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孔,山东这边儿,你是没法呆了,辽东军不受待见,”杜刚骑在马上迎着凛冽的北风,对孔有德说道,“我建议你在进京勤王之后,就和耿仲明一起去华夏的松江特区或者湖广一带。我们华夏军从来不排外,委员长说过,四海之内皆兄弟。”
孔有德抖了抖披风上雪花,“只要日子能过得舒坦,去哪里都可以。哪里的黄土不埋人?我听说听说江南一带的女子一个个细皮嫩肉,水灵的很。”
“这可不一定。”杜刚笑道。“西南蛮夷的女子疯狂的很哩。要是给你下个虫蛊或者情蛊,不死也让你扒层皮。”
“那还是算了吧。”孔有德自然不想被苗女下情蛊说道,“我还没有活够呢。”
杜刚说道,“没想到杀人如麻的孔将军还有害怕的地方,”
孔有德辽东军编入801加强团之后,战士们的待遇得到迅速改善,吃穿住用不再发愁,每个人还有一件呢子大衣。唯一不足的地方是,华夏军队规章制度太严,不经允许,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不还,都要被处理。
乡绅王象春被除庄灭族,很快传遍十里八乡。
吴桥知县不敢隐瞒,只好上报河间府。
但是现在正值满洲鞑子入侵,战火纷飞,河间知府忙着抵御外敌,看了一眼吴桥知县的报告就扔到废纸堆里。
自他上任这两年,灾民,流寇烧杀抢掠,满洲鞑子狼奔突豕,屠村灭庄的事情多如牛毛,就是皇家的庄园也在劫难逃。前些日子,山东德王的亲族所在的两个大土堡,都被流寇攻破,两千多人全部被杀,血流成河。王象春家族如果有本事,你们就和流寇死磕,不要整天大呼小叫的弹劾那个、弹劾这个,你他妈以为这还是太平盛世?
登莱巡抚孙元化得知此事后,不禁冷汗冒了出来,这事如果一旦被朝廷查明真相,自己很可能丢掉乌纱帽。
不过既然孔有德他们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反而在王家庄园里面,“发现了白莲教妖人的衣服和书信,”那就好办多了。
想到此处,大明朝火器专家孙元化立刻来了灵感,一封举报“王象春家族与白莲教妖人勾结,私造兵器、意图谋反”的书信,很快上报给山东巡抚余大成。
余大成正在为冀鲁豫边界的白莲教匪患发愁,想也没有想,就将此事定性为山东的白莲教匪乱。“这些妖人趁着满洲鞑子军队入关的机会,兴风作浪,为祸一方。已经攻破了十几座豪强地主的庄园和土围子,再让他们多攻破一座也不算什么事儿。”
“至于王家家族全体人员畏罪自杀上吊的事儿,应该是因为他们勾结白莲教匪图谋不轨的事情被发现,摄于天威所以自杀。”
至于其他的官员,并不自己认为有能力替王家人讨个说法,这事本来就是一堆乱麻。
但无论怎样,王象春家族被灭事件,都不会牵扯到进京勤王的军队身上。
吴桥兵变发生之后,孙元化手下的参将耿仲明,决定改弦易辙,投靠华夏军,不再为腐败不堪的大明朝卖命,
连续征战一个月来,除了最初的两场战斗损失了15000兵马之外,后金军队是一路所向无敌,节节胜利。
很多小县城、军事堡垒,防守松懈,城墙野年久失修,后金军队没有费多少周折,将其攻破。
如狼似虎的后金军队大开杀戒。最终在明军合围之前,将保定、沧州、天津卫搜罗一遍。
华夏军东进纵队不紧不慢的跟在后金军队后面追杀落单的后金士兵和沦为土匪的明朝军队,沿途以剿灭叛匪、投敌者、叛国者的名义,顺手收拾那些土豪劣绅、土匪、地主恶霸。
后金鞑子军队能以战养战,东进纵队当然也能这样做。
华北一带的老百姓,多年的旱灾、灾加上病灾,已经家徒四壁。
而那些地主老财、土豪劣绅、王公贵族又不向朝廷交纳一分赋税,还占有着大量的良田,拥有大量佃户和私人武装,成了中华肌体上的一颗颗毒瘤。
对于这些为富不仁的家伙,东进纵队的将士们杀起来丝毫没有心理负担。
由于华夏军不以缴获敌人首级论军功,那些被处死的土匪、恶霸除了有一部分被吊上十字架之外,大部分一把火烧了毁尸灭迹。至于他们控制的土地、财产、庄园,那些跟在东进纵队后面的华夏军工作队,会处理好的。
不知不觉间进入十二月,渤海上已经结了二尺厚的冰。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周边的地区因为冰上走廊而连为一体。
“是该撤走的时候了。”多尔衮举起千里镜,望着一望无垠的冰面,踌躇满志。
战俘营里的工匠门和那些明军俘虏,正在制作马拉爬犁。
满洲士兵们在马蹄上捆上皮毛,防止在冰面上打滑。
整个天津卫大沽和北塘的海面上,就如同一个繁忙的大工地。
多尔衮一声令下,35000多名骑兵,以及近十万人俘虏,将缴获的战利品装上爬犁开始起运。
猪狗牛羊、粮食布匹、金银珠宝、火枪刀剑,还有一些小型的佛朗机大炮,只要是有用的,都要搬往辽东。
多尔衮和奥巴骑在马上,喜笑颜开的看着壮观的场面。
但很快他们的笑容在脸上僵住了,远处的地平线上扬起了一大片的沙尘,声响如雷。
“不好,华夏军追过来了,加速撤离。”
根据潜伏在天津卫对外情报局的战士提供的后金军队情报,东进纵队迅速赶到了渤海边,“绝对不能让财富和人口落到满洲鞑子手里,。”
雷恒从望远镜中看着正拉着爬犁向东逃窜的后金军队,下令喀秋莎火箭炮、山毛榉大炮,迅速向渤海边及冰面上的军队轰击。
火箭炮炮弹落在冰面上,冰面裂开,人和战马不是被炸死就是落水。
受惊的人们开始四散奔逃。
多尔衮顿时慌了神,他在火箭炮的攻击下已经多次尝到了苦头,命令部队抛弃辎重,迅速向东方撤退。
那些物资反正是他抢来的,丢了也不可惜。至于那些俘虏的死活,就和他没关系。
可怜多尔衮忙活了一个多月,最后他抢劫的那些财物全部落到华夏军手里。辛辛苦苦一场,最终为他人做了嫁衣,多尔衮真是欲哭无泪。
赶走了满洲鞑子,华夏军东进纵队在天津卫大沽和北塘一带驻扎下来,以防止他们再骚扰沿海。
原先驻守天津卫大沽和北塘的明军卫所官兵早已跑了个干干净净,东进纵队捡了个现成的便宜,虽说房子破旧了一些,但是还可以遮风挡雨。将城墙上的铜炮卸下来,换上华夏军的山毛榉大炮,如果有敌人来犯,大炮可不是吃素的。
缴获的物资粮食,被运进了仓库,至少够吃用一年半载。
东进纵队开始从被后金军队俘虏的人中,招募新兵,同时安置灾民。
很多老百姓是故土难离,不愿意为那些穿着呢子军装的军队卖命,带着华夏军给他们的干粮,回家去也。
倒是有很多女人选择了留下来。她们名节尽失,回到家中很可能生不如死,还不如去华夏军新成立的纺织厂去做工,至少可以养活自己。如果有机会,找一个人嫁了也是很不错的。笔挺的呢子军装、油光锃亮的马靴,就是他们这些没有见识的乡间女子,也知道这支军队的与众不同。
倒是那些男人,从他们畏畏缩缩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自卑。
按照华夏军队委员会委员长周垣的指示,东进纵队改编为华夏军第11集团军。
以后新组建的军团,也按照这个惯例。比如,在第二集团军基础之上扩展出来的军队,均以二字打头,称为第22集团军第23集团军、
后金军队已经撤走两天,而那些进京勤王的军队还没有赶到。
朱由检苦笑不得,只好下旨让那些军队就地返回,不必再进京。
圣旨传到军中,明军将士怨声载道,对朱由检这个荒唐的决定非常不满。
但是军令如山,明军将士也是无可奈何,在返回的途中,很多明军将领为了筹措军饷和军粮,下令对沿线的村镇进行抢劫,还有的军队直接上山当了土匪。
山东、河南、河北的局面一天天的混乱。
来自河南安阳府的军队,因为饥寒交迫,将山东鲁王,朱以派的皇家庄园抢了好几个。
法不责众之下,河南巡抚最后将此事不了了之。
现在官兵和贼已经画上一个等号。
凡事明军经过的地方,当地的乡绅、官员拒绝开城门,更拒绝提供军饷补助,同时,带领当地军民在城上严防死守。
真是应了那句话,防火防盗防官兵。
后金军队的骚扰和掠夺,加之征讨流寇的巨大开支,大明户部年终盘点,库银最后结算不到40万华夏币,折合白银不到20万两。
户部尚书毕自严上疏朱由检,要求增关税,捐公费和田赋税等,而对工商税却只字未提。他不敢提,也不能提,否则会遭到来自江南以及富庶地区的那些官员群起而攻之。
兵部尚书梁廷栋则认为,国库之所以空虚,士兵的军饷之所以不能够能够按时足额发放,那是因为老百姓太穷了。而老百姓太穷的原因都是因为各地的官员过于贪腐,要求朝廷严惩贪官。惩治贪官惩治贪官之后,再去增加田赋,老百姓就会同意的。一句话,老百姓还是很不错滴,错就错在那些贪官污吏。
对于惩治贪官污吏,朝野上下纷纷赞成,但是具体惩治哪一个贪官,谁又是贪官?朝中官员各个派别互相指责,最后不了了之。
朱由检自己很明白,要说老百姓太穷,这个是真的,不然谁吃饱了撑的去造反?但是那些占据着大明朝绝大部分财富的王公大臣、士绅阶层,却不交纳一份税收。这是一个制度的问题,朱由检绝对不敢向整个大明朝的官吏士绅阶层开刀,否则他的这个皇帝日子会更难过。
尚书毕自严遂请每亩加三厘,于是增田赋一百六十五万余,合旧所增,共六百八十余万。但是这些所有的负担,都压到了那些普通的老百姓身上。
三边总督杨鹤听说此事后,奏请朝廷,诛杀户部尚书毕自严,陕西的乱局刚刚平息,灾民刚刚安顿下来,又要向他们征收田赋,这不是逼他们造反吗?
而各地官员,这有了新的发财机会,崇祯三年12月30日,原任职方司郎中周梦尹上言:臣理刑南阳,查盘大梁道属祥、陈等十二州县,征派门摊行户猪羊等税,俱不入册,他州县亦可知。得旨:其已征未解及私征私派等弊,各抚按严督有司,实意清厘。
雷声大,雨点小,大小官吏已经发了财,唯独苦了那些家徒四壁的老百姓。
增加了田赋,还是不能解决朝廷的巨额开支问题。
工部尚书南居益上了一道捐资助饷的奏折,提出只要能拿出钱来,朝廷可以给予捐资人一个功名或者八品九品的后补小官儿,名誉官员。
南家是陕西渭南的望族。南居益南京玉是万历年间的进士,由刑部主事累升至按察使,左右布政使。天启辛酉,仕劳思休,得瀑于沋川之西原,爱而买之,遂建瀑园,搞风景园林土木工程大开发,并做《瀑园记》。
南居益还认为,如果钱出得足够多,也可以让捐助人过一把六品五品的候补官员瘾。
家中的弟子如果有了候补的身份,稍微运作一下,那个实缺还远吗?
南居益的小算盘打的啪啪响。
东林党人一如既往的,为反对而反对,“卖官鬻爵。国将不国。俺们不同意。”
南居益冷笑道,“难道要让那些边军继续饿着肚子打仗,然后去当流寇吗?”
“这个我就管不着了。”
“那是兵部的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兵部尚书梁廷栋力挺他南居益等观点,将从华夏日报看来得周垣名言说了出来。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个一腔热血的正人君子呢。其实,他老家中还有不少子弟也没有功名,在人面前抬不起头来,现在好了只要能拿出钱来,给子弟们一官半值,小菜一碟。
朱由检也觉得工部尚书南居益的观点很不错,下令向天下颁发捐资助饷的圣旨。
消息传到江南,南直隶巡按王道直一次性的就收到,苏、松、常、镇四府道州县等官及乡缙典户所捐银九千八百三十八两,朝廷给他们不同的功名。双方各取所需,都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