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 月如初
流若2015-10-29 13:182,534

  这日清晨,刚打开城门,就有一辆看来十分华贵的马车随着许多挑着担子的挑夫一起进了城。

  固安是蜀地的一个小城,位于青山绿水之间,地处偏僻,风景秀丽。平日里很少有什么名流富贾之类的人物回到这儿来,所以,这辆在别处看来只能算精致一点儿的马车,到了固安这里,就成了稀罕物事,甚至有许多小孩子追在车撵后面,不停的跑着看着。

  马车在县衙的大门前停了下来,车上走下一位中年文士,约略三十岁许。看那文士举手投足间的斯文风度,就连街上没见过多少市面的小民也能看出来--这是个读书人呀!而且和那些学堂里的秀才先生还不一样,这是个读大书,做大事的人呐!

  也不知这马车的主人来到这么个小地方有什么事,那文士下了车,却是不紧不慢地观察起大街上的行人商贩来。固安只是个极小的城镇,所以整个城镇里主要的集市,店铺都在这条街上,甚至可以说这一条街便是这个小城的中心了。

  因为在这里交易的不过是最基本的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而小城四面环山绕水,农户们进城一趟往往需要走上数十里山路,很不容易。所以这里的集市并不是每日都有,却是每三日才有一次,而今日,刚巧便是开集的日子。

  天一亮,就有许多农民带着自家商品货物早早地赶到这里占据有利的位置,集市上充斥着的是讨价还价的声音,看起来好不热闹。

  那文士四处走走看看,不时的与当地的农户交谈几句,打听米菜价格,问问民生一类情况,片刻后转回车前,恭恭敬敬的道,“公子,这固安县民风淳朴,百姓安居。虽然地处偏僻,难得风景极佳,倒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车内的罗成笑笑。这一路进城来,他已由车帘内看到了这个小县城的大致情况,只觉得民生稳定,风气朴实,确实是个好地方,不由问道,“不知这里的县丞是哪一个,我们去拜访一下。”

  罗成十五岁时便在景熙的有意培养下,入朝参政,如今已过三年。去年他十七岁生日刚过,就被父皇排出京师。一年来打着代天寻狩的名号游遍大江南北。一路上他明察暗访,了解时弊,惩治了许多贪污腐化,为非作歹的官员,也从民间许多地方发现任用了许多有识之士,提拔了许多有能力的官员,委以重任。一年下来,太子聪慧仁义之名在天下人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罗成自己,经过这一路的锻炼,不仅在政事上变得成熟不少,并成功建立了自己的人脉和威信,为此后的登基做下准备。

  因恰逢太傅方祈连之妻杜氏有孕需要人看顾,所以他并没有跟着罗成一起出来。景熙便为罗成寻了眼前的文士相随。

  此人名叫文玉,原是户部的一名小官吏,为官数载,默默无闻。但难得的是,他办事细致,思虑周到,博闻强记,虽无独挡一面之才,但从旁协助则极为趁手。

  此时,但见他不慌不忙地道,“此地的县丞原是江南一处富县的县令,因为政绩突出,在位几年官声极佳。二年前吏部考察百官政绩时原想将他升职,可他自请调往此处。

  “在下刚刚听这里的住户说了,固安县附近山上原有一窝匪盗,四处抢掠,为祸乡里数十年。前几任调来的官员都拿他们无法,这位县丞来了,不知用了什么法子,不仅招安了这群盗匪,还让他们为其所用,做了县衙里的衙役。

  “如今,这县丞正带着这些衙役出城去了,据说是访问农耕之事了。”

  噢,这倒是个人才,也肯为百姓谋福做事,能够当以重用的。只是他为何不愿升官,反而跑来这么偏僻之处?罗成苦思不得其解,不免问道,“这县丞叫什么名字?”

  “余雁书。”

  “余雁书?”

  “正是。”

  看到太子这般反应,文玉不觉有些惴惴。当年余雁书状告大学士的案子,跌宕起伏,几经周折,只要是京城中长了耳朵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后来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回了应有的功名,这简直成了天下间所有读书人钦佩万分的楷模。

  可他是朝中执事之人,自然隐约知道当年余雁书的案子是牵扯了一些皇家辛秘在其中的。那时太子殿下早就到了晓事的年纪。他不清楚这余雁书在太子心中的印象如何,他自己倒是颇为欣赏这位勇气过人的书生。所以在禀告之时先讲出余雁书的功绩才干,之后才说出他的名讳。只期望若是太子对此人印象不好能看在他卓越的才能上,不要将前事放在心上而太过为难他了。

  是他,竟是他?罗成只觉得世事无常,上天弄人。

  因为娘亲的关系,他对余雁书此人格外注意,印象深刻。现在听闻他放过升值的机会自请到这个根本没有几个人知道的小地方为县令,那么原因简直是一目了然,他似乎看到了曾经苦苦追寻的希望就在眼前……

  “快,我们出城去找他。”

  在一处幽然如画的竹林里,一座清雅绝伦的竹舍静静伫立于其中,竹舍前的空地上,一位气质高华出尘的女居士正在教授一群孩童们读书,远远望去,倒像是一副仙境画卷,画中有神女仙童,不似人间。

  在这里读书的都是山下临近的几个村庄里上不起学堂读书的孩子,自从几年前这位女居士云游到此处定居以来,不知教授了多少孩子们读书习字。甚至,还有几个世世代代不识字的人家里居然就这样读出了几名秀才来,这在乡下地方是多么稀奇的事情,山下的村民纷纷都说,那女居士是天上下凡的神女,专门来教这里的孩子们将来走出大山做大事儿的……

  这些情况都是向山下的村民们打听来的。他们寻得余雁书的时候,他正带着县衙的衙役在帮山上的茶农们为茶树施肥,只让他们等了许久才不情不愿的告诉他们这个地方,其他的一切都不愿多说一字。

  文玉曾有幸在金殿之上远远见过皇后一眼,近日再见,一惊之下不觉惊叹,上天待这位皇后娘娘未免太厚了,数年的光阴,竟似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分毫岁月的痕迹,反而因为了时间的沉淀而让她显出一份愈加淡定的美丽和慈悲,让人心悸!

  “娘亲,从不曾这样教过我读书……”

  耳边传来太子几不可闻的叹息,也成功的让他由那梦幻一般的美景中回过神来。

  “公子,我们,要过去看看吗?”

  “不了。”余雁书不愿告诉他母亲的住处,只怕就是不想他打扰了母亲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宁静生活。如今,有这一群天真的孩子相伴左右,娘亲的生活是简单而平和得,他又何必再出现,带着曾经的种种惊涛骇浪般的记忆,搅乱这一分幽静?

  “我们回去吧!”

  转身,下山,如来时一般,静静地离去,还这桃源一方净土。

  在他们身后,那一位曾经神话一般的女子,在这世外净土中,淡淡微笑……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正文完)

继续阅读:番外之绮罗枕上轻 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红颜劫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