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覆盖教育法,用新行为取代旧行为
冯雪钰2018-01-09 16:491,582

  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有犯错误、做错事的时候。在孩子出现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或说了有失礼貌的语言时,父母、家长更多的应该去引导和帮助他改变。覆盖教育法,即用孩子的正确的新行为取代旧行为的教育法是对孩子进行尊重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爸爸和儿子陶陶下棋时,无论是爸爸想出一个妙招,还是走出一步臭棋,陶陶都嗤之以鼻。爸爸说任何一句话,他都用“呸”来回敬。在这种情况下,爸爸认为陶陶这个行为很不好,对他人不尊重,就认真地对他说:“你的表现太让我难过,我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觉得你没有给我尊重,对我不礼貌,没法再和你玩下去了。”

  陶陶玩得正高兴,他没想到爸爸会生气,“爸爸……”陶陶恳求道。

  “你要么道歉向我说对不起,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了;要么待在家里,下午的电影不能去了。”爸爸看了看陶陶接着说。

  “好吧,我错了。”陶陶低下了头。

  陶陶的爸爸没有纵容陶陶不尊重他人、没有礼貌的错误行为,让他明白自己对他人不尊重的行为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与此同时,自己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样以后陶陶再有类似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出现时,就会有所考虑,就会及时更正自己的做法,用正确的、尊重他人的、文明礼貌的行为来取代旧的行为。

  所以,如果家长认为孩子说的话或者说话的语调、姿态等不够尊重他人,不符合文明礼貌的要求,不受欢迎和接受,那么家长应该立刻向孩子表明你的立场并给出建议,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和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改正。

  不管对孩子进行哪一种教育,对于孩子错误的旧行为,家长都应该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并一次次改正,用新的行为取代旧的行为,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掌握某种能力,养成某种习惯,覆盖式教育法同时也是教孩子一种人生态度。

  王先生的儿子小明才10岁,但是,如今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更可贵的是,小明不仅懂得多,而且对待朋友、家人都非常的尊敬和有礼貌,受到众多人的喜爱。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小明的父亲王先生是如何教育小明的吧。小明第一次做事,是在两岁的时候,他看到爸爸正在洗碗池里洗碗,感到很好奇,拉着爸爸的腿,不愿和妈妈回到客厅去。见此情景,王先生干脆把小明抱到洗碗池上:“来吧,小明,你来洗碗好了,看看你能干得怎么样!”小明挺听话,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都湿了个透,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

  如果换成是一般的家长,大概早已经把孩子抱走了!可王先生并没有制止他,一直站在旁边,笑着看着小明的一举一动。

  开始时,小明还在笑,觉得坐在洗碗池里玩是件有意思的事。可是,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粘在身上,很不舒服。他求助似的看了看爸爸,王先生把头转到了窗外。小明无聊地把水泼到水池外面,把碗推到洗碗池一角,把水龙头打开……终于,他再也忍不住地哭了起来。这时,王先生才把他抱出来,送他去洗澡,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旁边,自己戴好围裙,把洗碗液挤到水里,然后,在小明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抹干。接着,把小明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小明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王先生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小明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王先生对小明的教育法则的确是典型的覆盖教育法,让小明不断地用新行为取代旧行为。由此,也可以想象得出,小明尊重他人、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也都是王先生平时对小明进行覆盖教育法的结果。

  亲爱的家长们,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我们不能仅仅是苦口婆心地讲道理,还应该让孩子用新行为取代旧行为,一次次改正,直到孩子符合要求为止。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新行为对旧行为的取代中,让孩子真正学会如何从行动上做一个尊重他人、以礼貌的方式对待他人的人!

继续阅读:第五章 这样教育,能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爱的教育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