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大公子和二公子
意点星动2017-10-20 10:163,193

  所以黄氏的出身放在以前,那是根本没有资格成为继妃的。但是董太妃不一样,不但拿出来唐氏的遗言,甚至将郑克塽养在了黄氏名下。这下,就算是黄氏身份不够,但是唐家人因为郑克塽的原因也不能不帮着黄氏一把。毕竟,都是一个船上的人。

  “母妃,你也吃。”郑克塽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叫了两年的女人,并不是自己真正的母亲。“娘不爱吃,”阿塽自己吃吧!黄氏看着郑克塽递给自己的糕点,笑着拒绝了。“但是这甜食,容易积食,阿塽也不要贪吃才是。”黄氏一直都是体虚,之后更是被董氏下了绝育药。虽然这件事黄氏不知道,但是黄氏却是知道自己子嗣艰难的。

  因此对于郑克塽,黄氏到也是在心底里将郑克塽当作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来教养。黄氏自己没有唐氏那么大家闺秀的风范,但是对于郑克塽的教育却是一直没有懈怠过。虽然孩子都是三岁启蒙,但是平常黄氏也是会在郑克塽耳边,让师傅说一些与学问有关的话。

  只是在郑经心中,年长的郑克臧的地位始终是要比郑克塽高上不少。然而因为郑克臧不得董太妃的欢心,所以到永历二十九年开始,郑氏内部之间对于两个年长公子之间的支持便开始在白热化阶段发展。

  自从郑经得到了王位之后,在台南郑经不是没有作为的。结合自己父亲郑成功当年在台南执行的政策,郑经将农业农耕发展一直都是执行下去的。因为如今正是大清平定南方叛乱的时候,所以郑经便开始屯兵。毕竟十多年的战争,已经将自己祖父郑芝龙这些年积攒的粮食也是消耗了不少。

  想要有资本能够继续对抗清朝,那么就必须要有粮草。屯兵是当务之急的要事,因此将兵将安排在开垦土地上似乎才是最好的安排。自古以来戍边将士缺少粮草从来都是自给自足,因此到了郑氏这几年休养生息的时候,郑成功也便兴起了这些举措。自然一开始是有不少人反对的,然而郑成功的强权之下,众人也都信服了。

  除了戍边,郑经还设立六部管理政务。任命洪磊管吏部、杨英管户部、叶亨管礼部、陈绳武管兵部、柯平管刑部、谢贤管工部。厚待明朝到达台湾的诸宗室,拥立宁靖王朱术桂建立监国名号。在承天府起盖房屋,安插诸宗室及乡绅。若是没有大明朝朱姓王室的存在,那么郑氏这延平王也是名不正言不顺,是以对于明朝的宗室郑经也依旧还是优待。

  陈永华善治国,督诸镇垦田,栽种五谷,插蔗煮糖,修埕晒盐,广事兴贩,国用日足。因此郑经将不少的政事交付给陈永华,是十分的放心。看着粮草住行日渐的提上了议程,而整个承天府中却鲜少有可用之人。

  “王爷,臣以为孔子乃大儒尊师,而如今此地多为未开化之人,若是王爷要寻找有才之人又该如何是好?”陈永华希望郑经能够下令开办学校,毕竟若是没有一两个能够读书识字的人,这对于郑氏将来的发展可不见得是有多好。“如此,本王就恩准了你,这学堂一事就交给爱卿负责了。”

  “但是王爷,除了这文学方面,如今我等偏居在这小岛也只是暂时的,臣以为这武德方面也是不能懈怠的,毕竟王爷与微臣等的志向都是不在这去去弹丸之地。”洪旭听了陈永华的话以后,并没有反对陈永华的提议,反倒是洪旭又觉得武艺这方面也是应该要加强了。毕竟这可是一件大事,若是士兵没有足够的体魄,又如何能够在气势上震慑敌人呢!

  “爱卿说的在理,既然是如此,那么在戍边空闲之际,那倒是可以再校场操练兵甲。”经过一番商讨之后,事情也就这样商定了。郑经对于自己手下的两个大臣,倒也是信任有加。如今到了这样的时节,因为郑经的信任反倒是更加让对于郑氏有二心的不少大臣,又选择继续追随。

  郑经这番作为之下,不但是在科举上广开言路给朝堂上增添了不少的新鲜血液,在武艺上因为极好的训练,因此郑家军的水平并没有下降。到了康熙十年,整个承天府的商贾酒肆已经一点不比扬州逊色多少。在承天府买卖的人,尤其是当年从厦门这些地方迁移到承天府的,一点也不觉得承天府比其它地方逊色。

  康熙皇帝忙着清缴反清复明的残余朝廷余孽,对于整个海防一直都是严禁的,为了防止郑经通过金门与大陆互通有无,朝廷下令凡海港住民需向内陆搬迁三十里,若是违背此令则以叛国罪论斩。

  此番朝廷命令下达之后,福建,浙江几地知州府尹为了搬迁一事忙的不可开交。而郑经自从承天府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之后,便又开始于西班牙人和英国人进行通商。况且,康熙皇帝的禁海令并不能阻止吕宋岛的人,与郑家通商。

  因此康熙八年,到了康熙皇帝亲政之后,清朝再也没有与郑氏进行过和谈。康熙皇帝也不再指望能够对郑氏进行招安,因为康熙皇帝自己也是不再相信郑氏能够真的可以真的是为自己所用。郑氏要求依照朝鲜事例来处置承天府,康熙皇帝怎么能够答应呢?琉球自古都是属于整个华夏大地的一块,怎么能够于番邦之国相提并论。

  一场所谓的和谈也就不欢而散,郑经知道自己与清朝之间,除了战争是别无选择的。因此,与其它地方尤其是像德川幕府的经济往来,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而正好当年郑芝龙将自己的次子,送给了德川家的一个朋友。郑氏与德川幕府之间的关系,向来都是极其的不简单。

  也是因为有田川七左卫门在德川幕府,因此琉球与德川府之间的经济往来也是十分的顺畅以及频繁,德川幕府是郑氏王朝重要的贸易伙伴,琉球大量输入日本银、铜、铅、盔甲,以支援战争的需要。除了有德川府之外,更是有西班牙人以及英国人。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因郑经的邀请前来琉球,双方于康熙十一年签订通商条约。 郑经因此透过英国获得火药和兵器,英国人也帮助郑军训练炮兵,郑经还借用英军炮兵作战。

  从康熙二年到康熙十三年,整整十年中的修生养息,郑氏再次拥有了能够恢复正统的力量。因此当康熙十三年九月耿精忠向郑经抛出橄榄枝后,郑经也说服了自己的母亲。“如今正是大好的时机,若是孩儿不能这个出兵,难道真的我郑氏就要骗局一方么?”

  “这不仅仅是孩儿的心愿,这更是父亲的希望,孩儿希望母亲能够恩准。”郑经接到了耿精忠从福建来的信件后,一点也不放弃,对于自己的母亲郑经到底还是有些了解的。因此说出来的话,也还是能够让北伐这件事得到极好的发展。

  董太妃这两年对于朝政的把控也是在渐渐地展开,但是到底也是因为郑经这两年做事荒唐。董太妃到底也还是点头了,“娘希望你自己能够真的得到一个好结果,这件事娘不会再阻止你。”郑经也就因为这点,也还是从琉球出发。与耿精忠在福建,最初的半年也是真的将福建收入囊中,然而到了后来耿精忠出尔反尔。

  而在琉球的事情,郑经也是交给了自己的长子郑克臧。

  康熙十八年,郑经率师西征时,郑克臧奉命监国,由其岳父陈永华辅政。早在康熙十二年,郑经便亲自为郑克臧与陈永华结亲,郑克臧作为郑氏庶出本不应该如此,然而因为郑经的偏爱,所以郑克臧得到了陈家的支持。

  郑克臧到底是年长郑克塽几岁,所以当康熙十二年郑克臧大婚之时,在董太妃的催促之下,郑经为郑克塽这个次子定下了冯锡范的长女。冯锡范此人从父辈开始就一直都是郑家的家臣,冯锡范自己也是经历了两朝主上。郑成功晚年对于冯锡范此人评价不低,因此到了郑经继承王位之后,也是重用冯锡范。

  郑经从东宁离开,而郑克臧自幼受到陈永华教导,对于陈永华身上那套刚正不阿的气势,也是最像的。一场,郑经一离开,郑克臧在陈永华的辅佐之下,将郑氏亲族中为非作歹的族人就收监。这件事当然是瞒不过作为老太妃的董氏,对于郑氏如今的风气,董太妃也是知道的。所以,郑克臧的作为一定程度上还是得到了自己老祖母的支持。

  董太妃也是有心想要敲到一番那些个不成规矩的族人,所以对告状的人,董太妃是没有加以理睬的。郑克臧这番举措,倒也是缓解了郑氏逐渐腐朽的朝政。

  直到康熙十八年郑经败回东宁国,这监国一职仍旧还是交给了长子。

  康熙二十年正月,郑经欲庆元宵,命居民张灯结彩,郑克臧闻讯,立即上奏:“偏僻海外,地窄民穷,屡年征战,民不聊生。际兹清人整军备舰,准备东征,人心汹涌,何必以数夕之欢,而费民间一月之食伏乞崇俭,以培元气,以永国祚。”

继续阅读:第64章 靠着妻子上位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孝昭皇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