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保持理智和冷静,遇事不慌乱(1)
丁兆宇2018-01-09 16:495,077

  理智便是力量。青年时鲁莽,老年时悔恨。生气不会没有理由,但很少有好的理由。无论何事,因愤怒而起,必以羞愧而终。受了伤害能原谅别人,是高尚;没有把它放在心上是肚量,这些都比报复强。不为琐事、常见的或不可避免的事情所烦恼。如果灾难没有出现,那恐惧是徒劳的;如果灾难已经发生,那恐惧只会增加痛苦。

  冷静使人充满自信,也赢得别人的信任富兰克林说:“唯有聪明、自信和坦荡的人,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平静。”

  在一个影响很大的专业学术论坛上,经常有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到这里高谈阔论,发表自己的最新观点和见解。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超前和正确,论坛常常充满了火药味,激烈的争论、争吵乃至谩骂时有发生。

  论坛的一位工作人员注意到,每当发生激烈的争吵,受雇于论坛的一名勤杂工就会停下手中的活计,专往地观看专家之间的争吵。工作人员感到非常好笑,一个没有受到过多少教育的勤杂工,居然装模作样地听起了专家之间的辩论。别说专家们所谈论的高深的学术问题连自己都听得云缠雾绕,不明就理,他甚至断定,勤杂工连专家们所用的拉丁语都未必完全听得懂。

  于是,工作人员决定嘲讽勤杂工一番。他走到勤杂工面前,问道:“你听得懂他们在争吵什么吗?”勤杂工不好意思地挠着头回答道:“我从没有听懂他们所说的任何一个字!他们干吗不用英语争论,而非得用法语呢?”

  工作人员忍不住笑了起来:“你说他们用的是法语?”

  勤杂工再次挠了挠头:“不是法语吗?我曾经给一位法国人做过工,他说话就是这个样子的。”

  工作人员无意再和这个无知的勤杂工多费口舌,他轻蔑地对勤杂工说道:“这是学术论坛,不是一名勤杂工应该关注的地方。”

  勤杂工有些不服气地回敬道:“你能听懂他们谈论的内容,却未必知道谁对谁错;我虽然听不懂他们的话语,却能够判别出谁对谁错!”

  工作人员被勤杂工的话气得几欲发狂:“你--一个连法语和拉丁语都分不清的勤杂工,居然敢夸口能判断出专家们孰对孰错?”

  勤杂工并不理睬工作人员的挖苦和讥讽,不紧不慢地对他说道:“你看台上两位正在争吵的先生,这次错的一定是那位身穿黑色西服的先生。”

  果不其然,没多久,那位“黑西服”先生就狼狈地败下阵来。勤杂工接着又连续3次提前预告了错误的一方。面对眼前不可思议的情形,目瞪口呆的工作人员甚至疑心面前的勤杂工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学者装扮的。先前的轻蔑、不屑、不恭一扫而光,他压抑不住强烈的好奇心,问道:“你真的是一名勤杂工吗?”

  勤杂工如实回答道:“我在这里做勤杂工才3年,以前是在别的地方做勤杂工的。”

  工作人员满脸敬意地向勤杂工讨教道:“那么,你是如何提前判断出专家们的对错的呢?”

  “这很简单,”勤杂工轻描淡写地回答道:“有点脑子的都知道,最先发怒的一方肯定是错误的一方!”

  在日常生活中,冷静使人充满自信,也赢得别人的信任。

  在法庭上,律师拿出一封信问洛克菲勒:“先生,你收到我寄给你的信了吗?你回信了吗?”

  “收到了!”洛克菲勒回答他,“没有回信!”

  律师又拿出二十几封信,一一询问洛克菲勒;而洛克菲勒都以相同的表情,一一给予相同的回答。

  律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暴跳如雷,不断咒骂。

  最后,庭上宣布洛克菲勒胜诉!因为律师因情绪失控让自己乱了章法。

  愤怒所取得的结果经常与自己的期望适得其反。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本来自己处在有理的一方,但一旦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理也会变得没理,事情往往会越来越被动。反之,则会取得相反的效果。富兰克林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切斯特,有一个以耐心而出名的店主。有人想考验考验他的耐心。这个人来到店里,一会儿要这种布料,一会儿要那种布料。挑来拣去,看了十几种不同款式和颜色的布料,最后磨磨蹭蹭地选了一种,要店主裁成一美分大小。店主不动声色地拿来一枚一美分的硬币,照着硬币的样子心平气和地裁出一小块布,用纸包起来递给了他。就这样,这家布店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赢得了丰厚的财源。

  沉着冷静、永不气馁,是每一个人应培养的品格。历史上很多有名的人,他们在年轻时也脾气暴躁。但经过一些人生大事后,他们开始变得冷静,从此就开始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人与人的交往中,冷静能产生信用。银行相信那些能冷静处世的人。商人们相信,一个无法控制自己的人,既不能管理好自己的事务,也不能管理好别人的事务。他可能在缺乏教育和健康的条件下成功,但绝不可能在一个体系健全的商业社会有所建树!

  不急不躁、不怨天尤人、不轻易发怒是良好的品质,比焦虑万分的人更容易应付种种困难、解决种种矛盾。一个做事光明磊落、朝气蓬勃、令人愉悦的人,到处受欢迎。

  控制情绪,不要因生气损害你的身体健康富兰克林说:“生气不会没有理由,但很少有好的理由。”“无论何事,因愤怒而起,必以羞愧而终。”这两句格言实在值得我们思考。

  美国纽约一家警察局所发出的通告上有这样一句话:“要是自私的人想占你的便宜,就不要去理会他们,更不要想去报复。当你想跟他扯平的时候,你伤害自己的,比伤到那家伙的更多……”这段话听起来好像是什么理想主义者所说的,其实就是那上面所说的。不要以为报复不会伤害你,它伤害你的地方可多了。《生活》杂志上说:“愤怒不止的话,长期性的高血压和心脏病就会随之而来。”

  现在你该明白耶稣教导我们“爱你的仇人”是什么目的了吧?这不只是一种道德上的教训,而且是在宣扬一种养生的医学。当他说“要原谅70个7次”的时候,他实际是在教我们怎样避免心脏病、胃溃疡、高血压和许多常见的疾病。

  理查患了很严重的心脏病,医生命令他躺在床上,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生气。医生们都知道,心脏衰弱的人,一发脾气就可能送掉性命。几年以前,在华盛顿州的斯泼坎城,一家餐馆老板就是因为生气而死去。

  华盛顿州斯泼坎城警察局局长杰瑞·史瓦脱曾讲过这样一个案例:

  “几年以前,一个68岁的男人,沃伦·坎伯,在史泼坎城开了一家小餐馆,因为他的厨子一定要用茶碟喝咖啡,而这令他很生气,以至于被活活气死。当时那位小餐馆的老板抓起一把左轮手枪去追那个厨子。这老板本来就有心脏病,结果因为发作而倒地死去。验尸官的报告宣称:他因为愤怒过度而引起心脏病发作。”

  其实,当耶稣说“爱你的仇人”的时候,他也是在告诉我们:怎样可以改进我们的外表,起到美容的作用。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在生活中有一些女人,她们的脸因为悔恨而变了形,表情非常僵硬,因为怨恨而有皱纹。不管怎样去做美容,对她们容貌的改进,也比不上让她心里充满宽容、温柔和爱所能改进的一半。

  乔治·罗纳在维也纳当了很多年律师。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逃到瑞典,一文不名。为了生计,他很需要一份工作。因为他曾学过几个国家的语言,所以,他希望找一家进出口公司,在那里找到一份秘书工作。于是,他往那些公司寄了很多求职信,而绝大多数的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战争时期,他们不需要这一类的人;不过,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等等,几乎内容都是一个人写的。但是,其中有一封信上说:“你对我生意的了解完全错误。你既错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我需要,也不会请你,因为你甚至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

  当乔治·罗纳看到这封信的时候,简直被气得要疯掉了。于是,他也写了一封信,目的是想使那个人大发脾气,也让对方尝试一下被气的滋味。但接着,他停下来对自己说:“等一等。我怎么知道他说的这个是不是对的?我研究瑞典文,可是它并不是我国家的语言;也许我确实犯了很多我认为对的错误。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我想要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须再努力地学习。这个人可能帮我一个大忙,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他用这么难听的话来表达他的意见,并不表示我就不亏欠他。所以,我不应该在信上反驳他,而应该感谢他一番。”

  于是,乔治·罗纳给那人写了一封信说:“你这样不怕麻烦地回信给我,实在是太好了。尤其是你并不需要一个替你写信的秘书,而是你自己亲自动手。对于我把贵公司的业务弄错的事,我觉得非常抱歉。我这次写信给你,不是再次求职,而是因为我听别人说你是这一行的领导人物。我并不知道我的信上有很多语法上的错误,我觉得很惭愧,也很难过。我需要更多的学习,以改正我的错误。谢谢你帮助我走上改进之路。”

  没过几天,乔治·罗纳就又收到那个人的信,请乔治·罗纳去看他。乔治·罗纳去了,而且得到一份工作。他由此发现:“温和的回答能消除怒气”。

  有句老话说:不能生气的人是笨蛋,而不生气的人才是聪明人。

  伯纳·巴鲁区曾经做过五位总统的顾问。有一次,一位朋友问他:“威尔逊、哈定、柯立芝、罗斯福和杜鲁门,会不会因为他的敌人攻击他而难过?”伯纳说:“没有一个人能够羞辱或困扰你和我--除非我们让他这样做。枪子和石头也许能打断我的骨头,可是言行永远也不能伤着我。”

  1900年前,伊匹克·忒修斯就曾指出:我们种苗就会得果,而不管怎么样,命运总能让我们为过错付出代价。“归根结底,”伊匹克·忒修斯说,“每一个人都会为他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能够记住这点的人,就不会跟任何人生气;不会跟任何人争吵;不会辱骂别人,责怪别人,恨别人。”

  为了健康你必须约束自己的情绪反应富兰克林的《穷理查历书》中写道:“理智便是力量。”“不为琐事、常见的或不可避免的事情所烦恼。”

  愤慨、怨恨、不满、恶意、嫉妒、报仇心切等态度会导致身体的疾病,医生解释说:“愤恨伤身,抵抗力降低了,身体的毛病一来,就没有元气能够克服它。”

  旧金山医生查尔斯·麦纳·古柏博士写过一篇文章,名为《心对心的心脏病忠告》,文中说:“你必须约束自己的情绪反应。我见过病人一发脾气,血压就跳升60点,你想必能了解这些反应给心脏多大的压力。”他说,一个“急性子”的人很容易冲动地把过失推到别人身上,其实,不为不可挽救的既成事实而激动才是聪明的人。

  苏格兰外科大医生约翰·亨特自己也有心脏病,深知强烈情绪对心脏的影响。他说,谁激怒了他,就是取走他的性命。后来,他的确是在忘了约束自己、大发雷霆的情况下,才心脏病复发去世的。

  古柏医生建议:“每当你开始生气的时候,请放松全身。这将会化解你内在的不安。你的心脏要永远住在快活、平静、能控制身心和情绪活动的人体内。”

  觉得不舒服时,你应该仔细地分析自己,是否怀着不良情绪?如果有,就把这些情绪扔掉。这些玩意儿伤不了你的敌人,却会日日夜夜侵蚀你。很多人身体不健康不是因为吃了坏东西,而是被情绪啃噬。挖走精力,降低效率,使得健康恶化,当然也会夺走你的幸福。

  有一位少女患了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得很厉害。她在体温39℃的情况下住进医院。

  为了彻底研究病情,医生只给她吃微量的止痛药。两天后,少女问医生:“我这种状况会拖多久,我必须在医院住多久?”

  医生答道:“你得住6个月左右。”

  “你是说我要过6个月才能结婚?”她逼问道。

  他说:“抱歉,我不敢作更乐观的论断。”

  这段话是晚上说的。第二天早上,病人的体温正常,关节也不肿了。医生观察了几天,就叫她回家。

  一个月后,她又在相同的病情下回到医院:体温39℃,关节很肿。经过询问,才发现她父亲硬要她嫁给一个对他的生意大有帮助的人。女孩子敬爱父亲,想照他的话去做;却又不愿意嫁给自己不爱的男人。于是,潜意识使她患上风湿性关节炎,并有发烧现象。

  医生向她父亲解释说,他若坚持这门亲事,他女儿可能会残废。女孩子一听说她不必结婚,很快就康复了,从此没有复发过。

  这件事的确向我们证明了心灵的痛苦对身体状况的影响力。

  一位心理学家说,婴儿从四周的人“感染”恐惧和憎恨,远比感染麻疹或其他传染病来得快。恐惧的病毒可以深深钻入潜意识,残留一辈子。这位心理学家说:“幸亏婴儿能因感染爱、慈善和信仰,而长成正常健康的大人。”

  康士坦丝·弗斯特写了一篇文章,刊在《妇女之家》杂志上,她引述坦波大学医学院教授爱德华·怀斯博士向美国医学院演说的内容。怀斯博士说,肌肉和关节的痛楚可能是由于暗暗怀恨身边某人造成的;他说,这些人通常不知道自己是常年心怀愤慨。

  作者继续说:“我们必须强调一点,情绪和感觉与细菌同样真实,同样值得重视。如果源自病菌的痛苦和疾病不算虚构,源自情绪者也不是虚构的。两种情况下,都不是病人存心生病。他们只是感情失调罢了,这往往和婚姻问题或亲子问题有关。”

继续阅读:第三十章 保持理智和冷静,遇事不慌乱(2)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本杰明·富兰克林财富成功思想全书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