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苦笑了一下,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内心这么煎熬过。
自己的子民过得这么苦,皇帝怎么能不想办法。
不过就算是他有再多的想法也没有用,现在可真的是寸步难行。
皇帝的愁并不比任何人少,该想的办法都想到了,然而没有太大的作用。
李春妮也无言,皇帝都只能干着急,他们又能做些什么。
可是,如果他们什么都不做,想到死于非命的母女,她不由地升起一股悲凉。
一直在一旁当布景板的杨尚德,拍了拍李春妮的肩膀,给她无声的支持。
就在这时,李春妮脑海中忽然一道亮光闪过,她的情绪变得有些激动起来。
“既然不管是我们,还是皇上,凭个人能力都做不了什么,那为什么不让大家伙捐助呢?”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皇帝毕竟是皇帝,就算他的处境不好,但是号召力是别人无法比拟的。
只要皇帝发起让大家给灾民捐款,还怕没有赈灾的粮食吗?
想想大天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李春妮就觉得很有希望。
她说完这些后,仔细想了想,还是觉得想法十分可行,抬头期待地看向田亮起。
田亮起摇了摇头,到底还是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对任何事情的看法都这么乐观。
灾民都泛滥成这样,捐助这样的方法皇帝早想到了。
不过,这种事情,想着容易,要真的要实施,根本不是那么简单。
当初,皇帝在灾情刚发生的时候,就在朝里提倡大家捐助。
皇帝的面子,众人不可能一点都不给。
他说要捐助,所有的官员也都很配合,或多或少的都捐了点,可是他们的捐助,只能让皇帝感到更加郁结。
五品以上那么多官员全部都参与了捐助,可是最后收到的钱,也只有区区五万两。
国家的灾民何其多,仅仅凭借这五万两银子,能帮助到多少人?
“朝堂的官员真的就那么穷吗?”杨尚德一时没有想通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为田亮起说出来的这个数字感到心惊。
田亮起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拗不过他固执的眼神,只得给杨尚德破讲。
官员们都捐款了没错,可这也不过是碍着皇帝的面子,他们不好意思不捐。
要说真正把在灾民放在心上的,并不是没有,但数量很少。
而且那些真的想要捐助的官员,也不一定能真的按他的心意捐款。
在几方势力把持下,朝中的官员早就派系分明。
他们要干什么事,首先要听从的,已经不是皇帝的命令。
虽然皇帝下令让他们捐款,但只要他们投靠的势力没有发话,他们就不敢多捐。
五品以上的官员,都算的上是老油条,看上头颜色这种事情,他们做的无纯熟,所以这捐款就成了一门学问。
而且,撇开这些不说,那些没有门派又想捐款的,也并不是没有一点制约。
御史们可是天天闲着,就准备盯大家的错处。
要是他捐的银子比别人多,不管这是怎么来的,御史们肯定能给他扣上一顶贪污受贿的帽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捐助还能有多大的作用?
杨尚德似乎是被田亮起的话说动,不由唏嘘一声。
田亮起回头看了一眼话题发出人,本以为也放弃了这个想法,谁曾想,他却接收到李春妮鄙夷的眼神。
李春妮像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瞬间就刺激到了田亮起,“这件事情是真的,又不是我自己编的,捐助的事情没有太大作用,你的方法不可行,你这么看着我干什么?”
李春妮嗤笑一声,“谁说捐助就是让当官的去捐了?”
就算是那些当官的真的肯捐,他们又能捐多少。
朝廷就给他们那么点俸禄,但凡没有什么黑色收入的官员,谁能拿出钱去捐灾民。
“当官的不捐,那还有谁能捐?”问题宝宝杨尚德出声说道,这两人都讲的头头是道,他忽然间发现自己竟然这么无知。
李春妮白了他一眼,恨铁不成钢地道:“你是不是傻,你这趟货是要运给谁的?”
一提起这次任务,杨尚德瞬间就来了精神,他是要给皇商李家送货,这可是族里第一次将大事交到他手里去办。
不过,他稍稍一思考,“你说的难不成是商人?”
“当然”无论哪个朝代,最有钱的,可不就是商人。
让官员捐钱有什么用,要是真的想要帮助灾民,就应该让这些真正有钱的商人捐款,银子肯定不会少。
“你想的倒是美,商人重利,谁能傻到自己把钱交出去。”杨尚德的还以为李春妮能有什么高见,听到她这么说,刚才那股兴致瞬间就不见了。
田亮起却看了看李春妮的表情,觉得她肯定有话没有说完。
他心中有些期待,李春妮会有会有什么点子。
他出来这半个月,走了不少州府,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各地的情况都很差。
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看到百姓现在的生活,心中悲痛可想而知。
他想帮帮百姓,但愁了这么多天,没有一点法子。
李春妮要是真的能有什么办法,他一定为其请功。
李春妮的身手深不可测,也许在政治方面,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不知道李兄可是有什么好方法?”
“要想马儿跑,就要让他先吃草。”商人重利是没错,但要是有比利益更让他们看重的东西呢?
但凡家业大点的商人,谁不是家财万贯,既然银子已经够多了,要想活的更舒适,无非就是为了名利。
至于商人们想要的“名”究竟是什么,田亮起这种善于揣摩的人,肯定比她更懂。
“名?难不成让他们捐官?可是这样,朝廷就更乱套了”田亮起没想到李春妮会是这个意思,瞬间就蔫了。
商人捐官,前朝也曾发生过。无可否认,这样确实能解燃眉之急,但带来的后果,却比天灾更加恐怖。
要不是因为开启商人捐官这个先河,前朝也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想到那个据说花了巨资坐上宰相的前朝名人,田亮起摇摇头。
“捐官?你怎么能想到这种事情,让商人去当官,那不是坑百姓吗?”田亮起居然会有这样的想法,她心中瞬间就有几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
合着她在这里讲了半天,田亮起就只想到了捐官?
要是真的让商人捐官,那还有天灾什么事,仅仅靠人祸,就能把这个国家给亡了。
“难道你不是这个意思吗?”田亮起的表情瞬间就尴尬起来。
“当然不是,真不知道你这样的脑子,是怎么当上天子近臣的。”李春妮毫不客气地骂道。
她算是体会到皇帝对这件事情完全没有办法的原因了,身边都是田亮起这种猪队友,皇帝能切实发展真是太难了点。
倒不是说田亮起有多差劲,毕竟天子选中,肯定有他们的过人之处。
李春妮想了想,用刘青白的话来说,田亮起这样的人就是太正直,不够坏。
他们思考事情,一直都从最常规的方式去想,不大会另辟蹊径。
看着田亮起期盼地看着自己,李春妮默默汗颜,“完全没必要卖官,只要皇帝说句话,对商人们来说都是很有用的。”
提起这个问题,李春妮忽然想起提到的李家,心头慢慢浮上来了一个想法。
李春妮的话说了一半,脸上忽然间就升起诡异的笑容,田亮起忍不住催促起来,“李兄,你就不要卖关子了,有什么想法,你直接说吧。”
李春妮神秘一笑,斟酌着自己的想法。
调动商人们的积极性,没有好处诱着怎么可能?
除了官职,皇商的称呼,对于每一个商人来说,也是十分重要。
可以让皇帝下旨,提倡商户们捐钱捐粮,肯定不是无偿,先给他们画个大饼,至于能得到多少利益,就要看商人们付出的东西。
“皇商?大饼,你的意思该不会是……”田亮起眼前一亮,慢慢地跟上了李春妮的思路。
“对,拿皇商这个大饼来诱和惑商户们捐更多的钱,朝廷完全没有任何损失。”
李春妮话中的意思很明白,由朝廷放消息,捐钱或捐粮总数前几名,都会成为皇商,那么商人们肯定会发疯似的捐钱。
“这就是我所说的名,你觉得可行吗?”李春妮斜睨着田亮,就当没有看到他脸上的傻笑。
“可行,这个想法完全可行啊。”
田亮起忍不住拍手叫好,李春妮说的句句都在点子上,只要运作得当,这件事情肯定能成功。
“要增加皇商的数量,李家会不同意吧……”
看着说道兴起的两人,杨尚德发挥了他好奇宝宝的最大能力,给两人泼了凉水。
“呵呵,这件事情还不简单,皇上决定事情,哪里是一个小小的皇上能够违背的,他若不同意,让他也捐啊。”想到自己可能就这么无形中给李家找了许多对手,李春妮真心觉得自己就是个天才。
有了皇商的名分,那些被提拔的商户,自然也应该有竞争军队供给的资格,这可是一块大蛋糕,相信很多人观望好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