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人文社科>不笑烟花只笑禅——李叔同的人生感悟 副本>目录
第十三章 念佛不忘救国救民一个人,出家当了和尚,一心念佛,向往西天,对尘世事,原可不闻不问。倘要介入,将会 招致“六根未净”的非议。可是弘一大师李叔同却破了这个惯例。他平时倒是位“一心念佛 ,不预世事”的和尚,但一旦国家遭受侵略,百姓遭受劫难时,他不但问起世事来,而且还 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民”、“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 进,救护众生,保卫国家”等爱国爱民口号来。这在中华佛教史上,实属少见。
1937年5月,弘一大师暂住厦门万寿寺,时逢厦门举行第一届运动会,主持人想请大师谱个 曲子,而又恐他以“一心念佛,不预世事”为由而婉辞,故不敢前往。而大师听说后,却自 告奋勇为厦门市第一届运动会撰写了《会歌》:
禾山苍苍,鹭水汤汤,国旗遍飘扬!
健儿身手,各显其长,大家图自强。
你看那,外来敌,多么披猖!
请大家想想,请大家想想,切莫再彷徨。
到那时,饮黄龙,把国事担当;
到那时,饮黄龙,为民族争光!
会歌写在日本军国主义者日益进逼中华大地,抗日战争临将爆发之际,他的凛然民族气节,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使命感跃然纸上。
有人看到形势日紧,劝他转往内地,他说:“吾人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之水,身 为佛子,于此时不能共行国难于万一,自揣不如一只狗子;狗子尚能为主守门,吾一无所用 ,而犹腼腆受食,能无愧于心乎!”“因果分明,出家人何死之畏!”他干脆把在厦居室命 名为“殉教室”,明确表示“时事不静,仍居厦门,倘值变化,愿以身殉,为诸寺院护法, 共其存亡”。他勉励闽南佛学院学僧:“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并以此为口号手 书数百帧分赠各寺院;他还一面解释“佛者觉也,觉了其理,乃能逝舍身命,牺牲一切,勇 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
但是,世人并不是很理解弘一大师的拳拳爱国之心,甚至还有人公开嘲讽他消极避世。
1939年,弘一大师60岁时,老友柳亚子,于大师诞日赋两绝以寿。诗中写道:
君礼释迦佛,我拜马克思。
大雄大无畏,迹异小岂殊。
闭关谢尘网,吾意嫌消极。
愿持铁禅杖,打杀卖国贼。
弘一大师则回了柳亚子一偈《红菊》:
亭亭菊一枝,高标矗劲节。
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
“睹敌骑而伤心,咏黄花以见志。”弘一大师的“殉教应流血”,实际上是向世人表明 他的殉国精神。大师在回复丰子恺的书笺中,其中就有这样的一段文字:“古人诗云:‘莫 嫌 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吾人一生晚节最为要紧。”再看大师与日本某舰队司令的 对话,更进一步证明了“殉教”一词的言外之意了。
窥伺闽南的日本某舰队司令,登陆假访大师于鹭江时,竟以“吾国为君之婿乡,又有血缘之 亲,何意忘之”为由,威逼弘一大师离闽赴日。同时,还强调必须以日语对话。弘一大师坚 持“在华言华”,他大义凛然地回答:“贵国为吾负笈之邦,师友均在,倘有日风烟俱净, 祥和之气重现,贫僧旧地重游,谒师访友,以日语倾积久之愫,固所愿也。”
日司令听了又诱胁道:“论弘扬佛法,敝国之环境较贫穷落后的贵国为优。法师若愿命驾, 吾当奏明天皇,以国师礼专机迎往。”
弘一大师听罢,义正词严地说:“出家人宠辱俱忘,敝国虽穷,爱之弥笃!尤不愿在板荡时 离去,纵以身殉,在所不惜!”这话窘得日本舰队司令无言答辩,愧汗离去。
弘一并未全然出世啊!他念佛并不是为了个人的超脱,而是因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 念佛”。这是何等的胸襟啊!做人——做出家人——做到这种境界,实在是令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