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顺治皇帝和董鄂妃
意点星动2017-10-19 17:083,452

  费扬古只知道,当自己阿玛死,虽然是觉得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何去何从。但是费扬古还是心中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作为依靠皇贵妃的家族。

  定然是要与皇贵妃成为真的一家人,密不可分。所以,顺着自己的姐姐的意思,约束家人不要令其为难。

  宫中赏赐总是有的,因此董鄂氏的身份也随之改变了。不再是,只有正红旗一个董鄂氏,而无人知晓正白旗也有一个董鄂氏。

  而当初董鄂氏能够被太后让步,答应册封皇贵妃,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董鄂妃生下了小阿哥。顺治皇帝不如当今圣上,子嗣丰盛。

  所以圣母皇太后看在小阿哥的份上,让步了。而费扬古也知道,只有皇帝的恩宠不断,自己的家族就一定能够真的一举成为人上人。

  这是一个好机会,皇后就算是有圣母太后护着,那又如何?太后还能够活多久。这样的想法,一直都是鄂硕与费扬古父子。心中的真实想法。

  直到顺治十五年,四皇子死在了重重庇护的皇宫之中后,费扬古才清醒的认识到。皇宫,尤其是经历了两朝皇权跌宕的太后。

  早已经看淡了骨肉情,是孙子那又如何。皇太后不喜欢孙子的生母,所以这个孙子对于自己来说,依旧还是可有可无的。

  愿意,能够给皇帝生下儿子的女人,普天之下多了去。一个董鄂氏,不过就是一个董鄂氏。

  当费扬古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家族冒犯了皇太后,犯了弥天打错之后。想要挽回却已经晚了,皇太后已经彻底的厌恶了费扬古。

  从天堂跌落到泥潭,只怕最大的落差也莫过于此。

  之后,随着皇贵妃的死,费扬古已经变得聪明了。不在皇太后跟前出现,碍着太后的眼睛。甚至,四皇子的死已经让费扬古明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是皇帝的,那又如何。皇帝是太后所出,不是么。

  如今,皇帝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证明了这个时候,董鄂氏乃至自己是有皇帝能够看重的地方。所以,费扬古与希福想法不一样。

  这是自太皇太后驾崩后,六年来,也是自从被太皇太后厌恶后。正白旗董鄂氏,近四十年来的第一次崛起。

  费扬古知道,这个机会弥足珍贵。所以,费扬古不愿意放弃。

  皇帝将希福撤下来之后,也没有再派人将希福顶替。一支四千人的队伍,如今全凭费扬古做主。

  按照皇帝的命令,费扬古在接到圣旨后第二日出发。从归化城到图拉,需要两日的时间。而这短短两日,需要的是精良的骑兵。

  而费扬古需要的骑兵,正好是皇帝派给费扬古的四千人。每一个人都是训练有素的,可以说是能够以一当五,不成问题。

  经过两日的赶路,到达了图拉城后。方圆百里之外,以城墙为中心扩散的骑兵,没有找到噶尔丹的身影。

  也没有找到有大军的迹象,已经能够判断,图拉没有遭到入侵。

  将最新的情报,令传令兵告诉皇帝。噶尔丹并没有出兵图拉,皇帝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是传召了兵部尚书。

  在之后的商议之中,内阁学士也好,兵部尚书也罢。以及几个亲王大臣,都觉得这件事并非是无中生有。

  所以,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噶尔丹的调虎离山之计。考虑到噶尔丹可能要调出费扬古,进攻归化城,玄烨召费扬古回师商议战局。

  同时皇帝再将六千兵马调往归化城,这样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城池,皇帝不打算丢。主将虽然是离开了,但是副将还在。

  而玄烨与内阁学士商议的结果都是认为,还是需要找一个熟悉归化城具体情况的人,才能够知道究竟要制定一个怎么样的结果。

  才能够,最好的守住归化城,而防止噶尔丹借着先机,侵占归化城使大清在这个时候落了下乘。

  而这些朝事,皇后在后宫虽然是知道动向。这个时候,正好是温僖贵妃缠绵病榻,皇后就是知道也没有那个精力再分心。

  这一转眼,等到皇后再一次关注前朝的事情。已经是皇帝要出兵亲征噶尔丹,一扬国威。

  三十四年皇帝忙碌,因为皇太子胤礽的大婚。皇后忙,因为温僖贵妃的死。而有野心的噶尔丹也不空闲。

  三十四年四月从科布多出发,然后噶尔丹到了哈密。因为皇帝的先见之明,所以布局之后费扬古前去与哈密有百里之遥的地方进行防御。

  而这个地方,就是图拉河流过的图拉平原。到底,最后噶尔丹还是只是一探虚实而已。两千兵马,迎战费扬古的五千人,定然是没有胜算。

  这个时候噶尔丹也没有说看重面子的,为了保命噶尔丹自图拉河向西窜去。就这样算是费扬古不战而胜,而噶尔丹自然是不战而败。

  在人数上的胜利,也还是胜利。所以皇帝还是觉得嘉奖士气也是可行的,费扬古很快被授右卫将军,仍兼归化城城主管理归化城的军事。

  就这样,在归化城算是长居的费扬古,本来以为自己就只会在归化城做一个守边大将的时候。皇帝的诏书,再一次到了归化城。

  这一次因为是军务的原因,所以皇帝并没有特派宦官传旨。因为是需要抢占时间,所以使用的是八百里加急的驿站传报。

  在京中用宦官也还说得过去,若是再边疆,皇帝自己也是知道,宦官的风气一向是不好的。所以,为了避免最后造成什么坏的影响,这一次皇帝摒弃宦官。

  而传到归化城得诏书,乃大肆封赏。玄烨下诏,授费扬古为抚远大将军。而随同费扬古被册封的,还有在归化城得都统伊勒慎。

  而作为护军统领、宗室的费扬武和瓦尔达,副都统硕岱,将军舒恕则是被皇帝册封为参赞军事。而这一次的册封之后,需要费扬古做的,就是率军作战。

  费扬古率领四万兵马,作为西路主帅,需要做的就是在宁夏,以及河套一带,防止噶尔丹溃败之后,西逃。

  皇帝已经在布置好了棋局,这时候要做的就是请君入瓮。

  所以,断绝噶尔丹的后路,这一次皇帝要一举歼灭噶尔丹的叛军。西路与东路,已经有了五万大军之后。

  玄烨亲自率中路四万人,从古长城过,然后出独石口北上,直指克鲁伦河上游。与东西两路大军约定期限,对噶尔丹夹攻,就是对噶尔丹撒网。

  皇帝最后经过权衡,觉得还是在克鲁伦河歼灭噶尔丹的队伍,是一个很好的决策。有了这个计划之后,最主要需要做的就是确保噶尔丹不会临阵脱逃。

  毕竟,这一次皇帝亲征,不论如何最后都要一举成功。

  三十五年三月,皇帝玄烨率中路军出塞。二月初九是钦天监告诉皇帝,适合祭天点兵的吉日,而要想真的旗开得胜。

  最少,出兵不能过早。塞北天寒地冻之际,若是贸然出兵,最后只会是给皇帝造成损失。

  两个月的长途跋涉,五月初,皇帝率领的四万大军,经科图继续渡漠北进,逐渐逼近噶尔丹的大军。

  虽然大军前行速度缓慢,但是皇帝也没有闲着。至少,关于噶尔丹的不少情报,已经呈放在了皇帝的御案上。

  都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放在皇帝御案上的,一封封的书信,都是一个叫噶尔丹的人,生平的大小事情。

  早年噶尔丹被吐蕃传藏五世达赖喇嘛,认定为三世尹咱呼图克图转世,因此噶尔丹入吐蕃学佛。正好,因为噶尔丹的兄长继承了汗位。

  噶尔丹在准噶尔也没有用武之地,因此噶尔丹在吐蕃倒也是自得其乐。不过噶尔丹不是在吐蕃真心的专研佛法,而是经营势力。

  所以当得知自己的兄长僧格珲台吉,在准噶尔内讧中被杀。噶尔丹得到达赖允许而还俗,本来在吐蕃的消息,皇帝是知道的不多。

  如今因为庇护了漠北,玄烨在漠北再修寺庙,还是供奉达赖。在吐蕃的五世达赖,权衡之后,自然是倒戈皇帝。

  僧格在内讧中被杀的事情是康熙十年,虽然是距离如今已经二十余年过去了,但是不妨碍吐蕃人将消息保管的很好。

  所以,如何皇帝还能够从一些文字中,看出来噶尔丹的行踪。

  一方可汗被杀,自然消息很快传到吐蕃。这些年,噶尔丹在吐蕃也不是白呆的。不爱经文,所以周旋在吐蕃贵族之间,结果就是除了五世达喇的宽容。

  噶尔丹还得到了吐蕃僧俗贵族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支援后。噶尔丹日夜兼程返回准噶尔,至于返回准噶尔后噶尔丹所做的,皇帝还没来得及看。

  王以诚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奴才,想到皇帝忧心国事,这些年更胜。而皇后当初在乾清宫交代,务必要伺候好圣上。

  作为奴才的,不就是要盼着主子好么。只有主子好了,作为奴才的自己才能够过的好。所以,王以诚自己端着准备好的晚膳,要劝一劝皇帝尽早的用。

  当王以诚端着晚膳送到玄烨面前,就知道皇后却是是了解皇帝的。

  用过了晚膳,皇帝这个时候算是有了时间,能够翻阅噶尔丹回到准噶尔后,做的事情。呈放在御案上的《外域通要》,每一年要记载这些事情。

  但是在玄烨手中的这一份《达赖注教》中,所言的噶尔丹临行“达赖喇嘛多秘语,噶尔丹膜拜别”,就已经足够令人浮想联翩。

  虽然其中没有涉及到,吐蕃究竟支援了噶尔丹多少钱财。但是,想必也是不少的。玄烨越看就越想要深想,那些自己不知道的秘密是多么的惊心。

继续阅读:第268章 吐蕃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孝昭皇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