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起话语中透露出一股深深的无奈。
杨尚德是个耿直的性子,听到田亮起这样辩白,心里那股子执拗劲儿就出现了,“你是不是收了朝廷什么好处,怎么什么时候都向着朝廷说话。”
朝廷怎么能没粮,平常的时候,百姓交了那么多的税,需要朝廷提供救济的时候,朝廷就用粮吃紧了,不管是给谁说,也没人信啊。
一直都很平淡的田亮起,在听到杨尚德这么说,不由地瞪了他一眼,“在外面慎言朝廷的事情。”
看到杨尚德缩了缩脑袋,显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田亮起也没多说这个话题。
皇帝也不容易,既然坐到了那个位置上,如果可以,谁不想做得更好,搞成现在这副场景,谁也没有皇帝心中难受。
自从皇帝登基以来,每次要干点对百姓有利的事情,总会有人推三阻四,不让他发布的政令实施。
不是有句俗语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这种情况下,皇帝能怎么办呢?
田亮想起皇帝,脸上泛起了一丝苦涩。
皇帝登基之前,整个朝堂都已经乱成了那样,他一直致力于改变,但效果并不显著。
朝廷并不是皇帝的一言堂,非但如此,他还要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
几个朝中的重要官职,都是几大世家把控的,就算是皇帝,也难以撼动他们分毫。
百姓都是皇帝的子民,现在闹成了这幅样子,皇帝的心里比任何人都难受。
天灾人祸,哪一样是只能高座朝堂的他可以控制的,田亮起心头一阵戚戚。
贵为天子,竟然还没有他这样一个普通人过的幸福自由,确实是让人不敢相信。
“我就不信,当皇帝还能有这么多弯弯道道。”
他杨尚德就不相信,当个皇帝都有这么多的不如意,那让他们这些普通人怎么活?
最关键是田亮起说的未免太夸张,就像是他亲眼见到了一样,杨德尚的逆反心理自是不能平定。
皇帝本来就是九五之尊,有什么事情,大家不都得听他的,怎么会让他这么为难呢。
他才不相信,会真的有人公然违抗皇帝的话。
田亮起苦笑一声,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有时候,局外人是永远不会懂这些心塞的,他们只能看到皇帝光鲜亮丽的一面,那些窝囊,被人打压的局面,是怎么也想象不到的。
不过也是他的错,杨尚德算是自己人了,他才会推心置腹的说那么多,要是别人,他肯定是不会多言的。
到了现在,无论是边关还是国内,抱怨皇帝的人那么多,他听到的也不少,要是他真的傻乎乎的每次听到都去辩白,不知道要忙成啥样。
意味深长地看了杨尚德一眼,他能打住,杨尚德可没有这么好打发了,田亮起刚才说了那么多,在他反驳之后不说话了,他自然以为是自己的理由充分,田亮起无话可说。
杨尚德顿时来了争辩的兴趣,准备趁胜追击,教育一下田亮起。
李春妮看出了杨尚德的跃跃欲试,心头不由有些好笑。
怎么能幼稚成这样,田亮起不过是随口一说,他倒真的当成个事儿了。
想到杨尚德刚才说的话,李春妮摇头苦笑,底层的人,永远也看不到上位者的苦,不然,也不会直至几百年之后,某位皇帝才能凭借某部电视剧被洗白。
这种世道,百姓活着不易,像田亮起说的,皇帝完全没有一点话语权的事情,也并不少,作为一个现代人,她完全能理解。
田亮起说的头头是道,她也算是听出了些门路。
她一个现代人,再怎么融入这个社会,也不会真的像他们一样,完全把皇帝神化。
毕竟是从小看着什么王朝等电视剧长大的,各种宫斗大戏更是已经烂成了梗,不用脑子想,她都能自己补出来一部宫斗大戏。
什么权力交错,局势复杂,奸臣当道的事情,李春妮完全能理解。
一个小公司的总经理都要学会平衡的手段,皇帝自然更要掌握。
按照田亮起所说,如今天子登基时间也不算很久,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某些势力大的臣子,而难以实施政令,不是太过常见了吗?
想到当初圣祖爷刚登基时的乱象,李春妮摇了摇头。
人家那时候好歹还有个奶奶帮着,到了当今天子这里,谁知道会是一副什么样子。
他们俩都这么淡定,一旁的杨尚德可不依了,着急上火地看着一言不发的田亮起与李春妮,他觉得气氛有些诡异。
明明他说的没有错,怎么眼前两个人就这么看着他?
田亮心中瞬间就焦躁起来,张嘴就要继续争执。
李春妮阻拦了杨尚德想要说出口的话,转而问田亮起,“你对朝廷的事情了解这么多,你究竟是什么人?”
与这一路的试探不同,她对于田亮起的身份心中有了谱。
有此一问,不过是想要确定一下,看他会不会说真话。
刚才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想法,让她觉得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
若是田亮起真的可以坦诚,那李家……
李春妮脸上露出了诡异的笑容,让另外两个在场的人无端感到心慌,仔细思考了一下,自己最近好像没有得罪李春妮。
“我是皇帝的门人,此次出来,是受皇帝所托。”田亮也没有再隐瞒,之前不告诉他们自己的身份,不过是因为他还不是很相信眼前的两个人。
他这次出来,是受皇帝密令,自然要瞒过那些在朝中只手遮天的大佬们。
这一路观察下来,他也清楚,李春妮和杨尚德肯定和那些人没有关系,不可能是他们派来。
一起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他心中也把两人当朋友。
“啊?你这……”
杨尚德张大了嘴,虽然早就知道田亮的身份不简单,却没想到,竟然不简单到这种地步。
像田亮起所说,他这次出来是皇帝授命,要微服私访,他就算是皇帝的眼。
天子近臣,这得要多近。
田亮起没有细说,但两人心中明白,他和皇帝的关系一点都不简单。
“之前多有隐瞒,实在是不知道二位兄弟是不是那边派来的,还请原谅则个。”
话说开了,田亮起也不再装成刚开始那副冷冰冰的样子。
这次出来,他身上任务重大,皇帝既然知道有人祸,那肯定不会不管。
不过官官相护,皇帝没有办法知道谁是真的蛀虫。
要是一直都按那些人报上去的成绩,这样的人祸永远也解决不了。
他就是皇帝的眼,这次出来的目的,就是为皇帝多勘察清楚一切。
他一路查探了各个州府的官员派别情况,也了解了眼下的民生民态,大概知道了这个国家现在是在遭受怎样的灾难,心中也算是有了谱。
这些东西,肯定是一回去之后就要告诉皇帝的,也许朝局的动荡,会真的从这里开始。
有些人肯定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虽然不确定到底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出京的消息,但总归是要防着的。
他在外面已经半个月,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他单枪匹马,走过南边的这么多州府,及时把消息传了回去,顺道也帮皇帝出出主意。
再走过了五个州府之后,他收到了皇帝的召唤。
当初恰好在凤凰镇,他没有停留,立马就准备返回。
“多亏遇到了李兄,不然到底会怎么样,还不好说……”想到那场让自己心有余悸的劫杀,田亮起心中庆幸不已。
“真是没有想到,田兄竟然是这样的身份!”李春妮吃惊过后再仔细想想,田亮起的身份倒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虽然田亮没有明确的告诉过他们自己的身份,但言行举止间,也并没有多加掩盖。
她回想了一下认识之后,田亮起这一路的行为,默默的点了点头。
广平府的事情,让她难以忘怀。
田亮起这样的身份,顶着那种异样的目光,厚着脸皮去每个店铺里询问粮食的价格,真心算是兢兢业业。
他不是在走马观花,而是真正的想要查探实情。
田亮起的态度这么认真,想来皇帝也是认真对待这件事情。
想到之前他对于皇帝难处的坚持,不仅是李春妮,就是一旁的杨尚德也点了点头。
田亮起作为天子近臣,能这么坦荡地承认皇帝确实做的不好,看来有难处也是真的。
他在心底默默叹了一口气,一时之间倒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本来以为是天子无能,他可以把这一切的苦难都推给朝廷。
现在发现,皇帝并不是无心,只是权贵的势力太大,他有心无力,杨尚德瞬间不知道还能有什么办法。
“难道就这么让百姓受罪吗?”虽然知道皇帝确实有难处,但百姓在受苦也是真的。
“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田亮起知道这句话没有一点说服力,但除却这个他还能说些什么?
李春妮也理解田亮的忠心,“那朝廷,接下来会有什么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