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臣们一番陛下英明的颂扬之后,早朝完毕,因为九殿下的出色表现,使得靖澜取得了建立朝代以来,对北夷作战的第一场胜利,举国上下全都喜气洋洋,百姓们越发觉得他们认为的不错啊,当年就算是前朝的永正王爷对战北夷,也没有得到什么好的结果啊!可见九殿下真是厉害啊。
梁岐留了下来,他与萧询义都了然,“小九真是出了名了这次,恐怕周围几国的公主都要哭着喊着嫁过来了,年少成名,赞誉加身,不知道回来之后的小九,是个什么样子。”
萧询义倒是不担心,“小九还是小九,他平时就已经骄纵到没边了,回来再过分能过分到什么程度。”
梁岐了然,只觉得好笑,想起萧长暮平日在皇城嚣张跋扈的样子,的确是不能再过分了,但是随即又忍不住感叹,“不过,若不是陛下的宠爱,小九也不会养成这种天不怕地不怕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性子,没有这个性子和胆魄,这一战恐怕还是悬。”
“是啊,在那种几乎是败局已定的时候,接下来那个担子,虽然跟朕闹了几次小脾气,但是朕的小九终究还是个识大体的人,除了他,恐怕还真没人能做到纵横北夷整个南北国境,追杀巴鲁察,焚毁北夷圣庙。”至今说起来,萧询义其实还是没想到小九胆子那么大。
当时萧询义和梁岐说,“十有八九小九把朕让他去北地受苦的火气都发给巴鲁察了。”
梁岐也感叹,总有人任性也任性的如此光芒万丈,肆意妄为也妄为的这样扭转乾坤……大概这就是天纵奇才吧,“小九还真是幸运。”幸运有一个强大的帝王,无条件包容他一切狂傲肆意。
萧询义说到这里,有些心疼,“小九真的算是幸运吗?他经历过什么,只有我们知道,朕真的……很担心他,而且,小九是个好孩子,他这一身本事是怎么来的……朕宁可他不要这么辛苦。”
梁岐想到萧长暮的病情,也是惆怅的叹了口气,“陛下宽心,总会找到的,阎王爷也管不住小九的。”
军营那边,将士们还没和他们的大将军相处够,就等来了圣旨,几乎所有的将士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封赏,镇国将军罚俸三年,位置并没有变动,而最大的封赏众望所归的给了九殿下萧长暮。
随着萧长暮的功绩传遍了整个靖澜,百姓们几乎都希望把最好的都给了他们的九殿下,包括封赏,但是九殿下已经是盛宠加身,并且靖澜百姓们是早早就听说这位小殿下只想四处玩乐无心朝堂之事这个性子,还有什么更好的给九殿下呢?
他有着最受宠的皇子的身份,珍宝器物之类的,就算是萧询义自己也喜欢的,也会优先考虑九殿下的喜好,这么想来,他们九殿下似乎真的是什么都不缺,赏赐还能是什么呢?
圣旨到了,在九殿下还未离开军营的时候,怀贤就亲自传递了圣上对于九殿下的喜爱,因为这一次的战功赫赫,一己之力挽救战场危局,扬靖澜国威,因此,封九殿下萧长暮为暮王,封地任选,甚至,如果不想选择,可以选择留在帝京随王伴驾。
将士们都知道他们陛下十分喜欢这个孩子,所以这道圣旨下了之后,大家也都觉得没什么,本来就应该这样啊!民间,百姓们也都觉得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实在是因为给不给暮王封地,都无关紧要,因为这位皇子好像从一开始就闲不住,喜欢到处乱逛,游山玩水,所以这样,应该是最好的结果了。
而在此之后,回乡的士兵们描述起这一战的时候,对九殿下也会变成无条件崇拜的模样,“你们是不知道啊,跟着九殿下大帐太他妈爽了,不仅北夷人祖坟都被刨了,而且自打九殿下来了军营,我们靖澜的士兵们几乎都是毫发无伤啊,就能打败北夷主力那么多次!”那光辉荣耀的感觉,伴随了很多人一生,回想起战场上的峥嵘,他们还是会永远想念那段跟着一个少年厮杀肆意的日子。
想起里九殿下刚来军营他们不以为意的样子,军营的很多将士都想重新回到那些日子狠狠地打自己一顿,而现在,不管他们怎么留恋不舍,九殿下终究不是属于军营的人,他也该是离开的时候了。
而在离开之前,萧长暮还有几件事情要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