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他才能兑现对别人的承诺
冯雪钰2018-01-09 16:492,089

  一位平时工作繁忙的父亲,去纽约拜会朋友,那几天,也正好赶上女儿学校放假。他已经安排出整个周五晚到周日,陪女儿游览纽约。期间,他最好的朋友邀请他周五晚到美国富人集聚的长岛鱿鱼湾赏夜景。他思索了一下,婉言谢绝:“因为我已经跟女儿有约在先,所以决不可以让她失望。”后来,他女儿说,自己一生中最尊敬的人就是父亲,因为父亲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没有食言。

  无论培养孩子什么品格,家长的示范作用都是极其重要的,诚信也不例外。现在社会有些人在与人交往中,想多留个心眼儿,多占对方一点儿便宜,结果得不偿失,给孩子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也让孩子打心眼儿里看不起这样的父母。

  如果家长说话不算数,那么孩子也就不会信守诺言。他们不把家长的话当回事,还会对别人坦诚守信吗?这很不利于孩子诚信品格的养成。有位母亲警告孩子,如果撒谎,就用针把他的嘴缝上。然而有人问:“如果孩子真的撒谎了,你真会缝上他的嘴吗?”回答是不可能这样做。显然,这位妈妈试图用谎言来教导孩子不要撒谎,这样根本不可能培养孩子诚信的品格。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常常为了诱导孩子做一件事,就轻易许诺,但事后就忘记了。孩子的希望落空了,就会发现父母在骗自己。

  东东的妈妈由于工作繁忙,便把他寄养在奶奶家。妈妈嘱咐东东,在奶奶家要听话,如果表现好,星期天就带他去动物园。结果孩子努力去做,表现得很好,而妈妈星期天有许多家务要做,就把日程推后,而且一推再推,最后不了了之。妈妈的诺言没有兑现,东东不但感觉很失望,也因此感到上当而愤怒。

  其实,东东妈妈这样做很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诚信品格,因为孩子由此学到的经验是——为了达到目的,夸张一点儿说话、许诺也不妨;妈妈在对自己撒谎,自己受骗了;妈妈的言行不一致;妈妈会失信的,以后不能完全相信她的话;撒谎是允许的……

  小孩子正处在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成长期,几乎没有辨别能力和是非观念,若长期面对父母言行不一的举止,就会形成不正确的处世观念,从而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孩子以后怎么会听从父母的教诲?言行不一的父母在孩子心中往往没有威信,会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顺利实施,也影响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影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分析孩子们所说的谎,所做的那些不兑现的承诺,我们会发现它们大多不含恶意,有的可能是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害怕被责罚,有的是为了赢得大人的注意、分不清楚现实与幻想等,才会说谎,有的时候可能仅仅是做母亲的没能兑现承诺,没有以身作则造成的。

  一位母亲在讲述她的教育经验的时候说,遇到孩子撒谎时,她首先警告孩子:如果撒谎,她将用剪刀剪去他的舌头。以后孩子似乎乖多了。在座的一些人认为这也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但是,一位教育专家则提出询问:“如果孩子真的撒谎了,你真会剪掉他的舌头吗?”这位母亲理直气壮地说:“哪能呢!你以为我疯了吗?”教育专家反问道:“那么,你是在向孩子撒谎啦?”做家长的用谎言来教导孩子不要撒谎,这真是天大的笑话。但事实上,很多家长正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丢掉承诺,教导孩子去撒谎的。

  小华的爸爸是一位领导干部。一天,爸爸正在看录像,外面传来门铃声。爸爸让小华去开门,并教给他说:“爸爸不在家。”小华这样做了。但是,他迷惘地问爸爸:“你明明在家,为什么说不在呢?”爸爸笑笑说:“这部片子非常精彩,我不愿意别人打扰!”一次,两次,小华以为父母撒谎是一种应付的技巧,认为撒谎也不是什么大错误。不知不觉间,小华就从父母那里学会了撒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家长常常为了诱导孩子做一件事,就轻易许诺,而事后就忘记了。孩子的希望落空了,他发觉父母在欺骗自己,在向自己撒谎。此外,孩子也从中得到了一些经验:为了要达到目的,夸张一点说话、许诺也无妨;父母在对自己撒谎,自己受骗了;父母的言行不一致;父母是会失信的,以后不能完全相信他们的话;撒谎是允许的。长久发展下去,这样的结果是可怕的。

  我们应该注意到,孩子的行为和思想,受家长的影响很大,他们崇拜父母,会下意识地模仿父母的动作,吸收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待人处世的态度。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不自觉地形成了孩子的人格、个性和品质。所以,要纠正孩子撒谎的习惯,必须要以身作则。

  有的时候,孩子是在环境的压迫下撒谎的。比如,小宁从妈妈口袋里拿了一元钱去买不干胶贴画。妈妈发现钱少了,就问小宁,同时还许诺:“如果是你拿了,说实话,我就不打你。”小宁以为坦白了就可以不挨打了,于是,他承认了。妈妈得知孩子的偷窃行为,气上心头,完全忘记了许下的诺言,打了小宁。父母食言了,孩子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不会再被父母欺骗,同时为了不挨打,也不说真话了。如果小宁的妈妈听完了孩子的话,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导孩子偷窃行为是错误的,本不该原谅,但是他能认识错误,以后又能引以为鉴,是可以宽恕的。然后,父母和孩子共同磋商补救这次错误的办法。

  这样处理,父母履行了诺言,既鼓励孩子以后再不要撒谎,又可以纠正孩子偷窃的行为,同时又提出补救的措施,可以收到教与导的效果,不是更好吗?

继续阅读:第三章 正确面对孩子的说谎问题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爱的教育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