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都会有过迟到的经历,不是因为喜欢姗姗来迟,而是由于人生是一次没有回返的旅途。如此的可贵,便会太过于用心去感受生命驿站的每一份的快乐情趣。也许由于山高路滑不得不停留下来,也许是由于在大风大浪中去飘摇在那一望无际的江湖,不小心就碰撞到江湖的暗礁,将我们搁浅、击伤。实际上,人生的风帆没有不受伤的,痛定思痛,还需要去前行,而没有一个人乐意踽踽独行,我们需要的是——有人去携手走完生命的全程。这样的渴求会成为人们追求到底的执念。倘若在这个问题上洒脱了,那么,人生也就失去了属于“人”的快意情仇。有血有肉,有情有念。显然,我们所有的努力和之前受尽的苦难,都是为了这最后的携手并肩而充斥的标准的220伏电压。
1、都这样了,还拍照呀
手术三天后,重症监护解除。
若晴她们也在医护人员的建议下,用绷带吊着胳膊,把引流瓶挂在裤子上,上下午两次,拖着虚弱的身体,与其它病房的病友们来到走道的尽头,开始学习一套术后恢复操。
这套术后恢复操,是针对乳腺病人的康复而创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乳腺恶性肿瘤的常见度并没有随着红丝带公益活动的如火如荼而缩减,但,好在,它的可怕程度也随着日益精进的医疗技术手段而降低。乳腺癌的治愈率已经非常高,于是,术后恢复便成为进一步提高乳腺病人生活水平的必须。也就是说,现代医学,会让很多乳腺癌患者,不仅可以保命,还可以通过锻炼,逐步正常生活。
这套肿瘤医院自己创建的康复操说简单也简单,但是对于清扫了腋窝淋巴结的女人们,简单的,也成为她们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可以跨过的沟渠。
小护士面对着她们,耐心讲解。
大家先解开绷带,手臂自觉成九十度角。
第一节操,是平举手臂。依照个人的情况,逐渐锻炼到可以举到垂直的地步。而能够达到这个水平,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期间,伤口的疤痕的紧皱必须慢慢扯开,每一次撕扯都是痛心的。
第二节操,是按肩,向内向外摆臂。如果做到位,撕扯度会在上一节操的基础上,达到进一步的效果。
第三节操,是摸耳朵,如果能自如得摸到另一侧耳朵,不能侧身,不能歪脑袋,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第四节操,就是经典的“爬墙”了。所谓爬墙,就是面对着墙壁,把好的一只胳膊垂直放在墙上,手术的手臂像壁虎爬墙那样,一点点往上赶。能够轻易与另一侧手臂爬到同样的高度,手臂也就恢复得差不多了,但这至少需要大半年的时间。
这一套操,至少要坚持练习一年,早晚各一次。即便如此,手术后的胳膊是不可以提重物的,否则,肿胀便是最常见的标签了。
小护士教了一遍操后,额头竟溢出汗。她抹一抹,笑笑说:“别小看这套操,做到位,还是挺有强度的。不过,大家不要着急,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慢慢来。过急会扯坏了伤口,过于懈怠,也会让紧皱的部位更难抻开。”
若晴试了一下,竟然是抬头容易抬臂难。
她咬咬牙,正打算再试一下,发现伟杰拿着手机在给她录像。
她忙遮住脸,一个劲儿摇头说:“别录了。”
伟杰走过来,揽着她的肩膀向病房走去,说:“你们刚才的画面很美,那种凤凰涅槃的美。”
“行了,别涅槃了,再涅槃,我也不想你录下来,搞得跟‘见证奇迹’似的。”她说的是实话,“这是我只能面对的状况,‘爬墙’是我生命中的意外,我不想这个意外用某种形式保存下来。”
“孟孟,你的心态不像前两天那么好了。”冯伟杰帮她把引流瓶挂在床边,“现在,心态最重要,坦然面对这一切,都以一种‘乐呵’劲儿去应对。这对康复才有利。”
冯伟杰说得没错,但是若晴就是不想留下“丑”的样子。
伟杰捏捏她的鼻子,说:“你怎么可能丑?你怎么样都是漂亮的。”
有时,女人的自信会源自男人的阿谀奉承。
在伟杰的逢迎声中,若晴心情渐渐好起来,坐在病床上,穿着蓝白条的病号服,亮出了她的招牌式表情——抿了嘴,扬了下巴,睁大了眼睛,露出一侧酒窝。
伟杰咔嚓咔嚓,将焕发自信的若晴姣好的容颜,装进了手机里。
也就在这时,一个刺耳的声音传来。
“嚯,孟若晴真不是一般人,都这样了,还拍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