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见过王妃!”
见到长孙氏,明初等人齐齐行礼问安。
“不必多礼。”长孙氏道,又坐在李承乾的面前,仔细打量了一下这张看上去有点不太好看的小脸,伸出手接过李氏手中的帕子,在他额前轻轻擦拭起来,“你呀,光记得庞将军教你怎么打架,却不记得庞将军也说过,最厉害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阿娘,我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这话是什么意思!”一听长孙氏的话,李泰立即兴奋地说道,“就是不通过双方军队兵刃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
下一瞬长孙氏还没说话,李承乾就先翻了个白眼:“这话我也听得懂,家庆早和我说过了。”
眼看着两兄弟又斗起嘴来,长孙氏也没说什么,而是对李氏说:“这次承乾受伤不轻,圣人就算真的问罪下来,秦王府也不必怕,兵来将挡便是。”
其实李氏也看得出来,虽然李承乾受伤也没多严重,至少没有伤筋动骨,不过光看表面的话没人会觉得他这是欺负人的那个。所以这会儿听了长孙氏的话,李氏的心也就定了下来。
事实上也的确如长孙氏所料,河东王李承德一回东宫就冲着生母周良娣喊着疼,周氏听了自然是心疼得不得了。
要知道她素来颇得太子的宠爱,虽然膝下唯一的儿子非嫡非长,却也因为她的得宠而素来被太子看重。再加上太子妃至今膝下无子,这东宫里几位小郎君日后的结果还都说不准呢,所以周良娣也十分紧张这个儿子,这会儿听到承德连连喊痛,又是请太医,又是让乳母给他揉着。
然而太医来了两拨,都说外面没有任何瘀伤,只是小郎君怕痛,所以这才一直喊着。
太医都这么说了,饶是周良娣再不放心也只能消停下来。可等静下来后,她还是心疼自己的儿子白白挨了一场打,又趁着李承德好不容易睡下来的时候,跑到太子妃郑氏面前哭诉起来:“……太子这才离开东宫没几日,秦王府就嚣张成了这样,太子妃,您可要为河东王做主啊!”
郑氏对这个太子身边的爱妾性子也算是再知悉不过了,听到她在自己的寝殿里哭得快有一盏茶的功夫了,也实在是烦不胜烦,但面上也只得带着微笑着劝道:“不过是孩子之间的口角之争罢了,哪有这么严重……太医那儿不也瞧过了么,也没什么要紧的。”
如果当真李承德受了什么明显可见或是严重的伤,不用周良娣来闹,她就能主动去找圣人说说了,但是眼下什么都没有,教她怎么去跟圣人说?
而周良娣得了郑氏好一番耐心的劝说,心中的这口气就是不出不快,索性第二日亲自陪着李承德往国子监而去。
巧得很,周良娣跟着李承德刚到国子监的门口,就看到李承乾、李泰在一群乳母保傅的簇拥下向这里而来,挺拔高耸的树枝更是时不时地轻轻晃动一下,周良娣望过去,还能捕捉到深灰色的影子一窜而过。
看着李承乾等人越来越近,周良娣故意拉着就要进去找别的小伙伴的李承德大声叮嘱道:“大王,今天要是再有人欺负了你,你就狠狠地打回去,不然你要是受伤了,太子殿下可得心疼坏了!”
明初跟在李承乾等人身后,听到这话哪还不明白周良娣这是在指桑骂槐呢,索性也故作委屈地蹲下身子,对李承乾说道:“大王,您今天千万要小心一些,您要是再受了伤,恐怕奴婢就要挨罚了……”
虽然明初的声音不大,但足以让周良娣听到,而素来机灵的李承乾一下就反应过来明初忽然说的这番话是为了什么用,故意配合地朗声说道:“明初你别担心,我不会再受伤了,你看,今天连凌云都跟过来了!”
说着,身型已经完全是寻常草上飞大小的凌云一下子优雅敏捷地从树枝上一跃而下,好巧不巧地正落在明初和周良娣之间。
周良娣被这突然冒出来的一只成年草上飞给吓了一跳,立即抱着李承德就要往后退去:“这里是国子监,怎么可以带它进去!”
谁知李承德一点都不害怕,反而想要上前摸摸凌云,要知道他羡慕李承乾可以养这么一只草上飞羡慕好久了,但他也不敢跟父亲要,这会儿又被周良娣牢牢安在怀里,只能远远地看着。
明初见状笑了笑:“良娣请放心,凌云只会在外面等着,不会跟着大王进去的。毕竟昨天大王受了这么严重的伤……”说到这里,明初故意顿了顿,注意到周良娣的目光在接触到李承乾额头上包扎起来的伤口后,果然躲闪开来,就知道她心里也是怕自己这边先去告状的,于是十分满意,又接道,“好在王妃仁慈,没有怪罪下来,但大王的安全奴婢们也得保证,所以今天就干脆将凌云一起带来保护大王了。”
听到明初这么说,周良娣就是再笨也明白过来,若是自己再执意闹下去,恐怕最后倒霉的只会是自己罢了。因为李承德身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伤痕,但是李承乾那里的伤口却是明晃晃的顶在头上的,到时候就算圣人再怎么袒护东宫,也没法赖掉这么大的一个证据吧!
眼瞅着自己这个亏是吃定了,周良娣虽不甘心却只能忍了下来,在将李承德送进屋子后,冷冷地瞪了明初一眼,这才要转身离去。
而先前一直安安静静地蹲坐在一旁的凌云看到了周良娣的这个小动作,忽然直起身,露出一口锋利的牙齿龇了龇。周良娣何时见过这阵仗,顿时吓得心头直跳,赶紧带着宫人就离开了。
虽然接下来的日子东宫、齐王府和秦王府只见的摩擦依旧不断,不过好在随着突厥的退兵离去,李建成和李世民也回到了京城。
或许是听闻了自己不在长安的时候,东宫里发生的种种事情,李建成有意缓和一下兄弟之间的氛围,干脆邀请了李世民到东宫一聚。
而李世民听到李建成说他们兄弟几个如今难得好好聚聚,这次班师回朝难得清闲片刻,也不疑有他,然而人是竖着出去的,结果差点横着回来。
“小心点二郎,这里有门槛……”
这晚亥时刚过,子时还不到的时候,淮安王李神通亲自架着喝得已经甚至有些不清醒的李世民回到了弘义宫。
刚得了宫人回报说大王已经回来的长孙氏,见状惊讶不已:“大王今天怎么醉成了这样?”要知道李世民虽然一向爱饮酒,可很少会痛饮到醉成这般模样。
李神通闻言叹了口气,只得将宴席上的情况讲了一遍,末了又道:“太子和齐王劝得勤,二郎实在推辞不过,就喝了两杯典膳监亲自倒的酒,其他的东西是丁点没碰。”
说话间,卫氏领着明初等人赶紧将李世民安置在了床榻上,端醒酒汤的端醒酒汤,更衣的更衣。明初连忙递上洗漱用的手巾,卫氏接过就要为满头大汗的李世民擦拭起来,谁知手还没碰到他的的额头,就被心头难受不已的李世民一把打开。
李世民忽然坐起身来,也来不及拨开身边簇拥着的这群宫人,“哇——”的一声就吐出了一大口鲜血。
“啊,大王!”
“大王这是怎么了!”
一看到李世民忽然吐起血来,年纪小点的花桐等宫人顿时明显慌乱起来,好在长孙氏还能保持着冷静,一边亲自为李世民擦拭着唇边的血迹,一边吩咐兰芝去将太医立刻请来,兰芝当即领命而去。
李世民从东宫宴饮归来后吐血的事情很快传遍了整座弘义宫,身为秦王麾下的诸位文臣武将也都得知了消息,一个个都是气愤填膺,这日更是趁着李世民身子好不容易渐渐好转起来了,纷纷进府劝说起来。
“大王,现在您与太子之间的嫌隙已经构成,日后一旦发作出来,那可就不光是秦王府的安危了,很可能将会危及到整个大唐江山社稷啊!”最先开口劝谏的,乃是前段日子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设计下,被李渊下令赶出秦王府的房玄龄。如今这会儿他同当初一起被赶出府的杜如晦等人,穿着一身道士的衣服,在长孙无忌的帮助下偷偷溜进了弘义宫。
听到房玄龄这话,一旁的杜如晦不由得颔了颔首,不过房玄龄重在强调大义的那一面,所以他这里又补了一句:“没错,大王您想想,这次您明明是因为喝了东宫的毒酒才病倒了,可圣人那里却是什么态度?”
李世民闻言脸色一沉,那日李渊亲自来看他时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他这里才病倒,他的父就想开始盘算着让他离开长安城,以洛阳为封地的事情,难道父亲就这么不想看到自己这个儿子吗?
先前沉默不语的庞卿恽听到杜如晦提及李渊对此事的态度,也道:“圣人下令让大王前去洛阳,也许是想同时保全您与太子两个人。只是,这出城的路也许好走,回城的路恐怕就不会那么顺畅了,何况太子和齐王那里,会坐视大王就这么离开长安前去洛阳吗?”
毕竟李世民若是留在京城中,李建成等人还能压制着他,但若一旦李世民去了洛阳,到时候坐拥富饶的土地再来招兵买马,那可就不是李建成能控制得住的了。所以这些日子东宫诸人在朝中纷纷活络起来,各种明示暗示,想要说服李渊打消让李世民据洛阳为王的念头。
“再者,大王帐下这几年好不容易亲自培养出来的诸位小有所成的将领,也在前不久被齐王统统要了去,如今要是被齐王他们占得先机,那么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是啊大王,我觉得庞兄弟说得没错!”尉迟恭听了庞卿恽的分析后是连连点头,“现在是太子和齐王占尽了上风,您瞧瞧,那太子养的长林军先不管兵精不精壮不壮啊,总比我们现在手头上只有的八百个士兵强多了!咱们这要是再不先发制人啊,我看还不如趁早解散离,开京城算了,省得到时候任人宰割!”
也亏得李世民向来对这些下属们宽容大度,所以这会儿哪怕尉迟恭话说得再不好听,李世民也丝毫没有发作的迹象。
事实上李世民也的确将众人的话听在了心里,他自己也十分清楚眼下摆脱困境的最佳方式什么,然而,事到临头他还是犹豫起来。
固然,这些年来大哥和四弟的所作所为让他心寒,而父亲再明显不过的偏袒之意也令他十分失望,但是一旦兵戎相见,那可当真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是不可能再有回头的机会了。
一旁的房玄龄显然看出了李世民的纠结之处,索性从怀里掏出了一个龟壳——这是原本就放在他这身道士服里的,当时换衣服时太过匆忙,他也就没来得及拿出来,谁知这时候却能派上用场了。
“既然大王觉得自己难以下定决心,那么不妨用这一卦来算算吉凶吧,看看眼前这事到底该做如何打算。”
说着,房玄龄就要在龟壳上写下要占卜的内容,结果下一瞬,这龟壳就被庞卿恽一把夺了过去,猛地砸在地上:“占卜是为了决定疑难之事的,但是现在大王要决定的事情根本就是一目了然,没有任何值得质疑的地方,还占卜什么呢?如果占卜的结果显示不吉利,难道大王真的就要放弃行动,把自己的性命交给太子主宰吗!”
房玄龄一愣,随即看向李世民,只见李世民的目光却在庞卿恽的这番话后渐渐沉静下来。
是啊,如果他此时此刻当真退缩了,那交给大哥主宰的,可就不止是他这一条命了。他和观音婢的生育承乾、泰儿,到时候都要性命不保,至于眼前这些追随自己多年的心腹将领们,更将是在劫难逃。
留意到李世民终于露出了坚定的神色,房玄龄悄悄松了口气。他知道,李世民已经有了自己的决断,而这样的决断同样是在场诸人所愿意看到的。
就这样,这件终将写进史册的大事就这么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