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看到《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慢慢明白自己为嫉妒妄想症做的一切有实际意义和价值,因为现在我和各位病友家属都陷入恐惧、冷漠、恢复则三种不同阶段。
这书给我一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觉。
这本书是一本与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是对人的极端环境下的心理发展做出的观察记录。作者是著名的额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他曾在纳粹时期被关与集中营中。
回头来看,我们的生活或许与纳粹集中营也有着相似住处:
集中营里每个人都害怕自己随时会被杀死,生活中我们随时害怕战争的爆发;
集中营里每个人都如履薄冰的活着,生活中我们也小心翼翼的关照着患病人的心情;
集中营里每个人都期待着被解救的日子,生活中我们也不断盼望着和平期越来越长……
在书中,作者将人们对困境的心理发你为三个阶段:恐惧、冷漠、恢复。
首先是惊恐。我回忆起自己第一次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出轨的消息也是惊恐万分,感觉自己的世界观顿时崩塌。随后我又觉得一切都还有希望,许是母亲花了眼,又或者有其他更为简单的原因。
这样的心理在书中成为“暂缓性迷惑”状态,是对一开始困境状态的好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状态将消失,整个人将陷入极端情绪当中,直到第二阶段。
这个情况其实在QQ群众十分明显。
经常在群里聊天和反馈家庭情况的成员,一般都是病人发病时间不超过半年的病人家属。他们此时都处于恐惧时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自己的家庭发生巨大变革,他们在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心里抱有一丝幻象,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只要找到对的办法。
而我这种或许处于第二阶段:冷漠。
我已经看多这样的战争,已经不敢也不能有太多过于激动反应。
这是一种人体自我保护机制,因为人们无法摆脱这种渺茫的状态,所以用冷漠的外壳将自己包裹起来。
即便像父亲那样总是在人前谈笑风生,我也觉得他有一层外套保护着自己,不然我们根本无法坚持到现在。我曾非常痛恨自己这般的不作为,可如今看来,这可能是我眼下最好的办法。
让自己变得迟钝,才能让自己活得长久。
在群里这样的病友也不在少数,至少大部分沉默的人应该属于这种。
这些人都经历过苦难,许是知道无论自己做多对方都不会听从,便放弃这些挣扎,认真过好自己的每一日。
第三阶段是恢复,群里应该有几个成员处于恢复阶段。因为他们的病人通过治疗得到控制。这令人十分欣慰!但同时他们依旧心惊胆战,生怕这个病况会重蹈覆辙。
这种情况在书中称为“人格解体”,他们觉得自己非常不真实,像在做梦。
这一关严重的甚至需要进行心理辅导。不过我相信只要病人不发作,这些家属慢慢会走出这片阴云,恢复到以往的生活。
这本书中提到的意义疗法,可以帮助病人找到生活的意义。
例如让他们觉得自己被需要,他们可以带儿孙,可以去工作,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这些病人个人价值和意义方面得到寄托和升华,从而减少该疾病对生活的影响。
但是心理学和精神疾病还是有所不同,至少嫉妒妄想症这个病通过简单的心理干预可能起不了太大作用。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最终以医嘱为准。
这本书可能对于母亲的疾病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对于我来说,确实对自己破析的一种认识,至少我不必为自己“不作为”的状态感到自责和内疚,我也能够理解过去的自己为什么每次都会对母亲西斯底里,因为她的状态让我觉得恐惧和害怕。
我害怕过,也冷漠过,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恢复。真希望有一天,我会进入恢复阶段,希望看到母亲好起来,也看到群里的人越来越少,大家的亲人都能走出这场病痛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