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我控制是强者的本能
冯雪钰2018-01-09 16:492,372

  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孩子发拗脾气,孩子不听父母的劝说和教育。甚至坐到地上,大声叫嚷,双脚乱踢。

  对待孩子的拗脾气,我们既不能蛮干,抓住孩子一顿痛打,也不应屈服迁就。反之,父母应该细心领会到孩子的反抗并不是由于他对自己的执拗感到满足,而是对大人的干预、限制等的抗议。这时,做父母的就应该认真思考他们对孩子所提出的要求是否太高或不合情理。如果是合理的,不是太高,就应该坚持;而对孩子进行批评和说服。孩子仍不听,则可以对他表示冷淡,让孩子自己去发作一通。相反,如果做父母的不分青红皂白的退让迁就,那么孩子就会把他的这种“抗议”举动变成对父母施加压力的武器。有时,还会得寸进尺,以致无法收拾。

  总的来说,在防止和阻止孩子执拗脾气发作的时候,不要采取过于强硬或过于软弱的态度。最好是能够设法迅速而果断地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以缓和紧张的局势。因此,不要只管训斥孩子,因为孩子这时是听不进去的;也不要强迫他的举动马上符合理智。但同时又要设法做得使父母不感到难堪,好下台。这时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把孩子撇下或把孩子送到门外让他一个人去发泄一下。孩子一个人待在那里,他感到没趣,大人不理睬他,他就会马上为自己找到新的玩耍方式,而执拗脾气也就会很快消失。

  所以,在孩子失去自我控制,或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时,父母都应做出对他毫不介意的样子,让孩子自己去克服,自我平息。当然,这一点有很多父母也很难做到。因为,他们总怕孩子哭和闹。孩子一哭,他们就慌了手脚。尤其是有爷爷和奶奶的家庭,他们把孩子看得心肝宝贝一样,一听见孩子哭,就怕是有人虐待了他。于是就责备孩子的父母,而迁就孩子,向孩子妥协。这种作法当然是极端错误而且有害的,只会养成孩子蛮横不讲道理,粗野无礼。

  其次,当孩子安静下来之后,父母不应再追究发生过的事加以处罚,而应该对孩子表示亲昵。因为这时的亲昵能给孩子提供使其自尊心不受到任何损害的最好条件,使孩子自觉地而且愉快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同时,也不要像有些父母那样,要求孩子许诺:“今后再也不这样做了。”因为孩子很小,他的自我约束力不强,很难实现这种诺言。

  最后还有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大人忽视的不好行为。那就是在许多公共场所,如在商店购物或等候公共汽车时,许多大人及老人都在排队,而且也很焦急。这时有些孩子见排队的人多,就往前面去插队,或干脆不排队挤到或钻到最前面抢购,或抢上公共汽车而且还为父母占位子。这原本是一种不遵守公共纪律和投机取巧的行为,而有的父母也为了图一时的方便和舒适,就不加阻挡,反而津津乐道地认为儿子机灵。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纵容和鼓励了孩子不守法纪、投机取巧,将来很可能要惹出大祸。

  所以,父母对孩子生活上的有些小节绝不可忽视。要随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当然,在整个培养和纠正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注意孩子微小的进步,及时加以肯定,让孩子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珍惜自己的变化,用自己的积极因素去克服自身的缺点。

  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控能力,也包括让孩子自觉养成良好习惯的能力,父母和家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由于孩子对人世间做人的道理还处于朦胧状态,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要靠对孩子严格的要求和反复训练。例如,本来孩子应该做完作业再休息,但很多孩子哭着喊着要先看电视,先玩游戏再写作业,这个时候,父母应该严格要求孩子,帮助他们养成自我控制力,待检查完他作业的完成情况后再容许孩子休息或娱乐。

  对于一些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父母也可以通过反复训练来帮助孩子养成习惯。例如洗漱、叠被、收拾房间等习惯,都是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帮助孩子养成的。

  2要以理服人,巧用激励

  “被积极的强化刺激后的行为更能重复出现。”自控行为的多次重复就可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降低自控行为引起的紧张感,使自控行为容易完成和保持。例如,要求幼儿不要随地扔垃圾,如果他每次都控制得住,以后就会形成有了垃圾不乱扔的好习惯。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训练幼儿良好的自控行为,对他们自控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一位奶奶同时带了几个孩子,她每天中午对孩子说:“如果你们都安静地睡觉,等起床后我就给你们点心吃。”当孩子起床后,他们就得到了点心吃,所以,孩子们总是可以安静地睡午觉,从而养成习惯。

  3激励目标要切合实际

  由于孩子的进步大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父母的激励目标也应具有渐进性。因此,家长不妨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地将激励目标逐步向孩子提出来。切莫一下子就把“标杆”竖得高高的。过高的激励目标,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还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般来说,家长给孩子设立的激励目标,应该是孩子在经过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之后能够实现的目标。

  4激励语言要有余味

  父母在激励孩子时,也要讲究一点语言的艺术。举个例子,小阳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当他回家把这个喜讯告诉父母时,父亲高兴地说:“我儿子真棒,真有出息!”这种表扬毫无余味,对孩子并无多大激励作用。如果在后面再补上一句:“当了班长,就该用一个班长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这既蕴含着父母的信任和期望,又给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孩子产生更强的激励作用,促使孩子更加努力进取。

  5营造激励的氛围

  激励孩子,首先应该营造出一种愉快和谐的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孩子才能冷静地思考自身的问题,领悟父母的良苦用心,并会积极努力地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6激励目标具体化

  为了让孩子明确奋斗进取的方向,家长最好是将激励目标具体化。比如以表现很好的孩子的同班同学做“标杆”,让孩子不断地朝“标杆”靠拢,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继续阅读:第四章 民主的环境能塑造自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爱的教育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