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双目射出冷光:“若只是世子之位,或许不值。但如果是为了太子之位呢?”
萧慧瑂转眸看向大哥:“他想夺太子之位应该针对我大哥才是,干嘛杀萧琥?”
萧琮爱怜地弹了她脑门一下:“傻妹妹,晋王的意思是,他们可能很快要篡夺梁国国君之位了。一旦安平王做了国主,他们兄弟之间必有一场储君之争。萧珏在各个方面,都不如萧琥优秀,何不干脆趁这个大好时机,杀了萧琥,嫁祸给你。”
萧慧瑂总算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她虽聪慧,但对这种不择手段、血淋淋的权力之争,一点也不熟悉,完全超出她的想象能力。
这一年下来,学到的东西,是她之前十几年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她有些心寒。
但很快又释然。
虽然世事险恶,但自己也遇到了很多好人,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所以,这个世道还是充满希望的。
“对了,大哥,”萧慧瑂取出在安平王密室里盗出的“禅位书”,交给萧琮:“这是安平王谋反的证据,他的密室里还藏着龙袍,估摸他应该就在最近几天发难了。”
萧琮看到“禅位书”上签字的名单时,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连负责皇宫宿卫的将领也在其中!”
萧慧瑂愤愤道:“还有那个死了的萧琥,原本是打算调兵来城外伏击大哥,他想杀了你。幸好被我听到,麻晕了他,不然,连大哥你也危险了呢。”
杨广提醒:“想必安平王此时已经知晓这些事了,如果换做我,密谋之事暴露,必然会提前行动,立刻发难,绝不给对手布局反击的时间。太子殿下作何打算?”
“安平王谋反,父皇就危险了,我自然是要率兵进宫护驾。至于瑂娘和国舅……只好拜托晋王照顾。我可以派兵护送你们到隋国,等这边局势稳定之后,再让瑂娘回来。”
萧琮并没太多犹豫便做出了安排,看来,他对今天的局面早有了心里准备,并且抱着跟安平王同归于尽的决心。
只是没想到会在这种状况下,与妹妹重逢。
杨广更是想也没想便拒绝了:“我不同意。”
萧琮愣了一下,道:“我知道把妹妹和国舅就这样拜托给晋王,有点过分,毕竟我们之间还没那么深的交情。若今日晋王能代为照顾小妹,来日我萧琮定涌泉相报。”
杨广冷冷道:“若太子今日杀回皇宫,以身殉国了,又拿什么来报答我?”
“这……”萧琮一时语塞。
杨广继续追问:“太子殿下既然要平叛,请问手上有多少兵马?”
萧琮指了指身后:“五百精兵。”
杨广摇头:“太少了,这五百人,怕连城门都攻不下。”
“城外东宫兵营,还有两千人马。”
“江陵城城墙高厚,易守难攻,两千人马围城,殿下是在开玩笑吗?”
“这……”
“殿下可知安平王麾下有多少叛军?”
“这个……大概有一两万吧。”
“我可以准确的告诉殿下,安平王将皇宫宿卫,和京城九门的守将,已经全部换成他的人,现在城里归他调遣的人马,总数有六千。城外,还有他的亲信领兵一万在五十里外驻军,随时接应。在殿下的东宫左右率营地,还有一支人数为五千的军队,悄悄监视着。另外还有兵马驻守在通往京城的各个要口。”
萧琮越听越吃惊,额头冒出了冷汗。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位隋国的皇子,怎么会对梁国的情况了解得这么清楚?有些事,连他这个太子都还不知道呢。
他似乎开始明白,杨氏父子为什么能吞掉强大的周国,扫平齐国,成为北方的霸主了。
一个皇子,都能做到对邻国的事务了如指掌,隋帝恐怕就更厉害了。
杨广盯着萧琮的眼睛:“我只问殿下一句,面对这样的强敌,殿下除了去送死,还有别的应对之策吗?”
萧琮轻轻叹息一声,双眉微颦,苦笑:“实不相瞒,除了与叛臣决一生死,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殿下就没想过去我隋国借兵吗?”
“借兵?我们两国和亲失败,贵国会借兵给我平叛吗?”
“殿下没试过,怎知不可以?”
萧琮神色并不轻松:“就算贵国肯借兵给我,怕已经来不及了……”
“太子是担心,安平王会杀害国主?”
“唉……”萧琮轻轻叹息一声,算是默认了。
“如果安平王要害国主,殿下回去不回去,他都会害。不过我倒是认为,太子殿下与其白白回去送死,不如搏一搏。万一,你能说服我父皇借兵助你平叛呢?”
萧慧瑂一直在旁边听着,对于军国大事,她不是很懂。
但杨广说的这些道理,她懂。
虽然他的话有些难听,但都在理,是事实。
以大哥手中这点兵马,返回江陵城跟安平王决一死战,那是必败无疑。
她用两根手指拈起萧琮的袖子,轻轻拽了拽,道:“大哥,我也觉得,晋王殿下的话有道理,明知不敌,偏要以卵击石,此为不智。”
“但如果就这样把父皇、母后、百姓都留在叛臣手中受苦,让我还有何面目见梁国的父老乡亲?”
杨广道:“老子曰,‘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殿下要想壮烈赴死,很容易,现在就带着您的亲兵去冲城门。可之后呢?你们都壮烈了,谁来复国?不是正好随了安平王的愿了吗?”
萧慧瑂也劝:“大哥,晋王说的对,阿舅也常说,死是件很容易的是,最难的是活着,忍辱负重地活着。现在,梁国上上下下的人,都被安平王困在了城里,你要是现在回去,无异于自投罗网。将来复国靠谁呢?只有你活着,才是对安平王最大的威胁!”
萧琮有所动摇,但还是犹豫不决。
这时,就听树林里有人高声道:“殿下,臣也认为,您此时不宜回去,而是应该随晋王殿下一同赴隋,借兵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