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是还不到风平浪静的时候,京城已然笼罩在风云诡谲之下。边疆那边,张小将军仍然是难觅踪迹、生死未卜,钦差日夜兼程的赶往,似乎也是京城中无声弥漫的硝烟的蔓延。
而四皇子成为了手握戍京十二卫之四的唯二之一,一下引至众多注目,先前许多一心看好二皇子的人也不得不重新考虑,虽然之前四皇子一直态度暧昧,可一旦手中的势力到了一定程度,同为皇子,难道会不想搏一搏吗?会不会四皇子也就是一直在等这个时机呢?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二皇子一方还是迫不及待,毫不掩饰对四皇子的拉拢之意,宫中苏贵妃也与四皇子生母锦妃走动频繁起来,没有明确的意思,但二皇子一方表现出来的已够明显,且皇帝也似乎有意默许这种行为,不然在这个关头,行事太过高调必然会招惹是非,皇帝意图削弱张家打压太子,二皇子优势更彰显,就算是只是被皇帝利用,也是有机可乘,之前虽然对四皇子也抱有拉拢之心,但只算是加重砝码,不是非要不可。因戍京十二卫身为京畿卫,直接受命于皇帝,统领虽握有兵权,但受制较为严格,互不干涉,不得私自往来,每二卫之间,相对独立,也就是对兵权的一种限制,但现在四皇子打破了这种限制,更重要的是皇帝的态度,在二皇子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突然选择扶持四皇子,本来四皇子身处的位置,更像是站在皇帝一方,皇帝再将手中更多的直接权利划归四皇子,二皇子警惕,试探拉拢,一来揣测皇帝的态度,二来也是防范,若是挡路者,必得趁早清除才好。
而太子一边,只是派人给四皇子送了份贺礼,再表达了一通四皇子也算是为了张小将军临危受命,张家上下皆是感激,太子也十分感怀云云,似乎没什么重点,不过皇帝盯的紧,也情有可原,想来四皇子也不会想引火烧身,自毁长城。这么看来,无论最后是二皇子拉拢了四皇子,还是四皇子起势,如果太子这次真的翻不了身了,那接下来,便是二皇子和四皇子之间的大戏了。
猜测纷纷,虽然没谁敢明目张胆的说,在这种气氛下,先前还在为太子有杀人嫌疑却像是被包庇一事气势汹汹愤愤不平的众多学子,也少再发声了,也因已到放榜之日,众学子的科考成绩公布,有人欢喜有人愁,但当前入仕,特别是做了京官的,可没那么安稳,其实在这些学子之间,早有势力侵入,先不论皇帝,各方都不会放过招贤纳士的机会,虽然及不得林寒斋那样的,也比不上易源阜,但这些众里挑一的学子,定不会一无是处。
不出所料,易源阜榜上有名,不过也未至前三,只是一个恰到好处不算扎眼的名次,但比起其他还未明去向的,易源阜定会留在京城已成为心照不宣的事情。对易源阜,也就是对易家,对易老的试探,自然不少,但此次易老回京,是得到皇帝的首肯,似乎是破冰之举,易家在当今皇帝登基之后,并未受到重用,而是一直远离京城,皇帝的态度可想而知,但此次皇帝与易家的动作,也让人开始怀疑,之前皇帝与易家,是不是并不像外人看到的那样?那么显而易见,易源阜是皇帝的入幕之宾,留在京中也成了当然,只是,易源阜身世敏感,皇帝是否放心重用,怎么用,不仅是取决于皇帝,这其中,易老和易家能推动多少,也是关键。
少有人知的,易源阜被太医诊断的结果,即便是太医院首,也说是无力回天,当前也只能用汤药补品勉强续着命,到底能活多久不一定,少则几月,多则几年,绝不是长命之相,期间若有意外,一定凶多吉少。这样的结果,足够叫皇帝稍加放心,但对易源阜却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对易老来说,本来还对太医报以希望,但结果却没有任何改变,易源阜命该如此,那么多年,他自己多少也只能接受,只能过一天赚一天,对死亡不再惧怕而是倦怠,惶惶不安的折磨比病痛还可怕,可至少不是现在,不能在现在死,易老日渐年迈,反而对易源阜依赖起来。易源阜的祖父几年前意外去世。早年丧妻,晚年儿女皆离,易老身边的小辈只有易源阜一人了,黄昏已至,行将就木,往日有多少风光仇怨,皆如过眼云烟,大概是真的寂寞了,才知道要掏出真心来留住身边的人,无论当初易老出于什么目的,到底是易家将易源阜养大的,也是易老从不教他仇恨,而是得到认命和恭顺的指引,如今也好,他能对死亡认命恭顺,易老也不必再时时提防着他生出反心连累易家,那么易老若要在他这里讨个心安,想让他认同那份真心,他做了便是。
皇帝钦赐了许多补品补药,没有大张旗鼓的送,易源阜病重之事,一如既往对外隐瞒,至于要给他个什么官职,皇帝倒是想能拖则拖,反正不是现在,能耗到易源阜油尽灯枯了最好。皇帝还是不想有这么个人进到朝堂之上,威胁太大,会造成的不稳定因素太多,再说,以易源阜的身体,也不适合做官,更何况还要掩人耳目,好在易源阜并没有表现出十分渴望的样子,易老也没有什么动作,至少目前来看,易源阜作为一个十分有用的棋子,能在暗中行事,是为上策,易老在明,易源阜在暗,关键是,易老已经将许多重要之事,交托给易源阜,而外人的目光,还停留在易老身上。这可是绝佳优势,只需要对外稍作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