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无情未必真豪杰
泓逸2018-01-09 16:49857

  

  李叔同在浙江两级师范和第一师范总共任教7年(1912—1918年)。从1915年 开始,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兼课。南高师要聘他为专职图音教授,待遇和地位都比在浙一师这 个普通师范要高得多。可是他要照顾朋友的要求,也舍不得浙一师的学生,宁愿每隔半月两 地来往兼课。学生也舍不得他。

  据他的学生刘质平回忆,1917年,他已有出家的打算。为了从经济上支持刘质平在日本留学 的费用,他打算留 校执教直到刘质平毕业为止。刘不忍为他留学之故而推迟老师的出家日期。1918年5月,未 等毕业即回国来,于恩师出家前和丰子恺二人分坐于李叔同两侧,摄影留念。

  李叔同在1918年放暑假之前辞去教职,准备出家一事,震撼了全校。李叔同在师生中有 很深厚的影响,有很强的凝聚力。他的信佛出家,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割断与他在感情上的联 系。全校学生中一时无形中掀起信佛的浪潮。

  许多学生开始读佛经,也想跟着李叔同去出家。这种情况影响了教学秩序,校长经亨颐 不得不在1918年暑假休业式的《训辞》中对全校师生作了一次严肃的讲话:“今特宣布 一禁令,不准读佛,……”

  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出家后,许多学生要去看他。一般情况下,李叔同不允许学生去看他 。一名学生无奈,写了一首诗刊在一师校友会会刊上。

  

  道德文章愧未谙,殷勤诱掖负师谈

  灵山正气空劳望,未许禅旁一拜参

  

  中国人是比较注重情谊的。情、理、法三字,“情”放在第一位。首先是人情,其次是天理 ,再次是国法。真情实意,乃情谊之基础。“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须抛 开尊卑、贵贱、权力、名誉、地位、金钱等羁绊,以全然人格上的平等、自由之心,流露人 性中本真、率性的一面,而无丝毫矫揉造作、虚情假意之感。它纯出自然,不求回馈,率性 质朴,纯洁无瑕,构成民族重情、重谊的优良传统。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弘一大师既是一个虔诚的出家人,又是一个极为重 友情的大才子,这正是他备受僧俗两界敬仰的重要原因之一。

继续阅读:第三章 对学生实行人格感化的教育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不笑烟花只笑禅——李叔同的人生感悟 副本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