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跟她选不选婢女有什么关系?吐蕃太遥远了,而这些宫人都是有她们自己家人的,等年满25岁之后这些宫人都有机会可以回家与她们自己的家人团聚的。
文成公主知道远嫁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这种痛苦她不想增添在别人的身上。所以她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让她身边亲近的人随着她一起到吐蕃去,作为一个主子她能够为她们做的事情,也就只有这一件了。
对于掌事姑姑的话,文成公主非常的抗拒。可是掌事姑姑却不放过文成公主,“掌事姑姑,能不能给我一天的时间来思考一下?”
掌事姑姑对文成公主的话不答应,这是掌事姑姑奉命要办的事情,这是皇后的命令掌事姑姑只能公事公办。
掌事姑姑拒绝了,“公主殿下,奴婢也是奉命办事。皇后娘娘为您做好了一切事情,甚至也为您考虑了很多的后路。但是如果公主殿下您不能善待你自己,娘娘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枉然。”
掌事姑姑的话安夫人也是赞同的,她对掌事姑姑说“姑姑容秉,公主殿下就是太心慈了。我会劝说公主的。”
安夫人送走了掌事姑姑之后,跪在地上对文成公主说。“公主心疼奴婢们,这是奴婢们的福气。但公主不能推辞娘娘的好意。礼部和尚宫局确实会为公主选奴婢。可是到了吐蕃之后,她们毕竟不是公主亲近之人啊。”
安夫人为人老道,对于皇后的意思非常明白。皇后是真的一心为了文成公主打算,文成公主不能推辞皇后的好意。
被安夫人这样说了之后,文成公主也懂了。她明白了她确实做错了,“安夫人,你帮我梳洗打扮一番吧。我要去立政殿给皇后娘娘请罪。”
立政殿里,皇后正在看书。
手不释卷一直都是皇后多年养成的习惯,她不会因为别的事情放弃她的这个习惯。
“皇后娘娘,文成公主求见。”
长孙皇后很疑惑,文成公主怎么会这个时候过来呢?她要出嫁的日子只有三天了,这些日子需要她做的事情非常多。应该没有时间才对。
虽然很疑惑,但是皇后娘娘还是让奴婢让文成公主进来。“让她进来吧。”
文成公主进门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告罪。“娘娘,文成有罪。”
长孙皇后很疑惑,文成公主这是怎么了?
“文成不应该不识好歹,推辞娘娘的好意。”
长孙皇后静静的坐着,听完文成公主的话之后,她对兰芝说“你去把文成扶起来。”
兰芝把文成公主搀扶起来,让文成公主坐在矮凳上。长孙皇后将她手里的书籍放下,然后对文成公主说“这是人之常情,我也不会责怪你。不过这件事只有这一次。”
高阳公主去求情,第一次被王德拦在了甘露殿门外,第二次被侍卫拦住了。甘露殿里,王德对李世民说“陛下,高阳公主还在甘露殿等着,您看要不要奴才把高阳公主请走呢?”
李世民将奏折放下,从龙椅上起身走到了立政殿的门边上,看着高阳正面面对立政殿跪着。李世民从王德口中已经知道了发生在高阳和文成身上的事情了。
这件事皇后还没有处理,他也不好插手。后宫教养子女的事情,一向都是皇后管理的。而且李世民对皇后为人处世也是相信的,“算了,让她跪着吧。作为一国公主却没有一点容忍度量,她是被朕宠坏了啊。”
送走了文成公主之后,兰芝把高阳身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皇后。
长孙皇后听了之后,也只是对兰芝说“这是杨妃让高阳做给我看的呢。既然现在陛下还没有干涉,那就说明陛下还在等我的决定,先搁着吧。”
长孙皇后在思考一件事,究竟应该给晋阳选择谁当夫婿?房家是长孙皇后心中不错的一个选择,房玄龄是当朝宰相,如果不出意外,长孙皇后希望房玄龄可以活的更久一点。
那么,房玄龄的三个儿子就是尚公主最好的人选。只有联姻对长孙皇后来说才是最好的,也是最能够安定长孙皇后内心的一个机会。
长孙家的后辈子嗣已经不在长孙皇后的选择之中,高家也不是。长孙家是国舅从高祖皇帝李渊开始,到如今这一朝都已经尚了三个公主了。
再说高家,也尚了李世民的一个女儿东阳公主。可以说高家和长孙家都已经到了权势最顶峰的世代,长孙皇后不希望长孙家和高家也步入前世的后尘路。
所以长孙皇后已经不考虑长孙家和高家尚主,至于另外的小女儿新城,长孙皇后打算让她嫁给魏征的嫡子,也是李世民给新城第一次选定的夫婿,魏征的嫡长子魏叔玉。
长孙皇后相信,魏征是能当一个贤臣,那么也可以教导好他的儿子的一个人。将最小的女儿新城交给魏征的儿子,长孙皇后放心。
不过这件事还在长孙皇后的心中,她还在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告诉皇帝李世民。
很快文成公主出嫁的时间到了,长孙皇后和皇帝李世民相携到了皇城宫门口,他们率领文武百官一起送文成公主出嫁。
这是大唐开国以来第一次有帝后一同参与的公主的婚礼。
文成公主身穿嫁衣,在夏江王李道宗和吐蕃使者的见证下,向帝后行礼。
吐蕃使者在大唐呆了三个月,这三个月里他们都被大唐所表现出来的大国强国的气势,文化还有魅力折服。
今天能够启程,并且要回到吐蕃,来大唐的吐蕃使者还有些舍不得。
房玄龄作为当朝的宰相,要做的事情还是非常多的。“不知道使者觉得我大唐准备的东西,你们可还满意?”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非常的感慨,这一次吐蕃使者也是满载而归得到了非常多的来自大唐帝国的赏赐。吐蕃使者听了房玄龄的话,说道“宰相大人,我们非常满意。皇上陛下非常的慷慨仁慈,松赞干布和我们都对陛下的好非常感激。”
房玄龄作为百官之首,由礼部尚书陪同着,一起把吐蕃的使者送出了皇城的城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