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已经收拾好了自己破败的心情,虽然是遗憾,如今这个皇宫越来越令自己感到寒冷。皇后却不得不死守着,自己心中的那一份职责。
说来讽刺,钮祜禄氏,堂堂的开国五将家族之一,如今后辈掉落。已经沦落到,唯有皇后一个人苦苦的支撑着这个家族,不至于完全的败落。
“陛下回乾清宫了,就将这件裘衣送过去吧。”皇后已经有两个月没有与皇帝有过接触了,这个时候送一件冬衣。
正好缓和缓和,两个人之间,因为温僖的死而造成的裂痕。皇后不能坦率地说,我不稀罕皇帝你的宠爱与愧疚。
哪怕只是皇帝的敬重,对于皇后来说,这些都是在后宫,保全自己与胤俄,助胤禛一臂之力最好的东西。
战场上,最壮丽的,莫过于沙场点兵。而这一次,康熙三十五年甲子二月初九,大吉之日。皇帝亲自在午门外,策马铠甲点兵。
九万大军集合了京中的禁军右翼,作为护卫皇帝的亲随部队。同时,在当年驻防辽东宁古塔的八旗之中,皇帝抽调了七千人,组成了骑兵。
二月的天,在四方城已经冰雪融化。但是对于漠北来说,这个时候,就算是再下一场雪也是不会令人觉得奇怪。
而皇帝与皇后的关系,所谓的闹别扭不外就是,两个人自己的暗中较劲。皇帝御驾亲征,这一次依旧还是太子监国。皇后在坤宁宫,继续掌管后宫。
除了辽东宁古塔的七千人,因为适应于辽东一样寒冷的漠北,所以作为骑兵之外。从晋中与陇西征调的无万兵马,是步兵最大的组合。
驻守嘉峪关,玉门关一带的士兵,皇帝没有打算动。噶尔丹在十月撤兵,皇帝在午门点兵之时准噶尔的大部队,依旧还是老地方科布多。
《孙子兵法》说兵贵在神速。皇帝这一招,下马威,虽然不能给噶尔丹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是,在战术上鄙视噶尔丹皇帝还是乐意的。
除了五万的步兵之外,就是三万,可以做步兵,也可以作为骑兵补充的士兵的组合。比九万大军更先开拔的,是户部从国库中拿出来的粮草。
九万大军由皇帝亲自调配。而作为主帅,皇帝将大军分东中西三路进击。
东路大军一万余人,由辽东将军萨布素率领。在京师领旨谢恩后,萨布素回到辽东。按照皇帝的意思,带着大军从盛京开拔。
越外兴安岭西进,出克鲁伦河实行牵制性侧击。
西路四万人由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为主将,分别出归化、宁夏,越过沙漠,会师于翁金河后北上,切断噶尔丹军西逃科布多之路。
这一次皇帝没有派裕亲王与恭亲王,作为左右大将军随军出征。当年,裕亲王的失败,造成了今日的局面。
虽然皇帝是与裕亲王福全兄弟情深,但是玄烨这个时候是皇帝。因此作为抚远大将军的费扬古,就成为一个不错的人选。
三十二年皇帝与内阁商议后,觉得噶尔丹就是一个祸患。噶尔丹一日不死,对于皇帝来说心中就一日不得安宁。
其中皇帝对于归化城的担心,更加是重中之重。归化城北枕巍峨起伏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可通北部丰美的草原。
南临波涛滚滚的黄河水,与鄂尔多斯高原隔河相望。东连连绵起伏的蛮汗山,西连河套,为西进甘宁之门户。
归化城坐落于黄河、大黑河冲积而成的平原上。这里土地肥沃,地形平坦,灌溉便利,与宁夏的河套平原并立为沙漠草原上的两颗明珠。
如此重要的地方,皇帝怎么能够放手。尤其是,归化城建成在明隆庆六年。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延续,而是对于蒙古人来说,这是一个与大召寺一样存在在蒙古人心中的城池。
若是说的严重一点,可以说,得归化城得蒙古民心也是不为过的。
当时驻牧于土默川的蒙古族首领阿勒坦汗,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阴,黄河之滨,破土建设具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伟美丽的城池。
该城竣工后,秉承着蒙古与大明关系缓和的结点。隆庆皇帝赐名为“归化城”。归化城可以说是一次尝试,自古从匈奴到元朝以来,蒙古人都是逐水而居。
像在层峦叠嶂的青山下,再一次的仿建元大都,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若是要蒙古人住入归化城,那就意味着,蒙古人要放弃千年的祖宗遗训。
归化城坐落在草原上,显露着一派苍郁生机。可以说,算起来当初的决定,造福了后世子孙。至少,归化城在之后的百年间,与大明皇朝的互通贸易,一直以来,都是有益的。
也是因为如今归化城越来越繁华,富足。所以,玄烨更加舍不得,归化城好好的,就这样的落入了噶尔丹手中。
若是归化城真的就归噶尔丹所有,无异于增添了噶尔丹的助力。因此,皇帝觉得归化城增加戍兵,而武将之中,不是像廉颇老矣的老将。
就是老牌世家皇帝忌惮的功勋贵族,选来选去。最后,正白旗董鄂氏,被孝庄文皇后打压的费扬古。
反而,这个时候,成了玄烨能够相信,也能够重用的人。玄烨斟酌之后决定,以费扬古为安北将军驻守归化城。
就在去年的多伦会盟之后,噶尔丹派遣的人,打听到了康熙在多伦会盟上,不但是展示了火枪与火炮。甚至,对于喀尔喀蒙古几个部落,皇帝都是派出火器营亲自教用武器。
噶尔丹自然是不会真心要臣服皇帝,但是玄烨的举动还是令准噶尔的一部分族人,觉得与大清皇帝为敌不是明智的决定。
所以噶尔丹再熙三十三年遣使来朝,想要在太和殿朝见皇帝后,使臣向皇帝转告噶尔丹的意思,请求入贡。
接到了书信后,皇帝命费扬古发兵出迎噶尔丹的使者团于布赫。这一次噶尔丹派出的使者团,规模不小。
而费扬古一个堂堂二品朝臣,也是率兵亲自一路护送。在护送的同时,费扬古不忘皇帝的命令,侦查这些人之中是否有居心不良的。
毕竟男女人数合在一起后,计算还是有一千多人。皇帝是接受了噶尔丹的求和信,但是至于皇帝怎么安排这些准噶尔人,就不是噶尔丹能够做主了。
费扬古完全遵守皇帝的意思,把这些人留在了归化城。再说远在京师的康熙帝接到书信之后,只觉得噶尔丹居心叵测。
同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是为与朝廷修好,实际上是派人到内地窥探虚实。不怪皇帝要阴谋论,反而是从议政王大臣,到内阁九卿。
满朝上下,就没有一个人是觉得噶尔丹不是狼子野心的。
所以玄烨命礼部侍郎满丕下谕谴责噶尔丹的使臣,同时令费扬古把他们遣还。
噶尔丹的特使,六月下旬到达的归化城。而七月,皇帝就听闻噶尔丹窥探图拉。正好,这一次两方都厌烦对方的花招。
费扬古驻守归化城,与图拉相近。玄烨再一次下令令费扬古与右卫将军希福一起率军前去抵御。
同时,也是探一探噶尔丹虚实。是不是,真的就有实力要再一次兴兵。玄烨给了两个人一共四千兵马。而噶尔丹号称是一万兵马,驻守图拉。
听闻这个消息后,再一看皇帝的意思。希福觉得,还是应该请求增加派兵。而对于希福的折子,皇帝看来就是希福不战而屈人之兵。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对于希福的心态,皇帝除了责备。自然不会答应的,这就是一步棋。考察双方作战心理的时候到了。
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兵家谋划,总是如此。
玄烨责其有恐惧沮丧之心,让他不要去了。而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对于要向在皇帝眼中,再一次得到一点信任的希福来说这绝对不是好事情。
在朝堂上没有皇帝的重视,就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希福知道,接到圣旨的这一刻,就表示自己却是被皇帝所弃。
就算是这样,机会是自己放弃的,若是再选一次。希福也不认为,自己不会说出原本的话。有些事情,原本就在自己的心中。如今,只不过是得失之间,一种换算。
‘罢了,我本身就是如此的一个人。’希福不去,费扬古自己不存在这样的担心。皇帝如今,好不容易是再一次重视了满洲正白旗的董鄂氏。
费扬古自己肩负使命,势必要领家族再一次跻身于名流世家。想到自己的阿玛,费扬古就对于那些阿玛做出来的决定,心中感到失望。
费扬古原本也以为,凭着自己姐姐的容貌与手段,摆脱了一个无实权的亲王之后,对于自己的家族只要抓住了帝王心。那么,只要投资就一定有回报。
结果呢?费扬古看着自己的姐姐,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皇贵妃,受到皇帝的百般宠爱。虽然是昭圣皇太后是迫于无奈,不得不妥协。
但是费扬古与自己的阿玛鄂硕一样,深以为只要皇帝宠爱,皇贵妃在宫中再诞下皇嗣。今后,子凭母贵,母贫子贵。
那么,或许皇贵妃之子,就是今后的帝王。那么作为皇帝的外家,身份就足够的显赫。再说当今皇后无子,那么皇贵妃是有机会在今后,成为太后的。
就像,当今皇上登基之初,母后皇太后与圣母皇太后,东西两宫并立。
只不过,后来费扬古才知道,就算是活了像自己阿玛那样的一把年纪,只怕也是没有想到,事情的最后,会是这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