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走上工作岗位的那刻起,我们每个人的职业就是社会这台大机器上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即使是一颗螺丝钉是否正常,都会对整部机器的运转产生影响。因此,整个社会的运转和发展、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提升和生活幸福,都有赖于每一个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专心认真、兢兢业业的态度。
进入了社会以后,意味着我们要独立承担起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主要是通过职业活动来实现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就是实现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和体现,我们决不能再以一种学生和孩子的心态来对待职业,“喜欢就做,不喜欢就不做”,而是要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和一切基本规范的基础。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所以,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
爱岗,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爱岗就是职业工作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职业劳动,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一个人,一旦爱上了自己的职业,他的身心就会融合在职业工作中,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每个岗位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能,都是从业人员在社会分工中,所获得的一个公共角色。在现阶段,就业不仅意味着以此获得生活来源,掌握一个谋生手段,而且还意味着,有了一个社会承认的正式身份,能够履行社会的职能。
对一种职业是否热爱,有一个个人对职业的兴趣问题。有兴趣就容易产生爱的感情,没有兴趣就谈不上爱。但每一个岗位都要有人去干,缺一不可。因此,社会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把人安排到各个工作岗位上去。不论你对从事的工作是否感兴趣,你都要从整个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培养兴趣,热爱这一工作,这是基本觉悟的一种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那些人们比较喜欢的条件好、待遇高、专业性强、工作又轻松的工作,做到爱岗相对比较容易。对于那些工作环境艰苦,繁重劳累或是工作地点偏僻,工作单调,技术性低,重复性大,甚至还有危险性的工作,要做到爱岗就不容易了。在这种情况下,热爱这些岗位,并在这些岗位认真工作劳动的人,就是有高尚品德的人。
爱岗与敬业总的精神是相通的,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爱岗是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爱岗的具体表现,不爱岗就很难做到敬业,不敬业也很难说是真正的爱岗。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找到理想职业的人必定是少数的,对于多数人来说,必须面对现实,去从事社会所需要、而自己内心不太愿意干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那么你就很难干好工作,很难做到爱岗敬业。
要做到爱岗敬业,就要正确处理“职业理想”和“理想职业”的关系。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一个人都应该努力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即使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理想,也应该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
也许你会问:我从事了一份职业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实在不符合目前的工作,我实在是“爱”不起来,为了自己的生涯发展,我想跳槽去其他的岗位或行业,这是不是有违职业道德呢?
这是一个现实中经常会发生的问题。其实,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并不是说必须在一个岗位上“死守”到底,它要求的是我们对待工作的认真和严肃的态度,承担从事职业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忠实地履行岗位职责。“跳槽”等工作流动在现代社会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整个社会实现“人职匹配”、“人尽其才”所必需的。但是,我们特别需要注意是在这种流动过程中自己对待现职岗位的态度,只要你一天还在这个岗位上,你就必须在这一天中认真对待自己现在的工作,做好应做的事情。即使通过正常的程序办好工作转换后,离职前也要注意整理和总结,尽量处理完手头能够完成的工作,配合做好工作交接,为接班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无论身在何处,爱岗敬业都是为人称道的好品质,而拥有这一好品质的人也必将受到命运的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