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流民入城
意点星动2017-10-19 17:053,271

  所以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流民入城,而百姓自从知道了皇帝南巡后,因为皇帝没有清路的习惯。所以不论是北上祭祖,还是西去五台山,皇帝的步撵一路上都是能够见百姓的。

  人一旦是真的将生死置之度外后,早已经不是能够令人畏惧和可怕的事情了。所以当皇帝除了齐鲁之地,南下之后还没有入桃源县,就有不少的流民拦驾。

  “草民求吾皇做主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当皇帝从步撵里出来后,看见的就是上千的流民,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就只有这一面,皇帝当下脸色就黑了。“梁九公,将苏沪总督以及提督被朕找来,朕要见他们。”这一句话,梁九公就已经是听出啦杀意。皇帝是真的动怒了,想要杀了苏沪总督。

  “微臣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苏沪总督先于皇帝一步,去安排皇帝下榻的地方,虽然皇帝已经是明确的说了,要节俭为主但是皇帝出行一举一动都是天子威仪,怎么可能是真的节俭。不过好在这苏沪总督也是一个比较靠谱的,知道皇帝是个看重百姓的。这些年在苏沪并没有是作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

  只是当在驿馆接驾的总督看着跟随在皇帝龙撵身后的流民后,饶是经过了这么多风雨的总督,这一次也是大惊失色。‘吾命休矣。’如今这四个字对于总督来说,才是最后的结局了。

  “都给朕说一说,究竟是怎么回事啊。”皇帝在来驿馆的路上,就让梁九公找了三个年迈,但是有十分知情的百姓。本来这些流民中,大部分都是较年轻的,所以听到梁九公说驿馆不远后,皇帝决定前往驿馆安置百姓才是主要的。

  所以当短短时间,皇帝得知十年前,就有官员克扣赈灾的粮食,之后此地已经是形成了习惯后。皇帝真的是瞬间想直接剁了苏沪的总督的心都有了,“吾皇,草民们也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否则也是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拦御驾啊。渠县大芒山如今已经成为了荒山,因为没有粮食果腹,老汉与相邻这些年吃树根,草根。只是如今,大山已经是不能养活老汉了。”

  能够将一整片的山野吃光,可见究竟挨饿受冻的百姓不知还有多少。玄烨此时此刻无比庆幸,自己这是作出了南巡的决定,若是在迟一年或者是半年,是不是这才平定的三藩之乱会再次兴起。大清入关不过四十年,难得大清就要这样在自己手中亡国不成。

  “你们安心便是,朕自然是杀尽贪官污吏为你们做主的。”皇帝召见总督,巡抚,提督。梁九公亲自安排驿馆的官员,做饭安排百姓吃饭穿衣服。皇帝如今,因为这件事,已经是不再相信这些阳奉阴违的贪官了。皇帝派出梁九公,另外就是要安抚人心。

  如今事情已经是到了不杀贪官,不能解决问题的地步。“回皇上,这件事微臣实在是不知情啊,微臣到苏沪上任也不过是半年不到,再说因为淮河与黄河水患,微臣已经两个月没有再府衙了。微臣,微臣当真是不知情啊。”淮河以南后就是整个富庶的江南,可是苏沪总督怎么也没有想到,如今就在自己上任的地方出现了这么大的篓子。

  如今,看着皇帝盛怒之下的样子,就算是再多的话似乎也是成为了多余的了。“你还好意思给朕说,淮河发大水,淮河发大水难道真没有给你粮食,是少了你苏沪吃的还是少了你们穿的。”

  听见这些推脱的话,皇帝也不想再听什么解释了。最后的结果也无非就是,官官相护大家包庇期望能够得到庇护。可是这一次想必淮安府是有不少流民了,所以皇帝直接不想听那些千篇一律的推脱之词了。“梁九公派人去淮安府看一看淮安府的知府,是不是贪得无厌。查明之后朕准许先斩后奏。至于这些人,苏沪总督治下不严罢官终身不予入朝。”

  “这些个巡抚,提督一类的,直接关入大牢中。找到了粮食的下落后,立即处斩。”看着皇帝是真的动了真格后,所有人一下子就都是慌乱。“皇上恕罪,微臣是冤枉的的,微臣真的是冤枉的啊。”所有人都在这个时候喊冤,所有人都说自己是冤枉的。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是有罪的。

  听见这些话,玄烨觉得自己留着这些人的命,都是不值得的,现在杀干净了最是好。但是,皇帝就是皇帝,皇帝做的一切需要考虑大局,这些人现在是杀不得的。“你们有罪,当初朝廷设置粥长,就是为了接济百姓,可是如今你们倒是极好啊。你们穿的暖吃的好,可是百姓呢。你们将官粮私自贩卖,以致贫民嗷嗷待哺。”

  “梁九公,百姓都安排好了没有。”皇帝看着那些呼天抢地的官员被拉下去后,转身询问着梁九公。自知自己所做的事情责任重大,梁九公很快就回答了皇帝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如此就好,再派人去淮安以及元洲几地查探灾情。之后,革职那些知府县令,开仓赈灾。朕要他们亲自看着粮仓开启,明白了。”

  “回皇上的话,奴才明白了。”梁九公此时此刻也是十分忙碌,而另外一边皇帝的御前侍卫此时兼职做大理寺审案官,皇帝的意思是要知道那些粮食究竟是被卖给了谁,“何大人,我们从大人的官邸中搜出来五本账簿,何大人觉得这些账簿应该是做什么用的。”

  “我们这些天已经是彼此熟悉了,万岁爷的意思是,不惜任何代价找到那些粮食。何大人是管账的,想来是知道粮食在什么地方了。万岁爷这几天脾气不好,何大人是知道的。虽然何大人已经是没有活命的机会了,可是何大人当真不考虑何家满门上下三十余口人。”

  “我说,我说,粮食不是只卖给了一家,江宁出皇商,相比大人也是知道的,就下官所知,江宁的皇商几乎都是收购了官粮的。下官说的是实话,要知道每年官粮不少,虽然江宁是皇商满天下。但是,毕竟还是没有那单单一家能够吃下去全部官粮的。”

  看着眼前凶神恶煞的人,何成就算是再不情愿,也还是只能说出了粮食的下落。

  “江宁府是么,好朕倒是要看看这江宁府究竟是有多大能耐。”最后,玄烨定下了这一次出行的目的地,江宁府。

  皇帝一生最是不能容忍两件事,一件事不忠,一次不忠就便是后来百次忠心在皇帝心中,那也是不忠心。另外一件,那就是挑衅。因该但凡是在权利顶端站立的男人,心中都是不能忍受别人的趾高气昂。

  另外一边,皇帝看着新任总督对于这一次赈灾贪墨案的处理结果,皇帝是满意的。虽然皇帝已经是离开淮南府,但是并没有意味着皇帝就这样将这件事忘记了。说起来江宁属于苏沪,但是秦淮河金陵城并非是一般地界。

  大明王朝建立最初,朱元璋在金陵也就是如今的江宁府建立了过度。当时的江宁府乃应天府,后来永乐皇帝朱棣造反登基,将应天府迁都燕京城,改燕京城为顺天府。江宁府便只有朱元璋这个太祖皇帝与原配皇后马氏的皇陵,大明王朝亡国,江宁府的辉煌却半点没有受到影响。

  “果真,杜牧说的不错。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皇帝的龙舟是半夜三更天的时候,到了秦淮河,离开了淮安府,虽然还是在淮河之上,但是与江宁府还是有一段距离。

  因为上一次的洪溪贪墨案,皇帝震怒在皇帝身边说话,贤贵妃也是要掂量再三后才会说出口。而本来就是跟随在皇帝身边的三个皇子,感受更加强。

  “太子,你说到了江宁府后,是不是还会有比这淮河上更加绚烂的夜色。”胤褆和胤祉没有随皇帝再以前下过江南,但是皇太子不一样。作为储君,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因为朝廷平定了郑氏。皇帝南下拜祭,携太子胤礽亲祭南京明孝陵。

  朝廷招安郑氏,百姓知道的,这件事是皇榜昭告天下的。但是也是因为这样,祭拜明孝陵更是必要。要知道朱元璋以一身贫困之家在元朝末年起兵建立了明朝,更是让百姓称赞。汉人心中,不论是当初建立元朝的蒙古人也好,还是如今建立了大清的女真人。汉人心中这些都是异类,异族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所以皇帝才会是那么迫不及待的就要去祭拜朱元璋,而这一次南巡虽然是对于贪墨案生气,但是皇帝还是要再次拜祭孝陵,没有道理入了金陵城不见前朝皇帝的。况且,这也是笼络民心的方式,更何况若是真的在地下的朱元璋有知,也正好看一看就算是异族建立的王朝也是毫不逊色于汉人的天下。

  想到去年在明孝陵的祭拜,胤礽倒是觉得,汉人与满人之间的区别是真的很大。明孝陵修建了近三十年,据说是仿照了大唐皇陵依山而建的惯例,所以第一次见到孝陵时,胤礽着实被惊讶了一把。

  东巡祭祖的时候,见过了最早的爱新觉罗家在盛京的皇陵。再比较一番在承德那边的世祖皇帝的清孝陵,可以看出来皇陵之间的差别。

继续阅读:第123章 秦淮河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孝昭皇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