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是由自己选定的,不管是有意或是无意。如果我们选择幸福,我们就会得到;如果我们选择悲惨,我们也会得到。信念是卓越的基础,而我们的信念,使我们能以特别的、前后一致的方式去认识一切。信念是对生命认知、生活方式所做的最基本的选择,教我们如何开启和关闭自己的思绪。因此,要迈向卓越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出能引导我们迈向心愿的信念。
追求卓越的信念有很多,美国潜能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认为,如下七个信念对一个人的成功十分重要:
1相信自己大有可为
每件事的发生,一定有其原因和目的,并且有益于你。那些生活中的成功者,往往都拥有神奇的能力,留意任何境况中的可能性,找出有利因素。不管他们的环境是多么恶劣,总认为事有可为。他们认为任何事情的发生,是有原因的,必对他有益。他们相信,在任何逆境里,总有可以利用的变化。
杰出的人具有上述想法,请你也用相同信念,想想你自己。在任何情况中,都有许多应变的方法。假设,你失去了一笔盼望许久而深信必能得到的生意,你可能会难过或沮丧,坐在家里发愣或外出喝个烂醉。你甚至于会生闷气,骂那些抢生意的公司,或埋怨自己公司的人无能。
这些行为或许可以让你的气稍消一些,但无济于事,因为那并不能让你重新获取生意。你倒应该极力重新调整好脚步、检讨过失、亡羊补牢,再去寻找其他的新机会,这才是扭转乾坤的唯一之道。
你一定要花点时间再想想自己的信念。通常你对事情的期望是好,还是坏?你希望自己的心血是终有所成,抑或付诸东流?在艰难环境中,你看见的是自己的潜能,还是路上的绊脚石?不幸的是,许多人悲观多于乐观。要想改变人生的第一步,就是认识改变的本质。若心存无力感,便会成为没有能力的人。要想改变,就是消除无力感,从相信自己办得到开始。人群的领导者,就是那些能看见良机的人,哪怕他们走进沙漠,也能寻找到花园。不可能?如果你强烈地相信可能,就有可能达成!
2没有失败,只有结果
某省一家人到东南亚旅行,一路上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只是自机场南下回家的途中,遇上一场大车祸,迟了五六小时才到家。当他们抵家的时候,面对来迎接的亲友,连呼倒霉不已。
这时,一位老人赶来了。在一片倒霉气氛中,向他们道贺,他说:“这样大的车祸,死伤这样重,你们全家都平安回来,这不是天大的福分吗?”
天下事,得失成败祸福,全在一念之间。凡事往好处想,凡事退一步想,必能海阔天空;否则,就会冤家路窄,寸步难行。
许多人很怕失败,然而常常就是有许多天不从人愿的时候,像功课不及格、失恋、计划泡汤等等。我们不应该把这种情况称作失败,而应该称其为结果。这个字眼是成功者所相信的,在他们的眼里,没有失败,只有结果,失败是动摇不了他们的。
记住:生活中没有失败这回事,只有结果。只有追求结果的人,才能获得最后成功。成功的人不是从不失败,他们也有劳而无功的时候,但他们认为那是学习经验的机会,借用这个经验,再另起炉灶才能得到新的结果。
仔细想一想,你每天能比前一天增加的一种资产或利益是什么?答案一定是经验了。害怕失败的人,内心产生畏惧不前的心理,不敢下手去做,不可能成功。你是否害怕失败?那么,你对学习又持何种看法?如果你肯学习别人的经验,那么就能无往不胜。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年轻而悲观,是最悲哀的事。”他说得很对,当人心存失败的想法,无异于保证将一辈子碌碌无为。可是有伟大成就的人,却不把失败放在心上,他们不容许任何有害身心的消极思想存在。
赢家、领导者、大师以及拥有个人魅力的人都懂得,如果徒劳无功,那是表示得另谋他途,才能达成心愿。一位西方著名学者曾说过:“人类的一切学习,都是来自不断错误的经验,也就是从错误中学习。”这句话说得很对,我们的确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经验,有时候从他人的错误中学习。在此请你回想一下,从你一生中找出5种你称之为最大的“失败”中,看看学到了些什么?相信这些经验一定是你人生中最宝贵的教训。
担心失败,是一种毒害心灵的方式。当我们心存消极想法时,生理状态、思考方式和心境就都跟着而变。而我们最消极的想法,就莫过于担心失败了。舒勒博士倡导“可能性思考法”,他曾问道:“如果你预先就知道不会失败,你会怎么做?”你好好想一想,该怎么回答。如果你真相信不会失败,也许你就会用一套全新的做法,得到空前的成功。那么,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这不就是让你成长的方法吗?在此,建议你从现在开始就相信没有失败那玩意儿,有的只是结果。事实上,你是一直在做成结果,如果不是你所要的,只要改变做法,就会有新的结果。划掉“失败”这个字眼,要致力于从经验中学习。
3不论发生什么,勇于负责
成功者共有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相信他们在改造环境。也许你曾多次听过“我是主事者,我负全责”这句话,希望你不要认为那是偶然。有成就的人都相信,无论发生什么,是好是坏,都是他们自己做的;即使不是亲手做的,或多或少影响过别人。我们不知道,也没有科学家证明过,“思想会改变环境”这句话是否有道理,但它的确是有用的话,是一个激励人的信念。各人的人生经验,不论是有形的行为或无形的观念,都是自己经历过的,可以让我们从中学习。如果你不相信你正在改变环境,不管那环境是好是坏,那么你就是环境的奴隶。你成了个被造者,而非创造者。
勇于负责是衡量个人能力及成熟度的最佳方法之一,由此也可看出他的其他信念,考验他是否是心口如一的人。如果你不相信会有失败的情形,而只相信会有最后的结果,那么勇于负责的态度,并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反而会有许多收获。如果你能在自我控制之下,就必将会成功。许多人一定有过向别人表达善意,却未料到对方不领情,造成双方反唇相讥、怒目相视的经验。有时候在追究挑起争端责任时,你曾责备,要其负责。虽然这样做很简单,但不见得聪明。既然你说的话成为导火线,若你还记得你要的结果,你的话仍然可以改变情势。你只要换个态度、口气、脸色即可。实际上,沟通的意义在于达成目的,如果你换个态度,就可改变你的沟通方式;你敢负责,就能得到掌握情势的力量。
4只取所需的知识就足够了
有许多成功者不相信做任何事都得完全清楚细节,他们知道什么是必须知道的,而不让细节拖慢前进的脚步。那些能干的人,在做许多事时都有一套工作哲学,就是不全理会每一细节。
模仿别人可以节省我们的时间。从观察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特殊做法中,你就能学到他们的技巧,得到相同的成功,可是花的时间更少。时间是太宝贵了,无人能使它延长,而成功的人对时间的看法,真可算是十足的吝啬鬼了。他们清楚一切的情况,只取所需,留下其他的。如果他们对某件东西有兴趣,如想知道马达运转的原理或产品制造的方法,就会花额外的时间去学。不过,他们永远留意需要的程度,哪些是必需,哪些是不需的。如果有人跟你问起电的性质,你一定是一问三不知或略知一二,不过你还是会照常按动开关或扭亮电灯,谁也不相信你会因不懂电学,而改在烛光下读书。成功者擅长于区分什么该是他们知道的,什么是不必知道的。为了有效使用有关的资料及你人生的一切,你应该在行与知之间找到平衡点,投下全部时间探讨根本的事项,或仅攫取既有的经验。要成功是不需要知道一切的。这也就是为何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及工程师,虽然对电脑电路知道的比乔布斯更多,但只有乔布斯知道如何有效地运用他所知道的。
5人是最伟大的资源
如果说在每一本企业管理名著里,都传送一项重要且相同的信息,那就是员工之间若无共识,若不能结成同心协力的团队,便不会保有永久的成功。即使是在尖端行业里,有效处理人际问题也是列为首要任务的。
我们要经常保持警觉、调整态度、修正做法、确定人生方向无误。要尊重别人,说和做要相统一,在人际交往中,要常说:“我们要怎样,才会做得更好?”“我们要如何处理这件事?”“我们应当如何做,才会有更大的成就?”要知道,三个臭皮匠,绝对是胜过一个诸葛亮的。
6工作就是快乐
你可听说过有哪个人讨厌自己的工作,而能获得很大的成功?相信你从来没听说过。有个成功的秘诀,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兴趣密切结合在一起。
美国医药界的查里·华葛林原来只开设一家规模很小的药房,他也有和一般人一样的见解,他怨恨自己的职业,他也常涉足歌厅舞场,可是他曾自问:“我能舍弃这种生涯吗?”“我能在我的职业中施展我的才能吗?”终于,他下定决心,想了一个方法:找到了使他获得成功的钥匙。他曾欣欣然自述他为顾客服务的态度,怎样使顾客满意,怎样招徕生意。于是,他的药房便扩展成了公司,并成立了制药厂,各地都设有分店。
华葛林的成功诀窍,在于他工作的态度。他觉悟到职业原可以作为极有兴趣的游戏,便以游戏的竞技者出现,努力发挥竞技的技巧,尽力快乐地去做。
7全力以赴
若不全心投入,就不会有持久的成功。成功者都相信热诚的力量,如果要挑出一个与成功绝不可分的信念,那就是完全的投入。你可以观察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不尽是最优秀的、最聪明的、最敏捷的、最健壮的,但绝对都是最苦干的。俄罗斯有一位著名芭蕾舞蹈家说过:“不休止地朝着一个目标,那就是成功的秘诀。”这也就是我们所要再次强调的——知道目标,找出好的方法,起身去做,观察每个步骤的结果,不断地修正调整,直到达达目标为止。
在任何领域中,我们都可看到全心投入的例子,甚至于在以体力争胜的领域中。
就以体育界来说吧,是什么因素让拉瑞·勃德成为美国职业篮球赛中最佳的球员之一?有许多人一直都感到奇怪。他行动慢、又跳不高,在以重视手脚迅捷的世界里,勃德的行动看起来仿佛是慢动作。但是当你详细分析后会发现,勃德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他全心投入。他平日辛勤苦练,矢志不渝,打起球来比别人认真,对自己要求也高,结果成就也冠于他人。另外再看看伟大的高尔夫球手汤姆·沃森,当他在斯坦福大学时仍是默默无闻。虽然他只是队中的一名普通球员,但他的教练对其苦练的精神万分称许,认为是他一生中仅见的用功球员。在以技巧取胜的领域中,说明了唯有埋头苦练,方能脱颖而出。
全心投入的确是任何领域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我们才能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得到更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