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哥,十一弟不会有事的。”胤祚养在僖嫔名下,与胤祺也不算亲近。但如今胤褆与胤祉已经回京查看,留在军中的也就只有胤祐与胤祺。
都是兄弟,就算是不亲。但十一阿哥胤禌,也是跟五阿哥是最紧密的。血缘上,到底还是要厚上一层。
“嗯,只是觉得有些不适。十一的身体,还是不错的。突然间听见了这个消息,就觉得自己有些不适应。”
说起来,胤祺不觉得自己有多伤心。但,还是觉得世事无常。却是宫中阿哥公主,死的不少。这些年情况已经不同以往,作为年长的阿哥胤祺以为,自己不会遇见这样的事情。
“倒是令你担心了,我无事。”胤祺拍了拍胤祚的肩。这是兄弟之间的默契,真的是不需要令人担心。
“宜妃娘娘,十一阿哥,微臣无法。娘娘还是这些日子,就多于十一阿哥说说话吧。”作为皇帝跟前伺候,专门为帝后服务的何太医。
就算是快马加鞭的赶回了京师,也只能断定,十一阿哥没有几日好活的。“娘娘也不必怀疑,就算是白晋对于这顽疾,也是无法。”
宫中根本就没有任何一个阿哥,有过这样的一个先例。没有先列就没有诊断的法子,就不能按照方子抓药治病。
何太医知道,这几年从故去的孝庄文皇后,到先帝爷顺治皇帝。再到当今皇帝,都觉得洋人的本事还是可靠地。
但如今的情况,十一阿哥的病症翻遍了《本草纲目》与《黄帝内经》都没典籍有记载。
高烧不退,也并非是出天花的征兆。针灸也做了,火罐也用了。中医能够做的,太医院的太医都试了一遍。
除了让内务府给十一阿哥安排后世,何太医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够做什么。
“麻烦何太医了,这份恩情本宫记下了。”折腾了这么十多天,宜妃自己也精力耗尽受不了。
病情就这样的反反复复,一直比不上胤禟强壮的胤禌,现在更加比以前瘦上三分。“母妃,儿臣如今也享受了常人没有得到的富贵。”
“真的够了,只是儿臣不能在母妃跟前尽孝了。”在病床上,胤禌一脸平静。若是有人直视胤禌的双眼,就能够看出来,对于生死依旧还是恐惧。
只不过,胤禌自己隐藏的很好。
“你想要吃些什么?母妃给你做好不好。”如今,宜妃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够为自己的儿子做些什么。
“母妃不用了,儿臣用些平日里御膳房准备的东西即可。怎可令母妃劳累,这是为人子不该做的。”
一直在上书房读书,对于儒家的孝义忠顺,胤禌学习的透彻。
“九哥与母妃之间有误解,本不是我这个小辈应该插手的。只是,胤禌如今只想看着母妃与九哥能够和解。”
一家人,就像以往一样的。虽然,在宫中谈一家人,是件奢侈的事情。
“我与你九哥,无事。只是你九哥闹别扭而已,你好好休息。皇上与你五哥,就在路上了。”
不知道皇帝会不会来乾西六所,宜妃却还是想给胤禌一个念头。
“妹妹节哀顺变,十一阿哥为人孝顺,也不想妹妹你悲伤。”奎丑七月二十五未时,宜妃所出十一阿哥胤禌,病中逝世年十一。
皇帝回京,已经是七月三十。到底还是没有赶上,令胤禌见皇阿玛一面。宜妃中年丧子,还是幼子受不住打击,二十五日当天病倒。
内务府按照规矩,在八宝山,为十一阿哥选了一块宝地入葬。
十一阿哥入葬宝地,宜妃自己的除了十一阿哥入葬当天,拖着病体送行之外。之后就没有任何的举动,一直在翊坤宫闭门谢客养病。
五阿哥的侧福晋,如今身怀子嗣,宜妃也没有心思多加照佛。倒是皇后,还需要令人关注几个怀有身孕的儿媳与几个阿哥的侧福晋。
“主子,福晋生了个小阿哥。是个小阿哥,健健康康的。”延禧宫内,惠妃听见觉罗氏生了一个阿哥,心中别提多高兴了。
就在四月,五阿哥的侧福晋刘佳氏,为五阿哥生下一子。是皇帝的第二个孙子,比大皇子与三皇子还要早一步。
四月的时候,宜妃抱上了孙子真的就在惠妃跟前,炫耀了好些时候。惠妃心中就这样跟宜妃之间,杠上了。
当传出消息,说觉罗氏怀有身孕后,惠妃心中是高兴的。能够有机会压宜妃一头,也是好的。
“小阿哥,好啊。如今本宫也是有嫡孙的人了,皇帝又添一个皇孙。”惠妃心中欢喜,一扫这些日子的阴霾。
“将三洗的东西,以及福晋坐月子的东西准备好。给福晋送过去,好好的仔细着。”这一次,惠妃在后宫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娘娘放心,奴才一定会好好的仔细着的。”作为翊坤宫的总管,也是宜妃身边的心腹。若是这点事情都办不好,也不需要得到宜妃的信任了。
刚刚生下孩子,觉罗氏拼着一口气,想要知道一个结果。
“奴才的主子呀,您可千万要小心啊。是个小阿哥,小阿哥健健康康的。主子您就放心的休息吧,小阿哥无事。”
觉罗氏一连生了四个格格,如今心心念念的都是儿子。身为福晋的乳母,亲自照顾长大的人,自然是懂福晋的心思。
看着觉罗氏不知道结果,誓不罢休的样子。高嬷嬷心中只盼着,自己的主子能够安生的养好自己的身体。
等着消息的不仅仅是惠妃,还有身为阿玛的胤褆。作为一个阿哥,怎么可能真的就不在意,自己的孩子的性别。
“爷,福晋生了个阿哥。奶娘说,是八斤重。”胤褆的小厮全旺接到消息,赶紧往兵部走给胤褆报喜。
“恭喜大哥,今日该请酒了。”正好三阿哥胤祉在兵部,遇见全旺报喜也是巧合。“弟弟也该给小侄子备着礼物了,大喜之事啊。”
十一皇子胤禌的死,令皇城之中一度蒙上了一层阴霾。皇帝虽然没有说什么,太子也在全力的找寻一个答案,但到底还是没有一个怀疑的对象。
半个月后,十一阿哥的死,也只能被断定是得了疾病暴病而亡。
人心惶惶的后宫内院,在八月底,总算是能够平静了。皇帝也悲伤了一时,便又投身政事。
对于胤禌之死念念不忘的,唯有宜妃这个当娘的。其余的人,该怎么生活还得怎么生活。
紫禁城在寒冬十一月,再次迎来了新的生命,离胤褆的长子弘昱出生,不过一月有余。
十一月初六午时,三阿哥的嫡福晋,董鄂氏为三阿哥生下嫡长子弘晴。皇帝亲自赐名,以晴为单字。
宫中接连迎来两个皇孙,皇帝的丧子之痛也被喜事冲淡了。十一阿哥的死,就这样被掩盖在宗人府的典籍之中。
随着时间的消磨,不负存在。留在每个人心中的伤痕,总是会被时间磨平。
三十六年二月,皇帝下令再次亲征噶尔丹。
“此人冥顽不灵,陛下若是不出兵征讨,将其彻底的消灭。只怕,后患无穷。”兵部尚书,觉得皇帝再一次征讨,才是好事。
故而,对皇帝的举动是百分百的赞同。“臣等附议。”都是赞同皇帝可以再一次出兵,只不过不同的是,究竟是否需要皇帝自己再一次御驾亲征。
诸位大臣,各执一词。
以索额图为首的几个人觉得,皇帝可以再次出兵。这一次可以到宁夏,缩短与伊犁之间的距离将准噶尔彻底消灭。
而明珠等人觉得,皇帝不易舟车劳顿。为皇者,应该以坐镇京师为主。领兵作战的,自有武将出面。
君王应该做的,是武将不能替代的。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
朝中大臣分成两派,就在争论不下之际。从甘州传来的消息,打消了皇帝御驾亲征的念头。
“开城门,甘州急报。”京师通往直隶与罗城等地的京师城门,每日必然亥时落锁。就是皇帝御辇在外,也没有特权要求守城开门。
除非,乃驻守关外的军情要急之事。
从甘州一路过雁门关,路合州,到了京师之外。已经令传令兵百里换一匹千里马,一路疾驰到此地耗时不过两日两夜。
“赫赫大人,这是甘州来信。噶尔丹风寒,已经在二月初三亡。”二月初三到此时,已经足足有半个月的时间。
“给老爷我备娇,我要进宫面圣。”兵部尚书不敢耽搁这件事,如今皇帝一直有心要亲征噶尔丹。如今噶尔丹已死,消息已经到了京师更是不能瞒着皇帝。
差家仆去请了阁老索额图,又派人通知了明珠。兵部尚书率先在城门口等着两个人,前来。
寅时开始开启的城门,正好三人赶上了时间。
“消息可是确切?”索额图这个时候与明珠见面,也不顾不得双方的仇怨。直接拉着兵部尚书询问着消息,想要知道一个真实的结果。
噶尔丹是否生死,关系到皇帝御驾亲征。也关系到,皇太子是否能够再一次监国。这件事,对索额图来说极其重要。
“消息是从甘州来的,一定准确无误。”知道消息真的准确后,索额图一时间头脑中,想出来不下三种的应对方式。
主要是关于,皇帝是否要出兵平定准噶尔的。
“走吧,先去文渊阁等着陛下召见。然后,再看陛下是何意吧。”
心中的盘算,索额图没有开口说出来。明珠也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令人捉摸不透,也看不出究竟在想些什么事情。
“索大人请,”到了文渊阁门口,索额图一看,好大的阵仗。内阁学士,全部到场。六部尚书一个不差,“明珠大人你请。”
两个人相视一笑,齐步走进了文渊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