互掩护,错落有致。使北狄军赖以取胜的骑兵只能在阵型的边缘掠杀,无法形成有效的突破。

  同时,目标很大的骑兵还要随时遭到密集的标枪袭击。而一旦后撤时各个方阵交相掩护,徐徐撤退,只要不是全军急退或者是士气涣散的大溃败,就很难被突破。

  正是依靠着这种阵型,耶律部族当初成为了大草原最为能征善战的一族,并且在去年大草原的反叛中,一度打败了草原最为精锐的北狄军第一军团,名震大草原。

  在耶律部族投靠萧元之后,作为一位绝世名将,萧元意识到这种标枪既难以使用又不便携带,射程也有限而且属于那种用过了就报废的武器——为了避免敌人拾起后反过来对付自己,这种枪头扔出去后自行折断,这样就使得军团过于依赖后方的补给,不利于灵活机动作战,所以让南宫清参照了当年独孤令的遗墨,制造了一种连弩。

  这种连弩兼有标枪和弓箭的优点,因为使用机械力并能够瞄准,它的杀伤力远远大于普通弓箭,还有密集快速发射的优点,大大弥补了标枪的不足,使得捷豹军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当捷豹军出现在战场的时候,引起了北狄军的一阵悸动,当初耶律部族的辉煌战绩曾经在大草原上广为流传,自然让每一个北狄勇士心有余悸。

  如同城堡般盾牌在前面缓慢而不可阻挡的推行,箭弩在半空中发出“嗖嗖”的声响,如同画中优美的弧线,呈抛物状落在了骑兵们的身上。

  当两军接近的时候,从盾牌的空隙处,伸出来的是后排雪亮的长矛,笔直的捅入了北狄勇士的身躯。

  面对着坚硬的盾牌,北狄人的骑兵毫无用武之地,错落有致的阵型则使得以运动战见长的北狄人,只能够在阵型的边缘加以袭扰,一时间被迫后撤。

  不过曾经打败耶律部族的王猛并不以为意,命令前方的北狄军后撤保持距离,后方和两侧的北狄军同样发射弓箭予以回击。

  在后方的北狄铁骑使用的是那种草原小圆弓,虽然体积并不庞大,但是弓弦紧绷,用力极大,在近距离甚至可以一箭射穿一头野牛。

  这个时候,捷豹军步兵团机动力不足的弱点暴露无遗,无法进行有效的衔尾追击战,难以扩大战果。

  而强大有力的弓箭则是对付行动迟缓的对手的最佳武器,大批处于后方和侧翼的捷豹军战士纷纷中箭倒下,队形也就开始出现了稀疏,不得不停下来重新整顿,这却更进一步的拉开了两军的距离。

  但就在这个时候,赵元庆和廖勇所统帅的辽州军也开始出动了,从两翼而上,攻击因为后撤而显得有些散乱的北狄军,并且由于中路有捷豹军如同堡垒一般的存在,极大限制了北狄军机动作战力,因此不必担心被敌人从中线突入,分击后路,所以一时间占据了战场上的优势,气势*人,迫使北狄人不得不中止了同捷豹军保持距离的后撤,索性利用兵力上的优势,全线压上,一场大规模的野战就此开始。

  人在呼喊,战马嘶鸣。

  弓箭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行,刀枪在勇士的手中挥舞。

  金属的撞击声、慑人心魂的擂鼓声、夹杂着各种喊杀声,在辽阔的大地上起伏回响,打破了自然的宁谧。

  尘土飞扬、战旗飘舞,遮盖了天空的明净,即使是太阳也因为人间的喧扰,恼怒的缩回了云层,捂住耳朵、闭上眼睛,进行着无声的抗议。

  血肉横飞的战场已经成为了人间的地狱,拼死作战的双方各自秉承着己方的正义与信念,同视为妖魔和罪人的对手进行着殊死的作战。

  混浊的空气、激烈的战斗、战友的伤亡,使得奋战中的人们浑然忘却了自我,为了荣誉,为了财富、为了家园抑或是为了最为单纯的生存,挥洒着汗水、流下了热血,用尽了人体的极限,在宏伟的战场上执着着自身的责任和岗位,贡献着虽然渺小但是却令人感动的力量,死战不退,努力争取着最后的胜利。

  随着战斗的延长,太平军预备役的将士也纷纷奔赴战场,支援已经伤亡惨重、精疲力竭的前方战士。

  虽然他们没有老兵的沉着和经验,也没有老兵的轻松与从容,但是战友的英勇和无畏,深深的激励着他们,他们接替了阵亡者的阵地,发誓用自己的鲜血保卫烈士们所守护的土地,捍卫自己背后的家园。

  而这个时候,萧元的目光却更为关注的是中线的作战。

  ——决定着整个战局胜败的中线反击战已经拉开了序幕。

继续阅读:第123章 中路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风雨江山之天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