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成功其实并不难
王林2017-12-08 14:0920,085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对于生活,我们有选择权,我们能够选择,改变平庸的生活。”成功其实并不难,照着成功人士的话去做,坚持下来就行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个人的人生和命运,主要取决于其个性、精神以及后天的努力。生活不会迁就我们,成功的秘诀只有两个:一是适应,二是改变。在很多时候,只有适当改变自我,才能最大限度地适应生活,进而获得理想的人生。要想获得理想的人生,就必须抱持正确的态度,积极面对生活,热情地去努力,生活才会如你所愿。

  你应该自己把握、决定你的未来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作为心理学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引起了很大轰动。

  《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后来鼓舞了很多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有兴趣,或者有自己的优势,长久地坚持下去,你就会有收获。

  美国最成功的广告人之一S·肯尼迪曾这样写道:

  “近20年来,我做专业演讲师,每年都可以获得几万美元的回报。但我小时候却结巴得厉害,我很害羞,不善于与他人相处。当我刚开始演讲时,我浑身不对劲,极不舒服。我早期录制的演讲磁带十分糟糕,如果现在能在市场上发现的话,我想把它们都买回来毁掉。我现在基本上靠写书维持生计。我出版过6本书。我出版的书籍、使用手册、课程等等远销世界各地,每年赚钱超过百万元。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愿意掏钱订阅我的刊物。可是我还记得,当年我在学校里的写作成绩却是C,新闻学成绩是B。我在中学时,语文老师建议我将来做个管道工人,后来也有人给过我类似的建议。

  “我想,所谓的‘天赋’这种想法和问题根本不相关。才华究竟是遗传得来的,还是后天培养而成的?这一问题的争论也不相干。倒不一定是无稽之谈,只是不相关而已。如果你受限在某一领域中,即使你真的没有天赋,只要你肯干,还是有补救的机会。如果你很想在某个领域出人头地,又恰巧在该领域具有‘天赋’,那就太值得可喜可贺了。不管你身处哪种情况,你决心要做的事情,十有八九都能实现。”

  大多数的成功人士尽管在各自的领域里表现卓越,看起来轻松自如,但他们绝对不是天生就做得到的。比如,英国“维金航空公司”的理查德·布朗森,他称得上是最成功、最杰出、最知名的企业家之一。他盯上航空界巨人“英国航空公司”,打得人家落花流水。这25年来,他涉足的领域无不火爆。作为资产数亿的企业集团首脑,他真是令人不可思议,他连计算机都不会用,全靠纸和笔记本,又常常喜欢一头栽进自己完全不了解的行业中去。最有意思的是,他从19岁以来,借助个性鲜明的自我推销及媒体的报道,深受众人瞩目。然而,私下里他却很害羞,表达也有时含糊不清。在中学时他曾辍学,丝毫没有成就今日事业的教育背景。尽管几十年来他也频频接受采访,在电视上抛头露面,公开演讲,但他显然对这一切觉得很不自在。一位熟悉他的作家认为,布朗森缺乏安全感和不自在的感觉,是由于他小时候在学校时成绩不好,书也没念完。因此,如果把布朗森的成功说成是“天生的”,实在是不合情理。尽管如此,布朗森还是成为了亿万富翁。

  如果你很想做某件事,却有人告诉你缺乏这方面的天赋,你一定不要信以为真。你不妨放开手脚去拼一把。你不亲自去试一试,怎么能知道你到底行不行呢?

  你过去对自己天赋及能力的看法,你过去发挥或缺乏天赋及能力的经验,别人对你的天赋及能力的意见等,都可能影响你的前途,你不应该任由这一切主宰你,你应该自己把握你的未来。

  事实上,有些关于工作的金玉良言,都是建议你如果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朝着那个方向发展。因为你的努力会促使你达到既定目标。正如俗话所说:“立大志,才能成大器。”

  要努力思考和探求生命的价值

  20世纪美国作家安娜·罗伯逊·布朗曾经写过一本书,书名是《什么是生命的价值?》。后来有人把这本小书译成日文,在100年间最少印行70多次。何以薄薄一本小书竟能如此畅销?

  如果你有缘看到这本书,你会发现书的开头几句话就很扣人心弦:“人只能活一次,谁都想活得充实,尽量体验享受。但怎样才能以毕生的精力换取最大的成果呢?什么是生命的价值呢?这些都是我们每天应该自问的问题。”

  “我们不可能把生命中的一切都握住不放,”作者写道,“哪些是至关紧要的?哪些是抛弃了反而好的?”

  接着,她从人世讲到永生。

  “凡是不能带到永生之境的,我们都可以舍弃。”安娜就是以这把宝尺衡量一切,决定取舍的。她说,假如我们不想“烦累此生”,有四件事情可以做:

  一是不虚假。“弄虚作假与永生无分。”

  二是不忧虑。“忧虑其实是精神近视的表现,是在瞎摸索,把芝麻般的小事看得太大。”

  三是不牢骚满腹。“不管前路怎么样,都要活得积极起劲。”

  四是不追求私利。“在永生中不会有贪婪,没有‘你的’、‘我的’,只有‘大家的’。”

  接着,年轻的安娜从另一角度探讨了问题。“人的一生中应该恪守、维护、追求些什么呢?”有9大要点可以提高生命的价值,她写道:

  一要善用光阴。生命不在于有多少时间,而在于怎样运用时间。

  二要重视工作,但不是任何工作。

  三要问自己“这件事是不是至关重要,能不能令我的品格更高尚,能不能激动他人,再或能不能对世界有所裨益?”

  四要天天寻找快乐。“如果你今日不快乐,你大概一生也不会快乐!要有耐性,不自私,要有目标,自强不息,全力以赴!只要以感恩之心做到这几点,生活自然快乐——至少是脚踏实地的快乐。”

  五要有爱心。“诚爱者不尤人而以信待人。爱不受束缚,今世无垠,永世无疆。”

  六要志大而不狂。“以智力的雄心代替人类感情很危险。应该雄心勃勃,但不可失去节制,切莫让壮志变成了野心。”

  七要珍惜友谊。“与朋友交,要胸襟宽大。要肯原谅,不计较,多忍让。”

  八要不怕创伤。“人生难免失意,痛苦是常有的。要哀而不伤。哀思、受折磨、悲泣之余,应该学会体谅、爱和祝福。”

  九要有信仰。“坚定、安详、永不动摇地相信上帝的慈爱,就能无所畏惧地面对人生的终点,亦即永生的起点,从而使我们此生过得好,过得有声有色!”

  如果你能够天天反躬自问:“什么是生命的价值?”渐渐就会不再觉得人生是那么凌乱,奋斗的目标也比以前更明确,成功就会日益向你靠近。

  有助于成功的最简明的法则

  登山专家罗杰斯在一次演讲中,说了一番令人难忘的话,他说:“我看过许多教人如何成功的书,也听过不少人的成功经验谈。我自己归纳出一个最简明的法则:要想成功,只需记住这几句话就行了——知道你在做什么,爱你做的事,相信你做的事。”这一法则对于每个追求卓越的人都有参考意义。

  (1)知道你在做什么

  这点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高低无关。在资讯爆炸的现代,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个人都必须知行的人生哲学。新的知识不断出现,旧的知识不断被翻新,如果你以学校所受教育为学习的终点,你当然会落后。

  青少年如何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呢?今天的社会,已不容许你准备周全之后,才踏入人生的战场。我们必须边学边付出,现学现用。成功不是一个定点,而是一段旅程,你必须一站一站往前走,一旦停在原地,成功的列车便离你远去了。

  孩子搭乘火车时,往往觉得十分惊奇,为什么看似在眼前的地平线,永远没有到达的时候?事实上,地平线只给了我们一个方向,让我们眼光放远,继续向前走。只要你能坚持向前,不怕路上的困难,经得起千锤百炼,你就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青少年仅仅知道如何在今天的社会中生存是不够的。工业、经济与社会结构都在改变,你最需要的不是目前拥有的知识与能力,而是求知的精神与自我提升的意愿。

  现代社会是个分工社会,如果你不能在某个范畴有专精的知识,你的竞争能力就会薄弱许多。许多人担心花太多的时间在一项专门的知识上,会使得眼光日趋狭隘,知识面也会受限。这种观念其实似是而非。这是一个信息十分发达的时代,知识来源愈来愈丰富,专家也愈来愈多,与其让自己在各领域中如蜻蜓点水般只获取一点粗浅的概念,还不如借各种信息渠道吸收知识。反过来说,你也可以把你的专业知识贡献出来,满足现代人的求知欲。

  林肯曾经说:“我年纪愈大,愈能深切体会到世界上只有一种财富,一种可信赖的东西,那就是你自己的能力。”他补充说,“一个人的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逐渐发展而成的。”

  当今社会已不容许任何人凭借一点肤浅的知识或者仗恃个人的小聪明就想成就大事。你必须知道你的长处与短处,知道你该如何向前走。

  (2)爱你做的事

  光有知识,就算再专业,都不足以保证你的成功。你不仅该知道你在做什么,还要爱你做的事。你为什么工作?除了赚钱之外,工作应该能带给你某种满足。一个人要成功的话,一定要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当然这也是他最适合干的事,这样他就能够每天都很有劲地去工作,也容易成功。

  “做自己喜欢和善于做的事,上帝也会助你走向成功。”这是计算机天才比尔·盖茨说过的一句话。早在比尔·盖茨还没有成名的时候,他对计算机就十分痴迷,并且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但这种“工作”完全是出于一种本能的爱好,这种爱好在他在湖滨中学时期就已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时候,为了研究电脑扑克游戏的程序,他简直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扑克和计算机消耗了他的大部分时间。像其他所专注的事情一样,盖茨玩扑克很认真,虽然他第一次玩得糟透了,但他并不气馁,最后终于成了扑克高手,并研制成了这种计算机程序。在那段时间里,只要晚上不玩扑克,盖茨就会出现在哈佛大学的艾肯计算机中心,因为那时使用计算机的人还不多。有时疲惫不堪的他会趴在电脑前酣然入睡。盖茨的同学说,常在清晨发现盖茨在机房里熟睡。盖茨也许不是哈佛大学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他在计算机方面的才能却无人可以匹敌。他的导师不仅为他的聪明才智感到惊奇,更为他那旺盛充沛的精力而赞叹。

  在创业时期,除了谈生意、出差,盖茨就是在公司里通宵达旦地工作,常常至深夜。有时,秘书会发现他竟然在办公室的地板上鼾声大作。天才加爱好,再加勤奋,成就了这位奇才辉煌而幸福的人生历程。

  为了追求成功,你一定要努力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内心的喜好是推动事业进步的最大动力,它能帮你克服困难。

  (3)相信你做的事

  你的行为比你的言语更使人信服。不要做太多承诺,先实践再说吧。如果你想说服他人,用言语是不够的。让他们知道你的想法并不够,必须让他们了解你的信念和感觉。如何做呢?用行动、用经历、用作品……所有你过去的经历和个人言行举止,都是别人判断你的标准。

  历史上的伟人莫不具有坚定的个人信念,他们对信念的坚持往往让人印象深刻,他们追求个人信念的热忱,也往往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如果你要寻找一盏照亮前程的明灯,应建立个人的目标与信念,不计一切去达成。

  文字、语言或许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心灵,但没有坚定的信念支持,再多的语言都只是空话。

  有些人特别容易取信于人,别人都乐于相信他们的承诺,关键不在于他们的语言特别具有魅力,而是他们一向言行一致,有良好的信用基础。

  有的人尚未尝试,就泄气地告诉自己:“他们不会相信我的,他们不会接受我的。”一个不相信自己、不敢给自己机会的人,如何要求别人相信他,给他机会呢?

  这个世界像一面镜子,你的思想、信念和热情,都反映无余。如果你缺乏信心,没有热情,别人也会对你缺乏信心,并且不会热情地对待你。

  人的心灵与梦想可以在无限的空间中翱翔,唯一限制你的,是你自己的个性,如果你画地自限,便不会有人跨过界来救你。

  如果你了解你要做的事,喜欢你做的事,又对你的行为有坚定的信心,你的心灵便可海阔天空地自由翱翔,没有迷失方向的危险了。

  培养成功的特质

  问问已经功成名就的人,他们会很诚恳地告诉你:要想成功,仅仅投入时间卖力工作是不够的!

  我们从小到大被灌输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能补拙”,许多电影和通俗小说都以这样的题材来描述成功。但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指出:真正的成功,苦干也许只占五分之一的原因。成功人士一般具有某些特质,这些特质,仿佛是内心中燃烧的火焰,驱使他们去追求成功。青少年只要培养并拥有了这些特质,改写平凡的人生就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这些特质包括:

  (1)热情奔放

  成功者一直都需要一个理由,一个能激起兴趣,值得付出的目标,驱使他们去实行、去追求成长。这目标给予他们开动成功列车所需的动力,使他们释放出真正的潜能。

  是热情使成功者做到别人所做不到的事;是热情让众多科学家终年孜孜不倦,寻求突破,把人送上太空并接返地球;是热情让人生有力量、有勇气、有意义。若无热情,则无一事可成,不论是运动员、艺术家、科学家或生意人,缺了它就不会奋发向上。

  (2)乐观向上

  能够在事情不顺利时仍含着笑的人比遇到艰难就垂头丧气的人,更具有胜利的条件。

  不管是否顺利,有些人总爱以颓丧的心情、忧郁的情绪,来破坏、阻碍他们生命的历程。其实一切事情,全靠我们的勇气和信心、我们乐观的生活态度。如果一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就放任颓丧、怀疑、恐惧、失望等情绪控制自己,我们经营多年的事业就会受到破坏。

  学会肃清自己的悲观心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我们应学会时时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美好的事情上,而不是丑陋的事情上;放在真实的事物上,而不是虚伪的事物上。这样,我们在困境中也能看到生活中的美,我们也就能乐观起来。

  当你感到忧郁、失望时,你应该试着改变内心环境。无论遭遇如何,不要反复想你的不幸和使你痛苦的事情。想想那些愉快的事、有趣的话,以最大的努力去放射快乐,让自己乐观起来。

  (3)热衷竞争

  成功人士和运动员颇有类似之处,他们都勇于竞争。有些人觉得自己有强烈的求胜意志,不但在工作上要高人一等,甚至每一件事都要赢过别人。他们是为竞争而活的人,竞争对他们来说,就如食物和水一样重要。这份追逐胜利的渴望,几乎成了一种生理作用。

  虽然并不是每位成功人士都高人一等,但他们却都喜欢参赛的感觉,而且事事竭尽全力,哪怕是推销一项产品或是服务,都不断要求自己精益求精。

  许多成功的人都说,他们之所以能成为赢家,除了通晓世事,更要靠胆量与直觉。在放手一搏的当初,他们也难以预知结局会如何,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也不知道到时候要怎么抉择。但他们乐于迎向紧张、刺激的每一刻。

  (4)结合远见与行动

  闻名全球的耐克公司的广告只有寥寥数字:“动手做吧!”这家公司的创办人兼最高主管耐特是一个喜欢孤独,有点古怪的人,别人问他问题,总以简单的几个字来答复。事实上,他绝不是一个孤僻的人,他只是重视自己的稳私,宁愿听别人说话,而不愿自己喋喋不休。那句引人注目的广告词正好反映出他的个性,也足以解释耐克为何能成为首屈一指世界级的运动用品公司。

  正如其他卓越人士一样,耐克的成功在于结合远见与行动。加菲尔德在其著作《超级好手》中提到这些杰出的人是如何灵光乍现并实践计划。他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分析自己的想法,并列出实现的步骤。因此,要有非凡的成就,光有梦想还不成,更重要地是仔细地分析、演练,进而采取实实在在的行动。

  (5)不怕质疑,矢志完成任务

  成功人士一旦开始行动,就无人可挡,不达目标,绝不停止。有的企业家就好像发明家,一有了点子就竭尽所能,矢志完成任务。任务为先,其他退居次位。沃森在“电脑”这个用语开始在世界上流通的15年前就已想出这个机器的基本构造。50年后,钱伯斯想要的电脑是简单易学又有趣的东西。他们一开始提出自己的概念时,世人皆不以为然,认为电脑哪有这么神通广大?假如连三岁小孩都会,那就更离谱了。然而,事实胜于雄辩。不管别人如何质疑,那些富有远见的人都不会轻易放弃,直至实现自己的理想。今天IBM 和苹果电脑已成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品牌了。不管你想制造电脑、汽车,卖炸鸡或是橡皮圈,不能只是偶尔为之,一定得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6)从大处着眼

  你平常是怎么做决定的?是直线思考,还是跳跃式思考?通常你的答案是一个,还是有好几个?在计划行动的同时,你是只想到自己,还是会考虑到别人?

  如果你所选择的答案是后者,可能更具有成功的潜能。大体而言,成功人士都有一种独特的思维能力,能把事情考虑得更加周全。他们不会惧怕“大”这个字。他们不仅可以预见通盘情况,还可以想象细节变化。有远见的企业家总是能够在一定时限内考虑全面,授权部属,完成任务。

  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擅长于水平思考。发现一个问题后,他们往往不只是找到一个答案,从而使他们在处理问题时更加完满。

  (7)精力充沛

  缺乏活力、步履蹒跚的人想进入卓越之林,那几乎是不可能的。精力充沛的人身边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机会。他们一旦抓住机会便会好好利用,从而迈向成功。有些人拥有信念,也拥有方法,可惜就是缺乏那股活力以至于无法获得成功。所以,要建立伟业,就得保持在体能上、心智上和精神上的活力。

  (8)超凡的凝聚力

  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有一种凝聚众人的超凡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把不同背景、不同信仰的一群人纠合在一起,建立共识,统一行动。固然,偶尔也会有个“鬼才”发明出影响世界的东西来,但他若终生只是孤零零地守在实验室里,就算他在某方面成功了,但他失去得更多。那些立大业的人往往都具有能够结合千百万人于一起的能力。不过,最伟大的成功,不是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而是在你内心深处。我们应该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突出团队精神,注重协调合作,共同追求美好的未来。否则任何成功、任何卓越,都是虚无的。

  培养成功所必需的几种能力

  要想在通向人生辉煌的旅途中畅通无阻,就要具备一些必需的、重要的能力。对于青少年成才来说,下面这几种能力是最重要的。

  (1)吸纳知识的能力

  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敏感的更新能力让成功者们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永远胜人一筹。这使他们拥有对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发言权,而别人只是他们知识、行为与思想的“应声虫”和追赶者。

  有证据显示:杰出人物和成功者之所以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具有丰富的知识。

  有效地获取或接受知识,实际上就是吸纳知识的能力。渴望成功的人往往都具有求知的愿望,但吸纳知识的能力却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的只注重机械地接受被传授的知识,目的仅仅是为了占有知识,而缺乏独立自主的思考和批判,对知识本身缺乏更新和调整能力。

  还有一些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知识抱有太深的个人成见,不虚心继承前人传留下来的知识,一味求新求变,把吸纳知识完全当成个人行为,成天抱着怀疑的态度到处挑刺,连别人的原意也不想搞明白。

  因此,较强的吸纳知识的能力包括占有一定知识储量的能力和不断更新的能力。当一无所知的时候,吸纳知识可采取一定的模仿性接受;具备一定基础时,应当加强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保持对知识的更新,在此基础上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和创新。

  (2)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

  高超地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意味着看清形势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成功者何以知晓属于自己的时代是否到来?凭的就是这种猎犬般的嗅觉和入木三分的洞察力。

  大千世界,昼夜轮回。时刻都以某种形式向我们传达着关于自然和人类本质和奥秘的信息。然而,这些信息却深深隐藏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之中。尤其是面对当今如潮涌起的信息,如何捕捉到有效的信息,就需要对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组织、归纳,这又引申出人们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接受有效信息并对之进行富有成效的处理,才能形成富有创见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中,这也是人们求生的基本要求与能力。如果比尔·盖茨和普通人一样粗粗浏览《大众电子》,那他现在也许和许多普通人一样平凡而惬意地喝着可乐,吃着麦当劳,既不会有亿万家财,也不会充当新时代的带路人。

  因此,具备这种敏感地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青少年的迫切需要。

  (3)思维表达能力

  在许多人心目中,天才、大师、伟人都高山仰止,深不可测。其实,天才不神秘,伟人无秘密。只要立志努力,人人都可以成为天才、大师甚至伟人。

  莫斯科智力研究所在多年研究之后得出结论——大脑无秘密。他们的报告说,透视伟人大脑所发现的最大秘密就是无秘密。

  人的智力只与脑内的知识结构有关。这意味着天才般的思维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养成的,是人人都可以通过培养训练得到的。

  思维能力取决于知识底蕴和知识结构。有一句话叫“三句话不离本行”,说的就是知识结构决定着你思维的方式及其结果,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明眼人自然比别人看得准确、深刻和全面。

  杰出人物不但能对现时世情进行有效的思考,得出精辟而独到的见解,还善于把自己思维的结论用准确精当的语言加以概括、提炼,能一针见血,短短几句话就把事情讲清楚,甚至能够说服比较顽固的人。

  (4)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种能力,而非天分。创新必须付出代价。创新能力的培养须经过艰辛的努力,创新的结果打破了人现有的规范,要想在既存的现实中得到认可并得以应用,则须有非凡的勇气。

  标新立异、勇于创新几乎是所有杰出人物和天才伟人的共同特性,也是各领域、各行业佼佼者获取成功的奥秘之一。如果没有标新立异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胆识,没有敢为天下先的意识,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无从谈起。

  (5)组织管理能力

  我们这里所说的管理能力,不是指一个人具体地领导一个集团或团体的能力,而是一种成功有效的管理素质。

  组织管理能力即根据组织中的角色设定,卓越执行上级命令、尊敬同行和激励下属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领导能力。

  实际上,领导能力是受成功者高度评价的个人特征之一。对于许多人而言,领导能力在幼年就已显现。

  历史总是记录那些具有超凡领导能力和领袖气质的人以及他们带领民众度过艰难岁月的史诗般的故事。领导能力成了每个渴望青史留名的人进入历史殿堂的敲门砖。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光彩照人的领袖,但很少有人不曾如此幻想过。

  那么,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领导能力来自从小的经历,领袖气质来自于勇于对自己和他人承担责任的气魄。

  (6)社会活动能力

  如果说前面5种能力基本上属于实力范畴,人际交往能力则是尽量把前面诸多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前者是向一个水壶里装水,水壶里能够装多少水,由它自身决定;后者是将水壶里的水倒出来的技巧,它将决定你的能力在多大程度上被利用、被承认。

  在现代社会,表达能力对一个人是至关重要的。技术进步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不得不彼此交往、互相沟通,以期抛开成见,多从他人身上探寻人际交往的秘密,让社会和生活更加和谐,避免冲突和误解。

  高情商更有益于你的成功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些学者对智商和心理素质等因素与成才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得出结论:智商高低与人的成就大小并无必然的联系,而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却占重要的地位。

  他们将10万儿童的智商、考试成绩等进行一一登记,然后长期进行跟踪调查。30年后,对这些孩子的工作、事业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儿童时代的智商高低与成人后的成就大小没有很大关系。这10万人中取得成功者,有智力超常者(智商在130以上),也有许多是正常者(智商在100左右),还有不少是低常者(智商在70以下)。

  美国心理学家对1500名超常学生进行了长达50年的追踪研究,将其中150名最成功者和150名最不成功者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结果发现这两类在智力程度上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他们最大的差别在于心理素质,如感情、社会适应能力、实现目标的内驱力、自信心、坚持力等方面。这些方面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情商”。

  情商是一种心灵力量,是“情绪智商”的简称,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出版的书籍里提出的。

  丹尼尔教授提出,一个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只占20%。

  换句话说,智商高的人,不代表一定会成功。就说爱迪生吧。小时候,老师对他妈妈说:“你孩子是弱智儿,我们没有办法教他。”他妈妈不信,把他带回家亲自教导。结果,这个被认为智商低的人,成为人类史上的伟大发明家。

  这启示我们,智商可以是人类成功的指数,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唯一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占有80%的“其他因素”——也就是丹尼尔教授提出的“情商”。

  举个例子,一个人为什么会受到大家推崇成为领导呢?可能并不是因为他特别聪明,而是因为他很有人缘,和大家关系融洽,让他当领导,大家会觉得比较舒服。

  简单来说,情商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情商包括了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包含了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如何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感受别人的感受,包括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培养自动自发的心灵动力……

  你也可以说,情商是一种做人的道理。下面我们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情商。

  某天下午,纽约市天气潮湿阴沉,令人郁闷不适。丹尼尔·格雷蒙上公共汽车准备回旅馆时,中年的司机面露热切笑容,向他问好。

  “您好!”司机说。他向每一个乘客都这样打招呼。

  公共汽车在市内交通繁忙的街道上慢慢前行,这位司机不断声情并茂地介绍:那家商店正在进行惊人大减价;这座博物馆有精彩的展览;下个街区那家戏院刚上映的电影你们听说过没有?乘客下车时不再绷着脸孔。司机大声说:“再见,祝你们今天过得开心!”大家都报以微笑。

  这件事在格雷蒙脑子里闪现了好多年。他认为这位司机称得上是生活中的成功者。

  贾森则和这位司机迥然不同。贾森是某高中的优等生,立志要进哈佛医学院。有一次,这个男孩在物理测验中只拿到80分,他觉得可能影响到他实现进哈佛的梦想,便带了一把切肉刀回学校找物理老师理论。争执时,他刺伤了老师的锁骨。

  这男孩显然天资聪颖,怎么会做出那么没理性的事呢?答案是:他的情商太低!

  因此,追求卓越的青少年,在开发智力的同时,一定不要忽视了培养情商。

  以下是情商的一些要素,以及提高情商的方法:

  (1)自我觉察的能力

  即某种感觉一产生,你就能觉察到。这种能力是情商的主要成分。对自己的情绪了解得比较清楚的人,比较善于驾驭自己的人生。

  要培养自我觉察的能力,首先需要认识自己的直觉。直觉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例如给怕蛇的人看蛇的照片时,即使他们说不觉得怕,放在他们皮肤上的传感器却会探测到汗,而出汗是焦虑的表现。就算只是把照片在他们眼前一晃,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看见的是什么,一样会出汗。

  只要努力练习,我们就能对自己的直觉有更敏锐的觉察力。例如,有的人遇到不如意事,懊恼了几小时。但他却不知道自己急躁不安,直到有人提醒,才惊讶地发觉。如果他能觉察自己的反应,就能尽早控制自己的情绪。

  (2)驾驭心情

  跟好心情一样,坏心情也能为生活增添趣味。关键是必须保持平衡。

  我们情绪激动时,往往不能自制。但是我们能决定让这种情绪左右多久。美国心理学家黛安·泰丝访问过400多名男女,问他们用什么方法摆脱恶劣心情。她这项研究——以及其他心理学家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教人如何驱走坏心情。

  大家都想避免的各种心情中,愤怒似乎最难应付。公路上有辆汽车突然插入你的前方,你的即时反应可能是心里暗骂:“这混蛋!差点就撞到我!我可不会让他就这样跑掉!”你越这样想就越生气,可能因此而失去理智,与对方发生争执。

  怎样才能使自己息怒呢?有一个怪论说,发泄能令你觉得舒服些。然而,研究人员发现,这是最糟的做法。勃然大怒会刺激脑部的唤起系统活跃起来,非但不会平息怒气,反而会令你怒气更增。

  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重新评断”,即自觉地用比较积极的角度去看一件事。就以那个突然插入你前面的司机为例,你可以告诉自己:“他也许有急事。”专家发现,这是极为有效的止怒方法。

  另一个有效办法是独自走开,让自己冷静下来。如果你气得已无法清醒地思考,冷静一下尤其有用。一种比较安全的方法是运动,例如去散步一段时间。无论你用哪一种方法,切记不要再去想那些令你生气的事。你的目标应是把心思转到别的事情上去。

  重新评断和转移心思这两种方法都能助你减轻抑郁、焦虑和怒气。此外,深呼吸和冥想也是对付坏心情的有利武器。泰丝还说:“祈祷也能缓解不好的心情。”

  (3)自我激发

  有建设性的自我激发——即鼓起热诚、干劲和信心——是争取成就所必须的。专家对奥运选手、世界级音乐家和国际象棋大师做过研究,发现这些杰出人物有个共同特征:能激发自己苦练不辍。

  要激发自己去争取成就,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天下无难事”的乐观态度。

  悲观的人遭人拒绝时,可能自怨自艾:“我是个失败者,会一辈子都做不成一宗买卖。”乐观的人则会这样自我开解:“也许我用错了方法。”或者“碰巧他心情不好。”乐观的人把失败归咎于客观环境而不是他们自己,从而激励自己继续努力。

  你为人是乐观还是悲观,也许是天生的,但只要肯努力与练习,悲观的人就能变得比较开朗。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如果你一发现自己有消极、自暴自弃的思想就把它控制住,你便能对情况进行重新评断,会觉得事情还不至于太糟。

  (4)控制冲动

  能否自我调节情绪的一个要素,是看能否为了达到目标而抑制冲动。心理学家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史丹福大学一所幼儿园内做的实验证明了这种能力对成功的重要性。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告诉小朋友,他们可以立即拿走一粒果汁软糖,但如果他们能等到研究人员做完一些事情,就可以拿两粒。有些小朋友立刻就拿了,其余的却在那里等了对他们来说漫长的20分钟。为了抑制冲动,有些孩子闭上眼睛不看眼前的诱惑,有些则把头枕在手臂上,或者自言自语、唱歌甚至睡觉。这些坚持到最后的孩子都得到了两粒果汁软糖。

  这项实验更令人感兴趣的部分是它的后续调查。那些4岁时就能为了多拿一粒糖而等待20分钟的人,到了少年时,照样能够为了达到目标而暂时压抑心中的喜好。他们待人处事比较圆熟,比较果断,也比较善于克服人生中的挫折。相反的,那些急着拿一粒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阶段,大多比较固执、优柔寡断和容易精神紧张。

  抑制冲动的能力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当你面对诱惑,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长远目标,例如,减肥或考取医学学位。这样你就比较容易自制,不会去拿那一粒果汁软糖了。

  善于适应环境的人才能拥有更广阔的空间

  动物学家们在做青蛙与蜥蜴的比较实验时发现:青蛙在捕食时,四平八稳、目不斜视、呆若木鸡,直到有小虫子自动飞到它的嘴边时,才猛地伸出舌头,粘住飞虫吃下去。之后,它又开始那目不斜视的等待。看得出来,青蛙是在“等饭吃”。而蜥蜴则完全不同,它们整天奔忙在私人住宅区、老式办公楼、蓄水池边等地方,四处游荡搜寻猎物。一旦发现目标,它们就会狂奔猛追,直到吃到嘴里为止。吃完后,它们在稍作休息、喝口水后,就整装待发,又去“找饭吃”了。

  我们不妨将青蛙和蜥蜴的捕食方法当作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来看。青蛙的捕食方法当然也有可能吃饱,但它的缺陷是对外界的依赖性很高。当蚊子比较多的时候,它原地不动地守在一处就能吃得大腹便便,但一旦池塘干了,青蛙也就消失了;而蜥蜴依然活跃在池塘边。

  这种现象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作为一个生活在快节奏社会中的现代人,你可以不去尝试新机会,你也可以不让自己受苦受累,你更可以不用掌握新技能;但你同时也会失去好运气、好身体和让人羡慕的生存能力。就像那坐地等食的青蛙,一旦池塘干涸,就只能被淘汰。

  生活像个万花筒,五颜六色,千变万化。对于这种变化,有的人能较快接受、适应,有的人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有的人能愉快接受、适应,有的人则需要有个从苦恼到愉快的转变过程。当然,也有的人很长时间、甚至始终不能接受、适应某种事物变化。究其原因,这里有个适应环境能力的问题。

  一个人不可能总是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即使是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环境也会时常发生变化。如果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或者适应新环境,则只能归于失败。

  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进入一个不熟悉的环境后,总是感觉吃不好,睡不好,甚至还会大病一场。这是因为初入一个新环境,身体的各项机能对新环境缺乏必要的适应性。

  自然界的物种越来越少,就是因为人为的破坏使得许多生物难以适应眼前的环境。人类虽然是自然界的高等智慧动物,但有时也会对周围生存环境变化不太适应,这也会严重影响其事业的拓展。

  在人的一生中,多半时间都在被动地接受适应生活的考验。因而,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着无形的适应生存的工作。也许我们一时感觉不出适应的奇妙性,但当我们在某个地域站稳脚跟,并且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就能够感觉到适应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适应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耐心。有时就像婴孩从母体里脱离,要到外面的世界生存一样,挣扎是痛苦的,但痛苦后的啼哭又是十分幸福的。

  适应会消耗大量的智慧技能。所以,在适应中,我们还需不断加强知识的积累和体能的锻炼,储备良好的智慧、体能等竞技食粮。

  适应是复杂的,因为环境总在变化。有时看起来容易生存的环境,而真正去生活却十分艰难;有时看起来艰难的环境,适应起来却非常容易。因此,我们要学会看清事物的本质,然后选定自己进军的目标。

  成功的人生总是在不断进取与创造,因此,我们需要未雨绸缪,把居安思危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只有把成功作为一种信仰,时时不忘成功,才会不断进取,才不会受制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青少年只有学会适应生活,才会立于不败之地。面对这不可避免的事实和崭新的生活环境,我们要像诗人惠特曼所说的那样:“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随遇而安、顺其自然,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等挫折的考验。”

  对于青少年来讲,要想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首先要适应环境,要善于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都有什么特点,这样才能针对变化了的环境对自身做出调整。

  每当环境变迁后,要审时度势,看看自己处于怎样的变化之中,是从农村走到城市,从普通学校来到重点学校,还是走出家庭生活步入学校的集体生活。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上不断地调整自己,才能去适应新环境对自己的要求。

  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要勇于面对现实,正视自己。对变化了的“我”,对新环境中的实际的“我”,要有客观的估量,特别是要真正认识自己的实力。例如:面对学习成绩的相对下降或个人地位不如以前突出等情况,不能一蹶不振,而要冷静地分析各种原因。如果通过个人努力可以迎头赶上,那就要树立信心,加倍努力;如果能力有所不及,或由于非个人原因造成的,就不要过分苛求自己,更不能灰心丧气。要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或扬己所长,避己所短。一个人未来的希望应建立在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所及范围之内,不要盲目地处处与他人攀比,也不要对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要在了解自我、了解现实的基础上,尽快地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善于利用机会的人容易成为生活中的优胜者

  一位心理学家指出,那些生活中的优胜者并不是超人;他们的共同点并不在于特异的才能和不败的谋略,而是善于利用身边的机会。他们所借助的,也不过是些简单的技巧,而这些技巧实际上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1)确定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

  优胜者并不仅仅考虑下次比赛的胜败,他瞄准的是冠军赛。他确定一个长远的目标,给自己以奋斗、拼搏的动力。

  托马斯·沃森,40岁才当上一个小厂的总经理。该厂生产一种由穿孔卡(信息的一种基本形式)操纵的机器。从这个出发,他发明出一种能处理并储存信息的工具:电子计算机。而这是电子计算机商业化前15年的事!不久,为了把这个目标摆上突出位置上,他把企业改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在他去世前,有人曾问他从何时起想到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扩展,他回答说:“从一开始。”

  为了确定一个目标,优胜者总会问自己:“我喜欢做的是什么?我的长处究竟在哪里?”他对能使他达到目标的长处远比对普通技能更感兴趣。谁会去指责一个大提琴师吹不好小号呢?问题不在于当不当爱因斯坦,而在于能不能找到更适合发挥自己才能的方式。

  (2)注重实效

  优胜者感兴趣的是成果。他按照所瞄准的方向开展工作,他的目光从不离开所要达到的目标和为达到目标所需的方法。

  吉姆·格瑞,一个电话公司的装线工,他的志愿是当一名养护监督,可是因为没有资历,他被提升的希望不大。为了博得上级的重视,他拿出全部精力争当全队第一。他说:“我要向他们展示的一切,就是把吉姆·格瑞这个名字变成优质工作的同义语。”

  他的上级注意到他了。他们知道,即使把吉姆放在一个任何人地位都比他高的地方,他照样能把工作做得很好。上级把他从安装工提为保养工,然后把他调到加利福尼亚去培养新技术员。不久,上级任命他为养护监督,他长久以来的梦想实现了。

  优胜者决不因目前地位与所求目标距离太远而丧气。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他们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

  (3)发挥内部潜力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断言,每个人都本能地希望造就自己。他说:“能力唯一的要求就是被使用。”人人都有增强本领、实现理想、获得别人尊重的强烈欲望。但不是通过广揽职权,而是通过释放尚未利用的内部潜力而使本领臻于完满的。

  20年前,许多专家认为,4分钟内跑完1英里,在体力上是不可能的。可是罗杰·班尼斯特不屈服于这个所谓的显然之理,而要通过亲身实践来检验它。最终他1954年创造的成绩不仅打破了世界纪录,而且证明:人们能够战胜那种囿于框框的失败主义。后来,许多人效仿他的观念,取得了成功。

  (4)发扬集体精神

  一项杰出的成就,尤其在组织内部存在竞争的情况下,如能引导别人用他们蕴藏的才智为你的成就做出贡献,那将显得更有价值。

  有一天,一个热电站的工头告诉一位作家,他那个技术组是怎样保持人员安定并取得突出成绩的。他们负责检查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工作单调乏味。他指着组员们穿的绿色工作服说:“这是我一个当外科医生的儿子给我弄来的。我对我的同事们讲:‘我们的工作就是保养这些管道,就像医生照料心脏一样。只要这些动脉由我们来管,这个厂子就出不了问题’。”凭着这种幽默和忠诚,这个优秀小组的技术人员一个个履行着“医生”的职责!

  许多企业都曾达到过它们成绩的最佳水平,因为它们使职工感到自己既然被雇于同一个企业,就跟企业息息相关,给予劳动者的自主性愈大,责任性愈强,发挥能力的机会愈多,他们的工作热情就愈高,从而往往能创造出最高的效益和最好的质量。

  对于青少年来说,多听别人的意见,对自己的成功一定是有帮助的。

  (5)不轻易认输,而是积极寻找转机

  在几次从地球飞往月球的过程中,阿波罗巨船有90%的时间是偏离预定轨道的,机组必须随时纠正它的航向。然而有趣的是,这些事故其实并不要紧。这说明,人们可以遵守一定的航向,但并不强求毫无偏差;哪怕始终没能按预定轨道前进,也还是在正确的方向上。在一位美国学者对90个商业界、政治界、体育界和艺术界人士的研究中,他们许多人对他说的一个词叫“错误的开端”,而从来不说“失败”。失误的结果往往能加强决心,有利于进展或转化。

  不管事变的过程有多么困难,优胜者始终相信,总有其他路子可以探索,总有其他办法可以试验。

  获得成功的诀窍就是全力以赴

  成千上万的人读过富兰克林的自传,但他们当中并非所有人都学会了如何去应用这本书所包含的成功原则。然而,至少有一个人照着做了,他就是《从失败到成功的销售经验》一书的作者弗兰克·贝特格。

  贝特格曾是商业上的失败者,然而他经常倾听可供他应用的信息,寻求一种可行的、切合实际的公式,以帮助自己获得成功。这时,他发现了富兰克林成功的秘密。

  富兰克林说:他的全部成功和幸福都归功于一个概念(即富兰克林总结的13种品德及自我暗示)。贝特格认真阅读并施行了富兰克林的经验,结果使自己从失败走向了成功。他在他的伟大的激励人心的《从失败到成功的销售经验》一书中给我们阐述了他成功的经历。

  贝特格把他的目标分别写在13张卡片上。第一张卡片的标题:“热情”。附上的自我激励警句是:“要热情,就要行动热情。”威廉·詹姆斯作为伟大的心理学家,已经令人确信无疑地证明了:情绪不能立即降服于理智,但情绪总是能够立即降服于行动。

  行动可能是生理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一种思想能够像一种行为一样激励人,并有效地把消极的情绪转变为积极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生理上的行动,还是心理上的行动,都是优先于情绪的。

  为什么你不去用富兰克林的公式来赢得成就呢?如果你用了的话,你也会像贝特格那样从失败走向成功,获得你所寻求的东西——智慧、德行、幸福、健康或财富。

  记住:最重要的是行动起来,懒惰者得到的只能是贫困和失败。

  萧伯纳的父亲乔治·卡萧是个不受人喜欢的懒汉。他多半是整天醉醺醺的。小孩子看见他斜睨着一只眼睛,无不哄然大笑。拙劣的手术使得他的面容愈加显得怪模怪样,可是他毫不在意这斜视的眼睛,依然紧抓着威士忌酒瓶,老婆儿女的事情一概不管。

  萧伯纳15岁时就不得不出去找事做,他在都柏林一家不动产商会工作,一个月挣45美元。

  20岁时,萧伯纳去了伦敦。在那里,他除了胡须更加蓬乱之外,却不知到何处去寻找工作。有好几个月的时间,他半死不活地捱日子。倘若没有那个好心的妇人,为了让他赚几个钱而请他来教音乐,他就准死无疑了。

  在一个浓雾弥漫的傍晚,为了不花钱寻找工作,他来到一个讨论会的会场。他当时太激动了,竟想参加讨论,结果却成了大家的笑柄。他不怪别人,只怪自己的舌头笨拙,说出的话颠三倒四,羞得他无地自容。这次在大众面前的失败促使这青年觉醒了。过去的那些日子,他是不自觉地摹仿着他那懒汉的父亲,于是他发誓一定要学会在大众面前说话。他随即参加了许多讨论社团,只要有公开的讨论会,不管在何处他都去参加。

  起初,他总是感到困窘。逐渐地,情况好起来,渐渐地他已知道怎么把话说得通晓明白。不久,他就被各种集会邀请前去做专题演讲。有12年的时间,他是靠着讲演过日子的。

  他想将这新发现的才能应用于写作。然而他必须首先改变自己从父亲那里学到的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他的性情也是那样子的。于是,他给自己规定,每日必写5页东西,好坏与否,一概不拘。就这样过了4年,他从自己的那些文章中,总共才得到30美元的稿费。这不免使他失望,但他鼓起勇气继续写作。他写了5部长篇小说,全部被60家出版商拒绝。这令他更为失望。停笔不写了吗?不行,绝不行!他吸取了当初演讲从失败到成功的经验,坚信自己这次也不会失败。他鞭策着自己,仍然坚持每日写一定数量的文章。如此全力以赴并持之以恒最终使他成了世界上最有名气、收入最多、最为人们喜爱的作家之一。

  他那斜视的父亲不知道对待事业应全力以赴,所以是个失败者。相比之下,他那未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儿子能全力以赴地去追求,成了世界知识分子的楷模,是个成功者。

  事业获得成功的诀窍就是将意志和行动联结起来。它简单得令人吃惊——只是要你全力以赴地行动,如此而已。

  改变那些阻碍你获得成功的错误态度

  生活中有许多人走上了事业的巅峰,但是更多的人虽然在精明睿智方面毫不逊色,却未能获得成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当然,运气是一个原因。但是,往往是那些不正确的生活态度和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行为,使自己陷入困境,从而远离成功。

  一些研究成功学的专家,把不成功人士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大错误。

  (1)在生活中欺骗自己和别人

  不成功人士常常在生活中欺骗自己。许多人认为,那些经常表现不诚实的人,是不会获得成功的。遗憾的是,生活中似乎也有一些相反的例子。一个人对其他人表现出完全的不诚实时,他在物质方面是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但是,这种“成功”并不能长久。

  (2)不去行动和创造

  有些人不明白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人们之所以能够获得报酬,是因为他们能够做些什么。而且,人们由于能够干某些使价值大量增值的事,从而获得很高的报酬。这意味着,医学、法学、写作流行歌曲、金融或别的什么职业,将有助于人们改善自己的境况,或者赚到大钱,或者感到精神愉悦,或者从中学到一些东西等。如果你的目标是在钱财上获得成功,你就必须实实在在地去生产或创造别人想要的东西,而不应将其仅仅停留在你的梦想之中。

  (3)伤害朋友

  不成功人士往往有一种习性,他们会对那些对他们并无多大益处的人(如政客、歌星、名人等)表示友好和感激之情;而对那些善待他们的人,却表示出蔑视和不领情的态度。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这种人在生活中经常出现。

  杰克曾一次又一次地获得进入好莱坞工作的机会。这主要得力于他的两位在不同电影制片厂工作的相当有实力的朋友的帮助。他们在很久以前就把他推上了成功的轨道。但是,在几乎20年的时间里,杰克一直看不起他们的公司,怠慢他们的友谊,而去追随那些根本瞧不起他的有权有势的名演员们。毫不奇怪,杰克直到47岁仍然是一个没有生活方向、负债累累的人。失败者往往认为,朋友为他们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4)不注重生活中的礼节

  不成功人士在日常生活中还常表现出粗俗无礼。他们不会适时地对那些赠与他们礼物和给予他们帮助的人表达感激之意,也不会对自己轻慢的态度和做错的事情向人道歉。

  一位作家,喜欢用他请的家宴客人的迟到时间为标准来推测他是否是个成功的人。一个拥有好工作、非常忙而又责任感很强的客人,会准时赴宴;一些整日无所事事的人,迟到时间较长,甚至干脆不露面。一个干低层次工作且无处可去的人将会如何呢?大约会迟到15分钟至1小时。

  约翰曾有过一段做制片人的很有前途的经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人生开始摇摆不定。这主要是由于他缺乏礼貌和风度,而使他从事业的顶峰一下子跌落下来。约翰从未因朋友对他的款待、替他弄到各种演出的通行证以及给他介绍工作而感谢过他们。最终,几乎所有的朋友都采取了一致的行动:干脆不再为他做任何事情。如果一位演员因为他的粗鲁无礼而使人们疏远他的话,他就不可能再继续演戏了。

  (5)穿着打扮不合时宜

  年轻漂亮的詹妮渴望找到一份工作。在朋友的帮助下,她获得了一次面试机会,与一位对其公司的家庭形象引以为豪的公司头头共进晚餐。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穿着短裤、T恤和高跟凉鞋出现在经理们的餐厅里。从她一露面的那个瞬间起,她就已经把这场面试给弄砸了。

  不成功人士惯常不适宜的打扮。他们赶去参加求职面试时,常常不系领带或穿着一双运动鞋。当其他人都西装革履地出席宴会时,他们却穿着牛仔服赴宴。他们也许认为是在显示一种风尚。而实际上,他们却在形象化地告诉人们,他们不属于此刻所待的地方,而且还反映出他们对在场者的一种轻视态度。

  (6)令人生厌的生活态度

  不成功人士往往面带一种悲观厌世的表情。他们不喜欢他们的工作和他们生活的世界,怀疑他们周围的人都是不诚实和愚笨的。他们把一切都看得那么黑暗,并用他们自己对生活的绝望态度和无所寄托的颓丧情绪,影响着他们周围的人。

  年轻的詹妮能胜任并完成每天的工作。但是她无论走到哪里,不是抱怨空调太冷,就是抱怨太热。她贬损老板,埋怨工作。她对同事们说,工作是在浪费时间。在两年内,她已经失去过五次工作,而她却仍未从中吸取教训。

  (7)不必要的争论

  不成功人士喜欢为了争论而争论——挑起争端,或者使其他人失去心理平衡。那些挑起争端的人也许会想,他们的机敏与智慧会给朋友们和同事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国众议院著名发言人萨姆·雷伯说道:“如果你想与人融洽相处,那就多多附和别人吧。”他的意思,不是说你必须同意别人所说的一切,而是说你不可能一方面无休止地激恼别人,而另一方面又指望别人来帮助你。结束了一天工作后的人们,不喜欢把时间花费在无休止的争论上。如果此刻你挑起争端,他们会回避你,而你将会发现,你已被其他好争辩的失败者们所包围。

  (8)本末倒置

  不成功人士不能确定什么是应该优先考虑的事。英俊潇洒的迈克尔的父亲是个大人物,而迈克尔本人却很可怜,一直在华盛顿一幢公寓房子里当管理员。然而,当朋友建议他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以便通过任职资格考试时,他坚持说他没有空。各种嗜好几乎占用了他所有的业余时间,多年来,他就一直这么对朋友说!

  事实是,人们从来都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做每一件事情,哪怕是真正重要的事情。放弃不太重要的事情而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并不是一种牺牲。

  了解了不成功人士失败的原因,我们就要避免犯这些错误,对生活抱持正确的态度,为自己开创美好的未来。

继续阅读:第二章只有学会思考,才能开启成功的大门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成功一定有方法:青少年白金版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