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有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应该从小引导他们,做到知恩感恩,这些“恩”包括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等。
人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动物,就在于人有感情、有道德,有感恩之情、有正义之心。我们常说的“孝道”、“尊师”,就是要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老师感恩。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处世哲学。人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激给你新的生活体会的人,甚至感激孤独的夜晚陪伴自己的一支寂寞的歌曲……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类情感世界里一个温馨的成分,是理解,是宽容,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拒绝感恩,是道德的失落,是不文明的表现。我们应在全社会进行感恩教育,让感恩这一中国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光大。
在公交车上,一个人给另一个人让座,让座者并不需要回报,这是一颗爱心在闪光,家长应该帮助孩子看到那颗爱心;在学校里,教师教育学生,为社会精心培育栋梁之材,为孩子的人生奠基,教师本身并不是为了从孩子那里获得回报,家长要让孩子看到教师职业的光辉;交警在路上值勤,他们吃了那么多的苦,并非为了每一个行人感激他们,但是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没有他们的奉献,所有人都没有一个方便的生活;除夕之夜,一台晚会让千万家庭沉浸在团圆的幸福和快乐之中,但是家长要让孩子理解晚会的工作人员、电力部门、各地的交通部门、国防战士、电信部门等无私的奉献使大家有了一个平安夜;一幅画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亮丽的颜色,要让孩子明白画家的价值;即便是孩子遭受了一次挫折,家长也要让孩子明白,这一次挫折让孩子体验了人生的辛酸,使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之路减少再次遭遇这种挫折的可能……
作为家庭教育,家长要习惯让孩子说“谢谢”。获得别人帮忙或因麻烦他人而表达谢意时,许多人说“抱歉”的情形甚多。但是,自己受人感谢时,听到“谢谢”比听到“抱歉”更觉高兴。
如果平日不习惯说“谢谢”,一旦话到嘴边极有可能产生排斥感,然而习惯之后,会感觉它是一种轻松表达的措辞。当自己说“谢谢”时,可以像“你好”一样的轻松愉快。
毕竟,不麻烦他人便可以存活下去的人,恐怕是不存在的。对别人的帮助明确表达感谢的心情,对周围帮助自己的人要懂得怀有感恩之心,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没有周围人们的帮助,没有人会获得成功,也没有人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当我们每天享受着清洁的环境时,我们要感谢那些保洁工作者;当我们迁入新居时,我们要感谢那些建筑工人;当我们出行,要感谢司机……
要教会孩子,在未来的社交场合,以感恩之心,从对方的立场和对自己的帮助看问题,这样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给对方一种尊重感、归宿感,达到一种心理沟通。
要教会孩子懂得感谢,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只记得自己辛苦和努力的人不容易凝聚人际关系,你必须让孩子意识到只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想实现人生的理想就愈加困难,为了巩固这种意识,请将“谢谢”当作孩子的一种习惯从小培养。
邓小平古稀之年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怀着感恩的心,诗人艾青他的诗中写到:“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职责。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价值。当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徐本禹走上银幕时,人性的善良再一次被点燃,这个原本该走入研究生院的大学生,却义无反顾地从繁华的城市走进了大山。这一平凡的壮举刺痛了每一个人的眼睛,也点燃了每一个人内心未燃的火种。而让他做出这一抉择的理由很简单: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徐本禹用他感恩的心,为大山里的孩子铺就了一条爱的道路,点燃了贫穷和希望,完成了他的职责,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父母往往不懂得让孩子对自己说“谢谢”,久而久之,孩子享受父母的关爱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没有意识到鼓励孩子对父母表示谢意也是同样的重要。直到孩子大了,孩子依然对父母进行无止境的索求,这种现象不在少数。这是家庭教育的不足,也是父母的悲哀!毕竟,这是父母应得的,并不是受之有愧。然而,多数父母的观点是,他们认为自己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他们的责任。这种观点和态度将使孩子们知道父母的给予很重要,但是却不知道他们向父母表示感谢同样重要。
当然,父母也不必每次给孩子准备了晚饭或者收拾好衣服都要求孩子得说声谢谢。
如果父母经常带他去看电影或者给他买了他最爱吃的东西,父母就要告诉孩子:“如果能听到你说‘谢谢’,我会非常高兴。”父母之间也可以相互配合,当家长给孩子准备好了他最爱吃的饭菜时,爸爸就可以对孩子说:“妈妈做了这么多好吃的饭菜是不是很辛苦?你和我都应该谢谢你妈。”这时候最为重要的是家长的反应。因为当孩子看到他的感谢每次都能使家长开心地笑了,慢慢地他就会从这些生活小事中懂得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自己高兴,也使其他人感觉不错。
家长要注意,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绝不能仅限于让孩子对父母的养育辛劳感恩,既要有对家庭的小爱,也要对社会怀着大爱,也要培养孩子对事物及挫折怀着“偏爱”,要从培养孩子完美的人格出发,才能真正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能理解父母的人,充满爱心的人,能承受各种生活压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