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叔叔的女儿,按理说应该叫本宫四奶奶。可是啊,一见你,本宫就觉得要是有你这么一个女儿就好了。陛下也是这么想的。记得你刚入宫没多久,陛下就跟本宫说,你像朱家的人,是这么多个公主中最像朱家的女儿。
从入了这皇宫,本宫就把很多事情放下了。不操心也不问。但就算不知道你们在干什么?又是为了什么,本宫总是希望你们好好的,平平安安的。”
“皇后娘娘……”朱云初没想到皇后会跟自己说这些。自己……真的……很像朱家人吗?
她恍惚中记得,父亲曾经提过,洪武帝曾说过,父亲不像朱家人的性子。
“本宫说的,可记得?”
“记得。”
“不管你愿不愿意做朱家的公主,你都是。你的血脉在那里,无可辩白。但你比那些公主,那些身在后宫的女人幸福的是,你在宫外长大,以后也可以回去。
而那些人,永远只能看着皇宫里这一片四四方方的天空。以后嫁人了也不过是从一个大的院子变成一个小的院子罢了。
所以,云初,你既然已经如此幸运,就要时时刻刻惦念着。老天爷总是公平的,但他的公平,得要你自己去发现。”
朱云初懂皇后的意思,她的手揉搓着锦缎被褥,神情若有所思。皇后不知道朱棣和这次的刺客是为了玉佩而来。但她也是怕自己把这笔账算在皇上的头上。
让自己学会感恩吗?就算皇后说的很动人,但朱云初在心中已经给朱棣定下了死罪,无可更改。
“云初,本宫从十几岁嫁给皇上,到如今徐娘半来,人老色衰。什么没见过,什么没听过?这后宫的可怕,你当初见到的,不过是九牛一毛。
可只要皇上信你护你,那这阴谋诡计、生死危险就永远用不到你的身上。”
可我不愿他护我!朱云初在心中默默的说。
“皇后可心甘?”朱云初在心底的反驳不敢说出口,可她的性子终究也不是个能忍的。
皇后笑道,“什么心甘不甘的?云初想说什么?”皇后披着衣服,想着好好替陛下安抚住朱云初,免得宁无桑那边的治疗出什么乱子。
“你是他的结发妻子。十几岁入王府,那个时候他甚至还不是个王爷,就连名字也没有一个正经的。你陪他走过了青春年少,为他生儿育女打理府邸。在动乱时,随着他一起受委屈,吞苦果。勤王时,跟着他把九族的命送到阎王那里挂上号。
可他成了天下的主人,这皇宫的天子。你得到的不过是再也出不去的家,和更多的女人,更多的孩子,更繁重的内宅家事!哦~还有更小心翼翼的生活。”
“皇后,你甘心吗?”
这是朱云初从进宫时就想知道的问题,在皇后刚刚一直令人厌烦的谈话中,终于没有忍住问出来。
她问出来就后悔了,因为皇后脸上的伤心。
没有人是生来就母仪天下的,没有任何女人是真正贤德的。尤其是把自己的夫君放在极重位置的女人。
皇后知道朱云初现在情绪不稳,可万万没想到她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呆愣了好半天,才释然笑道:“还真是生长在宫外的孩子。问出的问题都和宫中的女人不同。”
“皇后娘娘过奖了。”自己的痛,自己心中的烦闷,让朱云初枣栗不安。她很想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顾的冲到宁无桑的身边。
但是她不能!知晓宁无桑无事,就够了。再多的,可能对他来说是另外一种危险。
“你的问题没有人问过我,但我却自己想过。”朱云初有注意到皇后换了一种自称,这个我字可能就说出了很多很多。
“我和皇上相识于微末,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么多的权衡。不过是合适,就嫁了。那时候我还可以去外面骑马,跟着去军营看看。
皇上也总是意气风发的,跃跃欲试的要去打仗。先帝忙的连给他们兄弟起名字都不记得,只是四郞四郎的叫着。后来先帝打下了天下,大哥做了太子。四郎有了名字,有了封地。我们就来了北边。”
皇后真的跟着朱云初说起了当年的事情,让身边的侍女都惊讶了一番。在皇后娘娘开口之时,有眼色的侍女就带着其他人出去了,关上了门候在了门外。
有些事情公主听得,他们可听不得。命比纸薄可不是说说而已。
“跟着来的,还有先帝赐下的姬妾。那时候怎么没闹过,年轻时哪有现在这么心宽。可是那又能怎样呢?爷没亏待我,更不能抗命,我还能怎样呢?
渐渐的也就习惯了。没有那么多的想头了。嫡长子出自我房,孩子最多的也是我,我时不时的告诉自己,这就够了,这就够了。
云初,你知道吗?谎话说多了,自己就觉得是真的了。”
“皇后娘娘,真的就这么认命了?”
在朱云初看来,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她是建文帝教养长大的,是建文帝唯一的女儿。从小就记得父亲说,如果她的夫婿另娶二色,那么就休了他!
“不认能怎么样呢?那个时候局势并不好。先帝年老,很多将臣都去了。大哥也摔断了腿,再之后的风云诡谲就已经无法控制。我和四爷那几年做事谨小慎微,几乎不出北地。想着总能躲过去的,毕竟是排行老四的。
可谁能想到,事情就是那么的诡异。前几个哥哥竟然都去了,被先帝清理过的朝堂上,四爷竟然是最大的开国勋将。那就是众矢之的的,特别是先帝要把皇位传给你父亲的时候。”
“皇上自请回北边镇守边疆,不参与朝中势力分割。可朝中消息一点一点传来,我们都知道那段时间,朝中血流成河。还记得有一次皇上每天忧愁,胡子全白了,我怕他这个模样出去,让北边的将士军心不稳,铰了头发给他续上的。云初,这么多年,我们之间不仅仅是男女之情夫妻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