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噶尔丹军虽然是一时慌乱,但是很快在大军两翼使用火枪的配合下,五百人就将偷袭的清军击败。
作为战事的挑起方,阿刺尼也是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如此惨败,看着四处逃散的士兵,阿刺尼只能逃走。
如此,九千人的队伍更乱。很快噶尔丹的大军杀到驻扎地,看着自乱阵脚的清军,“皇帝若是看着这样的士卒,只怕是再无气焰。”噶尔丹不禁感慨道。
率众冲向四处奔走的逃兵,大杀清军。一个时辰后,阿刺尼所率领的士兵三分之二投降。准噶尔缴获大车五百多辆以及全部辎重。
其余的三分之一,随着阿剌尼等人被迫逃走,在奔逃了一夜后,阿刺尼到了漠南科尔沁。皇帝驻扎后,就接到了阿刺尼战败的消息。
本来是打算将其按照逃兵斩首示众,随后皇帝想到阿刺尼一死,若是蒙古其它部落认为自己太过严苛,从而军心不稳还是得不偿失。
最后,阿刺尼被皇帝降四级调用。但是,皇帝自己心中已经决定,事后秋后算帐。
初战不利的消息传到京师,皇帝此时已经驻扎在了乌兰布通。皇后在慈宁宫率领后妃向皇太后请安,皇帝出征还是在蒙古,皇太后心中担忧可想而知。
“大阿哥的书信,惠妃收到了。那么以后就多到慈宁宫走一走,皇太后跟前也是需要后妃孝顺的。”
纳兰夫人已经是一个月在宫中两次,这对于皇后来说不是件好事。后宫之中虽然是女眷没有前朝约束多,但是也不是世家夫人想来就来的地方。
所以,这一次大皇子平安后,皇后希望惠妃能够适可而止。
皇帝到了乌兰布通后,面对众将士再次强调,各路大军会合前不得与噶尔丹交战。皇帝希望能够给噶尔丹,率先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震慑。
皇帝希望噶尔丹能够轻敌,如此这就是先机。所以,皇帝再三说大军陆续前进,朕亦亲征,姑勿与战,以待各路军至齐发,毋致失利。
皇帝宣布以皇长兄、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命皇长子胤礼为副将,出古北口北上,以皇弟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简亲王雅布、信郡王鄂札为副将,出喜峰口。
因为大皇子安全,所以皇帝觉得令自己的庶长子出兵随军,并非是坏事。以后,大清至少是要平定的其它有异心的人。
所以作为贤王,大皇子今后是定然要好好的为今后的皇太子效命的,那么皇帝如今就需要为皇太子,栽培一个得力的将军。
其它几路兵马还包括阿拉尼部的残余部队,科尔沁方向的大军,盛京和绥化方向等的大军。
左路军就是裕亲王与大皇子的军队,出古北口。右路军就是恭亲王常宁的大军,皇帝要求出喜峰口评叛。
皇帝的意思,两军从左右两翼迂回北进,消灭噶尔丹军于乌珠穆沁地区。康熙亲临博洛和屯指挥,除了左右两翼大军。
同时令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各率所部兵力,西出西辽河、洮儿河,与科尔沁蒙古兵会合,协同清军主力作战。
右路军北进至乌珠穆沁境,率先遇噶尔丹军,在交战中常宁发现,敌我双方武器差距太大,最后战局对大清不利。
“你快南回,向圣上禀报,说噶尔丹手中红衣大炮,以及火枪不少。”常宁没有想到,居然是自己先遇见噶尔丹,但是现在的情况,也是不容常宁后退。
“将军,我军已经损失一千士兵,若是照着这样的速度,只怕后果堪忧。”作为副将能够给常宁的建议,那就是南下撤军。
“再等一等,等到传令兵从卡尔回来后,知道了圣上的圣意后,再行决定吧。”常宁只是右军大将军,皇帝亲征的情况下,怎么能够违背皇帝的意思。
若是皇帝要求此时作战,常宁也只能遵守。不然,还能如何呢?
不过好在皇帝也知道,这样下去只能是自己损失更多,所以皇帝下令右军南退。右军撤退,噶尔丹乘势长驱南进,渡过西拉木伦河。
噶尔丹的大军如今失去了阻拦后,与早已经就在乌兰布通的准噶尔人汇合。“既然噶尔丹手下的人,火枪更多,那么传令左路大将军,小心行事。”
就在噶尔丹率领大军全部达到了乌兰布通后,裕亲王率领的左路军也进至乌兰布通南,但是却并没有与噶尔丹相遇。
“右路军停止南撤,与左路军会合,合击噶尔丹于乌兰布通。”皇帝下令两路大军汇合,皇帝自己同时也在调兵,与左右两路大军汇合。
皇帝亲自率领大军五万,带着武器前往乌兰布通。其中红衣大炮五十门,已经若干的火药,还有更多的火枪的弹药。
同时皇帝并派兵一部进驻归化城,伺机从侧击噶尔丹皇帝决心,要在此地活捉了噶尔丹。
乌兰布通该地北面靠山,南有河,地势险要。当皇帝与左右两路大军汇合后,才发现噶尔丹背山面水布阵,觅山林深堑,倚险结营。
“噶尔丹倒是一个用兵奇才,只是可惜这地势还是有限制。”皇帝用西洋来的望远镜,远观眺望后见,噶尔丹布阵于山上林内。
准葛尔用骆驼上万,环绕乌兰布通山摆成一条防线,而噶尔丹大军系数尽在此防线之后士兵依托箱垛,发射弓矢。
万余骆驼缚蹄卧地,背负木箱,蒙以湿毡,环列为营。骆驼将整个乌兰布通,全部围绕像是另外一座城池。
皇帝见此,将如今的乌兰布通称为驼城。
“虽然驼城之内,不能窥得究竟是有准噶尔大军多少,但是至少摧毁它也并非是件难事。”皇帝心中想出良策,比如以火炮攻击。
“若是以火器为前列,遥攻中坚,摧毁驼城。”皇帝将自己的想法说出,“众卿以为如何。”有木箱易燃,而骆驼乃动物,怕火。
“以火器部队在前,步骑兵在后,隔河布阵。”明珠作为曾经的大学士,也在皇帝的意思上,说出了良计。
除了明珠,这一次陪同皇帝出征的,还有皇帝的舅舅、内大臣佟国纲、佟国维,内大臣索额图等朝中重臣。当然,皇后在后宫坐镇,钮怙禄家的兄弟也一并随着皇帝出征了。
就在大军军营大帐之内,皇帝还作壮行诗一首来鼓舞士气,
“获丑宁遗类,筹边重此行。据鞍军令奏,横槊凯书成。烟火疆隅堠,牛羊塞上耕。遐荒安一体,归奏慰予情。”
八月初一午时,两军交战开始。
清军首先集中火炮,猛烈轰击驼阵。就像是皇帝所预料的,虽然这样减少了噶尔丹士兵的伤亡,但是在死亡面前,人都要逃走,更何况是畜生。
自午后至日落,大清的炮火终究还是将驼阵轰断为二。然后皇帝挥军渡河进攻,以步兵从正面发起冲击,又以骑兵从左翼迂回侧击。
“大汗,大清的炮火威力太大,我们不能抵挡,只怕此地守不住了。可汗,不如我们还是撤军吧。”作为前锋,率先从驼城里冲出来。
大清的炮火实在是有些威猛,将骆驼击败,令其四散逃串。因为驼群恐慌,所以大军也不得不从驼群背后逃出来。
四散的骆驼已经完全不再听从指挥,将自己身后的人全部践踏。若不是逃亡的快,只怕最后,也只能是令所有人受到伤害。
“可汗,此地实在是危险,不如还是先撤离,然后再另行寻找他处决定吧。”右前锋对着噶尔丹汇报了最近的情况,大清的军队用火炮攻击。
虽然是射程不是足够的远,但是却威力巨大,火炮所到之处就是三丈深的大坑。随之而来的,还有无穷的野火。
“撤军,召集所有剩余的部队,全部向着北边撤离百里。然后再一次的整顿大军。”噶尔丹也知道,现在情况危急。眼看着大清的大军,再一点点的向着自己逼近。
噶尔丹知道,如今自己只能撤退,否则定然是要遭受更大的损失。
“圣上,噶尔丹准备撤退,我们是否要乘胜追击。”右翼骑兵包抄,是完全有可能活捉了噶尔丹,只是右翼军队不如噶尔丹的人数多。
若是皇帝下令,噶尔丹准备背水一战与大清军队来一个鱼死网破,最后只怕是造成骑兵的损失,两败俱伤。
皇帝希望能够更好的保全自己的大军,皇帝不希望最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稳中求胜,切莫因小失大。此时夜深,不要轻易追击。”
皇帝下令后,因为此战大捷,所以皇帝下令大军可以开怀畅饮一夜。噶尔丹元气大伤,皇帝也在帅帐布置了精兵,不怕噶尔丹来袭。
对于皇帝的提议,众将士全部欢喜。作为主帅,皇帝与左右前锋,以及几个亲王郡王,一起好好的畅饮一番。
只不过,皇帝难得生病,而康熙二十八年皇帝难得大病一场后,身体似乎就受到了损害。昨夜的一夜酣畅,康熙皇帝不慎受了风寒。
“圣上身体高热,这是风寒与饮酒综合起来后,引起的。”随军的太医,也是皇帝自己的专用。看了皇帝的病症后,太医开始开药方。
“何太医你可是说的实话,如今圣上在军中,军中药材不如京师齐全,若是龙体有了损伤,这是你我不能负担的重责。”裕亲王没有预料到,皇帝居然说病就病。
况且此时还是在军中,若是皇帝有个什么意外,只怕后果。裕亲王简直不敢想象。好在最后,第二日皇帝是苏醒了。
但是从生病至二十七日,皇帝的身体依然低烧,似乎是没有什么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