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放心,既然是本官在,这件事本官自然是不会不管的。”于成龙看着农妇一人千辛万苦到了府衙,想来这件事一定是不简单的。于是接下了这件事,有联想到岐亭县的贼患。虽然是不知道两者有没有联系,但是都是岐亭县的事情。于是于成龙便决定前往岐亭县,查清楚这件事。
“师爷是怎么看待这件事啊。”师爷跟随于成龙从罗城到合州再到黄州,当年在罗城跟随于成龙的那些人如今依旧还是这样,没有改变。
“依下官看,此时比事有蹊跷的。只怕这岐亭县的县令,不是与盗贼有勾结,就是贪生怕死的胆小之辈了。”说出这些话后,师爷自己似乎也是忘记了自己当初,究竟是什么样子。
所以为了摸清盗情和这一件失踪案究竟是有没有关系,于成龙亲自访察。他多以“微行”的方式,扮作田夫,旅客或乞丐,到村落、田野调查疑情,从而对当地盗情了如指掌。他还特意在衣内置一布袋,专放盗贼名单,“自剧贼,偷儿踪迹无不毕具,探袋中勾捕无不得。”
‘这些真的既是可靠消息,府丞于成龙真的已经是离开了府邸。’作为岐亭县的县令,罗县令是对于于成龙的名字很是熟悉的。为此对于岐亭县周围的盗贼,罗县令也是提前打了招呼,这些日子要收敛一些。因为知道于成龙不但是清流,还是廉吏。
“是的,下官不敢有半点欺瞒。”这些年黄州府对于岐亭县的匪寇是进行过围剿的,但是奈何每一次的围剿总是不能斩草除根。自从罗县令到了岐亭县后,就通过银子买通了府衙的一个衙役。于是,便总是能够得到不少有利的消息。而罗县令自己在黄州府岐亭县也是有五年了,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换。
罗县令自己看来,在岐亭县自己可就是一方霸主,是皇帝。同时有那些盗贼孝敬自己,罗县令也是从来不缺银子花的。反倒是过的比谁都有滋有润的,这一次罗县令也是不例外的准备故伎重施。本来是打算好去拜见新任府丞,结果于成龙人不在。
而于成龙自己在岐亭县也是找到了不少的东西,比如说如今的岐亭县虽然是要比五年前好,但是在百姓厌恶以及畏惧的神情中,于世龙还是发现了一些事情。‘看来,我们这个岐亭县的县令很是有问题啊。’就是因为这样,于成龙与师爷更加是坚定了只怕岐亭县是官匪勾结在一起了。
而同样的,岐亭县的另一户人家的丧事让于成龙很是感兴趣。“赵家的大公子就这样死了,哎真的就是作孽哦,这赵家大公子可是个善人啊。”岐亭县赵家,是当地除了名的乡绅氏族。赵家祖上是在明朝出过大官的,只是后来为了庇佑后世子孙,于是便搬到了如今的黄州岐亭县。
如今的赵老爷有两位夫人,原配过世了,留下了一个嫡系血脉。而后来娶的继室夫人呢,为赵老爷生下来的,两个都是闺女。而赵家三房是没有分家的,也就是说赵家除了赵老爷之外,还有二房和三方与长房一起。赵家一直都是传给赵家长房长子嫡孙的,可是若是没有了长房,传给嫡孙也是一样的。
而于成龙得到的消息就是,赵家长房嫡孙,一直都是身体健康的。可是就是不知道为何,从黄州赶回岐亭县后,居然是好好的人会摔倒了山崖边。最后好好的活人,摔死了。而赵老爷本来是要追查原因的,结果赵老爷又出事了。
这下赵家可以说是多灾多难了,长房已经是没有能够管事的了,那么就只有赵家的二房顶上了。而恰巧让于成龙了解的一件事,柱子时不时会打些野味给赵家送去。而有几次给钱,都是赵家的大少爷身边的小厮给的。有了这些线索后,事情似乎也是有了眉目了。结果没有等到于成龙去找别人的麻烦,麻烦倒是自己找上门了。
‘就是你一直在赵府鬼鬼祟祟的吧,我们怀疑赵府的东西丢了,就是你搞的鬼。’罗县令这样的明目张胆的栽赃陷害已经不是头一次了。既是因为这样的闷亏吃多了,所以岐亭县的百姓也就学乖了,少说话也不压有好奇心。
“大胆,你们竟然敢对于大人无礼。”好在于成龙早已经是看清楚了,这世界上多的是鬼魅魍魉。因此在罗城县开始但凡是自己没有穿官府,身边就会有马六等人在,于成龙这才是没有出事的。“下官不知道府丞大人到了,实在是有失远迎,有失远迎。”罗县令是因为接到了赵家二房的口信,说是有人打探赵家的事情。
于是本着一不做二不休的想法,罗县令想不管那人究竟是知不知赵家的事情,罗县令也是要杀人灭口的。“如此,证据确凿,罗县令可是还有话要说。”到了县衙后,于成龙就着人将刘氏妇人以及赵家的二老爷传唤到了大堂。还没有等于成龙说动刑,本来就是心怀鬼胎的赵家二老爷就将事情交代的一清二楚。
为了赵家的家产不让大房继承,所以买凶杀人。而至于柱子也不过就是顺带的罢了,因此柱子正好是在山间见到了杀人的那一幕。所以,为了自己的命,山贼就杀了柱子。事情总算是水落石出了,等待罗县令的,不仅仅是乌纱帽不保。
而因为于成龙的突然出击,并没有真的通知岐亭县的衙役,所以在山间的盗贼虽然是没有全部抓住,但是至少这一次是少了四分之三的人。抓到的盗贼对待头目于世龙主张慎刑,而至于那些虾兵蟹将的喽啰以教为主,采取“宽严并治”和“以盗治盗”的方法,于成龙治理岐亭县盗贼上取得突出效果。
在黄州任同知四年,又任知府四年。由于在黄州府同知任上的突出政绩,于成龙又深为湖广巡抚张朝珍器重,再次被举“卓异”。
康熙十二年于成龙再次举“卓异”后,被调主持武昌府政务,并被皇帝提拔为武昌知府。武昌府是两湖的门户,也是长江咽喉之地。当年先帝在朝时朝廷在襄阳一战,就是为了能够攻下武昌。
于成龙上任不久,恰在这时,“三藩之乱”爆发。在吴三桂凌厉的攻势下,黔湘两省全部望风披靡。同时吴三桂派许多鄂籍部将,特封官“札书”回籍策反,制造暴乱。吴三桂当年手中不但是有反清复明这样一张王牌,朝廷在江南甚至是整个南边都是弱势的。
八旗精兵子弟有八万这已经是算上了蒙古和汉军八旗在内,若是真正意义上的八旗子弟只怕有一半已经是极限,所以对于广阔的南边之地,皇帝就是有心要收入自己囊中,也是因为士卒不够所以鞭长莫及。所以,也就有了后来的三藩异姓王。
皇帝广封明朝有大功的大将军,吴三桂当年山海关冲冠一怒为红颜,将多尔衮引入了皇城将李自成赶出了燕京,而平南王尚可喜,尚家三代乃辽东望族,这是需要爱新觉罗家拉拢的对象。只是皇帝或许是没有料到,三藩异姓王的叛变居然会是这么快。
‘平西王吴三桂已经造反,朕需要于爱卿守护好武昌府,不要给任何有可乘之机。’皇帝暂且是不知道吴三桂的盘算,但是武昌是通往襄阳城以及岳州的一条主干道,若是夺下来武昌府到时候南下岳州以及前往长沙就不再是一点难事。
康熙十三年五月,麻城县发现“伪札”,‘知府大人,麻城突然之间涌入了不少的人,有贼寇也有流民还是不少乡绅。只怕这件事,不同寻常。’麻城县令也是偶然之间才发现的,麻城本来往年是没有那么多的贼寇作案,可是今年不同,又因为吴三桂造反皇帝已经是早早的就下发了命令。
所以,县令也就只能是大胆的猜测。上告给于成龙后,县令即以“通贼”罪名大肆抓捕那些有嫌疑的。因为接到消息是因为有百姓向县令举报,于是县令就觉得这个方法或许是可以实行的。只是没有想到,县令的命令才发下去不到半个月,县衙里就出现了很多嫌疑人。
而县令让衙役一查,不是因为东家与西家有吵架之仇,就是因为两个人为了小事相互看不顺眼。于是人人借着这个机会相互告发,于是搞得人人自危。县令最后也是没有想到,事情会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于是这件事最后也是只能搁置。
然而接受了吴三桂“副将伪礼”曹家河人刘君孚父子,因为县令撤出了告示,这件事已经算是一个荒唐的闹剧了,反而是躲过了危机。风声过后,刘家父子乘机联络东山一带山寨发动暴乱。每一个地方,但凡是山林丛生的地界,哪几总是会有不少的‘绿林好汉’。这一下,麻城的县令是半点风声以及消息都是不知道的,于是时态严重后,也是只能求助武昌府。
“那刘家父子手上如今有多少人,你可是知道。”于成龙知道事情紧急,在听到了麻城两个字后,就已经是让人将县令请到了大堂。自从上一次麻城出现了不小的暴动后,于成龙已经能够肯定,麻城这个地方有大事。果不其然,这才过了多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