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皇帝在觉得吐蕃识趣的同时,又不禁想。或者平定了噶尔丹之后,对于吐蕃的管束也应该要提上了议程。
在皇帝龙撵停驻的地方,已经安置了大帐。皇帝出行,即便是条件简陋,但是也不能将九五之尊的身体给委屈了。
这一次,王以诚作为大内总管,还是随着皇帝出行。作为皇帝的总管太监,也是为难王以诚一个宦官,还要跟着皇帝鞍前马后。
但是,这就是王以诚的职责所在。一个奴才,不能伺候主子,要来何用。这个世界上,毫无用处的物品,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玄烨虽然是不满吐蕃的作为,但是到底还是翻开继续看。而《外域通要》还是搁在玄烨随手可拿的地方,这些东西皇帝需要。
况且里面的东西,是兵部以及内线查找的线索。而翻到已经看过的《达赖注教》,只见上面记载:
噶尔丹回到准噶尔,到底还是不如经营了好些年的叔父。
缺少一定的人脉,噶尔丹就算是有了吐蕃的金钱支持,也是不够。在准噶尔缺少人脉,也少了族人的支持。
噶尔丹想要得到汗位,没有一定的兵力是一定不行。最后,好在噶尔丹还是得到了,自己兄长僧格旧部。
以及卫拉特蒙古可汗楚琥尔乌巴什,乃至鄂齐尔图车臣汗的支持。像是噶尔丹大哥的部下,这些人的支持,就能够得到兵力。
在准噶尔部落立足,占有一席之地,对于噶尔丹来说,才是最好的。有了好些人的帮助后,噶尔丹总算是能够投入这场准噶尔内部的权力争斗。
作为前一任首领的弟弟,虽然噶尔丹在准噶尔内部集团,得不到更多的认同。但是在准噶尔的民众之中,噶尔丹还是有很大的号召力。
玄烨手中,甚至有不少的例子能够证明。毕竟噶尔丹的大哥作为可汗,至少还有有一些手段的,或者是仁慈或者是威武。
而不可否认的是,噶尔丹的大哥,若不是英年早逝,只怕还是能够将准噶尔这个部落带向复兴之地。
空有雄心壮志,奈何队友不得力。都说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但是奈何心不齐,也是空有想法而不得行动。
但是作为一个可汗,除了自己的家世之外,过人之处也是要具备的。这些年,其实僧格在自己的族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合格的可汗。
虽然没有大的变革,但是至少上层之间的争斗,已经很少殃及到下层百姓了。能够有这样的改变,对于百姓来说其实,也足够感激在心。
过多了动荡的日子,有一点点的和平期盼,对于百姓来说这个君主都是英明的。所以,当僧格死的消息传出来后,其实准噶尔的子民是心中惶恐的。
而知道僧格的弟弟,或许会有力挽狂澜的能力后,众人又将希望寄托在了噶尔丹的身上。毕竟,有其父必有其子。那么,有一个不错的兄长,那么噶尔丹也至少还是不错吧。
当得知噶尔丹率领一千人,回到了准噶尔后,不少人心中虽然是有些忐忑没有底气。但是,至少还是愿意接受噶尔丹能够胜利。
还是欢呼雀跃的,为噶尔丹准备了丰盛的接风宴,给噶尔丹洗尘。
噶尔丹其实也没有令,那些相信自己的人失望。得知了准葛尔内乱,一直在天山一带,对于准噶尔虎视眈眈的车臣与卓特巴巴图两个部落,准备联手杀入准噶尔。
总是会有那么一种人,在势力面前,屈服的最快,涉及到自己的生死时也是逃命最快。准噶尔的上层人,面对已经大军压境的两军联盟。
已经分裂成为了主战与主和两派,主战的无非就是要团结部落的青壮年,一起为了家园而战斗。而至于主和的,则是认为这个时候已经找不到能够带领大家作战的英雄。
“若是你愿意战场,那么我也是不反对的。只要你愿意带兵,我就支持主战。如何,只要你能够答应。”
看着主战派的头领,一副不能威武不能屈的样子,主和派的首领意思明确,但是却言语讽刺。很明显,也是看出了主战派的贪生怕死。
“你这是什么意思啊,你说我贪生怕死,你呢居然就要拱手将自己的家园放弃么?你心中的热血呢?我没有想到巴布洛,你是这样一个小人。”
“喝,我是小人,罗布说清楚啊,究竟我们谁才是贪生怕死的。你无非就是因为,你手中还有三分兵权,所以就迫不得的想要自理吧。”
主和派的巴布洛对于主战派的首领,罗布是看的分明清楚。“若是你有勇气,你早就应该带兵出征了,而不是还在这里说风凉话。”
“不同意和谈,那么你又为何至今还是不愿意上战场呢!说白了,其实也才是口是心非的家伙。贪生怕死,也不知道究竟是谁。”
“你说我,是啊,我是怕死,你就不怕死么?都说好死不如赖活。既然是如此,我宁愿活着还是有错了?”
“哼,既然是如此,那么主和又有什么错。至少,那些士兵,因为和谈而不会死不是么。和谈,付出的代价,无非就是需要你拿钱。”
但是说白了,和谈之后,遭殃的也还是百姓而已。会受到损伤最小的,利益损失最小的,还是准噶尔的百姓。
“好了,既然是两位各自不能劝服对方,那么可是允许世侄我说一句话。若是我愿意带兵出征,只怕两位世伯相比也是不想成为阶下囚是吧。”
噶尔丹虽然是权力不大,但是到底还是汗位的继承人。如今只是被人为地排斥了,这个时候的会议,却不会将噶尔丹排斥在外。
所以,看着两派人争执不下。噶尔丹知道,越是富贵人,越是惜命。懂得了财富与权势的好处的人,怎么愿意轻易地去死。
所以噶尔丹自己毛遂自荐,主动请缨。噶尔丹清楚的意识到,这才是自己一展拳脚的大好机会,与已经在温柔乡中沉迷,消磨野心的其他人不一样。
噶尔丹从来不觉得,上战场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天生的男子野性,在噶尔丹的血脉中沸腾。这是属于剽悍的民族的百姓,永不沉寂的心。
都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只要愿意豁出去,将生死置之度外,噶尔丹知道自己一定能够训练处,一直所向睥睨的军队。这样一支军队,一定能够像成吉思汗的铁骑一样的横扫天下荡平这霍乱。
“你,你手中有足够的军队么?不过区区一千人,就妄想去上战场。年轻人,你还是省省吧。”打量了噶尔丹一番,对于噶尔丹的口出狂言,罗布是一脸的轻蔑。
“只怕,大人这话说叉了。若是我不愿意出兵,按照世伯的意思,只怕就是要和谈了。但是世伯可是想过没有,一旦是和谈,那么一定就是要割地赔款的。”
“那么,这些钱财与土地,来自何处不知道世伯可是想过了么?”噶尔丹自己不着急,反正也不只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在。
有了损失也一定不是自己,反正自己也是损失最小的。噶尔丹笃定,自己这些年在吐蕃的经验告诉自己的事实,一定是正确的。
最后,噶尔丹还是如愿以偿了。毕竟,噶尔丹的话是实话。
噶尔丹率部七千与车臣、卓特巴巴图尔联军激战在阿尔泰山,而这七千人,已经是准噶尔的绝大数的青壮年。为了保卫家园,都上战场了。
再说其叔父与堂兄,这个时候也是摒弃了之前的不满。这是自僧格死后,叔侄两人,第一次的和好。在阿尔泰山,两兵交战双方都是率万骑接战。
而噶尔丹定下策略,三分其军而出峡谷。其一驰向东,马蹄践踏成飞扬,尘翳降天日。
其二从下关入道,在下关,噶尔丹自己作为先锋。噶尔丹一马当先,跃马挺枪,当下最深入下关敌军。在包围之中,斩杀百十骑。
先不说这战术如何,就说这样不要命的做法,也是颇有震慑的。毕竟人都是怕死的,俗语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如此破釜沉舟的做法,在中路军这里,就将敌军击溃。而在包围圈之中,也多亏了自己人配合好,所以冲锋陷阵的噶尔丹身不著一矢。
而西路军在阿尔泰,断其后路,来一个翁中捉鳖。是噶尔丹的叔父带队,作为有十余年作战经验的人,噶尔丹深信这一战自己的叔父一定不会令敌军逃走。
这一场算是实力相差还是有些的两方军队,最终还是噶尔丹将车臣、卓特巴巴图尔联军击退,联军失败后退守金陵口。
金陵口,也是名副其实。岭高,只要占据了制高点,转石如雨下即可摧毁在谷底的人。所以在金陵口,其实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如此轻易丧命的地方,就算是噶尔丹亲自下令,命交替仰攻。已经对于噶尔丹心中佩服的众人,其实还是不愿意这样,轻易敢往。
没有一个人,明知是死的情况下,还要轻易地选择狗带。
看见忤逆自己的,还退步不前的士兵。分明胜利就在眼前了,但是偏偏因为眼前的一些些许苦难,就要放弃。这是噶尔丹,不能忍受,也不能接受的。
“将军,这件事只怕是需要从长再议。”作为副将,也不愿意看见噶尔丹就这样的因为这些事情,与自己的亲随僵直起来。
毕竟如今支持噶尔丹的,都是这些士兵。而这是士兵,才是准噶尔的未来。才是民意所在,若是仅仅只是以为凭借着自己的武力,就能够成为下一任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