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成功蕴含在对自我的深刻认知中
樊青2017-12-08 13:459,787

  一个非常自卑而没有信心的人,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常常是漠视、忽略的;

  一个非常自负而不懂谦逊的人,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常常是夸大、渲染的;

  一个过分自怜而显得沮丧的人,对自己的需求、动机实现的可能性缺乏合乎实际的认识,因而放弃了希望和努力;

  一个过分自尊而又虚荣的人,对自己的形象太在意,不能放下不必要的架子。

  所有这些都与不能直面现实有关,所以古希腊哲人说:认识你自己吧。

  给自己做个“全身检查”

  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

  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

  “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

  “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先要对他们的性格心理有全面的了解,强行“性格改造”是行不通的。

  现代生活的压力与高速让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健康多了一份担心,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强健的体魄,触手可及的目标很可能会功亏一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健康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健康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完善与自然,适时地给自己做个“全身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全身检查”的含义是对有机的、整体的人做一次全面的认知与剖析,在踏进社会的洪流之前,全面分析、把握一下自己。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这用来形容对人的认知是最恰当不过了。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感受:父母越说不能做的事情,就越想去尝试;重要的考试,自己对自己说绝对不能紧张,但依然控制不住手心出汗;明明在台下准备得十足充分,但面对众人却张口结舌……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源于我们并不了解,更不清楚自己潜在的某些东西。机会越多,想法也越多,冲突也就越激烈。只有当我们越深刻地认识自己,出现心理纠结的几率才会越少;只有当我们了解自己越多,也就能更好地把握自己,唯有如此,才是迈向成功最为坚实的第一步。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使自己的“全面检查”真正做到实处?一般人们都知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的道理,却未必能够想到如果想懂得别人,首先得从正确认识自己开始。当知道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时,那么需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文化底蕴是基础。

  《大学》有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里的“格物”是指推究事物的道理,也就是要通过学习来明白事物的发展规律与因果关系,以便确定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更贴近自己的目标。只有懂得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以符合道法自然的规律,避免违背规律做事而导致事与愿违,使自己陷入残败的局面。

  如果不懂得事物的发展规律,浑浑噩噩盲目求生,将会无法辨明是非黑白,或形成“近视”的思想,使人生目标迷失方向,致使行为错乱,落入“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困境,处处被动狼狈不堪,到头来不反省自己的过失,而埋怨世事的不公道,终日生活在郁闷之中。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辨别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实践能力,在别人的得失中降低自己的决策风险,在历史教训中总结和学习成功经验,继而稳操胜券百战不殆。

  可见,要正确认识自己,首先要不断学习文化知识与科学技能,使自己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

  其次,要正确认识自己,环境氛围是条件。

  要正确认识自己,在思想观念上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环境,特别需要正确认识和解决三大矛盾:①正确认识工作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生活方式、人际关系、文化氛围、行为规范和自然环境等方面。②正确认识社会现实。③正确认识和解决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通过正确认识以上三方面的矛盾,克服各种心理偏差和错误观念,努力按照所从事工作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需要写作背景作陪衬,舞台演出需要服饰、灯光、音响、舞美等的效果配合,同样道理,要正确认识自己,环境氛围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我们将一个白色的图形贴在一张白纸上,适当拉远距离后就会看到,白纸上好像看不到任何东西;而将一个黑色图案贴在一张白纸上,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看都会一目了然。黑色图案之所以那么瞩目,正是因为有白纸作背景;白色图案之所以被忽视,也正是因为白色的底色不利于自己的突出。

  如果我们把图案比作自己,把纸张比作环境,就会清楚地看到:要使自己追求卓越力求与众不同,就必须看清环境是否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当确认环境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不利时,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去改变环境;当我们的能力无法改变环境时,就得试着改变自己了,把自己的白色图案不一定非得染成黑色,但最少要与底色协调,只有去努力地适应环境,才能为自己展示自我提供平台。有人说:“我既不想改变环境,更不想改变自己。”那么,就只有等着让环境来改造你了!

  最后,要正确认识自己,换位思考是导航。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这些人真是无法理解!”“他(她)怎么会这样呢?”其实,每一种思想都不足为怪。只有不断地以换位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才能正确糅合自己与他人无法磨合的思想和认识,才能找到他人的亮点以及自己的不足,相互学习积极改进,以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不断理解他人的心情,汲取他人的经验,使工作环境相对和谐稳定,使自己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不断成长与发展。

  正确认识自己是走向成功的基石。“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如果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就可以从中懂得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从而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了,那么距离成功也就不再遥远。 认识现在的自己,也要认识将来的自己

  有个小男孩头戴球帽,手拿球棒和棒球,全副武装地到自家后院。“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打击手,”他自信满满。把球往空中一扔,用力挥棒,但却没有打中。他毫不气馁,又往空中一扔,大喊一声:“我是最厉害的打击手。”他再次挥棒,可惜又落空了。他愣了半晌,仔仔细细地将球棒和棒球检查了一番。他站了起来,又试了一次,这次他仍告诉自己:“我是最杰出的打击手。”然而他第三次尝试又落空。“哇!”他突然跳了起来,“原来我是第一流的投手!”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在美国棒球界叱咤风云的罗德里格斯。世界上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你的人生轨迹不会完全按照你的设想进行下去。但是,将来的你是要被社会上各种“专家”所评判、所鉴定,此时,你的价值就取决于你现在是如何认识自己的。一流的投手,是小罗德里格斯对自己最好的判断,也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正确认识现在的自己就是认识将来的自己,许多人都这样说过。但是,说得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尤其是拼搏于社会中,或者在日常工作中,当我们遇到一些具体问题,而这些具体问题又多多少少与我们自己有些牵连的时候,要想做到正确认识自己,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人不论是资历、能力,还是魄力,都要比单位的许多人强,但就是与周围的人处理不好关系。常常与领导、与同事发生矛盾,把别人弄得与自己貌合神离,敬而远之,自己也整天因此心情不快,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其实说到底,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能够做到正确认识现在的自己。一个人如果总认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正确的,别人的想法和做法都不对,对人对事,总是固执己见,那么他成为孤家寡人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人与人之间相处,除了相互信任、支持、包容和宽容外,正确认识自己也非常重要。

  正确认识自己,是兵家的座右铭之一。兵家的另一个座右铭是,正确认识对手。这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就是说,只有充分了解并掌握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武器配备、天时地理、战略目的等,并综合分析判断双方之强弱所在,然后作出扬己之长、克敌之短的正确决策,才能取得成功。但遗憾的是,实战中往往出现较多的是,一方总是不惜一切代价想方设法去获取对方的情报,而对自身所处的位置和具备的能力不做客观分析。或者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结果以卵击石,以失败而告终;或者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畏首畏尾,结果使战机丧失。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军事上常常出现胜少败多战例的重要原因所在。当然,军事上的胜利或失败,其原因也许是多种多样的,决非“知己知彼”一句话那么简单,那里面还包含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据说,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天花板上刻有这样一行字:“秩序,是天国的第一条法则。”秩序是何物?秩序无非就是人或事物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位置。而这种位置的判定,是基于每一个人对自身的清醒认识和正确定位。《诗经》中说:“宾之初筵,左右秩秩”。意思是说来宾在宴会上按照左右的顺序就座,每个人各得其所,规规矩矩对号入座,宴会就显得有秩序。如果没有秩序,宴会就会乱成一锅粥。而要做到有秩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人要明白自己的身份,知道自己应该坐在哪个位置上。不然的话,宴会就不能开始,更不能进行下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条做人做事的原则就是讲究秩序。当然,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了,有一些旧的传统观念应该予以更新。但有些事物,内容的改变,并不能脱离形式的约束,否则,内容便有可能无所着落。就拿遵守秩序来说,古往今来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则,社会就要大乱。而在整个社会中,一个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各种社会规范的约束。遵守社会规范,就是遵守社会秩序。而要做到遵守秩序,很重要的一条,是每个人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身份,弄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才能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才能使整个社会得以有效运转,也才能使自己在与人相处、与事相处时,真实地了解和确切地把握自己所处的位置、角色和能力,才能够明白自己有什么长处从而加以保留并发扬光大,有什么短处从而极力避免,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角色定位,实现自我完善。

  前面说过,正确认识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淮南子·原道训》中记载的那个叫蘧伯玉的人,到了50岁才知道自己“有四十九年非”。可见,做到正确认识自己是多么难。不然的话,古希腊戴尔菲神庙入口处就不会刻上那句“认识你自己”的名言了。事实上,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常常像走在楼梯上一样,抬头看“我低你一级”,回头看“我高你一级”,自觉不自觉地在言行上犯下“老子天下第一”的错误。当然,如果一个人不只是看见自己而看不见别人,善于向别人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那么,做到正确认识自己其实也不难。记住那句古训: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随时展现自我,过分谦虚反遭埋没

  放眼海内外,人们都有关于谦虚的格言警句泽被后人。如“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

  实际上也是如此,没有一个人能时时刻刻拥有自豪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他已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全了。“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都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趾高气扬。如果是那样的话,则必将很快被同行赶上、很快被后人超过。

  当阿道夫·贝耶尔10岁生日那一天,他原以为爸爸妈妈会像其他小朋友的父母那样,为他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可是这一天:母亲一大早就把他领到外婆家里,在那里消磨了一整天,根本没有提过生日的事。贝耶尔很不高兴,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嘟着嘴不说话,母亲见了,语重心长地说:“我生你的时候你爸爸41岁,还是个大老粗。现在他51岁了,可还跟你一样,正在努力读书,明天还要参加考试。我不愿意因为你的生日而耽误他的学习,时间对他来说实在太宝贵了,你现在还小,也要学会珍惜时间。”母亲的话语,如雨露一般,点点滴滴滋润着贝耶尔幼小的心田。后来他回忆道:“这是母亲送给我10岁生日的最丰厚的礼品。”贝耶尔在大学读书时,有机化学家贾拉古教授的名字传遍了德国。不过,那时这位教授还很年轻。一些科学界耆宿总是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挑剔他。有一天,贝耶尔和父亲在一起闲谈,提起了贾拉古教授。贝耶尔说:“贾拉古只比我大六岁……”言外之意是这个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父亲听了很不满意,他对贝耶尔说:“大六岁怎么了,难道就不值得你学习吗?我读地质学时,老师的年龄比我小30岁的都有,我一样恭恭敬敬地称他们为老师,认认真真地听他们讲课。你要记住,年龄和学问不一定成正比。不管是谁,只要有知识,就应该虚心向他学习。”

  是的,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即使是在试图立足于社会的过程中,但是,把握好这个度是极为重要的。谦虚的表现需要相时而动,相机而作。

  比方说,在和西方人打交道的时候,就必须把“直率”经常用在很多方面。比如要是你认为有人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或是穿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你就一定要告诉他们。中国人总是拒绝赞扬,把它说成是一种谦虚。如果你不拒绝别人的夸奖,那意思就是你骄傲自大,或以自我为中心。在某种程度上,我同意这种说法。比如要是有人为什么事情夸奖了你,你的反应是“是的,我就是这样”,或是“你说得对”,或是“我也这样认为”。如果你这样回答的话,我也觉得你这人有些自高自大。但要是你在某件事情上赞扬一个人,他回答说“谢谢”,或“你真觉得是那样吗?”或是“哦,你这么说我很高兴!”当人们得到赞扬时,他们唯一的表达是高兴和怀有感激之心。

  这里不妨再举一例:

  小王是某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北京一家美资企业应聘研发助理时,公司考官问他:“你觉得你能胜任你应聘的职位吗?”小王谦虚地答道:“现在我还谈不上能胜任,但我可以多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在实践中边干边学,积累经验。如果我能应聘上,一定好好学习,钻研这些先进设备和技术,希望公司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就因为小王的这些谦虚话,他应聘失败。公司考官对他说:“我们招聘的是能胜任本职位工作的人才,要能立即派上用场,而不是招收培训生。”小王从考官的话语中领悟到含意,后悔不已。

  实际上,小王作为名牌大学的高才生,专业知识和技术功底扎实,完全有能力胜任那家美资企业研发助理一职。只不过小王受“做人要谦虚”这一传统美德的熏陶较深,试图以谦虚博得考官的好感,没想到弄巧成拙。

  从这一应聘面试失败的案例可以看出,求职者应聘面试时不能过于谦虚,而应实事求是,有多少才能、能否胜任应聘的职位以及其他工作,都应如实地表达出来,行就说行,过于谦虚、客气,老外就不吃这一套。求职者谦虚,他们会认为你真的无能。再者,求职者既然羞羞答答不能肯定自己胜任所应聘的职位,那为什么还要来应聘呢?从外企招聘每个职位的员工来说,他们需要的是自信、有才能可以胜任所应聘的职位,并能为公司创造利润的人,不可能招人到公司来学技术。因此,求职者应聘外企,一定要充满自信,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完全能胜任所应聘的职位,从而取得外企考官的信任,实现自己的求职就业愿望。

  当下的年代提倡个性张扬,所以在工作中,适时向领导展现自己业已取得的成绩,展示自己工作独特的一面,恰到好处地张扬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从而让面试官关注自己、提携自己。

  所以,太过自信,企业可能觉得你狂傲;太过谦虚,企业又可能觉得你没有底气,因而在面试时把握好谦虚的度,显得尤其重要。不过,职场生涯仅仅是人生的一部分,在社会中的各个方面,把握谦虚的分寸是你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自傲会将你拖进失败的泥潭

  请牢记:骄傲使人退步。

  年轻时候的富兰克林,非常骄傲自大,而且言行简直就是不可一世,无论到哪里都显得咄咄逼人。造成他这个坏脾气的最大原因是因为他的父亲对他太纵容了,从来都不对他的这种行为做出训斥。不过他父亲的一位挚友倒是看不下去了,有一天,把他叫到面前,用很温和的语气对他说:“富兰克林,你想想看,你不肯尊重他人意见,事事都自以为是的行为,结果将使你怎样呢?人家受了你几次这种难堪后,谁也不愿意再听你那么骄傲的言论。你的朋友们也会远远地避开你,免得他们会受你一肚子的冤枉气,如果你还这样下去,那么你从此就不能交到好朋友,你也不能从他人那里获得半点知识了。再说你现在所知道的事情才是那么一点点、很有限,这样是不行的。”

  听了这一番话后,富兰克林大受感动,他也看清了自己过去的错误,决定从此要痛改前非,在处事待人的时候处处都改用严谨的态度,言行也变得谦恭和婉了,时时慎防有损别人的尊严。不久后,他便从一个受人鄙视、拒绝交往的自负者,变成了一个到处受人欢迎和爱戴的人际交往高手。

  试想如果富兰克林没有接受意见改变自己的毛病,仍然一意孤行,说起话来还是不分大小,不把他人放在眼里,那么他的人生一定不堪设想,他也正是因为这次改变才拥有了丰富的人际关系资源,才成为美国的一位伟大的领袖。

  谦虚是人的美德,谦虚能够使人更容易接近,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谦虚有别于自卑,如果一个人的自卑感很强,以至于到了让别人瞧不起自己的程度,这也会让人讨厌的。这是因为:人际关系是两个当事者期待相互满足的一个相互关系,是一种双向的、互惠的,积极主动的一个交往关系,它是用一种对等的人格作为基础的。然而过分的自卑就是一种没有人格的表现。谁都不会愿意和一个没有人格的人交往,所以这样的人是没有什么人际关系可能培养的。

  南朝梁时的开国良将冯道根,在梁武帝最初举兵时,冯道根受命为先锋,立了大功。每次征伐取得胜利之后,他从不自吹自擂。东汉初时的名将冯异在建立东汉王朝的战争中屡立功勋,然而他在每次战争后,总独自躲在大树下,而不像其他人那样,聚在一处争说自己的功劳,因而他赢得了“大树将军”的美称。梁国的宰相沈约对梁武帝称赞冯道根说:“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功劳是客观存在的,别人抹杀不掉,自己的吹嘘也终是徒劳。

  实际上也是这样,有不少居功自傲的人,最终还是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只有那些继承了谦虚美德的“老实人”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为人所津津乐道。

  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北军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李将军率部交锋,经过一场激战后,南军败得溃不成军,李将军也被送到爱浦麦特城受审,签订降约。格兰特将军在这次胜利后,他很谦恭地说:“李将军是一位很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他虽然战败了,但是他的态度仍旧是那么镇定。他仍旧是穿着全新的、完整的那套军服,腰间还佩着政府奖赐他的名贵宝剑;而我却远比不上他呀。”他说他能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都是因为偶然的机会造成的。他说:“我们能够取得这次胜利是因为我们运气好,当时敌方军队在佛吉尼亚,几乎天天都遇到阴雨,害得他们不得不陷在泥泞中进行作战。然而,我们所到之处,几乎每天都是好天气,非常方便我们行军,我们就是因为幸运才取得胜利的。”

  其实,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差不了太多。要想在职场上成为优秀的一员,做法很简单,就是谦虚待人,诚心待事,把自己的视点和调门降低,脚踏实地地赢得认可,从而取得做人和做事的成功。

  谦虚的人,会给人以亲切感,更轻易取得别人的信赖,加上实际工作中适当表现出来的能力,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因而,职场上,我们年轻人要学会对自己轻描淡写,“才美不外见”有时比表现自己的强大更为重要。谦虚的人能够给别人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不至于让别人感到卑下和失落。

  谦虚,甚至可以让你的潜在对手感到高贵与强大,由此产生他希望获得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往往会给谦虚的人潜心做事扫除阻力,形成良好的外部氛围,可以在别人的“忽视”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倾听别人意见,挖掘另一个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时代,战乱频繁,英雄百出。三足鼎立,你征我打,和了又战,打了又和,彼此彼此。读了《三国演义》,我既学不会诸葛亮的看天文识命,也猜不透姜维摆的八卦阵,更不懂什么谋略战术,但我得到的一个启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诸侯争霸初时,唯袁绍势力最大。文武百官,各有本事;地广粮足,可足成就帝王之业。但忆昔官渡之战,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曹操的三四万人,竟被曹操杀得片甲不留,狼狈而逃。原因何在?只是因为袁绍不听取谋士许攸的计策,一意孤行,最终被火烧粮草,输得一塌糊涂。

  我们曾叹息庞统的死,“凤雏先生”一向英明,竟被乱箭射死在“落凤坡”?原来他也是一意孤行,不听诸葛亮的劝告,认为是诸葛亮嫉妒他,不让他立功。最后兵陷“落凤坡”,庞统34岁的年华也尽早凋谢。

  这些都是不听取他人的意见的后果,那听取了的呢?

  曹操因听取诸位谋士的意见,称霸北方,成为三国鼎立最为强大的一方;孙策因听取他人的意见,由一支小小的军队,发展成一个地广粮足,人民安定的国家;赵子龙因常听取手下的计策,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当然,像吕布那种,宁听妻妾语,不纳将士谏的,是听取了别人的意见,但并没有吸取好的方面,所以,最后也命丧白门楼。

  总之,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还要善于自己思考,把好的意见总汇起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见众人的意见力量是强大的,所以我们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不止是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倾听别人的意见要从小事开始。

  人们在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就是那些琐屑的事情。如果在某件事情上两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妨先听听别人的意见,然后再定夺。但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些人闭目塞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最后落个不欢而散。古代帝王或者有权有势的人,往往听不进比自己地位低的人的意见,最后被人民赶下台或者被砍头。从小事中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让众人知道你是一个谦虚的人。

  倾听别人的意见要用心去听。当某人犯了错误的时候,而当事人并不知道,但别人可是一清二楚。于是另一个人就提醒他:你错了。但那个人表面上是诚恳地答应了,结果心里却在暗暗骂他“我的事,关你什么事”。其实良药苦口才利于病,只有用心去倾听别人的意见,那样才能真正看到自己的错误之处。

  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要你放下自己的面子,虚心地向别人请教。这是多大的勇气才能办到的事啊。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鼓起勇气,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在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上,是处处要胜人一头,还是合作互助?实际上这不单是人际关系,而是道德修养问题。同事之间关系和睦融洽,办公室氛围健康向上,对你个人来说,是莫大的好事,对公司的运转和创益也会产生良性影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莱因哈特·赛尔顿教授有一个著名的“博弈”理论。假设有一场比赛,参与者可以选择与对手是合作还是竞争。如果采取合作策略,可以像鸽子一样瓜分战利品,那么对手之间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争斗不存在了;如果采取竞争策略,像老鹰一样互相争斗,那么胜利者往往只有一个,而且即使是获得胜利,也要被啄掉不少羽毛。现代社会中的现代企业文化,追求的是团队合作精神。所以,不论对个人还是对公司,单纯的竞争只能导致关系恶化,使成长停滞;只有互相合作,才能真正做到双赢。

  你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倾听别人意见,与别人一道工作,并得到别人的合作,如何使得一个企业朝着明确的目标前进,他需要一支有效的队伍作为后盾。集体工作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有时会发生冲突,但他们不应该把冲突延续下去,以至发生到无法同事的地步。

  一个人成功之前,必须得到别人的帮助,否则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与合作,锋利的语言,冷漠地对待他人的权利和感情,有意无意的怪癖——所有这些,都将使这个人无法得到别人的尊敬,倾听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作为社会中生存的个体,一定要善于倾听,通过倾听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敬,也是发现真正自我的重要途径。

继续阅读:第二章苦练内功才能把握成功的脉搏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成功的秘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