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广泛交往,促使人生追求不断升华
泓逸2018-01-09 16:491,460

  人生在世,很多时候宠辱得失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我们面对任何事情时,要做到宠辱不惊 。要做到宠辱不惊,需要有看淡世事的胸怀。受宠时,要做到淡然处之还算容易,受辱时, 要做到处之泰然则很难,只有胸襟宽广的人才能做到。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弘一大师既是一个虔诚的出家人,又是一个极为重 友情的大才子,这正是他备受僧俗两界敬仰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叔同年轻时是一个喜欢交往的人。他刚从天津到上海的时候,赁居在法租界的卜邻里。他 年 少才盛,旧学新知又一应俱全,驻足上海不久,他就加入了“城南文社”。城南文社是于18 97年秋成立的一个以切磋诗词文章为目的的文艺团体。其组织者是曾就读于上海龙门书院的 袁希濂。文社每月活动一次,地点在许幻园的豪舍城南草堂。

  文社的课卷专请精通宋儒理学又长于诗赋的张孝廉评阅,并确定成绩。李叔同加入文社后 ,立即显示了出众的才气,第一次参与就获得了第一名。

  城南草堂的主人许幻园擅长诗文。家中富有,为人也慷慨,一度是上海新学界的领袖人物, 经常举办悬赏征文活动。自从李叔同到上海以后,只要参加征文,其成绩必名列前茅无疑。 许幻园喜欢他的才华,于1899年春末让出城南草堂的一部分,请李叔同一家搬来同住,从此 两人结为挚友。经常在城南草堂聚会的除袁希濂外,还有江湾蔡小香、江阴张小楼二位,他 俩也都是当时上海文艺界的知名人士。这五位才子年龄相近而且意气相投,于是就决定结成 金兰之谊,号称“天涯五友”,并摄影纪念。

  城南文社,城南草堂,“天涯五友”,这一段时期的生活显然给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以至于多年后的李叔同仍对此表示了难忘之情。他有一首词——《清平乐·赠许幻园》 ,这样写道:

  

  城南小住,情适闲居赋。

  文采风流合倾慕,闭门著书自足。

  阳春常驻山家,金樽酒进胡麻。

  篱畔菊花未老,岭头又放梅花。

  

  他还写过《戏赠蔡小香四绝》,其中两首是这样的:

  

  眉间愁语烛边情,素手掺掺一握盈。

  艳福者般真羡煞,佳人个个唤先生。

  

  轻减腰围比柳姿,刘桢平视故迟迟。

  佯羞半吐丁香舌,一段浓芳是口脂。

  

  如此公子哥一般的生活写照,恰好说明了“天涯五友”当时在艺文活动之余的另一个侧面。 他们的这段经历,不仅在当时令他难忘,就是后来他到了杭州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艺术 教师时仍有这种情感的影子。

  “天涯五友”之间的友情是真诚的,同时又是令他们彼此留恋的。1901年李叔同于暂时离沪 北上时,他在《南浦月·将北行矣留别海上同人》流露出这样的情怀:

  

  杨柳无情,丝丝化作愁千缕。

  惺忪如许,萦起心头绪。

  谁道销魂,尽是无凭据。

  离亭外,一帆风雨,只有人归去。

  

  1926年夏天,早已出家的李叔同到上海时,也曾专程到过城南草堂旧址,当他得知当年的城 南草堂已变成念佛的“超尘精舍”后,便又留下了“真是奇缘,那时候我真有无穷的感触啊 ”的感慨。

  事实上,李叔同除了写诗文外,还参与书画活动,这使他有了更广泛的交友空间。1900年春 ,他与友人就在上海组织了“上海书画公会”,交结了许多名画家。他自编过《李庐印谱》 和《李庐诗钟》。这正是他20岁的年头,艺术成绩如此,使他自己也愿意表白“二十文章惊 海内”了。

  李叔同一向是注重感情和喜欢交往的,正是在与不同人的交往中,促使他的艺术造诣不断进 步,人生追求不断升华。

继续阅读:第二章 无情未必真豪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不笑烟花只笑禅——李叔同的人生感悟 副本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