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人文社科>不笑烟花只笑禅——李叔同的人生感悟 副本>目录
第二章 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无论是出家前的李叔同抑或出家后的弘一大师,在他身上无不闪耀着一种精神之光,那 就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李叔同一生都在求真、求善、求美,一生都在进行心灵和精神的探险。他的文化知识结构, 大抵上由三大块组成:一是儒文化,也就是传统文化;二是新学、或称民主文化;三是洋文 化。这三种文化叠加一身,互相渗透、浸染、碰撞,构成了他文化结构的复杂性。这种特殊 的文化心理,使他一开始就不像梁启超、蔡元培那样对文化建设有什么宏图大略,他更多的 是注重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关怀。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传统的中国文人,也是一个雅逸恬淡 ,枯寂孤清“儒僧”。他前半生可谓积极入世,追求艺术。心系苍生,胸存忧患,情牵社稷 ,意蕴国事。
李叔同一生爱国,曾写下了《祖国颂》、《我的国》、《大中华》等主题鲜明、感情充沛的 歌曲,不仅流行于当时,而且传留于后世。孙中山辛亥革命成功的时候,他亲谱一曲慷慨激 昂的《满江红》,以志庆喜: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
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
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
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
荆轲墓,咸阳道。
聂政死,尸骸骨。
尽大江东去,余情环绕。
魂魄化作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
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由这首诗作我们可以看出李叔同是积极的、昂扬的、向上的。
然而,他所生活的20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环境却是国家动荡,内忧外患。对于个人而言,人生 最大的局限便是不能选择他所出生的时代,李叔同也是一样。他在“理想”碰壁之后,便开 始消极避世。这由他的诗句:“将军已老圆圆死,都在书生倦眼中。”便可以看出。
既然他在现实中无法“直立”,因而便退到艺术和宗教的殿堂。几乎所有中国的失志文人都 是这样。因为文人与艺术家都富于智慧和感情;而富于智慧便容易参透人生、了事如幻;富 于感情便容易体物多变、悟世无常。所以,编《文选》的昭明太子精通佛法;作《文心雕龙 》的刘勰,后来出家当了和尚。擅书的王右军,擅画的顾恺之,擅诗的贾岛,工诗擅词的苏 轼……都与佛学有很深的渊源。因而李叔同的殉道精神,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 一个缩影,是一个旧时代的生动写照。
但是,出家后的李叔同仍然是积极的。他虽然痴迷于宗教,但是一心向真、向善。他在出家 后诸艺俱疏,唯有书法割舍不下。他将佛法禅心融入笔下,形成了清净似水、恬淡自如的独 特个性。他的字好似一位谦谦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疏密恰当移动不得,散发出像孩童般 的天真稚气,纯熟率真几近到了纯青的境地。特别是晚年的字幅,更是了无烟火气,而清绝 人间。
禅往往借助艺术的手段把禅境延伸到艺境,艺又借禅的玄机妙理把艺境提高到佛境。他所写 的:“大慈念一切,慧光照十方”,“但观诸法空无我”等作品,无不充满了智慧、忧思和 悲悯。
书法是心灵的迹化。弘一大师书法由在俗时的绚烂到脱俗后的平淡,是修心的结果,是大师 心灵 境界的升华。作为高僧书法,弘一大师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 ,尽 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宗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宗教修行为目的,他们 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 。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是一种发泄,是 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大师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 的即 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宗教家。出世后的李叔同说法传经,普度芸芸众生。可谓用心 至善。
一个人在个人奋斗的鼎盛期突然收下风帆,或许更能体现他的生命的辉煌。
李叔同的人生之路,正是一条不断探索,不断思索;不断寻觅,不断扬弃;不断认识,不断 升华……最后终归大彻大悟的哲人道路。文化铸造了他的人格,而成熟的人格又推进了他对 深层文化底蕴的探求。李叔同的入室弟子丰子恺先生曾用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来分析李叔同。
丰子恺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 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李叔同以才情入世, 以诗文会友,以真知育人。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中年专心研究学术,发挥多方面的 天才。中年以后顿悟前非,处处避世绝俗,又无处不近乎人情。而大彻大悟,就意味着对人 生的大弃大毁,晚年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无论是早年的艺术还是晚年的宗教,从本质 上讲,李叔同都是在追求一种人生的理想境界。而真正的大师无不具有爱和善的天性,无不 具有博大、宽容、悲悯的情怀……”
“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家,为戒律精 严之头陀,而卒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其行迹如真而幻,不可捉摸,殆所谓游戏人间,为 一大事因缘而出世者耶?”
弘一大师从一个多才多艺、风流倜傥的文艺名人,成为一个充满爱心、关怀学生的教 育者;又从而放弃一切所有所爱,进入佛门做一个普通的僧人。法师的每一次人生转折,都 是精神境界的升华,生命质量的飞跃。他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显示了人类高尚的品格特征 。
有人说:“征服别人堪称英雄;征服自己才是圣人。”在历史长河中璀璨闪光的弘一大师 ,不是凭他的多才多艺,而是以他的人格魅力。做自己的主人,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奉献自己、利益众生。这正是弘一大师秉持真善美精神所追求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