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节制饮食,保持身心健康(1)
丁兆宇2018-01-09 16:495,032

  饮食节制常常使人头脑清醒,思想敏捷。世界上最大的笨蛋是酒鬼。很少有人死于饥饿,太多的人死于滥吃。吃得太好容易生病。少吃肉,多长寿。防疾病,千防万防,不如禁欲与节制。对酒肉、女色和惰性都要有自制,否则病痛和瘟疫就会抓住你。布匹应远离火种,青年应远离玩乐。只有会生活的人,才是伟大的学问家。每年改正一个坏习惯,会让我们中最差的人变好。

  节制饮食是一种好的习惯。

  富兰克林12岁那年,他的哥哥詹姆士从英国带回一架印刷机和一些铅字,在父亲的授意下,富兰克林开始当他哥哥的学徒,学习印刷术。

  一晃四五年过去了。其间,富兰克林和他的哥哥常常吵架,一方面是因为富兰克林年少气盛,经常顶撞哥哥;一方面詹姆士脾气也相当暴躁,动不动就对当学徒的弟弟拳打脚踢,搞到最后两人终于不欢而散。

  富兰克林后来辗转去了英国,原先以为在英国可以得到资助,实现自己创业的想法,但是因为进展不顺利,他只好先留在英国工作。英国的印刷工人大多是酒鬼,因为他们认为喝酒可以增长气力,但是富兰克林不同,他认为节制饮食能使人头脑清醒、思想敏捷、提升效率,所以他不仅不喝酒,还是个素食主义者。于是,工厂里的英国人都嘲弄他是“喝水的美洲人”。尽管喝水不喝酒,富兰克林还是特别努力、排字速度也最快,因此总是被指定做一些急件,所以他的工资也特别高。

  在饮食方面,富兰克林提出了“食不过饱,饮不过量”的节制原则。这一原则看起来简单,然而施行起来却也不容易。为了说明这一道理,在富兰克林的着作中,他讲述过一个“猴子节食”的故事:

  一群猴子决定要节食一天。

  “在我们开始之前,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节食结束时要吃的食物准备好!”一只小猴子建议道。

  其他猴子点头表示赞成。于是,猴子都出去觅食了,等它们回来时,怀里都满满当当地抱着香蕉。

  “我认为在节食之前,我们还应该把香蕉分好了。这样一来,节食完毕时,我们就不需要花费时间来分香蕉了,可以想象那时我们该有多饿呀!”小猴子又建议道。

  猴子们又都点头表示赞成。然后,它们把香蕉一一分好,各自收好自己的那份香蕉。

  “为什么我们不剥开一个香蕉,做好充足的准备?”小猴子接着说。

  “好啊,剥吧!”一只胖猴子叫着附和道。

  “好吧!”年长的猴子看看众猴子说,“我们可以剥香蕉,但是无论如何不可以吃!”

  猴子们开始剥香蕉,剥好后放在面前,等着节食结束后吃。

  “为什么我们不把香蕉放在嘴里呢?这样的话,我们在节食完毕第一时间就可以吃到了!”说话的还是那只小猴子。

  众猴子看看年长的猴子,年长的猴子犹豫了一会儿说:“只要不吃,这完全可以。”

  就这样,猴子们把香蕉放到嘴里,开始节食了,它们含着香蕉,很不舒服地互相看着,一起等着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

  结果,它们的口水在嘴里越积越多,猴子们试图轻轻咽一下,谁知道,香蕉很快便顺着它们的喉咙消失了。

  节食宣告结束。

  富兰克林指出,节制饮食是一种好的习惯。然而,告别坏的习惯、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是不容易的。猴子节食的过程就像坏习惯的养成一样,犯一点小错误没关系,总是告诫自己,只要能守住心里的底线就没问题。结果,今天一点,明天一点,慢慢地,小毛病就像猴子嘴里的口水一样越积越多,直到控制不住,才酿成了大错。

  富兰克林还提醒我们:“每年改正一个坏习惯,会让我们中最差的人变好。”

  不能依靠麻醉神经来逃避沮丧富兰克林说:“世界上最大的笨蛋是酒鬼。”不管利用什么理由酗酒都是错误的,包括为了放松心情、逃避沮丧。

  逃避沮丧在美国以及世界各地都是成长最快的现象,这个实令人心寒,没有人确切知道,人们每年究竟花了多少亿美元在娱乐或排遣痛苦上。

  比如说在加州这个所谓美国的“水果及蔬菜之乡”,最赚钱的农作物不是柑橘或葡萄,也不是莴苣或番茄,而是大麻!吸食大麻给那些苦闷的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大麻成了美国第一号毒品,全美国承认曾“偶然或习惯”吸食的男女及青少年,大约有2250万人之多!

  目前,“消费者”只要以一盎司100~500美元的价码就可得到,这些薄绿叶被卷在衣缝或藏在巧克力中。如果一名“玩票”的吸食者每年消耗6盎司(600~3000美元),那么单就美国而言,每年就会有700亿美元是用在大麻交易上。

  古柯碱与海洛因的泛滥,也是美国的一大隐忧。我们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跳进这些毒品所制造的危险及致命的沉醉中;但知道,目前在美国及欧洲,已有50万人沉迷于海洛因中。目前海洛因是美国及欧洲迷幻药的代表,拿意大利米兰这个城市来说,每天从街上拾起的用过的注射器就有三四千个。

  有谁算过从纽约到旧金山,究竟可以在贫民窟或是高级大楼的垃圾桶内,发现多少支使用过的针头吗?有谁把海滩、国家公园、中学校园的露天看台,甚至大公司的会议室及五星级观光饭店里,所发现的空塑胶药瓶的数量加一加,看看究竟有多少?

  理查·亚许在英国医学期刊《刺血针》上曾说:“治疗绝望最好的药是希望,而非麻醉。”在我们时时提醒小孩们远离毒品时,却忘了酒精的泛滥已变得比海洛因、古柯碱或大麻,更加严重与要命。

  一个真正危险的说法最近常被提及,就是美国人已经减低他们喝酒的习惯。我们都知道,酒精饮料含有卡路里以及数克的脂肪,我们了解酗酒只会造成短暂兴奋与长期委靡的假性镇静而已;但我们仍然清楚地明白每个人或每个家庭,有多少开支是花在啤酒、葡萄酒以及其他酒类上。因此,想想国家曾实施的禁酒令,是绝对行不通的。

  酒精的泛滥在美国、欧洲或日本,都已达到如传染病一般的程度。以美国为例,过去30年来,酒品的消费量增长了50%,在德国增长了64%,在日本更是高达难以置信的73、5%。

  全美国每年平均有184、4万起的交通意外事故与酒精有关。我们必须支持那些接受禁酒团体或其他治疗计划的不幸人们,因为只有戒酒才是他们生存的唯一方法。另外我们也必须注意,在压力之下我们就容易误用酒精甚或上瘾。

  英国的罗素说:“酗酒是慢性自杀……它所带来的‘快感’只是消极的,暂时停止不快乐的感觉而已。”酒精泛滥已成为全国性的悲剧,但对个人而言,它只是一个极度抑郁的症候而已。往往在不能找出一个具备勇气及创造力的方法来正面处理沮丧时,我们却以酗酒来逃避。

  富兰克林提醒世人:我们在困顿时一定要小心,借酒消愁只会愁更愁。

  一定要限制自己的酒精摄取量。

  在《圣经》中,诺亚是一个了不起的信心伟人,结束旧时代、创始新时代的大人物,他甚至被《圣经》称为完美的人。但请注意:所谓“完美”,只是在“当时代”比较完美而已。但如今,洪水的灾祸已经过去了,旧时代已经结束了,全世界只剩下诺亚一家人,没有恶贯满盈的人跟诺亚比较了,他的“完美”也就完了,完美的诺亚也失败了!这是一项多么惨痛伤心的记载啊!一代伟人跌倒了!

  这被《圣经》称为完美的人的诺亚是经过上帝很长久的考验的。在那缺乏信仰的世代中,他专心信靠上帝,与上帝同行而遵行上帝的旨意。在整个世代只顾吃、喝、嫁、娶,只注重肉身方面之享乐的时候,诺亚一心以上帝的事为念。他整个人生的中心就是要完成上帝所托付给他的使命。在整个世代的人都不敬畏上帝的时候,诺亚却顺服上帝的呼召,传义道120年之久;虽然没有人相信他所传的,诺亚却不改变他敬畏上帝的生活。他传道的实际日子可能还不止120年,因为在诺亚造方舟之前,已被上帝看为一个蒙恩的义人,可能在那时他已经开始为上帝作见证。

  诺亚的忠心,是曾经长时间的考验的。他完成了从来没有人完成过的伟大使命,建造了一只方舟。可是这经得起长期考验的人,却在没有什么“考验”的时候失败了。

  诺亚是因饮酒而失败的。《圣经》说:“诺亚做起农夫来,栽了一个葡萄园。他喝了园中的酒便醉了。”--结果他在吃喝的事上失败了。

  《圣经》里记载许多人因为吃蝗而失败:亚当因吃善恶果犯罪;以扫为贪一碗红豆汤出卖长子名分;以色列人在旷野因吃喝问题多次发怨言,招惹上帝的怒气;还有《列王纪》中的神人,因没有遵从上帝的吩咐,在伯特利吃喝而被狮子咬死。

  富兰克林认为,诺亚喝醉酒这一件事,对那些嗜酒如命的人是很好的警戒。

  多年前,美国曾进行过一项调查,发现74%的大学生都曾醉过酒。在犯罪的记录上,与酒有关的罪犯占80%;有些严重案件,如杀人罪等,有40%与喝酒有关。这实在很清楚地告诉我们,醉酒能严重败坏人的德行。

  美国第9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一生立志不饮酒。有一次,在一个公共宴会中,有人向他举杯祝贺,他举起一杯清水答礼。另一个人有意使他作难,再用酒敬他一杯,并要求他赏脸用酒答礼。哈里森总统严肃地说:“我曾立誓一生不饮酒,和我同期毕业的同学共17人,其中16人因醉酒失败或默默无闻,唯有我因立志严格戒酒,幸获今日的成就。我想你们都不想我今日背弃我自己的志愿吧!”他的话使那强求他用酒答礼的人满面羞愧。此后,再没人勉强他饮酒了。

  如果你有饮酒过量的不良习惯,现在,你该限制自己的酒精摄取量了。对许多决心要控制这一问题的人来说,这一点并不困难。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自己“要”减少饮酒量。如果你想要减少饮酒却无法做到的话,可参考下面的建议:

  1、为自己设定合理的限制。

  在一个特定场合中,决心饮酒不超过某个限度,并严格遵守自己的决定。一天不超过两瓶啤酒或两杯鸡尾酒,就算是一种合理的限度。如果你设定了这个目标,并经常不超过限度,那么你已对自己证明了你能控制自己。

  要学会说“不”。许多人“再喝一杯”,是由于同伴都再喝一杯,或是由于有人逼他们再喝一杯,并不是他们自己想喝。当你已经到你自己设定的合理饮酒量时,你要很有礼貌地但也很坚定地拒绝超此限度。如果你是位慷慨的主人,你可给自己斟一杯水或果汁“加冰块”。没有人会注意到你喝的是酒或是水。

  2、缓饮细品。

  永不要一口喝下一杯酒。选你喜欢的酒喝,而不是选“够劲”的酒喝。每啜一口酒,含在嘴里细细品味。

  3、稀释你的酒。

  如果你喜欢喝烈性酒,不爱喝啤酒,那你就应该试着缓慢地啜酒,将喝一杯酒的时间拉长。不要直接将纯酒喝下去。在喝烈酒前先将烈酒倒入一个高杯中,加上滋养水、苏打水或凉白开加以搅拌。这样,你可同时享受酒的香味,也可做出喝酒的样子来,使得喝一杯酒的时间延长了。同时,你可整个晚上只喝两杯酒,或是干脆就喝稀释烈酒的调拌水。

  4、不要独自一人喝酒。

  为了减少饮酒的次数,应限制自己只在社交场合中才喝酒。每天辛苦工作之余,有时候你会忍不住给自己倒杯酒轻松一下。但是许多以前曾经大量饮酒的人发现,来一杯咖啡或一杯茶,甚至是一杯软性饮料,也跟一杯酒一样能够满足这种需要,而且,在辛苦工作之余喝点饮料,只不过是个习惯而已。真正能够使你轻松下来,甚至连杯饮料也不必喝的东西,可能是一张舒适的椅子、宽松的衣服、一张乐声轻柔的唱片、电视节目,或是一本好看的书。

  精神上的自制力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富兰克林曾这样激励自己:“我要让自己适应一切,而不去试着调整一切来适应我的欲望。如果我无法控制自己,就不能有效地影响别人。”

  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做过这么一个有趣的试验:让十几位素不相识的人,围坐到一张圆桌边,给他们几个很普通的问题,不限时间地讨论。不久以后,他们中间,已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头”,其他人已有意无意地认同他的权威,并且接受他的建议,这个人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他人,并让别人不知不觉服从了他。

  这种力量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却又极其清晰真实客观的存在。这并不仅仅源于对方的权力地位,更源于一种强有力的个性中弥漫出来的氛围。

  优秀的人士,比如说,企业家、艺术家、学者、政府官员,他们品性各异、气质不同,但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一种能够使周围的气氛环境被他的言行举止控制住、吸引住的感染力、影响力、威慑力;而这种控制与吸引,并不缘于某种夸张激烈的表演性的情绪,而是基于一种明确的自控能力。就像在一个缤纷的晚会上,一个一身黑色礼服的女子,很静默地便把大家的视线吸引到她身上;而另外一些人,也许他们更博学、更富有、更显赫,但他们就是没有那种力量感,前者即使衣着简朴、言语不多,但你马上能在一大群人中强烈地觉察到他们磁性般的存在;而后者,即使衣着醒目、派头十足,那种深刻的无力感,还是使他们难免暗淡。

继续阅读:第二章 节制饮食,保持身心健康(2)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本杰明·富兰克林财富成功思想全书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