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准噶尔的战争
意点星动2017-10-19 17:073,412

  “胤礽,你皇阿玛将要从塞外启程回宫,边关来信说,皇上需要归京修养。稍后,你且率领皇子以及众臣,出午门外迎接圣上。”

  因为皇帝身体没有痊愈,因此裕亲王,索额图等跪请皇帝以龙体为重。皇帝只好从诸臣之请,返回京师。

  得知皇帝明日归京,次日,皇太子胤礽率领皇子来迎。人在病中似乎总似思绪很多,皇帝在龙撵上看到胤礽并无忧戚之意,心中大感不快。

  “难道,胤礽这是在期望朕早日驾崩,为何如今没有半点忧戚之意”。皇帝心中因为病急,所以止不住的心忧。

  只是皇帝已经忘记了,他自己对于太皇太后的孝顺,是因为太皇太后与皇帝两个人度过了更早的幼年期。

  因为皇帝登基时还年幼,所以作为皇祖母的孝庄皇后与皇帝,因为四大辅政的缘故,要更加亲近,这是应该的。

  皇祖母护着自己的孙儿,皇帝孝敬自己的皇祖母,不论如何,于情于理,这都是应该的。但是,皇帝忘记一点了。

  孝庄文皇后是女性,更加包容,皇帝自己虽然是慈父,对于皇太子比对于别的皇子,关心更多。

  但是,皇帝正是因为期望越大,如今皇太子不再按照自己的期望行事后,皇帝的失望就更大。

  皇太子不是一个八岁的孩童,而是一个十六岁的青年。皇太子学的是治国之道,要求喜怒不显于面。皇帝的要求如今,只是寻常人家的父子亲情。

  但是皇帝此时已经忘记了,自己与皇太子自己,不仅仅是父子,更是君臣。作为臣子,作为储君,皇太子怎么能够在这个死后,露出惶恐,这不是令大臣们轻视自己么。

  所以皇帝心中认定,皇太子此时心中“绝无忠爱君父之念”。这样一想,皇帝心中非常不快。“你是储君,监国要职,怎能随意离京。”

  皇帝因为心中不快,所以对于皇太子的行为也有些不满意,“快快回京吧,朕并无大碍。”皇太子了解皇帝的脾气,因为胤礽是从小跟在皇帝身边长大的。

  胤礽知道皇帝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儿臣遵旨,便在京中静候皇阿玛。”皇帝令胤礽先行回京,胤礽只能遵从。

  “皇阿玛心中不快,你替孤在皇阿玛身边,多多尽孝。”这一次,从三皇子到十皇子,皇太子都将他们带出来了。

  因为皇太子担心皇帝,但是三阿哥也在,皇太子担心皇帝却不得不遵从皇帝的命令。幸而四阿哥也在,所以皇太子只能嘱托四阿哥。

  “太子殿下现行回京吧,告诉皇额娘,皇阿玛无事。”胤禛其实跟皇帝并没有多么亲近,皇帝是因为胤禛养在皇后身边,有所顾忌。

  而胤禛是因为皇太子的原因,还有十阿哥胤俄,所以在皇帝跟前的时候,总是以沉默无言的时候更多。

  所以这一次皇太子的托付,对于胤禛来说,还是有些为难的。不过,好在胤俄还在,所以胤禛打算到时候将胤俄与自己一道在皇帝跟前尽孝。

  所以这一次皇太子的托付,对于胤禛来说,还是有些为难的。不过,好在胤俄还在,所以胤禛打算到时候将胤俄与自己一道在皇帝跟前尽孝。

  而皇帝虽然是回京了,但是左右大将军,遵照皇帝的圣旨,依旧还是要乘胜追击绝不放过噶尔丹。

  第一战交锋噶尔丹战败,皇帝离开之前给裕亲王留下了一道给噶尔丹敕书。

  皇帝的意思是不责怪噶尔丹先挑起战事,皇帝称阿剌尼等的进攻纯属自作主张,已经受到了责难。

  为了麻痹噶尔丹,皇帝命令众臣商议一番,如何能够令噶尔丹降低自己的警惕心。最后,诸位大臣深以为还是和谈为主。

  此时噶尔丹损失不小,所以若是和谈再送上些诚意,或许噶尔丹还会接受。所以最后大家一致以为,此计可行。

  皇帝临行前交代,左将军福全全权负责噶尔丹此事。最终大家商议,裕亲王福全下令给噶尔丹送去羊一百头,牛二十头。

  噶尔丹本来就是四散而逃,仓皇之间的离开了乌兰布通。如今大清本身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噶尔丹也不是糊涂之人。

  因此噶尔丹派使者传话,夫执鼠之尾,尚噬其手,今虽临以十万众,亦何惧之有!这等于是跟大清彻底的摊牌,皇帝或者是裕亲王的阴谋,噶尔丹表示自己看清了。

  知道皇帝回京之后,噶尔丹派出随从前去京师,打探消息。看皇帝是否真的是病疾甚笃。

  “皇帝自己没有露面,但似乎呵斥了皇太子。皇帝与皇太子之间,似乎并没有那么愉快。”噶尔丹接到消息,便是皇帝与皇太子之间,似乎是闹掰了。

  本来噶尔丹是在乌兰布通的两百里之外驻扎,如今得到了自己信使的消息后,噶尔丹觉得或许京师之中就要内乱了。

  而似乎皇太子的娘舅就在大军之中,若是能够告诉索额图这件事,似乎挑拨离间,也是很好的。能够成功,再好不过,但是若是不能成功造成两方猜忌也是好的。

  “索大人,你是否知道,皇太子在京师被皇帝训斥了呢?”噶尔丹将这件事派出了自己的特使告诉索额图。

  而噶尔丹约见索额图,也在秘密之中进行的。“你这是何意,还有你是谁派来的,天子圣上其实你可以妄议的。”

  “索大人自己心中是清楚的,不是么。”来人一身黑衣隐藏在墨色之中。索额图只能听见来人一口流利的满语,心中想到的是噶尔丹倒是费了大力气。

  “这只是我大人的一番好意,可若是大人你不愿意接受,我等自然也是绝不会为难的。若是大人觉得这件事作假,不如询问京师一番。”

  “到时候,真假自然可以辩驳的。”只不过噶尔丹留了一手,约见了索额图也约见了明珠。所以,明珠在大帐不远处看见的,就是索额图从密林之中出来。

  但是,身边却没有一个随从。想到自己出来的目的,明珠觉得自己或许是中了奸计被人陷害了。为了隐藏自己,明珠只能隐藏在黑暗中。

  得知了皇帝与皇子之间有矛盾,所以噶尔丹再次南进。在京的皇帝知道了消息后,心中是满意的。噶尔丹南进,战场距离京师越近对于大清就越有利。

  因为两军作战除了兵力更重的补给,战场离京师进后清军的后勤线就越短,噶尔丹的后勤线就越长。

  然而这一次噶尔丹行进的方向的确有些出乎康熙帝事先预料,恭亲王常宁所部未能赶到乌兰布通,因为当初火炮将乌兰布通销毁的差不多。

  随处可见的大坑,以及更多的大火蔓延的树林。而其它几路部队中,被留用的阿剌尼率领残部三千余人与福全会合后,便与裕亲王在当初皇帝指令的地方驻扎。

  但科尔沁所在的两万大军,最后并没有拦截到噶尔丹。噶尔丹自己直接往西而去,并没有往东逃散。余部队只来得及赶到乌兰布通以北方向,未能直接参加战斗。

  乌兰布通南面有泡子河与哈而哈河,两河从乌兰布通的西北汇入萨里克河,再向北注入西拉木伦河。这也是当初噶尔丹往西的原因,大清的火炮并不能在河中造成陆地上那么大杀伤力。

  而乌兰布通往东,是一个山坡此坡名为南坡。是无法攀登的峭壁,北面则是一个可以攀登的陡坡,但易守难攻。噶尔丹当初选择山地,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在山中是最好的掩体。

  有茂林在,又是七八月,树木最茂盛的时候。皇帝就算是用少,但是天时不时下雨,这大火也是不一定能够蔓延。

  但是皇帝手中红衣大炮不少,这是噶尔丹自己没有预料到的。本来噶尔丹已经是计划好了,部队兵士从驼与驼之间的缝隙,使用从沙俄购买的火枪射击清兵。

  驼城就是最好的掩体,还不需要士兵自己用手拿着盾牌来守护,从而能够更好的节约兵力,提高攻击也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伤亡。

  从沙俄哪里噶尔丹知道,按照清军当时的弓箭和火枪威力,是难以穿透驼城的。所以噶尔丹放心了,因为当初戈洛文单方面撕毁了双方合约。

  所以噶尔丹对于戈洛文是很不满意的,而戈洛文自己很显然也是明白的,所以戈洛文对于噶尔丹想要知道的一些情报,还是回答了的。

  但是噶尔丹低估了皇帝的决心,也低估了皇帝想要平定叛乱的毅力。五十门的红衣大炮,噶尔丹完全没有想到,皇帝居然会下如此大的决心。

  想到第一战战败,噶尔丹心中还是很忧心的。但是如今自己能够翻转,噶尔丹还是觉得再拼搏一次。最终噶尔丹还是下定决心,南下。

  此次交战,在乌兰布通以西的河流之地,裕亲王福全率清军主力,自大营向乌兰布通方向出发。至中午,抵达乌兰布通西面河对岸。

  清军隔河布阵,列好火枪、火炮阵势。在战斗一开始,裕亲王就下令集中火力轰击噶尔丹的大营。

  但是因为隔着河岸,所以因为火炮射程有限,所以火炮的杀伤作用都是有限的。双方阵势相接的河两岸地域,噶尔丹军在隔河高处隐蔽防御。

  而清军则先要渡河,后要仰攻,裕亲王因着地势原因,所以在前一夜,召集了自己的皇帝恭亲王,以及简亲王,大皇子胤褆,几人再次商议。

  最后诸将商议后决定,在组织正面进攻的同时,由恭亲王常宁率领左翼骑兵,简亲王率领右翼骑兵。左右两翼骑兵从侧面协助进攻。

继续阅读:第217章 噶尔丹失败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孝昭皇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