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树立足够的自信,克服自卑的倾向
丁宁2017-12-07 10:031,811

  心理学家发现,缺乏自信,常常是一个人性格软弱和事业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为了正确认识自我,更好地发展自我,就要树立足够的自信,克服自卑的倾向。

  那么,一个人该如何正确地看待自信和自卑的问题,以早日走出自卑的阴影呢?

  1正确地看待自信和自卑

  (1)从最简单的角度来定义自信和自卑,自信是个体相信自己,对自己有积极正面的评价;自卑是个体否定自己,对自己有消极负面的评价。

  (2)自信与自卑其实是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的,它们应该是一个连续体,绝对的自信和绝对的自卑是这个连续体的两极。当然,世界上并没有完全绝对的事情,所以,完全自信和完全自卑的人是极少的——心理学家发现,完全自卑的个体,在处于某些特殊的情形之下时,比如说严重的抑郁时,可以说是存在的。

  (3)为了更好地描述个体身上的自信和自卑倾向,我们可以给个体的自信和自卑打分,不妨假设两者加在一起满分是100分。举个例子来说吧:当个体处于自信的状态时,或者说他是一个比较自信的人时,他的自信分数可能有70分,自卑分数只有30分。所以,他感觉良好,别人也觉得他比较自信,而且他的外在表现,也容易让他人有如此的评价。而一个相当自卑的个体,他的自信得分也许只有20分,而自卑的得分却有80分,他的外在表现也就体现出明显的自卑。

  (4)从认知的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和看待自己。在自信和自卑的评价上,一般容易倾向于走极端。当我们学会以客观公正的方式来看时,有助于明白自己并非就如自己所认定的那么自卑,他人也并非如我们所看见的那样自信。这样,心里会舒服和好受一些——我其实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

  (5)在一个人的身上,自信和自卑的感觉以及自我评价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的。这一切,通常来源于和外界的比较,和过去的比较,以及外界对个体的评价等。

  2自卑的来源以及化解

  从小父母长辈等周围的人对你的评价,可能会对你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从小妈妈就说你长得很丑,那个时候的你,是会不加分析和判断地接受这种评价,即内心认定自己是丑的。不管事实如何,就算是长大以后你变得漂亮了,你依然会认为自己是丑的。那么,对于外表和长相,你是自卑的。再比如,开始上学了,因为父母小时候的成绩很好,故也以此要求你。可是你因为不怎么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成绩只是中等。父母经常批评你:“怎么这么笨啊!和我小时候完全不一样!”在潜意识深处,你可能会接受了“我是个笨孩子,我不会学习!”等观点,在学习上,自卑也就不自觉地伴随着你了,总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如他人。

  对于这种情形,我们要如何化解呢?首先需要明白自己小时候接受了一些什么导致自卑的信念,然后客观地去分析和看待自己,尤其是注意自己在所谓的不怎么样的方面,有什么或者有过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要避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自己的一切!是自己真的如此,还是这种信念使得自己成为现在的状态?若自己真的如此,那么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若是信念的束缚所致,则勇敢地放弃它们!不同的情形需要做的具体工作会有所不同。

  我们往往从小养成不自觉地和他人比较的心态。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容易感知到自己的不足,自己和他人的差距,对自己产生不满……当然,这种时候,自卑心理自然而然也就存在着了。可是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自己和他人会有这些差距。不管是什么外在的表现形式,都有内在的原因。举个例子,从小父母一味要求我们学习,没有培养我们唱歌跳舞的兴趣,那么,自己在这些方面不如他人是正常的,这不是你的错,仅仅只是缺乏学习和锻炼而已。如果需要,我们也可以花一些时间精力让自己在这个方面有所长进——不过,可别给自己设定太高的目标,否则自卑还是无法缓解。关键要记住: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可以发挥我的优势来表现自己,你也可以发挥你的优势来表现自己,接受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还有就是从小接受的各种错误教育,使自己养成了过分在意他人看法的习惯,爱面子,对自己要求过高,追求完美……如果对自身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自信,一些生理上的缺陷也将成为一种深深的自卑。

  自卑的本质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能接纳,任何导致不能很好地接纳自我的信念(比如我是不讨人喜欢的),对待自己的方式(比如批评,自责,低估等),看待他人的方式(比如高估,片面等),都有可能是自卑的来源。所以,这一切都是需要在自我察觉的基础上逐渐放弃的。

继续阅读:第4章了解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35岁前要有的66种智慧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